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末字词组
攀援结援姻援资援辅援打援托援四援
无援应援势援防援跋援孤立无援汲援解援
扳援强援声援附援蕃援宗援待援苏援
篱援樊援军援阻援进援攻城打援形援右援
引援植援媒援首尾相援交援掸援有例可援大援
外援求援党援藩援根援支援策援嫂溺叔援
救援请援蚍蜉援营援树援接援系援猱援
钩援朋援牵援翻援戚援推援围城打援增援
畔援托援后援乞援捕援拯援私援 
相援奥援荣援赴援抽援枝援围点打援 

词语解释:攀援  拼音:pān yuán
(1).谓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延伸。《庄子·马蹄》:“是故禽兽可係羈而游,鸟雀之巢可攀援而窥。”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萝蔓延以攀援,花芬薰而媚秀。”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元 许谦 《冯公岭》诗:“攀援何异 蜀 道难,气竭神疲背流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茅麓山》:“诸将皆於层巖陡壁间,草衣卉服,攀援荆葛而进。” 邓洪 《山中历险记》:“我攀援着下去一看,树丛后面还有一个石洞。”
(2).追随;依附。《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 唐 孟郊 《戏赠无本》诗之二:“相思塞心胸,高逸难攀援。”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人主宫闈之中,少有偏暱,臣子不可妄有攀援,亦不可过为排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凡子臣弟友,各有分所当为,各有奉值,各有才德,各宜奋力上进,致令闻外著,岂可攀援以玷仕途?”
(3).援引提拔;支持。《汉书·翟方进传》:“﹝ 朱博 等﹞与 立 交通厚善,相与为腹心,有背公死党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后已。”《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今帝崩无嗣,大将军惟思可以奉宗庙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岂有量哉!” 清 刘大櫆 《与某翰林书》:“独先生于 櫆 ,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一旦见其文,击节赏叹。”
(4).援用,引用。 宋 司马光 《乞令三省诸司无条方用例白札子》:“近岁三省及百司多用例破条,诸色人亦多於条外攀援体例,希求恩泽。” 宋 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臣又虑朝廷惜此恩例,恐今后妄有攀援。”
(5).挽留。《汉书·杜钦传》:“主上照然知之,故攀援不遣。”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词语解释:无援  拼音:wú yuán
未得到支持或帮助的。例如:炮兵开走了,听任步兵处于无援状态。
词语解释:扳援  拼音:bān yuán
(1).攀附;依附。 汉 严忌 《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无因缘毫髮之扳援,有积累丘山之忌嫉。” 清 唐甄 《潜书·尚治》:“讲学必树党,树党必争进退,使学者扳援奔趋而失其本心。”
(2).攀着他物向上或向前。 唐 陆龟蒙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然后扳援越軼,遯而去者十六七。” 宋 苏辙 《许州留别顿主簿》诗:“归路逢僧蹔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纵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践履。”
(3).挽留。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4).援引;引以为例。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此宅以有家庙家塾……势不得不从濶大。以后子孙出居,每宅宽只许五楹,深约三四进,勿妄扳援此宅规制。”
词语解释:篱援  拼音:lí yuán
谓竹篱上端。援,有攀触意。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一:“门庭静极霖苔露,篱援凉生褭菊烟。”《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海陵 民 黄寻 先居家单贫,尝因大风雨,散钱飞至其家,来触篱援,误落餘处,拾而得之。”
词语解释:引援  拼音:yǐn yuán
(1).引以为援。谓援引伴侣。《庄子·山木》:“东海有鸟焉……引援而飞,迫胁而栖。”
(2).举用提拔。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今同年中,有孤所引援,见居要路。”《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及 京 当国,定 元祐 党籍…… 康国 皆预密谋,故 京 引援尤力。”
