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梳掠敛掠卤掠讯掠骚掠抢掠收掠妆掠
拂掠榜掠肆掠蹂掠采掠打掠拷掠盗掠
扫掠攻掠野掠邈掠梏掠小掠暴掠壅掠
剽掠驱掠陆掠逼掠酷掠残掠洗掠 
笞掠搜掠饱掠栲掠抄掠擗掠私掠 
劫掠淫掠飞掠棰掠抑掠毒掠窃掠 
俘掠删掠虏掠栉掠摽掠寇掠剥掠 
纵掠钞掠须掠楚掠搒掠掳掠袭掠 
侵掠焚掠输掠杀掠捶掠游掠考掠 

词语解释:梳掠  拼音:shū lüè
梳理;梳妆。 唐 白居易 《嗟发落》诗:“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窗纱薄,日穿红幔催梳掠。”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譬如说,假定她此刻在这里……发将怎样梳掠,口脂将怎样点抹。”
词语解释:拂掠  拼音:fú lüè
轻轻掠过。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宋 叶适 《过叶威仲不值》诗:“菊苗新擢马兰丛,柳老吹花拂掠空。” 元 祖柏 《题自写昌蒲》诗之一:“瀟洒凭谁供拂掠,澹烟微雨及清风。”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蜿蜒转折的长车沿着湖边经四十多个山洞,拂掠雪枝,映漾冰影。”
词语解释:扫掠  拼音:sǎo lüè
(1).扫除。 唐 白居易 《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诗:“踈通竹径将迎月,扫掠莎臺欲待春。” 宋 晏殊 《蝶恋花》词:“扫掠亭臺开小院,四坐清欢,莫放金盃浅。”
(2).掠过。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僵绝的冰流澌澌的溅裂,飞舞的沙砾阵阵的扫掠。”
词语解释:剽掠  拼音:piāo lüè
亦作“剽黥”。
(1).击杀。《文选·左思〈吴都赋〉》:“刦剞熊羆之室,剽掠虎豹之落。” 李周翰 注:“刦剞、剽掠,发掘伤击之也。”
(2).抢劫掠夺。《北齐书·高季式传》:“ 山 东旧贼 刘盘陀 、 史明曜 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中都 、 平州 及饥荒地并经 契丹 剽剠有质妻卖子者,官为收赎。”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 明二 粮乏,颇事剽掠。”
(3).抄袭窃取。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支甲》谓或疑所载颇有与昔人传记相似处,殆好事者饰説剽掠,借为谈助。” 明 宋濂 《〈剡源集〉序》:“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録,佐以方言,累十百而弗休。”
词语解释:笞掠  拼音:chī lüè
拷打。《淮南子·时则训》:“﹝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笞掠,止狱讼。”《后汉书·陈禅传》:“及至,笞掠无筭,五毒毕加, 禪 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新唐书·刘贶传》:“母病狂易,非笞掠不能安,左右皆亡去, 敦儒 日侍疾,体常流血,母乃能下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吏不胜笞掠,强诬服。” 明 陆垹 《篑斋杂著·时务策》:“裸体笞掠,为辱已极,仁人之所深隐,况编伍乎,抵死乎,此其不审,甚非所以体天爱人。”
词语解释:劫掠  拼音:jié lüè
亦作“刼掠”。亦作“刦掠”。
(1).抢劫;掠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过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 晋 杜预 注:“劫掠财物。”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 劗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刼掠。”《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诸川 吐蕃 兵马还来刼掠 沙州 。姧人探得事宜,星夜来报僕射。”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詗知 嵎 等于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 江 南草贼生发,刼掠平民子女、财物。”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们扼守住这个山口的目的,就是不让 凤山 这边和山那边的以劫掠老百姓为生活的坏军队的连成一气。” 冰心 《怀念老舍先生》:“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 北京 ,大肆劫掠。”
(2).指劫掠者。《宋书·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进之 门,輒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
词语解释:俘掠  拼音:fú lüè
