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共8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搜寻搜抉搜讨搜猎搜集搜摘搜畋搜苗
搜句搜山搜剔搜漱搜刔搜整搜根剔齿搜简
搜索搜枯搜捕搜检搜刮搜搜搜慝搜肠润吻
搜奇搜扬搜刷搜掠搜须捉虱搜拿搜岩采干搜辑
搜罗搜访搜括搜采搜山煮海搜搔搜查搜逖
搜求搜才搜觅搜练搜看搜寥搜拏搜肠刮肚
搜吟搜选搜拔搜牢搜筒搜劫搜猜搜裒
搜搅搜遗搜阅搜田搜弊搜乘搜狩搜章擿句
搜肠搜伏搜择搜斥搜擿搜剿搜疏搜章摘句
搜贤搜揽搜逻搜身搜撅搜狝搜补搜索肾胃

词语解释:搜寻  拼音:sōu xún
搜索;寻找。《梁书·徐勉传》:“自今春舆驾将亲六师,搜寻军礼,閲其条章,靡不该备。”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及夜,果失 隐娘 所向, 锋 大惊骇,令人搜寻,曾无影响。”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你与我搜寻出些巧言,去那官人行劝一劝。” 郁达夫 《为晓音女士题海粟〈芦雁〉》诗:“万里南飞客感深,露香菰米费搜寻。”
词语解释:搜句  拼音:sōu jù
寻求佳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是以搜句忌於颠倒,裁章贵於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唐 李中 《宿青溪米处士幽居》诗:“静虑同搜句,清神旋煮茶。”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词语解释:搜索  拼音:sōu suǒ
(1).寻求;搜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居 鲁 ,树三人,皆为令尹;及 虎 抵罪於 鲁 ,皆搜索於 虎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谢公 时,兵厮逋亡,多近窜 南塘 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 谢公 不许。”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大抵六朝文士,搜索艷题,一时闺阁传闻,輒形楮墨。”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八:“在树棵里搜索了好久,什么也没有发现。”
(2).往来貌;接续貌。《文选·王褒〈洞箫赋〉》:“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李善 注:“搜索,往来貌。”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明 刘基 《送胡季瑊平江监仓》诗:“一朝清庙作雅乐,搜索络绎奔 垂 工。”
蒐索:仔细寻找。《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 晋 杜预 注:“蒐索择取不孕者。”
词语解释:搜奇  拼音:sōu qí
谓寻求奇特语句或杰出人才、奇异事物。 唐 司空图 《争名》诗:“争名岂在更搜奇,不朽纔消一句诗。” 明 黄周星 《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我来终是苦骄阳,搜奇讨胜空徬徨。”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今天子仁圣,迈於 成周 ,搜奇拔滞,鑾舆所至,无遗贤焉。” 汪辟疆 《〈集异记〉叙录》:“此书虽为小説家言,然 唐 宋 以来,其所以流传不废者,实以文辞雅饰,搜奇述异,雋永可观。”
词语解释:搜罗  拼音:sōu luó
(1).访求罗致;搜集。 唐 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白新墓碑》:“ 代宗 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本朝承 五季 之后,无復字画可称,至 太宗皇帝 始搜罗法书。”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书》:“僕於甲科人才固未尝专有眷眷搜罗之心。” 朱光潜 《艺文杂谈·谈书牍》:“ 赖古堂 《尺牍新钞》搜罗较富。”
(2).亦作“ 搜逻 ”。谓巡回搜索。 宋 欧阳修 《南獠》诗:“搜罗一月餘,不战师自罢。”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我归彼出疲奔命,备北惊南厌搜逻。”《红楼梦》第一○二回:“这样的大排场,我打量拿着妖怪给我们瞧瞧到底是些甚么东西,那里知道是这样搜罗!”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由于自卫团搜逻得很厉害,没有出城的变兵都躲藏了起来。”