(3).犹引证。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正夫 谓 子韶 曰:‘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
词语解释:外援  拼音:wài yuán
(1).外来的援助、救援。《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国有外援,不可瀆也。”《新唐书·李华传》:“ 巡 ( 张巡 )固守亦待外援,援不至而食尽,食尽而及人,则 巡 之情可求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其时军餉尚足,倘能守待外援,未尝不可以一战。” 邹韬奋 《中国对苏联的态度》:“一面要自力更生,一面要尽力争取更多的一切外援。”
(2).外部的援助力量。《左传·文公元年》:“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北史·窦毅传》:“时与 齐 人争衡,戎车岁动,并交结 突厥 以为外援。”
词语解释:救援  拼音:jiù yuán
救助,援助。《三国志·魏志·陈矫传》:“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 吴 人剉谋, 徐方 永安。” 宋 欧阳修 《论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札子》:“臣又闻 水洛 之戍,虽能救援 秦州 ,而须藉 渭州 应副。”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
词语解释:钩援  拼音:gōu yuán
即钩梯。《诗·大雅·皇矣》:“以尔鉤援,与尔临衝,以伐崇墉。” 毛 传:“鉤,鉤梯也,所以鉤引上城者。” 孔颖达 疏:“鉤援一物,正谓梯也。以梯倚城,相鉤引而上,援即引。”一说,鉤与援皆兵器名。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鉤援当亦非一物,盖皆兵器也。鉤、句古字通。兵器曲者谓之句……直者谓之援。”参见“ 鉤梯 ”。
词语解释:钩梯  拼音:gōu tī
亦作“钩梯”。 一种攀援器械,用以爬高。《管子·兵法》:“凌山阬,不待鉤梯。”《明史·朱燮元传》:“贼障革裹竹牌鉤梯附城,垒土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中》:“大施鉤梯,凿山通道。”《墨子·备城门》“临、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轩车” 岑仲勉 简注:“《六韬·军用篇》有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系用以钩着城壁,援引而上,其为用与梯同,故又称‘钩梯’,但与梯大异。”
词语解释:畔援  拼音:pàn yuán
亦作“畔换”。亦作“畔涣”。
(1).跋扈,专横暴戾。《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 郑玄 笺:“畔援,犹跋扈也。”《汉书·叙传下》:“ 项氏 畔换,黜我 巴 汉 。” 颜师古 注:“畔换,强恣之貌,犹言跋扈也。” 晋 陆云 《盛德颂》:“ 有项 畔换,不式王命。”《新唐书·裴度传》:“﹝ 度 ﹞及陛见,始陈二贼畔涣,受命无功。”
(2).取舍;求取。 宋 张载 《正蒙·三十》:“圣人于物无畔援,虽 佛肸 、 南子 ,苟以是心至,教之在我尔,不为已甚也如是。” 明 唐顺之 《答吕沃州书》:“兄云山中无静味,而欲闭门独卧以待心志之定,即此便有欣慕畔援在矣。”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二:“然治平至於人人可奢,物物可贵,即无所用其歆羡畔援,相与两忘而咸归於淡泊。”
(3).违离,改易。 宋 王安石 《谢公墩》诗:“万事付鬼籙,耻荣何足论。天机自开闔,人理孰畔援。”
词语解释:相援  拼音:xiāng yuán
(1).相互引进。 宋 苏轼 《与李方叔书》:“古之君子,贵贱相因,先后相援,固多矣。”
(2).救助。《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寡人相援不早,以致如此,罪在寡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卿果死,定不相援。”
词语解释:结援  拼音:jié yuán
(1).结为外援。《国语·晋语七》:“四年,诸侯会于 鸡丘 ,於是乎布令、结援、修好、申盟而还。”
(2).结交攀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丞相 初在 江 左,欲结援 吴 人请婚。”《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安北将军、都督 幽州 诸军事 王浚 ,以天下方乱,欲结援夷狄,乃以一女妻 鲜卑 段务勿尘 ,一女妻 素怒延 ,又表以 辽西郡 封 务勿尘 为 辽西公 。”
词语解释:应援  拼音:yìng yuán