俘获抢劫。《旧唐书·李密传》:“入 东都 ,俘掠居人,烧 天津桥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时 河东 州县,俘掠之餘,未有仓廪,人情恇扰,聚入城堡,徵敛无所得,军中乏食。”《新五代史·杂传·孟方立》:“ 晋 数遣 李存孝 等出兵以窥 山东 ,三州之人俘掠殆尽,赤地数千里,无復耕桑者累年。”
词语解释:纵掠  拼音:zòng lüè
肆意掠夺。《新唐书·张献甫传》:“ 邠寧 军素骄,惮 献甫 严,因 游瓌 去,遂纵掠。”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时羣盗纵掠,而公夷然视之,神色自若。” 明 刘基 《郁离子·螇螰》:“ 田子 諫不听,将士因而纵掠, 燕 人遂不復思降 齐 。”
词语解释:侵掠  拼音:qīn lüè
(1).侵犯掠夺。《左传·襄公十一年》:“庚辰,赦 郑 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汉书·匈奴传赞》:“至单于 咸 弃其爱子,昧利不顾,侵掠所获,岁鉅万计。”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今忽自为狂勃侵掠,不受朝命。” 陶成章 《浙案纪略》:“其餘一切侵掠,悉皆禁止,犯者重则斩首号令,轻则杖枷示禁。”
(2).出击,进攻。《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公与 洺州 防御使 郭进 ,领偏师侵掠,深入敌境。”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崇德 元年, 索伦 为 科尔沁 部侵掠,命来朝之 索伦 部长速归防御。”
词语解释:敛掠  拼音:liǎn lüè
征收、掠夺。 宋 范仲淹 《奏乞指挥管设捉贼兵士》:“逐程宿处,官破柴薪盐醋,不令敛掠。” 宋 苏轼 《乞降度牒定州禁军营房状》:“已体量得云翼指挥使 孙贵 ,到营四箇月,前后敛掠一十一度,计入己贜九十八贯八百文,已送司理院枷项根勘去讫。”
词语解释:榜掠  拼音:bǎng lüè
拷打。《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新唐书·高宗三女传》:“ 崇简 素知主谋,苦諫,主怒,榜掠尤楚。”《“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纪》:“学生等文弱,拘囚榜掠,任彼军警之所为。”
词语解释:攻掠  拼音:gōng lüè
袭击抢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戴渊 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 江 淮 间,攻掠商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四节:“以后 匈奴 统治集团仍时常向南攻掠。”
词语解释:驱掠  拼音:qū lüè
驱掠:驱迫掠夺。《后汉书·南匈奴传》:“其诸新降 胡 初在塞外,数为 师子 所驱掠,皆多怨之。”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而 葛怀敏 等入贼伏中,一战大溃,杀伤满野,驱掠无算。”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从来丧乱多仳别,驱掠无如巾幗悲。”
敺掠:犹敺略。《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 秀 卒见 叔近 死,遂反戈婴城,纵火敺掠。”参见“ 敺略 ”。
词语解释:驱略  拼音:qū lüè
驱略:驱掠。《后汉书·顺帝纪》:“ 武都 塞上屯 羌 及外 羌 攻破屯官,驱略人畜。”《宋书·沉庆之传》:“焚烧城内仓储及廨舍荡尽,并驱略降户,屯据 白阳山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二年》:“帝諭行营所至,毋得焚荡庐舍,驱略吏民,开发邱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 义熙 五年(公元409年)二月, 南燕 兵大掠 淮 北,驱略千馀家,并且俘虏了 东晋 的 阳平 太守和 济南 太守。”
敺略:驱赶抢劫。《汉书·晁错传》:“臣闻 汉 兴以来, 胡 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 高后 时再入 陇西 ,攻城屠邑,敺略畜产。”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
词语解释:搜掠  拼音:sōu lüè
搜索掠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其人之家财细软,搜掠一空。” 许地山 《萤灯》:“敌人已进入王宫,到处搜掠东西。”
词语解释:淫掠  拼音:yín lüè
见“ 淫略 ”。
词语解释:淫略  拼音:yín lüè
亦作“ 淫掠 ”。 奸淫虏掠。《后汉书·董卓传》:“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 清 吴敏树 《京师寄家人书》:“官军随贼尾追,以收復为名而因为淫掠者,比比也。”
词语解释:删掠  拼音:shān lüè
削除。 南唐 成彦雄 《杨柳枝》词之六:“緑杨移傍小亭栽,便拥浓烟拨不开。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
词语解释:钞掠  拼音:chāo lüè