蒐羅:搜罗;搜集。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总年数三百二十七万,称尊号一百八十餘君,总不如 唐 虞 氏把七政蒐罗成历象。”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星飞电掣各奉命,蒐罗要使山林空。”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开卷益偏多,古和今,任蒐罗,清磨岁月惟书可。”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余曾有续刻《皇清经解》之议,因博访通人,蒐罗众籍。”
词语解释:搜求  拼音:sōu qiú
寻找;寻求。《后汉书·王充传》“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餘万言” 李贤 注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时人嫌 蔡邕 得异书,或搜求其帐中隐处,果得《论衡》,抱数卷持去。” 唐 薛逢 《开元后乐》诗:“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明 李开先 《一笑散·夺泥燕口》曲:“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张着含冤的眼睛,向世界搜求公道。”
词语解释:搜吟  拼音:sōu yín
(1).寻觅诗句。 唐 姚揆 《晚步》诗:“迟迴从此搜吟久,待得溪头月上还。”
(2).指诗句。 宋 林逋 《淮甸南游》诗:“幽胜程程拟徧寻,不妨 淮 楚 入搜吟。”
词语解释:搜搅  拼音:sōu jiǎo
扰乱;搅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宋 方岳 《赵龙学寄阳羡茶》诗:“相思几梦山阴雪,搜搅平生书五车。”
词语解释:搜肠  拼音:sōu cháng
见“ 搜索枯肠 ”。
词语解释:搜索枯肠  拼音:sōu suǒ kū cháng
形容竭力思索。《红楼梦》第八四回:“ 贾政 道:‘……只做个破题也使得。’ 寳玉 只得答应着,低头搜索枯肠。”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弟搜索枯肠, 长安 知交,固惟有一 虹生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别人出力我高兴’的报应之一,是搜索枯肠,硬做文章的苦差使。”亦省作“ 搜肠 ”、“ 搜枯 ”。 宋 陈与义 《对酒》诗:“ 陈留 春色撩诗思,一日搜肠一百廻。”《元诗纪事》卷四一引《兰溪遗事》:“问其观主,亦曰 樵隐 ,其扁书曰‘鹊华友’,若有所契者。搜枯不及,缅想向者无名氏所赠诗,以誌於壁。”
词语解释:搜贤  拼音:sōu xián
访求贤才。 唐 岑参 《招北客文》:“布德垂泽,搜贤修文;皇化欣欣,煦然如春。”
词语解释:搜抉  拼音:sōu jué
亦作“ 搜刔 ”。 搜求选择。 五代 齐己 《移居》诗:“欲问存思搜抉妙,几联诗许敌《三都》。”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人纂类经史,缀辑时务,谓之策括,待问条目,搜抉略尽,临场剽窃,窜易首尾。” 明 归有光 《送县大夫杨侯序》:“顷者患税籍之紊,豪猾缘以飞走,莫詰其端, 侯 为之按亩出税,搜刔伏匿,深为百年之计。”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官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词语解释:搜山  拼音:sōu shān
(1).进入山中搜索。 唐 韩偓 《边上看猎赠元戎》诗:“搜山闪闪旗头远,出树斑斑豹尾长。” 魏巍 《朝鲜人》:“我怕敌人天亮搜山,想先侦察一下敌人的动静。”
(2).谓盗匪在山中寻求抢劫对象。 明 冯惟敏 《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曲:“搜山的正撞个精光棍,巡栏的也有个低时运。”
词语解释:搜枯  拼音:sōu kū
见“ 搜索枯肠 ”。
词语解释:搜索枯肠  拼音:sōu suǒ kū cháng
形容竭力思索。《红楼梦》第八四回:“ 贾政 道:‘……只做个破题也使得。’ 寳玉 只得答应着,低头搜索枯肠。”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弟搜索枯肠, 长安 知交,固惟有一 虹生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别人出力我高兴’的报应之一,是搜索枯肠,硬做文章的苦差使。”亦省作“ 搜肠 ”、“ 搜枯 ”。 宋 陈与义 《对酒》诗:“ 陈留 春色撩诗思,一日搜肠一百廻。”《元诗纪事》卷四一引《兰溪遗事》:“问其观主,亦曰 樵隐 ,其扁书曰‘鹊华友’,若有所契者。搜枯不及,缅想向者无名氏所赠诗,以誌於壁。”
词语解释:搜扬  拼音:sōu yáng
亦作“ 搜敭 ”。 访求举拔。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思良股肱,嘉昔 伊 吕 ,搜扬侧陋,举 汤 代 禹 。”《旧唐书·薛登传》:“或明制纔出,试遣搜敭,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诏》:“非独搜扬幽滞,庶几为官得人。”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一:“兵火独搜扬,重见 钟离意 。”