接应援助。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击势》:“若用贤授能,粮食羡餘,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金史·李喜住传》:“闻 亳州 王进 反正,制旨以 喜住 为振武都尉,将兵三千应援。”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大臣以逢迎皇帝而结纳乎内臣,内臣以尝试皇帝而应援乎大臣。”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主张用白话者,近来似亦日多,但敌亦群起,四面八方攻击者众而应援者则甚少。”
词语解释:强援  拼音:qiáng yuán
指强有力的援助力量。《春秋·宣公十一年》“纳 公孙寧 、 仪行父 于 陈 ” 晋 杜预 注:“二子淫昏乱人也,君弑之后能外託 楚 以求报君之讎,内结强援於国。”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致仕 刘军容 玄冀 游寺,见此文卷,甚奇之,怜其贫窶,厚有济恤。又知其 连州 人,朝无强援,谓僧曰:‘某虽闲废,能为此人致宰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冢宰避内阁》:“ 孙富平 与 新建 各结强援,相攻若胡 越 ,而阁部成两讼场矣。”
词语解释:樊援  拼音:fán yuán
犹樊篱。援,通“ 楥 ”,篱柱。借指樊篱间的燕雀。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 清 潘汝晟 《偶成》诗:“鹤老心万里,鹏怒翼九州。未免笑樊援,岂屑伍喧啾。”参阅《庄子·逍遥游》
词语解释:植援  拼音:zhí yuán
筑篱笆;筑垣。《宋书·谢灵运传》:“穿池植援,种竹树堇,驱课公役,无復期度。” 清 杜岕 《姚后陶自北归三日后招集新居看洒扫庭奥喜赋》:“洒扫既已毕,植援临水涯。”
词语解释:求援  拼音:qiú yuán
请求援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下:“不逞之徒,因説 建德 送 萧皇后 及宫人,多齎金帛,重赂 突厥 ,市马而求援。”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君闻变,先以老弱藏乡僻善处,而与族弟 进贤 急去省门求援。”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九章:“ 凤凰堡 的建社工作受到重重阻挠, 杨大妈 不得不到县里去求援。”
词语解释:请援  拼音:qǐng yuán
请求援助。
词语解释:朋援  拼音:péng yuán
勾结引援。《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一有此端,私招朋援,臧否毁誉,功负赏罚,心有所易。”
词语解释:托援  拼音:tuō yuán
依附,攀附。 唐 卢仝 《卓女怨》诗:“迷魂随凤客,娇思入琴心;託援交情重,当壚酌意深。”
词语解释:奥援  拼音:ào yuán
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新唐书·李逢吉传》:“ 郑注 得幸於 王守澄 , 逢吉 遣从子 训 赂 注 ,结 守澄 为奥援,自是肆志无所惮。”《明史·徐文溥传》:“时 宸濠 奥援甚众,疏入,人咸危之。” 巴金 《沉默集·知识阶级》:“ 张伯高 的姐丈是政府的部长,他有奥援,做个大学校长,并不是件难事。”
词语解释:姻援  拼音:yīn yuán
亦作“ 姻媛 ”。 犹姻亲。《宋书·索虏传》:“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魏书·杨椿传》:“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他人。” 唐 赵璘 《因话录·徵》:“ 周公 制嫁娶之礼,安知后世以依衒姻援而求富贵?”《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引《河东记·成叔弁》:“忽有媒氏诣门云:‘有 田 家郎君,愿结姻媛。’”
词语解释:势援  拼音:shì yuán
犹后盾。势,也写作“埶”。《后汉书·苏不韦传》:“时 魏郡 李暠 为 美阳 令,与中常侍 具瑗 交通,贪暴为民患,前后监司畏其埶援,莫敢糺问。”《晋书·庾怿传》:“以 懌 宽厚容众,故授以远任,为东西势援。”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二札子》:“臣起身田野,势援孤单。”
词语解释:声援  拼音:shēng yuán
(1).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布 遣人求救于 术 ”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术 乃严兵为 布 作声援。” 唐 王勃 《三国论》:“輜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面写书来上 许相国 ,叫他只在 南都 卫驾,遥作声援,不用提兵远涉。”
(2).用于群众活动。 梁斌 《红旗谱》五十:“据我所知, 保定 周围二十多个县的青年学生,都一致声援第二师范!”
