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措大措足措措措办措置有方措注措身 
措手措辞措笔措处措思措口措敛 
措置措心措词措处措心积虑措支剌措手不及 
措意措画措施措手不迭措想措置裕如  

词语解释:措大  拼音:cuò dà
旧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説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 新郑 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復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 新郑 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 郑 有 醋沟 ,士流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为四説皆非也。醋,宜作‘措’,正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类说》卷四十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江陵 号衣冠藪泽,人言琵琶多於饭甑,措大多於鯽鱼。”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太祖 曰:‘安得宰相如 桑维翰 者,与之谋乎?’ 普 对曰:‘使 维翰 在,陛下亦不用,盖 维翰 爱钱。’ 太祖 曰:‘苟用其长,亦当护其短。措大眼孔小,赐与十万贯,则塞破屋子矣。’”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读书的功名须奋发,得志呵做高官,不得志呵为措大。”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陈自明》:“酸措大正气逼人,妾不愿近。” 郁达夫 《她是一个弱女子》四:“还有天才、学问等也是空的,不过是穷措大在那里吓人的傲语。”
词语解释:措手  拼音:cuò shǒu
着手处理。 唐 方干 《酬将作于少监》诗:“冰丝织络经心久,瑞玉雕磨措手难。” 元 杨梓 《不伏老》第二折:“那日若无军师与列位大人呵,可著我险些儿难措手。”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甫措手,见蓆中非尸骸,乃牛肉一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七章:“目今欲同时安内攘外,纵然有 诸葛孔明 之智,怕也无从措手。”
词语解释:措置  拼音:cuò zhì
(1).安放;搁置。《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惶怖战慄,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礼记·中庸》“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唐 孔颖达 疏:“言学不至於能,不措置休废,必待能之乃已也。” 沉从文 《三三》:“那病人却同女人在一块儿来了,来时送了一些用瓶子装的糖,还送了些别的东西,使得主人不知如何措置手脚。”
(2).处置;安排。《后汉书·何进传》:“诸常侍小黄门皆诣 进 谢罪,惟所措置。”《新唐书·萧俛传赞》:“又 朱克融 等客 长安 ,饿且死,不得一官,而 俛 未有以措置。” 宋 曾巩 《申明保甲巡警盗贼》:“如有贼发,则措置无所不尽。”《水浒传》第一一八回:“不妨!既有路径,不怕他筑断了,我自有措置。” 茅盾 《子夜》五:“他微笑地站着,镇静地等候 吴荪甫 的最后措置。”
(3).筹措;筹集。《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教儿子去 张员外 宅里去,閒了经纪;如今在家中,日逐盘费如何措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亲眷们阻当他多不肯听,措置了些盘缠,别了家眷,冒冒失失,竟自赴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主人现在凡百需费,囊无一文,正愁无处措置。”
词语解释:措意  拼音:cuò yì
(1).留意;在意。《孔子家语·致思》:“有一丈夫方将厉之, 孔子 使人并涯止之……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所谓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所常摹,其三面残缺,人不措意。”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大约这种文章,在身受者,最初是会愤懑的,后来经验一多,就不大措意,也更无愤懑或痛苦。”
(2).用心。《魏书·崔鸿传》:“ 鸿 弱冠便有著述之志,见 晋 魏 前史,皆成一家,无所措意……乃撰为《十六国春秋》。”
(3).指诗文的立意。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五格》:“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 宋 许顗 《彦周诗话》:“兵火间散辞不可復得,略记其叙数句,以见其措意如此。”
词语解释:措足  拼音:cuò zú
立足;置身。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某以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尝论人才, 浚 剧谈 檜 善。 鼎 曰:‘此人得志,吾辈无所措足矣。’”
词语解释:措辞  拼音:cuò cí
亦作“ 措词 ”。 说话。今多指说话或行文时选择词句。《逸周书·官人》:“自顺而不让,措辞而不遂,此隐於智理者也。” 汉 王充 《论衡·刺孟》:“见彼之问,则知其措辞之所欲之矣。” 唐 李德裕 《宣懿皇后祔陵庙状》:“若捨此商量,便须出於圣意降敕,情礼至重,实难措词。”《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今番又换了个面貌,叫做媒的如何措辞?” 张天翼 《儿女们》三:“他措词很客气,可是脸像对方那么绷着,声音硬得铁似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她觉得事体不这么简单,就是写信,怎么措辞呢?”
词语解释:措心  拼音:cuò xīn
用心。 宋 苏辙 《〈元祐会计录〉序》:“今二圣之治,安而静,仁而恕,德积於世。 秦 隋 之忧,臣无所措心矣。”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僕少读 韩氏 文,而高其辞,然颇恨其未纯于圣人之道,虽排斥佛老,过于时人,而措心立行或多戾乎矩度,不能造 颜 孟 之域。”
词语解释:措画  拼音:cuò huà
筹画。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筹郡营田札子》:“苟行营田之法,其利为厚。然即今将已七月,未能耕垦,来年入春,即可措画。” 明 张居正 《与蓟辽总督书》:“ 蓟 中事,公所措画,咸极精当。”
词语解释:措措  拼音:cuò cuò
石榴的别称。语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元微 乃悟:诸女曰姓 杨 、姓 李 ,及顏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緋衣,名 阿措 ,即安石榴也。” 宋 陆游 《山店卖石榴取以荐酒》诗:“麴生正欲相料理,催唤风流措措来。”
词语解释:措笔  拼音:cuò bǐ
下笔。指写作或绘画。《北史·徐招传》:“ 招 少好法律及朝廷旧事,发言措笔,常欲辩析秋毫。”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 刘禹锡 作《金陵》诗云:‘千寻铁锁沉 江 底,一片降旗出 石头 。’当时号为絶唱…… 白乐天 读之曰:‘我知后人不復措笔矣。’” 明 顾元庆 《夷白斋诗话》:“公禀天地之正气,融而为江河,结而为山岳,言而为有声之絶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笔哉?”
