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2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接武接续接客接离接见接班接衫接二连三
接舆接三接联接战接亲接对接偈接力棒
接连接地接膝接通接会接头接待使接口
接物接响接席接纳接毂接嘴接构接吻拥抱
接迹接淅接境接应接翮接唱接合接伴使
接翼接近接余接取接履接场接任接触
接踵接待接邻接济接仗接获接吻接茶
接引接轸接壤接绝接刃接遇接丝鞭接轨
接翅接手接屋接种接论接生接伴接防
接篱接风接谈接龙接要接凑接事接茬

词语解释:接武  拼音:jiē wǔ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词语解释:接舆  拼音:jiē yú
春秋 楚 隐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隐士。《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 陆 名 通 ,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 箕子 佯狂, 接舆 避世。”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餘落日,墟里上孤烟。復值 接舆 醉,狂歌 五柳 前。”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陆羽 ﹞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徊不得意,或慟哭而归,故时谓之‘今接舆’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下》:“道与 尧 舜 俱智,与 接舆 俱狂,与 桀 紂 俱灭,与 汤 武 俱昌。”
词语解释:接连  拼音:jiē lián
连续不断;连在一起。《尉缭子·兵教下》:“十曰陈车,谓接连前矛;马冒其目也。” 晋 左思 《蜀都赋》:“栋宇相望,桑梓接连。” 宋 陈师道 《寓目》诗:“曲曲河回復,青青草接连。”《红楼梦》第三九回:“就像旧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 丁玲 《东村事件》一:“枯干了的松针,便接连塞进灶孔里去了。”
词语解释:接物  拼音:jiē wù
(1).接触外物。《太平御览》卷七四引《尹文子》:“盲者不观,无以接物。”《淮南子·氾论训》:“目无以接物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
(2).谓与人交往。《汉书·司马迁传》:“教以慎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翻 一见之,便与友善,终成显名”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会稽典录》:“倾心接物,士卒皆为尽力。”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说·富贵贫贱说》:“推诚以接物,有害其身者,仁人不悔也。”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君子之自处也谦,而其接物也恭。”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类善于殴斗的人物……豁达大度,谦卑接物,为友报仇,爱义好施,且多非常孝顺。”
词语解释:接迹  拼音:jiē jì
亦作“接蹟”。 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赵璘 《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 唐 韩愈 《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歷 汉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宪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号。”
见“ 接跡 ”。
词语解释:接翼  拼音:jiē yì
翅膀挨着翅膀。多形容亲近。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翱翔羣熙,交颈接翼。”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 后蜀 顾夐 《更漏子》词:“浓柳翠,晚霞微,江鸥接翼飞。”
词语解释:接踵  拼音:jiē zhǒng
接触到前面人的足跟。意谓相继、相从、连续不断或紧接着。《战国策·秦策四》:“ 韩 魏 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 秦 者百世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 魏王 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张筵设宴,大会亲戚,来赴者接踵。”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甚怪大地之内,於千万年贤豪接踵,圣哲比肩,立法如云,创説如雨,而不加恤察。” 洪深 《冯大少爷》:“生先 陈 归,久待妻子不见,孑身復出。甫离家, 陈 接踵返。”