抄掠。《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力子都 、 樊崇 等以饥饉相聚,起於 琅邪 ,转钞掠,众皆万数。”《北史·于翼传》:“此寇之来,不过钞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馈运輜重,动有钞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此制 辽 金 元 同,而 明 不同者,惧北寇之钞掠也。”
词语解释:焚掠  拼音:fén lüè
焚烧抢掠。《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闻 徐 已拔,气丧,无顾赖,众尚二万,自 石山 而西,所在焚掠。” 明 陈子龙 《中都》诗:“汤沐恣焚掠,松楸尽翦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既明,始知村中焚掠殆尽。”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然而 中国 有枪阶级的焚掠平民,屠杀平民,却向来不很有人抗议。”
词语解释:卤掠  拼音:lǔ lüè
掳掠。卤,通“ 虏 ”。《汉书·高帝纪上》:“所过毋得卤掠, 秦 民喜。”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卤与虏同。”《宋史·岳飞传》:“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诸将拥重兵,养寇饱卤掠。”
词语解释:肆掠  拼音:sì lüè
(1).鞭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按,《淮南子·时则训》作“毋笞掠”。
(2).亦作“ 肆略 ”。大肆抢劫。《宋史·高宗纪三》:“ 虔州 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 明 李东阳 《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 襄 邓 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 广州 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 英 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臺之兵,肆掠於城外。”
词语解释:野掠  拼音:yě lüè
谓在郊外掠夺。《宋书·薛安都传》:“ 索儿 军无资实,所资野掠。”《魏书·高闾传》:“狄来有城可守,其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无获,草尽则走,终必惩艾。”
词语解释:陆掠  拼音:lù lüè
犹掳掠。《后汉书·应劭传》:“裁以军令,则忿戾作乱;制御小缓,则陆掠残害。”《后汉书·袁绍传》:“会 公孙瓚 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宋书·天文志三》:“﹝ 太元 ﹞十五年 翟辽 陆掠 司 兗 ,众军累讨,弗克。”
词语解释:饱掠  拼音:bǎo lüè
充分掠夺。《明史·柳升传》:“敌再入 凉州 , 溥 ( 柳升 子)闭壁不出,敌饱掠去。” 清 周岐 《官兵行》:“但得饱掠速颺去,犹能老弱共餔糜。”
词语解释:飞掠  拼音:fēi lüè
谓飞闪而过。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偶然见一二农夫乘着大车,纵辔遄行,赶着马,‘嘟嘟嘟’飞掠而过。” 叶圣陶 《友谊》:“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几个蝙蝠开始在空中来回飞掠。”
词语解释:虏掠  拼音:lǔ lüè
抢劫,掠夺。《后汉书·冯异传》:“今 更始 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晋书·孙恩传》:“虏掠财货,相率聚於 会稽 。”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万福 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鬼子来了,到处杀人放火,奸淫虏掠,祖国遍地一片焦土。”
词语解释:须掠  拼音:xū lüè
胡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今富家女氏既受聘送,亦以礼物答回,以緑紫罗双疋、綵色段疋、金玉文房玩具、珠翠鬚掠、女工等,如前礼物。”参见“ 鬍梳 ”。
词语解释:胡梳  拼音:hú shū
梳理胡须的小梳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 邓九公 ﹞胸前还掛着一盘金綫菩提的念珠儿,又一个汉玉圈儿拴着个三寸来长的玳瑁鬍梳儿。” 老舍 《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没人买他的东西。”
词语解释:输掠  拼音:shū lüè
掠取。《左传·昭公二十年》:“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词语解释:讯掠  拼音:xùn lüè
谓拷打审问。《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四年》:“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繫地牢,讯掠取服。”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我再入牢狱,讯掠惨苦,今岂復可堪。”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天赐夫人》:“人白昼入其中,皆恐怖毛竖。旁近言,静夜时闻讯掠声,故过者或迂路避之。”