词语解释:措词  拼音:cuò cí
见“ 措辞 ”。
词语解释:措辞  拼音:cuò cí
亦作“ 措词 ”。 说话。今多指说话或行文时选择词句。《逸周书·官人》:“自顺而不让,措辞而不遂,此隐於智理者也。” 汉 王充 《论衡·刺孟》:“见彼之问,则知其措辞之所欲之矣。” 唐 李德裕 《宣懿皇后祔陵庙状》:“若捨此商量,便须出於圣意降敕,情礼至重,实难措词。”《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今番又换了个面貌,叫做媒的如何措辞?” 张天翼 《儿女们》三:“他措词很客气,可是脸像对方那么绷着,声音硬得铁似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她觉得事体不这么简单,就是写信,怎么措辞呢?”
词语解释:措施  拼音:cuò shī
(1).设施;解决问题的办法。 清 苏遇龙 《〈草木子〉序》:“使 草木子 参赞枢密,新一朝之典制措施,当不让 郁离子 。” 黄远庸 《土耳其之政变》:“其所措施乃无一不怫于民情,卒至士民愤怒,藩属离叛。” 叶君健 《火花》二二:“他必须采取断然措施。”
(2).实施。《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湖北调查部纪事叙例》:“庶几朝野士庶不至如冥行者之倀倀无所之,而措施吾辈之学説者,亦不至於削足适屨。”
词语解释:措办  拼音:cuò bàn
筹集;筹画。《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你欠了女儿身价钱,没处措办时,好言好语告个消乏,或者可怜你的,一两贯钱助了你也不见得。”《元典章·刑部二·繫狱》:“即目正是冬月,诚恐各处官司不为用心措办,致使囚徒失所。”《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虽客边乏钞,谅三百金还措办得来。”《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年中措办金叶进京,不下数万两。”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三:“她的丧葬,差不多完全是 立群 和她的一些年轻朋友经手措办的。”
词语解释:措处
筹办,置办
词语解释:措处
料理;安排
词语解释:措手不迭
形容做事迅速敏捷
词语解释:措置有方  拼音:cuò zhì yǒu fāng
处理事务错落有致,井井有条。例如:女子见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无主,放心随他去。——《初刻拍案惊奇》
词语解释:措思  拼音:cuò sī
犹构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著述》:“ 坚 承乏,已曾七度修书,有凭准皆似不难;唯《六典》,歷年措思,未知所从。” 清 戴名世 《〈野香诗集〉序》:“制义之为道,无所用书,然非尽读天下之书,无所由措思也。”
词语解释:措心积虑  拼音:cuò xīn jī lǜ
犹言处心积虑。谓长久考虑在心。 宋 何坦 《西畴常言》:“逮迹其自为,则因循惰弛,罕克自强,措心积虑,甘心为小人,而不以为病。” 明 宋濂 《〈用明禅师文集〉序》:“昔者, 苏文忠公 与 道潜师 游,日称誉之……有识之士疑之,则以谓 潜师 游方之外者也,其措心积虑皆与吾道殊,初不可以强而同。”
词语解释:措想  拼音:cuò xiǎng
犹思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諛而慰之曰:‘适有一言,请席中属对焉:“王子身边,无有一点不似玉。”’众未措想, 緑云 应声曰:‘黽翁头上,再着半夕即成龟。’”
词语解释:措注  拼音:cuò zhù
处置。 清 方苞 《又书〈货殖传〉后》:“是篇大义,与《平準》相表里,而前后措注,又各有所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此案关係大局,措注不敢不慎,案内应根究者不少宽纵,案外所推及者当有次第。”
词语解释:措口  拼音:cuò kǒu
措词,开口。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 张九成 最号深知者……对 齐宣 、 汤 、 武 之问,辨 任 人食色之惑,皆置而不能措口。呜乎? 孟 之意难明如此乎!”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余栋 父丧未葬,若隐忍行走,则讲书至‘宰我问三年’章,何以措口于天下?”
词语解释:措支剌  拼音:cuò zhī là
慌张失措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呀,俺娘变了卦也……措支剌不对答!软兀剌难存坐!”
词语解释:措置裕如  拼音:cuò zhì yù rú
处理事情轻松,毫不费力
词语解释:措身  拼音:cuò shēn
安身;置身。《逸周书·官人》:“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方而能遂,曰有知者也。”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老师这般説,叫门生措身也无地了。”
词语解释:措敛  拼音:cuò liǎn
聚敛。《墨子·非乐上》:“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二》:“‘措’字以‘昔’为声。措敛,亦与‘籍敛’同。”
词语解释:措手不及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髠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过我?”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楔子:“喒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劫寨,走一遭去,杀他箇措手不及。”《西游记》第六一回:“众妖一齐上前乱砍, 八戒 措手不及,倒拽着钉鈀,败阵而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章:“女人们措手不及,想尽量搬走一些贵重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