词语解释:接引  拼音:jiē yǐn
(1).接待;招待。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曲晏密集,管絃嘈杂,后宾填门,不復接引。”《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天色晚,两箇投宿於旅邸,小二哥接引,拣了一间宽洁房。”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又东有巨擘一双,作接引状。手背拇指,分合都辨。”
(2).引进;推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苻宏 叛来归国, 谢太傅 每加接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縻薄俸也。” 宋 文天祥 《与刘吉州汉传书》:“终日清言,接引后进。”
(3).佛教语。谓佛与 观世音 、 大势至 两菩萨引导众生入西方净土。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佛之随机接引,故多开遮权变,不可执一求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大聚僧伽,广宣接引,使长往幽魂,悟真空而解脱;含寃滞魄,识业报而依皈。”泛指助人度脱凡尘。《红楼梦》第一二○回:“小女 英莲 ……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
词语解释:接翅  拼音:jiē chì
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参见“ 接翼 ”。
词语解释:接翼  拼音:jiē yì
翅膀挨着翅膀。多形容亲近。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翱翔羣熙,交颈接翼。”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 后蜀 顾夐 《更漏子》词:“浓柳翠,晚霞微,江鸥接翼飞。”
词语解释:接篱  拼音:jiē lí
1.见"接?"。
词语解释:接续  拼音:jiē xù
(1).连续;继承。 宋 司马光 《辞接续支俸札子》:“闻近有圣旨,特再给臣宽假将治,其俸给等接续支给。” 明 唐顺之 《与张西磐尚书书》:“乡里后辈中有可与言者,时与提撕,使趋正路,此亦所以接续天地间善人气脉于无穷也。”《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只要有了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就是大哥哥不能见,也算他的后事完了。”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这种滑稽短篇,只可以偶然投稿一两回,倘接续的投,却不大相宜。” 梁斌 《播火记》三一:“我留下这刨、凿、斧、锯,希望你将来学个木匠,接续我的手艺。”
(2).连接。《老残游记》第八回:“只好把捆行李的绳子解下两根,接续起来,将一头放了下去。”
词语解释:接三
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
词语解释:接地  拼音:jiē dì
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
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例如:接地线。
词语解释:接响  拼音:jiē xiǎng
谓一声声相接而传开去。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不踰时而达于四境。”《隋书·后妃传序》:“雎鳩之德,千载寂寥;牝鸡之晨,殊邦接响。” 宋 陈师道 《早起》诗:“邻鸡接响作三鸣,残点连声杀五更。”
词语解释:接淅  拼音:jiē xī
捧着已经淘湿的米。语出《孟子·万章下》:“ 孔子 之去 齐 ,接淅而行。” 朱熹 集注:“接,犹承也;淅,渍米也。渍米将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宋 苏轼 《归朝欢》词:“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 江 南客。” 清 钱陆灿 《周亮工墓志铭》:“三仕三已,如传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故莫得而书焉。” 王闿运 《〈老子注〉序》:“见不行则接淅也。”
词语解释:接近  拼音:jiē jìn
(1).谓所见不远。《吕氏春秋·知接》:“智者其所能接远也,愚者其所能接近也。” 高诱 注:“愚者蔽於明,祸至而不知,故曰接近。”
(2).靠近,相距不远。《后汉书·西域传·车师》:“帝以 车师 六国接近北虏,为 西域 蔽扞。”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少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 谢觉哉 《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他们不是受失败的威胁,而是为日益接近胜利所鼓舞。”