词语解释:搜访  拼音:sōu fǎng
寻访;访求。《晋书·山涛传》:“ 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有詔:‘ 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 徐迟 《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
词语解释:搜才  拼音:sōu cái
寻求贤才。《南史·谢庄传》:“于时搜才路狭, 庄 表陈求贤之义。” 唐 李商隐 《为举人献韩郎中表》:“郎中搜才路广,登客门宽。”
词语解释:搜选  拼音:sōu xuǎn
寻求选取。《后汉书·蔡邕传》:“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云 属意,辞义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搜选,荣路何当力荐延。”
词语解释:搜遗  拼音:sōu yí
科举时代,主考在发榜前复阅落选的考卷,发现优异者临时补取,称“搜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自此以后……主考还要搜遗,又时时要斟酌改几个朱卷的字。”
词语解释:搜伏  拼音:sōu fú
搜索隐伏之敌。《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 回紇 叶护 使其将军 鼻施吐拨裴罗 等引军旁 南山 搜伏,因驻军岭北。”《金史·忠义传三·斜烈》:“初至 商州 ,一日搜伏,於大竹林中得 欧阳脩 子孙,问而知之,併其族属乡里三千餘人皆纵遣之。”
词语解释:搜揽  拼音:sōu lǎn
搜求延揽。《宋史·张浚传》:“ 浚 至……罢斥姦赃,以搜揽豪杰为先务。”
词语解释:搜讨  拼音:sōu tǎo
(1).谓深入研究探讨。《魏书·李琰之传》:“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遇难处,且须虚心搜讨意思。” 清 毕沅 《王隐〈晋书地道记〉总序》:“余年来官事之暇,好搜讨地理之书。”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清 初学者,是纵论 唐 宋 ,搜讨前 明 的。”
蒐討:寻究探讨。《明史·文苑传三·任瀚》:“ 瀚 少怀用世志,百家二氏之书,罔不蒐讨。” 清 钱谦益 《送张处士赴辽东参谋序》:“我诚激厉士心,蒐讨军实,用束伍之法,讲火攻车战之制,守必固,战必克。”
(2).搜寻;访求。《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於时昏晦,默无所覩,忽失 捷飞 所在。 遵言 惊叹,命 志诚 等分头搜讨!” 宋 韩琦 《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诗:“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明 徐渭 《观潮》诗:“何地无恢奇,焉能尽搜讨!”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3).搜索讨伐。《魏书·蠕蠕传》:“车驾次於 兔园水 ,去 平城 三千七百里,分军搜讨。”《明史·祖宽传》:“ 象昇 命 宽 与 祖大乐 等入山搜讨。”
词语解释:搜剔  拼音:sōu tī
(1).搜寻。 唐 杜牧 《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绍功嗣德,搜剔幽昧。”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诗:“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清 戴名世 《龙鼻泉记》:“余好山水,多搜剔奇异。”
(2).挑剔;检查。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寝庙游衣冠》:“ 陆机 作文以讥切之,但知搜剔其过,不復审諦其自也。”《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又因司官 王惠 出去做官,降了 寧王 ,后来朝里又挐问了 刘太监 ,常到部里搜剔案卷。”
(3).搜刮掠夺。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直教你无计能逃,有路难超,搜剔尽皮格也那翎毛。”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五:“彼哉饕餮子,搜剔穷錙銖。”
词语解释:搜捕  拼音:sōu bǔ
搜查捕捉。《东观汉记·张歆传》:“时王新归国,宾客放纵,干乱法禁, 歆 将令入宫搜捕。”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偷玉枕》:“圣旨严切,收繫者渐多,坊曲閭巷,靡不搜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羽檄星飞,军书旁午,侦谍之奸,搜捕殆无虚日。”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经过粗略的打扫战场和搜捕散兵,就收了兵。”