词语解释:蹂掠  拼音:róu lüè
蹂躏劫掠。《南史·贼臣传·侯景》:“ 王克 开 臺城 门引 裴之横 入宫,纵兵蹂掠。”
词语解释:邈掠  拼音:miǎo lüè
犹描摹。《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保福从展禅师》:“师举 洞山 真赞云:‘徒观纸与墨,不是山中人。’僧问:‘如何是山中人?’师曰:‘汝试邈掠看。’曰:‘若不黠儿,几成邈掠。’”
词语解释:逼掠  拼音:bī lüè
见“ 逼略 ”。
词语解释:逼略  拼音:bī lüè
亦作“ 逼掠 ”。 强迫夺取。《后汉书·赵憙传》:“每逢盗贼,或欲逼略, 憙 輒言其病状,以此得免。”《魏书·卢昶传》:“而监司因公以贪求,豪强恃私而逼掠。”《梁书·侯景传》:“逼掠子女,毒虐百姓。”《旧唐书·刑法志》:“上以妇人虽为贼家口,皆是良家子女,被贼逼略,惻然愍之。”
词语解释:栲掠  拼音:kǎo lüè
拷掠,拷打。栲,通“ 拷 ”。 宋 欧阳修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太过札子》:“传闻 燕度 勘鞠 滕宗谅 事,枝蔓勾追,直得使尽 邠州 诸县枷杻,所行栲掠,皆是无罪之人。”
词语解释:棰掠  拼音:chuí lüè
拷打。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一部将亦同击,箠掠无全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箠掠为事。”
词语解释:栉掠  拼音:zhì lüè
梳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缢鬼》:“俄一少妇自房中出,发篋开匳,对镜櫛掠;已而髻,已而簪,顾影徘徊甚久。”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忽见 静子 亦匆匆踵至;緑鬢垂於耳际,知其还未櫛掠。”
词语解释:楚掠  拼音:chǔ lüè
拷打。《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彧 融 闻考掠 彪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杨公 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祐,况淫刑所滥,而可加其楚掠乎?”《新唐书·徐有功传》:“於是 周兴 、 来俊臣 、 丘神勣 、 王弘义 等揣识后指,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鉤逮,掩搦护送,楚掠凝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媪得 鸦头 ,横施楚掠。”
词语解释:杀掠  拼音:shā lüè
见“ 杀略 ”。
词语解释:杀略  拼音:shā lüè
亦作“ 杀掠 ”。 杀戮掳掠。《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六月, 鲜卑 寇 代郡 ,杀掠民吏。”《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 魏 人遂寇 兗 、 青 、 冀 三州,至 清 东而还,杀掠甚众,北边骚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明年西戎犯边,杀略吏士。”《金史·斡者传》:“ 璘 走险, 璋 急击之,杀略殆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 军收复 洛阳 , 回纥 入城大肆杀掠。”
词语解释:骚掠  拼音:sāo lüè
骚扰掠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每镇兵二千,骚掠远近。”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牛鑑 不惩创之,反令守要害,终日骚掠,居民汹汹。”
词语解释:采掠  拼音:cǎi lüè
抄掠抢劫。《晋书·石勒载记上》:“ 勒 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採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宣忠寺》:“ 兆 悟觉,即自思量:‘ 城阳 禄位隆重,未闻清贫,常自入其家採掠,本无金银,此梦或真。’”《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六年》:“将士稽留採掠, 天生 遂塞 陇 道,由是诸军不能进。”
词语解释:梏掠  拼音:gù lüè
谓用刑拷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至官,不能置辞,梏掠几死。”
词语解释:酷掠  拼音:kù lüè
残酷拷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饿鬼》:“偶大令以诸生小故,判令薄惩,輒酷掠如治盗贼。”
词语解释:抄掠  拼音:chāo lüè