(3).谓与人亲近。 老舍 《四世同堂》九:“她深恨 大赤包 的设尽方法想接近 日本 人。” 赵树理 《老定额》:“和我接近的同志们常劝我在写人物的时候少给人物起外号。”
词语解释:接待  拼音:jiē dài
(1).接纳;相待。《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见纳 朋 ,接待以意。”《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士皆爱附,乐为用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吴监生 ﹞特地寻他相会,延至寓所,叩其胸中所学,甚有接待之意。”
(2).犹招待。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 元吉 云]不妨事,我接待去。[见科,云]呀,哥哥来了也,有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抬头看时,却是 淮南 族中一个哥哥。 满生 连忙接待。”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 马 家也临时在供销社买了一些酒,炒了几盘菜,举行了接待的仪式。”
(3).佛教语。谓寺刹对挂单僧人免费供给食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祖圆接待庵》:“二 浙 僧俗,多建接待菴,以供往来緇徒投宿,大抵若禪刹然。” 明 袁宏道 《众香林疏》:“故接待之难,比置菴造像百倍。”
词语解释:接轸  拼音:jiē zhěn
(1).车辆相衔接而行。形容其多。 汉 张衡 《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雷车接軫,羽盖成阴。”
(2).形容人才济济。《宋书·顺帝纪》:“然犹正士比轂,奇才接軫。”《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观夫 武氏 称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
(3).喻接近,靠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 胡 越 起于轂下,而 羌 夷 接軫也。” 唐 孙恂 《猎狐记》:“然僻居与山藪接軫,豺狼所嘷,若復固拒,是见溺而不援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 长沙 忧国,惧足首之倒悬; 臣朔 上书,戒 羌 戎 之接軫。”
词语解释:接手  拼音:jiē shǒu
(1).拱手。《战国策·赵策四》:“ 冯忌 请见 赵王 ,行人见之, 冯忌 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 唐 陈子昂 《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 高宗 每降鑾輦,亲诣精庐,尊师身不下堂,接手而已。”
(2).携手。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驰遥思於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清 金农 《人日寄小侄》诗之二:“千里归情搅晏眠,何时接手玉华前。”
(3).交手,双方比赛。《北齐书·河南王孝瑜传》:“ 武成 常使 和士开 ,与 胡后 对坐握槊, 孝瑜 諫曰:‘皇后天下之母,不可与臣下接手。’”
(4).犹帮手。《英烈传》第二四回:“我的刀枪并矛戟的手法都是天下第一手,谁想这 耿 家儿子都一一相合;倘得他做个接手,也是天生一对好汉。”
(5).接替。《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三年任满,自然有人接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而且每一号兵船,未必就是一个管带到底,头一个作弊罢了,难道接手的也一定是这样的么。”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不过倘早先预备下几个接手的青年,又何至于此。”
(6).犹过手。《红楼梦》第三六回:“姨娘们的丫头月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做主。”
(7).紧接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两个伴房老妈子,连忙过去接了烟枪,打横放在烟盘上,一个接手代他戴上凤冠。”
(8).伸手来接;收受。《老残游记》第十回:“ 璵姑 于是取了箜篌递给 扈姑 , 扈姑 不肯接手。” 沙汀 《医生》:“他并不高兴,因为清了钞票,疋头商预先告了个罪,说是一元的金元券,当天街上已经没有人肯接手了。”
(9).俗称暂放物品的桌几等。
词语解释:接风  拼音:jiē fēng