(3).今多指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大江报〉之被封》:“幸得各报声援,两人均判徒刑一年半寝事。”
词语解释:军援  拼音:jūn yuán
军事援助
词语解释:媒援  拼音:méi yuán
指引荐、攀援的人。 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曾经诬毁,每事防虞。唯託神明,更无媒援。” 宋 王禹偁 《扬州谢上表》:“伏念臣顷以艺文,获尘科第,三馆两制,遍歷清华,千载一时,别无媒援。由是上惟奉主,旁不忌人。”
词语解释:党援  拼音:dǎng yuán
(1).结援相助的党与。《后汉书·袁术传》:“乃各外交党援,以相图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臣本书生,素无党援。”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 湘 军盛时,常有一方仕宦,一方革命者,彼其党援众多,虽事发而不为害。”
(2).结党为援。《旧唐书·刘仁规传》:“ 餘丰 在北, 餘勇 在南, 百济 、 高丽 ,旧相党援, 倭 人虽远,亦相影响。”《清史稿·延信传》:“讞上 延信 党援、欺罔、负恩,要结人心,贪婪乱政,失误兵机,凡二十罪。”
词语解释:蚍蜉援  拼音:pí fú yuán
喻微小的援助。语本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清 赵翼 《漳州木棉庵怀古》诗:“围城久絶蚍蜉援,相府方酣蟋蟀鬭。” 清 唐孙华 《永嘉令马公赐谥索诗》之一:“蚍蜉援絶当流矢,雀鼠粮空自结缨。”
词语解释:牵援  拼音:qiān yuán
犹牵引。拉,拉住。《孟子·离娄上》“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汉 赵岐 注:“见嫂溺水则当以手牵援之否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高山嵯峨,巖石磊落,倾侧縈洄,下临峭壑,行者扳缘牵援绳索。” 唐 元稹 《去杭州》诗:“每出新诗共联缀,闲因醉舞相牵援。”
词语解释:后援  拼音:hòu yuán
援军。亦泛指在后面的支援力量。《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此天以君授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卿与 子敬 、 程公 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元朝秘史》卷十三:“ 速别额臺 做 者别 后援, 脱忽察儿 做 别额臺 后援,令三人从 回回 住的城外绕去,不许动他百姓。” 冰心 《斯人独憔悴》:“盼望他们一齐醒悟过来,鼓起民气,可以做政府的后援。”
词语解释:荣援  拼音:róng yuán
见“ 荣将 ”。
词语解释:荣将  拼音:róng jiāng
传说中 黄帝 之臣。《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荣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荣将,一作“荣援”或“荣猨”。参阅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词语解释:资援  拼音:zī yuán
资助,支援。《后汉书·郑太传》:“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 卓 以为资援也。” 清 彭遵泗 《蜀碧》卷一:“募民兵以守隘,结 彝 目以资援。”
词语解释:防援  拼音:fáng yuán
护卫。《北齐书·段孝言传》:“﹝ 段孝言 ﹞曾夜行,过其宾客 宋孝王 家宿,呼坊人防援,不时应赴,遂拷杀之。”《旧唐书·宦官传·程元振》:“宜长流 溱州 百姓,委 京兆府 差纲递送,路次州县,差人防援,至彼捉搦,勿许东西。”
词语解释:附援  拼音:fù yuán
依附结援。 清 江藩 《国朝汉学师承记·洪榜》:“而其才智少过人者,则又附援 程 朱 以入 老 释。”
词语解释:阻援  拼音:zǔ yuán
阻击增援之敌的作战行动
词语解释:首尾相援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uán
谓前后互相照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於此矣。”参见“ 首尾相应 ”。
词语解释:首尾相应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yìng