词语解释:搜刷  拼音:sōu shuā
(1).搜索。《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这般断了,也恐别人搜刷不尽,却教 张真人 自行差人各处追取上件经文板木,限两个月赴 燕京 聚集烧毁了者。”《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本国人屡有违禁匿海岛,诱引军民,渐至滋蔓。乞许本国自行搜刷。”
(2).搜括。
词语解释:搜括  拼音:sōu guā
亦作“ 搜刮 ”。
(1).搜求;搜索;搜集。《梁书·武帝纪中》:“凡诸郡国旧族,邦内无在朝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契税》:“两县除将库积银两并节年存留通融支尽外,搜刮先年库贮黑漆铜钱,申允搭支,少救燃眉。” 茅盾 《子夜》八:“他只好把所有的现款都搜括拢来,全家搬到 上海 。”
(2).谓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 宋 司马光 《言蓄积札子》:“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给官钱既少,百姓不肯自来;中糴则遣人编拦搜括,无异於寇盗之钞劫。” 明 周岐 《官兵行》:“倾仓倒瓮恣搜括,排墻堕壁掘餘藏。”《老残游记》第一回:“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濶论的演説。”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试看那强盗军阀,那个不是忙着搜括地皮,扣侵军饷……预备他那子孙下辈万世之业?”
蒐括:搜集。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序》:“独 龙子犹 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 宋 元 旧种,亦被蒐括殆尽。”
词语解释:搜觅  拼音:sōu mì
犹搜寻。《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法智 ﹞后为 姚兴 将,从征索虏,军退失马,落在围里……而军过搜觅,輒无见者,遂得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母待生久不归,始疑。村中搜觅几徧,竟无踪兆。”
词语解释:搜拔  拼音:sōu bá
寻求选拔。 宋 韩维 《奉和象之夜饮之什》:“圣朝盛搜拔,列位罗羣英。”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启》:“搜拔幽滞,如药笼所储,无间於牛溲马渤。”《明史·罗通传》:“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见有麻葛……於是始则搜拔,继而试植,渐益推广,遂为衣裳。”
蒐拔:选拔。 明 张居正 《辛亥会试录序》:“乃今谬司校文之任,得以尽观天下士,简汰而蒐拔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方 王 二君殫心蒐拔,惟恐偶屈一士。”
词语解释:搜阅  拼音:sōu yuè
(1).搜寻查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北拒 袁绍 ,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 绍 者……及 绍 破走, 太祖 使人搜閲 绍 记室,惟不见 通 ( 李通 )书疏,阴知 儼 必为之计,乃曰:‘此必 赵伯然 也。’”《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閲;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2).搜集查阅。 清 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 文正 守 钱塘 ,过 姑苏 ,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閲家集,续为宗谱。”
蒐閲:1.检阅。《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 沛 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
(2).搜罗考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
词语解释:搜择  拼音:sōu zé
(1).搜求挑选。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盖由赏鉴独任於圣聪,搜择颇难於公举,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唐文粹》:“然其大要,以復古为主,搜择博而别裁正,一代文物之盛,赖是以存。”