设宴款待远来或远归的人。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打扫书房,着孩儿那里安歇,便安排酒餚,与孩儿接风去来。” 明 《杀狗记·拒绝乔人》:“又闻得二哥回家,特备一盃水酒接风。”《儒林外史》第十回:“两公子欢喜不已,当夜设席接风,留在书房歇息。” 侯宝林 《菜单子》:“我请您个便饭,一半给您接风,一半咱们哥儿俩谈会子。”
词语解释:接客  拼音:jiē kè
(1).接待宾客。《世说新语·政事》“ 谢公 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后将军 安 方接客,时人有於坐言宜糺舍藏之失者。”《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
(2).指负责迎接宾客的人。 冰心 《南归》:“无可奈何,才开门叫住了一个中国旅行社的接客,请他照应我过江。”
(3).旧时谓妓女接待嫖客。《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你记的説,接客千个,情在一人。” 清 李渔 《意中缘·毒饵》:“我代伊筹,倒不如开门接客龟伸颈,也强如躲债逢人鳖缩头。” 茅盾 《一个理想碰了壁》:“这一年青女子确实是新从乡下来,卖她的人就是她的亲哥哥;她不愿接客,不知挨了多少打骂。”
词语解释:接联  拼音:jiē lián
接连。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 仇兆鳌 注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高门接连。”
词语解释:接膝  拼音:jiē xī
膝与膝相接。犹促膝。形容坐得很近。 晋 陶潜 《闲情赋》:“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 唐 李端 《琴曲歌辞·王敬伯歌》:“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失其真,则人虽接膝而不相知。”
词语解释:接席  拼音:jiē xí
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行则连舆,止则接席。”《旧唐书·哀帝纪》:“虽蓝衫鱼简,当一见而便许升堂;纵拖紫腰金,若非类而无令接席。” 明 胡应麟 《〈诗薮〉序》:“乘舟接席,相与扬搉古今,覈本支,程殿最。”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十六:“ 安石 负盛名,乃在衡门初。名僧既接席,妙伎亦同车。”
词语解释:接境  拼音:jiē jìng
(1).地界相连,交界。《史记·晋世家》:“ 成王 曰:‘ 楚 远,更数国乃至 晋 。 秦 晋 接境, 秦 君贤,子其勉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谑语》:“初仕为 邹平 知县,县与 章丘 接境。”
(2).接近地界。 宋 梅尧臣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诗:“过家礼耆旧,接境跪壶浆。”
词语解释:接余  拼音:jiē yú
即荇菜。《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 毛 传:“荇,接余也。”
词语解释:接邻  拼音:jiē lín
邻接
词语解释:接壤  拼音:jiē rǎng
接界。《汉书·武帝纪》:“日者 淮南 、 衡山 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於邪説。”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兖 徐 接壤,素渐 河 润。” 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中间与 无锡 、 长洲 、 崑山 接壤之田,皆低洼多积水。” 峻青 《秋色赋·火光》:“它上接青天,下连大地,在它那和天空接壤的地方,泛着一片绯红色的霞色。”
词语解释:接屋  拼音:jiē wū
屋子连着屋子。形容屋子或居人众多。 北齐 刘昼 《新论·从化》:“ 尧 舜 之人,可比屋而封; 桀 紂 之人,可接屋而诛。” 唐 韩愈 《桃源图》诗:“架巖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宋 陈亮 《变文法策》:“士之来者,至接屋以居而不倦;太学之盛,盖极於此矣。”
词语解释:接谈  拼音:jiē tán
接见并交谈。例如:领导干部跟来访的群众接谈。
词语解释:接离  拼音:jiē lí
犹言若即若离。 陈蜕 《欹枕挑灯》诗:“天倪欲飞跃,形神浑接离。”
词语解释:接战  拼音:jiē zhàn
交战;迎战。《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 南朝 梁简文帝 《雁门太守行》之二:“潜师夜接战,畧地晓摧锋。” 宋 岳飞 《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一齐上城接战,杀死番贼不知数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湘事纪五》:“时则 吴禄贞 死后, 山 陕 接战未休,盗贼亦多窃发故也。”
词语解释:接通  拼音:jiē tōng