(1).《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应”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旧五代史·梁书·杜洪锺传传》:“ 洪 传 各为部校,因战立威,逐其廉使,自称留后,朝廷因而命之。及为 杨行密 所攻, 洪 传 首尾相应。”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筹策》:“所领卫兵,以 充国 兵数斟酌损益,率五百里屯一将,布列沿边之地,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说唐》第二八回:“此乃‘一字长蛇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攻其腰则首尾相应。”
(2).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 老杜 近体律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 常山 之蛇,无间断齟齬处。”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笛卡儿学说》:“此外 笛卡儿 所言良智之説,灵魂之説,造化之説,世界庶物之説,皆精深博大,巍然成一家言,首尾相应,盛水不漏。”
词语解释:藩援  拼音:fān yuán
谓屏卫之助。《韩诗外传》卷三:“恭我以礼,防我以义,藩援我,使我不为非者,吾以为次。”《文选·陆机〈辨亡论下〉》:“夫 蜀 ,盖藩援之与国,而非 吴 人之存亡也。” 刘良 注:“援,助也。与,党也。言 蜀 虽为藩篱之助,为 吴 国之朋党,然 吴 之存亡不由 蜀 也。”
词语解释:营援  拼音:yíng yuán
见“ 营将 ”。
词语解释:营将  拼音:yíng jiāng
人名。古之善音律者。《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营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一本作“ 荣将 ”。《太平御览》卷五六六引《吕氏春秋》作“营援”,《路史》作“荣猨”。
军营中之将官。《明史·兵志一》:“时营将率内臣私人,不知兵。”《明史·兵志四》:“总督大臣一月会操者四,餘日营将分练。”
词语解释:翻援  拼音:fān yuán
演绎引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春秋》赴问数百,应问数千,同留经中,繙援比类以发其端,卒无妄言而得应於传者。”
词语解释:乞援  拼音:qǐ yuán
请求援助。《晋书·慕容超载记》:“自古乞援,不遣大臣则不致重兵。”《梁书·侯景传》:“ 丰水 君臣,奉图乞援; 关河 百姓,泣血请师。”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缓则相损,急乃乞援。”
词语解释:赴援  拼音:fù yuán
犹赴救。《新唐书·太宗纪》:“ 大业 中, 突厥 围 煬帝 鴈门 , 煬帝 从围中以木繫詔书,投 汾水 而下,募兵赴援。”《明史·李成梁传》:“ 成梁 赴援有功,进副总兵,仍守 险山 。” 郭沫若 《山中杂记·芭蕉花》:“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放。”
词语解释:辅援  拼音:fǔ yuán
辅佐援助。 汉 王充 《论衡·吉验》:“盖富贵之验,气见而物应,人助辅援也。”
词语解释:跋援  拼音:bá yuán
犹攀登。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佃游》:“赴迥趋危,衝林跋援,草随足起,山从眼转。”
词语解释:蕃援  拼音:fān yuán
护卫辅助。蕃,通“ 藩 ”。 汉 刘向 《说苑·复恩》:“防我以礼,諫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吾以为次赏。”
词语解释:进援  拼音:jìn yuán
进军增援。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李彦仙守陕》:“ 金 人再围 汴 , 陕西 范致虚 总六路兵进援。”
词语解释:交援  拼音:jiāo yuán
(1).谓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韩非子·亡徵》:“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
(2).引申为朋党。《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词语解释:根援  拼音:gēn yuán
谓根干枝叶。喻皇亲党羽。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臣歷观庶姓在世,无党於朝,无援於时,植根之本轻也薄也。苟无大瑕,犹或见容。至外外戚,凭託天地,势连四时,根援扶疏,重矣大矣。”
词语解释:树援  拼音:shù yuán
谓建立奥援。《镜花缘》第六八回:“惟是臣离本邦业已二载,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
词语解释:戚援  拼音:qī yuán
