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韵 去声

拼音:tàn 覃韵,勘韵同

探 tàn
〈动〉
  •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 同本义
  • 探,远取之也。——《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
  • 探,取也。——《尔雅》。注:“摸取也。”
  • 必探筹而定分。——《铨言》。注:“捉筹也。”
  •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书·多方》
  •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 不待探筹投钩而公。——《荀子·君道》
  •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 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探丸(摸取药丸;又指摸取弹丸以决定谋杀官吏之事);探囊(伸手到袋中摸取)
  • 探求
  • 前来一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又如:探本(探求根本);探真(探求玄理);探意(探求本意);探微(探索微妙的事理);探源(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 打听
  • 探,试也。——《释言》。注:“刺探尝试。”
  • 又如:探声候气(探听消息,等候动静);探事(探听消息);探讯(探信,打听消息);探侦(打听)
  • 看望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 又如:探望;探病(看望病人);探房(新娘过门的次日,娘家人前往看望)
  • 伸出 。如:探爪(探手。伸手);探头探脑(不断伸头张望)
  • 彻底调查或考察 。如:探穴;探路;探研(探讨研究);探流;探综(探究贯通)
  • 预先支付 。如:探支(预支);探借(预借)
  • 侦察
  • 探颐索隐。——《易·系辞上》。疏:“窥探。”
  • 又如:探细(侦察);探刺(暗中侦察);探伺(侦察);探虎穴(冒险);探使(负有侦察任务的使者);探候(侦察打听);探报(谍报)
〈名〉
  • 侦察人员 。如:敌探;探子;暗探;探人(军中从事侦察工作的人);探丁(探卒,探兵。军中的侦察兵)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含切,音貪。 (覃韵)
  • 《說文》遠取之也。《增韻》伺也,索也。《易·繫辭》探賾索隱。《疏》探謂閱探求取。《書·多方》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註》自取天威也。《穀梁傳·隱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漢·董仲舒傳》春秋深探其本。
  • 又《爾雅·釋言》探,試也。《論語》見不善如探湯。《史記·酈生傳》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 又《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他紺切,音僋。 (勘韵)
  • 義同。
  • 又《集韻》時占切,音蟾。 (盐韵)
  • 亦取也。與撏同。《說文》本作𢲘。今文作探。《周禮》作撢。互見撢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