叫通电话。例如:电话接线员毫不迟延地为他接通了对方。
使电路形成闭合。例如:连接导电体以接通电流。
词语解释:接纳  拼音:jiē nà
(1).结交罗致。《后汉书·岑彭传》:“ 光武 深接纳之。”《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先是,司徒 王允 以 布 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 裴仲 接纳天下之士。” 邹鲁 《广西光复》:“并开华熙客栈,实欲借此为机关,接纳志士以谋大举。”
(2).接待,招待。《水浒传》第七三回:“里面太公张时,看见 李逵 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
(3).接受。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他必然是较多地接纳了人民观点的人。” 赵树理 《三里湾·三个场上》:“当大家猜透他的谜,不愿接纳他的时候, 金生 说:‘……可以让他试一年。’”
词语解释:接应  拼音:jiē yìng
(1).犹应对;应答。《东观汉记·马客卿传》:“ 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宋书·颜延之传》:“接应之方,言必出己。”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 泽如 不想说什么话去接应,他照旧带着不舒服的感觉望着 钱 的喉结。”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六:“‘他的妻子很能干,’我接应着。”
(2).呼应支援。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元帅先行,我与 敬德 将军随后来接应元帅来。”《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却説店小二为接应 陈名 盗马,回到家中,正在房里与老婆説话。”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龙泉 人 郭公子 起义兵以应伪 周 ……后与 大任 不协,不相接应。” 茅盾 《子夜》十三:“还是先和 虹口 那几个罢下来的厂接好头,她们来冲,我们关车接应。”
(3).供应;接济。如:子弹接应不上。
词语解释:接取  拼音:jiē qǔ
接受;接收。例如:通过电讯,接取命令。
迎接。例如:请假回乡,接取家眷。
词语解释:接济  拼音:jiē jì
在物质上援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海运》:“诚以风柔之时,出并海之道,汛期不爽,占候不失,即千艘万櫓,保无他患,可以接济京储,羽翼漕河,省挽牵之力,免守帮之苦。”《红楼梦》第五七回:“ 寳釵 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我伯父开钱庄,他很有钱,时常接济我们。”
词语解释:接绝  拼音:jiē jué
建祠以祀死于国事的士民。《管子·入国》:“九曰接絶……所谓接絶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於上而祠之,此之谓接絶也。”
词语解释:接种  拼音:jiē zhòng
注射疫苗以预防疾病
词语解释:接龙  拼音:jiē lóng
见〖顶牛儿〗。
词语解释:接见  拼音:jiē jiàn
犹会见。《仪礼·丧服》:“传曰:何以繐衰也。诸侯之大夫,以时接见乎天子。” 郑玄 注:“接,犹会也。诸侯之大夫以时会见於天子而服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时 苗给事 及 杜黄门 同时为吏部知銓。将出门, 延龄 接见,採侦二侍郎口气。”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足下谓僕所接见者,少不能副遐陬僻壤之望,因欲著书以化之。” 清 薛福成 《豫筹各国使臣合请觐见片》:“凡各国使臣初到一国驻扎之时,其君主无不接见,慰劳数语以示优待。”《〈艾青诗选〉自序》:“不久,我得到 周恩来 同志的接见。”
词语解释:接亲  拼音:jiē qīn
(1).缔结姻亲。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2).迎接新娘。《中国歌谣资料·瑶族民歌·嫁女歌》:“接亲的人,你不要鼓手来催,你家难道没嫁过大姐老妹?” 沉从文 《阿金》:“十月小阳春,山桃也开了花,正是乡下各处吹唢呐接亲送女的一个好季节。”
词语解释:接会  拼音:jiē huì
(1).犹接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惻隐不忍,仁之气也;卑谦辞让,性之发也。有与接会,故惻隐卑谦,形出於外。”
(2).男女交合。 汉 王充 《论衡·奇怪》:“今 尧 、 高祖 之母不以道接会,何故二帝贤圣,与 褒姒 异乎?”
(3).接待会见。 清 吴樾 《杀铁良之原因》:“每见 汉 官,必查明来歷,然后接会,其防备 汉 人也为甚,则其仇 汉 人也亦为甚。”
词语解释:接毂  拼音:jiē gǔ
车毂相接。形容车多。《汉书·游侠传·萭章》:“﹝ 萭章 ﹞与中书令 石显 相善,亦得 显 权力,门车常接轂。”
词语解释:接翮  拼音:jiē hé