亲党的援助。《陈书·文学传·颜晃》:“ 晃 家世单门,傍无戚援,而介然脩立,为当世所知。”
词语解释:捕援  拼音:bǔ yuán
索求推举。《管子·四称》:“﹝无道之臣﹞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生夺之政,保贵宠矜,迁损善士,捕援货人。” 尹知章 注:“其所捕追而援引者,唯财货之人。”
词语解释:抽援  拼音:chōu yuán
引荐。 汉 蔡邕 《太尉杨公碑》:“沙汰虚宂,料简贞实,抽援表达,与之同兰芳,任鼎重。”
词语解释:打援  拼音:dǎ yuán
攻打敌人的援军。 毛泽东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 济 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到歼灭 黄 兵团三个师的目的。”
词语解释:孤立无援  拼音:gū lì wú yuán
单独无依靠,得不到援助。《后汉书·班超传》:“ 超 孤立无援,而 龟兹 、 姑墨 数发兵攻 疏勒 。”《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周瑜 孤立无援,必为丞相所擒。”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战略防御时,我们箝制方面某些支点的固守,战略进攻时遇着孤立无援之敌,都是应该承认用阵地战去对付的。”亦作“ 孤立无助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属者椒寝未繁,前星不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
词语解释:宗援  拼音:zōng yuán
谓以同姓而攀缘结党。《魏书·恩倖传·赵邕》:“﹝ 赵邕 ﹞微与 赵脩 结为宗援,然亦不甚相附也…… 世宗 每出入郊庙, 脩 恒以常侍、侍中陪乘,而 邕 兼奉车都尉,执轡同载。时人窃论,号为‘二赵’。”
词语解释:攻城打援  拼音:gōng chéng dǎ yuán
以攻城为诱饵,实则准备消灭来援之敌的作战方法
词语解释:掸援  拼音:dǎn yuán
牵引。《广雅·释训》:“掸援,牵引也。” 王念孙 疏证:“掸之言蝉连,援之言援引,皆忧思相牵引之貌也。”
词语解释:支援  拼音:zhī yuán
支持,援助。 徐迟 《火中的凤凰》:“他们捐款,募集药物,支援抗战。” 李準 《耕云记》:“后来城市支援的大水泵、电动机也来了,大伙信心更高。”
词语解释:接援  拼音:jiē yuán
(1).援引,引荐。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始如形影,终为参辰,至欢变为篤恨,接援化成讎敌。”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完颜守贞 相 章宗 ,屡正者,有重望,自号 冷岩 ,接援士流。”
(2).接应支援。 毛泽东 《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若这些敌人再敢西进接援三十五军,则可以直接切断其后路或直接攻 北平 。”
词语解释:推援  拼音:tuī yuán
(1).擢用。《旧唐书·儒学传下·徐岱》:“寻为朝廷推援,改 河南府 偃师县 尉。”
(2).尊重援助。《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四家相结益深,约定彼此互相推援,共成大事。”
词语解释:拯援  拼音:zhěng yuán
救援。 唐 裴铏 《传奇·崔炜》:“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沦。”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如见人之溺,不思拯援,而痛恨於波涛之澎湃。”
词语解释:枝援  拼音:zhī yuán
支援。支持和援助。《魏书·恩倖传·侯刚》:“乃领军 元叉 执政擅权,树结亲党, 刚 长子, 叉 之妹夫,乃引 刚 为侍中、左卫将军,还领尚食典御,以为枝援。”
词语解释:托援  拼音:tuō yuán
依附,攀附。
词语解释:汲援  拼音:jí yuán
引荐提拔。 明 张居正 《祭秦白崔先生文》:“假令先生上无汲援,下无推轂, 谢安 之治不下於 东山 , 蒙叟 之舟得藏於巨壑,则先生必且终老林泉。”
词语解释:待援  拼音:dài yuán
等待援兵;等候援救。 元 郭钰 《感事》诗:“上相出师三月罢,南人待援六年过。”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万炳南 坐守 凤翔 待援。”
词语解释:形援  拼音:xíng yuán
指军事布局上的声援、呼应。《晋书·谢玄传》:“时 苻坚 遣军围 襄阳 ,车骑将军 桓冲 御之。詔 玄 发三州人丁,遣 彭城 内史 何谦 游军 淮 泗 ,以为形援。”《旧唐书·黄巢传》:“ 巢 徒党既盛,与 仙芝 为形援。”
词语解释:有例可援  拼音:yǒu lì kě yuán