(2).有选择地狩猎鸟兽。《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 唐 贾公彦 疏:“春时鸟兽字乳,搜择取不孕任者。”
词语解释:搜逻  拼音:sōu luó
见“ 搜罗 ”。
词语解释:搜罗  拼音:sōu luó
(1).访求罗致;搜集。 唐 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白新墓碑》:“ 代宗 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本朝承 五季 之后,无復字画可称,至 太宗皇帝 始搜罗法书。”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书》:“僕於甲科人才固未尝专有眷眷搜罗之心。” 朱光潜 《艺文杂谈·谈书牍》:“ 赖古堂 《尺牍新钞》搜罗较富。”
(2).亦作“ 搜逻 ”。谓巡回搜索。 宋 欧阳修 《南獠》诗:“搜罗一月餘,不战师自罢。”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我归彼出疲奔命,备北惊南厌搜逻。”《红楼梦》第一○二回:“这样的大排场,我打量拿着妖怪给我们瞧瞧到底是些甚么东西,那里知道是这样搜罗!”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由于自卫团搜逻得很厉害,没有出城的变兵都躲藏了起来。”
蒐羅:搜罗;搜集。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总年数三百二十七万,称尊号一百八十餘君,总不如 唐 虞 氏把七政蒐罗成历象。”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星飞电掣各奉命,蒐罗要使山林空。”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开卷益偏多,古和今,任蒐罗,清磨岁月惟书可。”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余曾有续刻《皇清经解》之议,因博访通人,蒐罗众籍。”
词语解释:搜猎  拼音:sōu liè
(1).狩猎。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蒐猎宣其号令,俎豆训其廉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 康熙 中,藩王进献,以为蒐猎之所。”
(2).搜求;猎取。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於煨烬之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五言律祖》:“余更蒐猎 梁 陈 间,得声调大同者十数首。” 闻一多 《秋色》诗:“松鼠们张张慌慌地在叶间爬出爬进,蒐猎着他们来冬粮食。”
(3).犹涉猎。 元 揭傒斯 《刘福墓志铭》:“十岁闻科举行,即大喜,忘昼夜,废寝食,蒐猎经史,旁人捷出,务为无所不知。”
词语解释:搜漱  拼音:sōu shù
清寒貌。 唐 韩愈 《南山诗》:“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钱仲联 集释引 徐震 曰:“搜漱,皆取其声。《广雅·释训》:‘颼颼,风也。’搜漱,犹颼颼矣。”
词语解释:搜检  拼音:sōu jiǎn
(1).搜查。 晋 王嘉 《拾遗记·魏》:“搜检宫内及诸池井,不见有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苏峻 乱,诸 庾 逃散。 庾冰 时为 吴郡 ,单身奔亡…… 峻 赏募觅 冰 ,所在搜检甚急。”
(2).翻检。 明 唐顺之 《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於是日夜搜检故牘及访之邑之士大夫家,得户部支运折兑故事。”
(3).指科举时代进出科场的搜身。《元史·选举志一》:“乡试、会试,许将《礼部韵略》外,餘不许怀挟文字。差搜检怀挟官一员,每举人一名差军一名看守。”《明史·选举志二》:“巡绰监门,搜检怀挟,俱有定员,各执其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这一回朝庭奉旨要甄别在监读书的人,所以六堂合考。那日上头吩咐下来,解怀脱脚,认真搜检,就和乡试场一样。”
词语解释:搜掠  拼音:sōu lüè
搜索掠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其人之家财细软,搜掠一空。” 许地山 《萤灯》:“敌人已进入王宫,到处搜掠东西。”
词语解释:搜采  拼音:sōu cǎi