翅膀挨着翅膀。 晋 张华 《杂诗》之三:“游鴈比翼翔,归鸿知接翮。”
词语解释:接履  拼音:jiē lǚ
(1).拖着鞋子。接,通“ 辑 ”。 汉 刘向 《新序·节士》:“有饿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礼记·檀弓下》作“辑履”。
(2).犹接踵。 清 钱谦益 《策五道·第五问》:“士业已不自轻,而上终不重士,有接履而去耳。”参见“ 接踵 ”。
词语解释:接踵  拼音:jiē zhǒng
接触到前面人的足跟。意谓相继、相从、连续不断或紧接着。《战国策·秦策四》:“ 韩 魏 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 秦 者百世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 魏王 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张筵设宴,大会亲戚,来赴者接踵。”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甚怪大地之内,於千万年贤豪接踵,圣哲比肩,立法如云,创説如雨,而不加恤察。” 洪深 《冯大少爷》:“生先 陈 归,久待妻子不见,孑身復出。甫离家, 陈 接踵返。”
词语解释:接仗  拼音:jiē zhàng
交战,打仗。 太平天囯 林凤祥 等《报告北伐战况禀》:“卑职统带兵将於五月初九日至 归德城 ,有妖营盘三个,前来接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天明至 高陂 ,朝食未毕,乡民聚集千餘人,与官兵接仗至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南朝的兵将,从前遇到我军,有时一接仗就溃了,有时不等接仗就逃了,总是避战。”
词语解释:接刃  拼音:jiē rèn
兵刃相接触。谓交战。《汉书·赵充国传》:“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驱象前锋,接刃城下。”《晋书·谯刚王休之传》:“若大军相临,交锋接刃,兰艾杂揉,或恐不易。”
插刃。《汉书·蒯通传》:“今天下大乱, 秦 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於公之腹,以復其怨而成其功名。”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四》:“接读为‘插’。《説文》:‘插,刺内也。’内与入同,谓以刃刺入公腹。作‘接’,借字耳。”
词语解释:接论  拼音:jiē lùn
见“ 接詥 ”。
词语解释:接詥  拼音:jiē hé
接谈。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以互相非駮,莫肯相是。取同体也,则接詥而相得;取异体也,虽歷久而不知。”一本作“ 接论 ”。
词语解释:接要  拼音:jiē yào
犹会要,辑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异同杂语》:“博览羣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隋书·经籍志三》著录有 三国 魏 曹操 《兵法接要》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有 孙武 《兵法接要》七卷。
词语解释:接班  拼音:jiē bān
(1).接替上一段时间工作的人继续工作。如:我们下午三点接班,晚上十一点交班。
(2).喻接替前辈的工作、事业等。 陈毅 《示儿女》诗:“接班望汝等,及早作划筹。” 甘铁生 《“现代派”茶馆》第一章:“去年,就是七九年,我爸和她妈退休,我们接班转回 北京 。”
词语解释:接对  拼音:jiē duì
接待应对。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趋步升降之节,瞻视接对之容,至於三千。”《周书·韦夐传》:“至有慕其闲素者,或载酒从之, 夐 亦为之尽欢,接对忘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见男人问讯,称呼礼数,毫不异僧家,接对无妨。” 清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屏居外乡,罕与接对。”
词语解释:接头  拼音:jiē tóu
(1).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风俗记》:“ 洛 人甚惜此花,不欲传。有权贵求其接头者,或以汤中蘸杀与之。”
(2).使两个条状物,或一个条状物的两端连接起来。
(3).接洽;联系。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镇里镇外的人,都忙得蚂蚁似的,跑来跑去,一个个到他家里来接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货已经到 广州 ,正在接头。”
(4).了解内情。《新晨报》1929.10.20:“但仍不外伺应伙友饮食,招待顾客烟茶,及包装取送而已。关于生意之内情,故然莫明其妙,不大接头也。”
(5).对得上口,投机。 沉从文 《贵生》:“ 贵生 看风头不大对,话不接头,默默的吹了几筒烟,只好走了。”