有成例可以援引。 清 袁枚 《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 韩昌黎 之于 何蕃 , 司马温公 之于 范镇 ,有例可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现在 李宝臣 的儿子 李惟岳 继位,请朝廷承认一下,算是有例可援。”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只要是有例可援的事情,都可以答应。”
词语解释:策援  拼音:cè yuán
策应支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七月二日北军至 唐州 枣林 , 全 刘 闻之遁去,先又调 德安 守 王旻 策援,亦不至,反俱以捷闻。”《新华日报》1938.4.15:“ 广东 是我们最富裕和民族性最强的一省,我希望她能支持 中华 民族的抗战到底,同时,作全国的策援,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词语解释:系援  拼音:xì yuán
谓依附求助。《国语·晋语九》:“ 董叔 将娶於 范氏 , 叔向 曰:‘ 范氏 富,盍已乎!’曰:‘欲为繫援焉。’” 汉 刘向 《列女传·许穆夫人》:“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繫援於大国也。” 林纾 《陈喜人先生墓表》:“吾文果可售者,当不以拒婚而失之;若不可售,恶用求繫援以自诬。”
词语解释:围城打援  拼音:wéi chéng dǎ yuán
军事术语。先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引诱别处敌人前来救援,然后以主力部队将援敌一举歼之。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对围敌作战是准备着相当地持久的,但对援敌仍然是速决。”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词语解释:私援  拼音:sī yuán
因私人情谊好而加以褒扬或援助。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无所阿附,有见嫉之积毁,无借誉之私援。”
词语解释:围点打援  拼音:wéi diǎn dǎ yuán
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
词语解释:四援  拼音:sì yuán
四邻的援助。《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慎其四竟,结其四援。” 杜预 注:“结四邻之国为援助。”《逸周书·程典》:“协其三族,固其四援。”
词语解释:解援  拼音:jiě yuán
犹救助。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 天寳 元年壬子,西蕃五国来寇 安西 。二月十一日,奏请兵解援。”
词语解释:苏援  拼音:sū yuán
探索,辨析。《淮南子·修务训》:“追观上古及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娱,苏援世事,分白黑利害。” 高诱 注:“苏,犹索;援,别。分别白黑知利害之所在也。”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序》:“苏援一技而入微者,无所往而不进於道也。”
词语解释:右援  拼音:yòu yuán
援助;引荐。《新唐书·杜牧传》:“ 牧 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 悰 更歷将相,而 牧 回躓不自振,颇怏怏不平。”
词语解释:大援  拼音:dà yuán
有力的援助。《左传·桓公十一年》:“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陈书·吴明彻传》:“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词语解释:嫂溺叔援  拼音:sǎo nì shū yuán
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履紵衫》:“ 李文正公 幼举神童,帝抱到膝上,时其父拜起侍丹陛下。帝曰:‘子坐父立,礼乎?’对曰:‘嫂溺叔援,权也。’”
词语解释:猱援  拼音:náo yuán
轻捷攀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卓笔峰》:“村民能猱援者,尝登之。”
词语解释:增援  拼音:zēng yuán
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多用于军事)。 田汉 《卢沟桥》第三幕:“团长派我们立刻去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