搜采亦作“ 搜採 ”。搜求采集。《宋书·志序》:“其有漏闕,及 何氏 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宋书·后废帝纪》:“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许慎 特加搜采,九千之文始备。”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故上自 太祖 ,下迄 寧宗 ,靡不网罗,严加搜采。”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视学湖北序》:“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啟弊之竇,而有补教之旌者。” 孙犁 《澹定集·烬馀书札》:“非如名人之搜采古物,冒充书法家也。”
蒐採:蒐采亦作“ 蒐採 ”。搜集。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燕语》:“ 乾隆 年,四库舘臣蒐采考异,各附入《燕语》本条之下。” 姚椿 《南宋文范序》:“乃 元 明 以来,鲜克蒐採,间有述作,鬱而不彰,岂非人不足以任其事,道不足以综其言与?”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顾乃美不自炫,而独蒐採三十年来人物之一鳞一爪,辑録成书,命曰《诗徵》。”
词语解释:搜练  拼音:sōu liàn
训练。古代因蒐狩以习武事。《新唐书·突厥传上》:“天下无事时,大臣偷处荣逸,战士离落,兵甲钝弊,车马刓弱,天下杂然盗发,则疾驱以战,是谓宿败之师。此不蒐练之过,其败一也。” 宋 秦观 《边防中》:“将帅之銓择,士卒之蒐练……皆数倍於 寳元 、 庆历 之间。”《金史·僕散揆传》:“ 揆 至 汴 ,蒐练将士,军声大振。”
词语解释:搜牢  拼音:sōu láo
掳掠。牢,搜刮。《后汉书·董卓传》:“是时 洛 中 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物资,谓之‘搜牢’。”
词语解释:搜田  拼音:sōu tián
春日田猎。亦泛指田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蒐田非復先王之礼,治兵徒逞耳目之欲。”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其於四时蒐田,则又率之从事。”
词语解释:搜斥  拼音:sōu chì
广为积聚。 唐 寒山 《诗》之六八:“山客心悄悄,常嗟岁序迁。辛勤采芝术,搜斥詎成仙。”
词语解释:搜身  拼音:sōu shēn
搜查身上有无夹带或藏匿钱物。 崔亚斌 《我们是同行》四:“有轨电车上的机夫和车掌……每天回来算过帐交过款以后,必须到一个小屋,站在木台上接受搜身检查。”
词语解释:搜集  拼音:sōu jí
搜求汇集。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书之残缺不全者,必搜集分门,滙订成帙,统名之曰‘断简残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搜集謡谚,则《尔雅》之滥觴;包兼夏冬,则属词之秘钥。” 巴金 《秋》二:“爹辛辛苦苦搜集来的字画,我们已经分过一次了。”
蒐集:搜集。 清 曾国藩 《〈湖南文徵〉序》:“唯考据之文,蒐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宏,后世之欣慕亦寡。”
词语解释:搜刔  拼音:sōu jué
见“ 搜抉 ”。
词语解释:搜抉  拼音:sōu jué
亦作“ 搜刔 ”。 搜求选择。 五代 齐己 《移居》诗:“欲问存思搜抉妙,几联诗许敌《三都》。”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人纂类经史,缀辑时务,谓之策括,待问条目,搜抉略尽,临场剽窃,窜易首尾。” 明 归有光 《送县大夫杨侯序》:“顷者患税籍之紊,豪猾缘以飞走,莫詰其端, 侯 为之按亩出税,搜刔伏匿,深为百年之计。”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官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词语解释:搜刮  拼音:sōu guā
见“ 搜括 ”。
词语解释:搜括  拼音:sōu guā
亦作“ 搜刮 ”。
(1).搜求;搜索;搜集。《梁书·武帝纪中》:“凡诸郡国旧族,邦内无在朝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契税》:“两县除将库积银两并节年存留通融支尽外,搜刮先年库贮黑漆铜钱,申允搭支,少救燃眉。” 茅盾 《子夜》八:“他只好把所有的现款都搜括拢来,全家搬到 上海 。”
(2).谓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 宋 司马光 《言蓄积札子》:“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给官钱既少,百姓不肯自来;中糴则遣人编拦搜括,无异於寇盗之钞劫。” 明 周岐 《官兵行》:“倾仓倒瓮恣搜括,排墻堕壁掘餘藏。”《老残游记》第一回:“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濶论的演説。”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试看那强盗军阀,那个不是忙着搜括地皮,扣侵军饷……预备他那子孙下辈万世之业?”