词语解释:接嘴  拼音:jiē zuǐ
就着别人说话的意向接着说下去
词语解释:接唱  拼音:jiē chàng
紧接不停顿地从一个乐曲或音乐主题进入另一个乐曲或主题
词语解释:接场
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
词语解释:接获  拼音:jiē huò
接到;获得。例如:二水消防队前晚九时许接获民众报案,说电力公司变电所发生火警。
词语解释:接遇  拼音:jiē yù
犹接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南史·王懿传》:“ 愉 接遇甚薄,因至 姑孰 投 桓玄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谀佞》:“﹝ 姚崇 ﹞忿其諛媚……自兹不復接遇。”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宋昌藻 ,考工员外郎 元问 之子。 天寳 中,为 滏阳 尉。刺史 房琯 以其名父之子,常接遇之。”
词语解释:接生  拼音:jiē shēng
(1).帮助产妇分娩。 清 蒋士铨 《一片石·梦楼》:“他是 苏州 刘娘娘 ,会接生的。”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 黄堡镇 文化站,有解说新婚姻法的连环画片,还有新法接生的挂图。”
(2).道教语。长生。
词语解释:接凑
能够接续
词语解释:接衫
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词语解释:接偈
接诵偈语
词语解释:接待使
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
词语解释:接构
联合
词语解释:接合  拼音:jiē hé
连接起来使合到一起。例如:最后这两条铁轨接合,并钉上了金色的道钉。
词语解释:接任  拼音:jiē rèn
接替前任职务;接着担任。 清 赵翼 《檐曝杂记·榕巢》:“丁艰去,接任者来。”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 大人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儿子 文命 少爷,乳名叫做 阿禹 。” 南丁 《检验工叶英》:“那信上写着:‘你段检验工 黄华 另调他段,由 叶英 接任。’”
词语解释:接吻  拼音:jiē wěn
亲嘴。 清 黄钧宰 《金壶逸墨·洞元镜》:“西人谓 殴洲 诸国男女,不避嫌疑,亲属相逢,则握手接吻以为礼。” 巴金 《家》二六:“她觉得他的接吻还在她的唇上燃烧。”
词语解释:接丝鞭  拼音:jiē sī biān
相传为 元 时贵族招婚时的一种仪式。男方接受女方赠送的丝鞭,表示同意联姻。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琼酿金盃长寿酒,新郎舒手接丝鞭。”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千里将凤闕攀,一举把龙门跳,接丝鞭,总是妖嬈。”
词语解释:接伴  拼音:jiē bàn
(1).谓接待外国使臣。 宋 司马光 《乞免北使第二状》:“臣不惟名犯北朝讳,及性不耐寒,兼臣不经接伴,未能諳练南北事体,资性拙訥,恐辱王命。”《宋史·李继昌传》:“ 辽 人请和,欲近臣充使,乃令 继昌 与其使 姚东之 偕诣 辽 部。俄与 韩杞 同至行在;及 辽 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当时 英 使进抵宫门,上已御寳座,接伴大臣告以须行拜跪礼, 英 使 司当冬 遂辞以疾。”
(2).“ 接伴使 ”的省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以右正言知制誥 富弼 假中书舍人 充接伴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张安道使虏》:“ 安道 见其缨紱诸物,鲜明有异,知其为戎主也,不敢显言,但再三咨其艺之精尔。接伴 刘六符 意觉 安道 知之,色甚怍云。”参见“ 接伴使 ”。
词语解释:接伴使  拼音:jiē bàn shǐ
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员。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不晓其义。近者彼国中书舍人 王师儒 来修祭奠,余充接伴使,因以问。 师儒 答云: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 宣和 时, 傅忠肃公 察 为结伴使。”
词语解释:接事  拼音:jiē shì
(1).犹任职。《文选·卢谌〈赠刘琨并书〉》:“尝自思维,因缘运会,得蒙接事,自奉清尘,於今五稔。” 吕向 注:“得蒙接事,谓从事中郎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如何是主一?曰:如读书,便一心在读书上;接事,便一心在接事上。”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要到第三天才能接事,因为 秦监督 还没有准备,要到第三天才能办交代。”
(2).奉事。《太平广记》卷四二引 唐 皇甫□ 《原化记·贺知章》:“﹝老人﹞遂云善黄白之术。 贺 素信重,愿接事之。”
词语解释:接二连三  拼音:jiē èr lián sān
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红楼梦》第九九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谁料后来接二连三的,竟其弄了好几个长差使在身上,一天到晚,忙个不了。” 赵树理 《三里湾·三张画》:“大家接二连三提出好多意见。”
词语解释:接力棒  拼音:jiē lì bàng
(1).接力赛跑时使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制成。
(2).喻指前人留下的任务。 宋庆龄 《把培养革命后代的责任担当起来》:“现在革命的道路还很长,建设的任务还很重,这就要求我们的下一代继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准备把革命的接力棒接过来,奔向胜利的终点。” 陈原 《社会语言学》5.6:“这时, 美国 另一个人类学语言学家 沃尔夫 ,接过了 萨丕尔 的接力棒。”
词语解释:接口  拼音:jiē kǒu
(1).紧接着别人的话题说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一日酒酣, 史应 便伸伸腰道:‘……我们遇得好兄弟,到此一番,尽兴一番。’ 魏能 接口道:‘ 纪二哥 待我们弟兄只好这等了。’”《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张三 手里拿着鐝头看了一眼,接口説:‘怎么马仰人翻呢?’” 茅盾 《子夜》十四:“ 王金贞 也接口说,眼却看着 莫干丞 。”
(2).交接处。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一:“摆好了画架的板,我就朝着了这张由画迭成的桌子坐在小一点的那堆书上吸烟,我的背自然朝着了梯子的接口。”
词语解释:接吻拥抱  拼音:jiē wěn yōng bào
拥抱、抚摸、亲吻异性。例如:肯接吻拥抱的姑娘更受小伙子们欢迎。
词语解释:接伴使  拼音:jiē bàn shǐ
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员。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不晓其义。近者彼国中书舍人 王师儒 来修祭奠,余充接伴使,因以问。 师儒 答云: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 宣和 时, 傅忠肃公 察 为结伴使。”
词语解释:接触  拼音:jiē chù
(1).碰上;挨上;牵涉。 梁启超 《新民说·释新民之义》:“耳目所接触,脑筋所濡染……皆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 萧红 《桥·烦扰的一日》:“他没有鞋子,并且他用裸露的膝头去接触一些冬天的石头。” 袁静 《伏虎记》第十回:“如今,在夜幕的笼罩下,只有和天空接触的地方,才显出曲曲折折的轮廓。”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一章:“于是,谈话就接触到起义的一些具体问题了。”
(2).指人们间的接近交往。 冰心 《我的邻居》:“大学一年级的班很大,我同她接触的机会不多。”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因为工作上无法分开,男女同志之间接触很平常。”
(3).犹接火。用枪炮互相射击。 沉从文 《会明》:“他期待前线的接触,却又并不因为这些事。”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二章:“由你团派一个营同敌人保持接触,边打边撤。”
词语解释:接茶  拼音:jiē chá
谓女家受聘允亲。旧时男女定亲,男家聘礼必备茶。《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须得説是老孺人的亲外甥,就在孺人家里接茶出嫁的,方有门当户对的来。”《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 童奶奶 道:‘还没有接茶哩。’”
词语解释:接轨  拼音:jiē guǐ
将分别修筑的两段铁路的轨道连接起来
词语解释:接防  拼音:jiē fáng
新调到的部队接替原驻地部队担任防守任务。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三章:“总队部已经得到了这边打胜仗的消息,派了另一个中队来接防。”
词语解释:接茬  拼音:jiē chá
(1).持续,继续。 刘心武 《班主任》六:“到小树林里同一些人席地而坐,打扑克消遣,有时打到天黑也不散,挪到路灯底下接茬打。”
(2).搭腔;接着别人的话头说下去。参见“ 接碴 ”。
词语解释:接碴  拼音:jiē chá
紧接别人的话头讲下去;搭腔。 老舍 《柳屯的》:“他没往下接碴。” 和谷岩 《茶花艳》:“ 小山 哼了一声接碴儿说:‘那要看什么首长……’”
共12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