蒐括:搜集。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序》:“独 龙子犹 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 宋 元 旧种,亦被蒐括殆尽。”
词语解释:搜须捉虱
竭力搜寻
词语解释:搜山煮海
严密搜查各个角落
词语解释:搜看
搜索检查,搜查
词语解释:搜筒
搜检,搜查
词语解释:搜弊
搜查弊端,弄清欺诈行为
词语解释:搜擿  拼音:sōu tī
搜索揭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徧歷诸司,搜擿疵纇,太为烦碎。”
搜集摘取。 宋 韩维 《朝发灵树寄曼叔师厚》诗:“诸君豪杰士,经训饱搜擿。”
词语解释:搜撅  拼音:sōu juē
犹言苦思冥索。撅,挖掘。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分题鬭强韵,险怪各搜撅。”
词语解释:搜摘  拼音:sōu zhāi
搜集摘取。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至於工文自试者,又不过於雕词鏤句之才,搜摘絶离之学。”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凡天人性命之故,礼乐制度之详,经史百家之同异,搜摘抉剔,有所得,即笔之於书。”
犹搜搅。 唐 陆贽 《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搜摘郡县,劾验簿书。”参见“ 搜搅 ”。
词语解释:搜搅  拼音:sōu jiǎo
扰乱;搅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宋 方岳 《赵龙学寄阳羡茶》诗:“相思几梦山阴雪,搜搅平生书五车。”
词语解释:搜整  拼音:sōu zhěng
搜集整理。例如:搜整档案。
词语解释:搜搜  拼音:sōu sōu
(1).清冷貌。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强人不管他説……左手捽住 张协 头稍,右手扯住一把光霍霍冷搜搜鼠尾样刀。”
(2).象声词。形容迅疾之声。《西游记》第六一回:“胡乱嚷,苦相求,三般兵刃响搜搜。”
动貌。《庄子·寓言》:“搜搜也,奚稍问也?” 陆德明 释文:“搜,本又作叟……又音萧。 向 云:动貌。” 成玄英 疏:“叟叟,无心运动之貌。”
词语解释:搜拿  拼音:sōu ná
搜捕
词语解释:搜搔  拼音:sōu sāo
象声词。形容疾速的风声。《隐居通议·诗歌七》引 元 李谦思 《读文山诗作》诗:“须臾赤日减颜色,元云莽晄风搜搔。”
词语解释:搜寥  拼音:sōu liáo
萧疏寥落。《艺文类聚》卷七引 晋 张协 《登北芒赋》:“松林掺映以攒列,玄木搜寥而振柯。”
词语解释:搜劫  拼音:sōu jié
搜查抢夺。例如:这伙流寇四处搜劫。
词语解释:搜乘  拼音:sōu chéng
检阅兵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南史·宋纪上·武帝》:“公蒐乘秣马,夐入远疆。”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但知番戍远调,足辨目前,不思蒐乘詰兵,用图久计。”
词语解释:搜剿  拼音:sōu jiǎo
搜索清剿。 清 曾国藩 《毕君殉难碑记》:“君以正月二日出师,初四日骤攻 景德镇 ,入市,乃无一贼;别挈十人搜剿后街,贼蜂起,从卒亡七人,伤三人。”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四章:“ 郭祥 接到命令:立刻到 苍鹰岭 以南的大山里去搜剿一股溃散的敌人。”
词语解释:搜狝  拼音:sōu xiǎn
春猎与秋猎。亦泛指狩猎。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隋书·礼仪志三》:“古者三年练兵,入而振旅,至於春秋蒐獮,亦以讲其事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鹰狗处》:“鹰狗处向在 东华门 内长街,设总统二人,以侍卫兼之,豢饲御前鹰狗,以备蒐獮之用。”
词语解释:搜畋  拼音:sōu tián
狩猎。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蒐畋,则乐失兽而得士,识弛网而悦远。” 唐 元稹 《酬乐天游西湖》诗:“问俗烦江界,蒐畋想 渭 津。” 清 顾炎武 《雒阳》诗:“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
词语解释:搜根剔齿  拼音:sōu gēn tī chǐ
谓寻根究底,连细微处也不放过。《水浒传》第四一回:“只恨 黄文炳 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岂知 张贡生 算小,不还他体面,搜根剔齿一直説出来。”
词语解释:搜慝  拼音:sōu tè
隐慝。隐瞒为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 杜预 注:“蒐,隐也。”
词语解释:搜岩采干  拼音:sōu yán cǎi gàn
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珍,搜巖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词语解释:搜查  拼音:sōu zhā
(1).查考。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凡有不知典故难字,必自己搜查,不惮疲苦。”
(2).搜索检查。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广勇》:“方 林公 搜查鸦片,有犯必惩。”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回:“命令二排排长 郭根全 带上小熊猫……跟上 崔玉龙 同志搜查那三个洞子。”
词语解释:搜拏  拼音:sōu ná
犹搜捕。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倘仍执迷不悟,匿具不缴,则是玩法抗违,惟有挨查牌甲,责令举首,一面严密搜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庆马炮营起义清方档案》:“午后,挑选可靠营兵,暂编两队,出城分投搜拏。”
词语解释:搜猜  拼音:sōu cāi
搜索;搜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箇最大汉提着雁翎刀,厉声叫道:‘与我这裡搜猜!’”
词语解释:搜狩  拼音:sōu shòu
春獀和冬狩。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汉书·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至 鲁成公 作丘甲, 哀公 用田赋,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
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 唐 高适 《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 清 黄宗羲 《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词语解释:搜疏  拼音:sōu shū
象声词。形容波涛撞击声。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怪石森立涵重渊,高下迾置滔危颠,崩涛搜疏剡戈鋋。”
词语解释:搜补  拼音:sōu bǔ
寻求并弥补。《宋史·职官四》:“以称朝廷蒐补闕軼,缉熙弥文之意。”
词语解释:搜苗  拼音:sōu miáo
春猎为蒐,夏猎为苗。泛指狩猎。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以容民畜众》:“夫师之时,裒旅方旋,怀桃棘者,方自力于壮事,而君子唯讲蒐苗之节,将无谓其弛备歟。” 清 王士禄 《诏罢高丽贡鹰歌》:“ 晾鹰臺 上秋天高,乘时驱兽行蒐苗。”
词语解释:搜简  拼音:sōu jiǎn
(1).访求选拔。《周书·文帝纪下》:“ 魏帝 以 太祖 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方为中兴永式……於是搜简贤才,以为牧守令长,皆依新制而遣焉。”
(2).搜查。《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庖人献饌,皆从庭下搜简更衣,然后膝行而前,十餘力士握剑夹之以进。”《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一日,场里捆住不曾抖开的麦子不见了二十多个, 季春江 着实查考起来,领了长工到房客家挨门搜简。”
蒐簡:检查。《世说新语·政事》“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太元 中,外御强 氐 ,蒐简民实, 三吴 颇加澄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武昌起义后清方动态》:“洎入都后,筹计餉需,蒐简军器,无一不形匱絀。”
词语解释:搜肠润吻  拼音:sōu cháng rùn wěn
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语本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清 钱谦益 《谢于昭远寄庙后茶》诗:“搜肠润吻如有灵,破闷祛烦不须猛。”
词语解释:搜辑  拼音:sōu jí
搜求辑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莲花诗》:“ 杜祁公 以厚德称,而絶句精工乃尔。《诗藪·杂编》搜辑殆无餘力,復遗此,因録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四:“本朝七十九科矣,搜辑科名意在斯。”自注:“八岁得旧《登科録》读之,是搜辑二百年科名掌故之始。” 刘师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逸书之中,其首应搜辑者,为 晋 人、 宋 人、 齐 梁 人所撰各文章志。”
蒐輯:1.搜集。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尝欲蒐辑往牒汇为一书,以考昔人经武之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姑》:“余案头《东坡集》,乃 蜀 中新刻本,蒐辑虽富,恐不尽可信也。”
(2).整顿。《新唐书·王绍传》:“自 张愔 后,兵骄难治, 绍 蒐辑军政,推诚示人。”
词语解释:搜逖  拼音:sōu tì
搜剔,搜求。 唐 司空图 《灵台三官堂文》:“雷鞭电抶,未穷搜逷之威;鬼伏神藏,尽在指撝之列。”
词语解释:搜肠刮肚  拼音:sōu cháng guā dù
形容苦思苦想。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飢,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八:“他搜肠刮肚,寻找多余的秧的用途。”
词语解释:搜裒  拼音:sōu póu
聚集。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而 京东 、 河 北之兵在元帅府者又皆援例以归,遂使行在军旅单弱,虽旋蒐裒,其势不多,何以捍强敌而镇四方。”
词语解释:搜章擿句  拼音:sōu zhāng tī jù
谓搜求摘取片断的文句。《新唐书·段秀实传》:“举明经,其友易之, 秀实 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词语解释:搜章摘句  拼音:sōu zhāng zhāi jù
搜集文章,摘取章句。例如:及长,沉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新唐书·段秀实传》
词语解释:搜索肾胃  拼音:sōu suǒ shèn wèi
形容竭力思索。指构思诗文。 宋 陈师道 《〈寇参军集〉序》:“苦心竭思,搜索肾胃,如与世士出奇作新,夸多而鬭捷,以角一时之名者。”
共8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