抢劫;掠夺。《后汉书·袁安传》:“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復往抄掠。”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富郑公之言出于元璹》:“予按 唐 郑元璹 谓 頡利 曰:‘……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在於可汗,一无所得。’”《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范汝为 遂据了 建州 城,自称元帅,分兵四出抄掠。” 清 黄宗羲 《赠黄子期序》:“ 聂丞 操兵到门,抄掠以去。”
词语解释:抑掠  拼音:yì lüè
强夺。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始则自衣服饮食之微,横加抑掠,继而施强夺诬告之事,加以楚毒。”
词语解释:摽掠  拼音:biāo lüè
抢劫、掳掠。摽,通“ 剽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充 ( 杜充 )下诸将溃去,多行摽掠,独 飞 屯 宜兴 ,不扰居民。”《水浒传》第九八回:“过了一年有餘,值 田虎 作乱,佔了 威胜 ,遣 鄔梨 分兵摽掠。”《明史·西域传一·土鲁番》:“番贼犯顺,杀戮摽掠,惨不可胜言。”
词语解释:搒掠  拼音:péng lüè
笞击,拷打。《后汉书·朱暉传》:“各言官无见财,皆当出民,搒掠割剥,彊令充足。”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既起大狱,不关执政,使狡吏穷鞫,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而公独不邀福于先,不避祸于后,甘以其孱弱之躯,备受搒掠。” 陶成章 《浙案纪略》第一章第四节:“乃用严刑讯之,日夕搒掠,体无完肤。”
词语解释:捶掠  拼音:chuí lüè
杖击;敲扑。《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钱塘 褚冕 ,以 会理 故旧,捶掠千计,终无异言。”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拽下械繫捶掠,极其苦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元年》:“ 蒙古 命都元帅 耨埒 所过勿捶掠官吏。”
词语解释:抢掠  拼音:qiǎng lüè
犹抢劫。《水浒传》第三七回:“你这厮如何却抢掠别人财物?”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愚民不解文告》:“未几,有洋人挟通事来县见余,谓南民抢掠其煤,焚烧其船。”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至于火灾,却要怪小民自不小心,或是为非作歹,纵火抢掠。”
词语解释:打掠  拼音:dǎ lüè
用眼扫视。《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只得站住,那少妇却也停步,将 痴珠 打掠一回,向一箇僕妇説了几句话,径自上阁去了。”
词语解释:小掠  拼音:xiǎo lüè
方言。扒手。《北平风俗类征·市肆》《东华琐录》:“剪綹亦曰‘白钱’,又名‘小掠’,盖乘人不觉,以剪窃物,其术百端,其徒极众。”参见“ 小李 ”。
词语解释:小李  拼音:xiǎo lǐ
扒手名。后引申谓扒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小李》:“ 蜀 人以交子贸易,藏腰间,盗善以小刃取之稠人中如己物……此即今京师小李之类。‘小李’云者,意为昔时此贼之首,犹健讼所云 邓思贤 耳。”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三折:“则为俺 齐天圣 无廉无耻盗仙丹做了小李。”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近世窃钩之徒窜身都市,潜於人丛中割取佩物,俗呼剪綹……京师则称为小李。”
词语解释:残掠  拼音:cán lüè
残害掠夺。《新唐书·张建封传》:“盗起 苏常 间,残掠乡县。”
词语解释:擗掠  拼音:pǐ lüè
收拾,安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体面都输富贵家,客馆先来擗掠得雅,铺设得更奢华。”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才擗掠的花笺脱洒,恰填还的酒债伶俐。”《元典章·礼部四·儒学》:“提点擗掠试院廉干官一员,度地安置蓆舍,务令隔远。”
词语解释:毒掠  拼音:dú lüè
毒刑拷打。掠,笞。《南史·柳仲礼传》:“ 仲礼 常置酒高会,日作优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
词语解释:寇掠  拼音:kòu lüè
侵犯劫掠。《后汉书·冯绲传》:“ 武陵 蛮夷 悉反,寇掠 江陵 间, 荆州 刺史 刘度 、 南郡 太守 李肃 并奔走 荆 南,皆没。”《周书·陈忻传》:“ 魏孝武 西迁之后, 忻 乃于 辟恶山 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 东魏 ,仍密遣使归附。”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秋冬之交,贼马肥健,时出寇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突厥 所以经常寇掠 关中 ,目的在夺取 长安 积聚的财富。”
词语解释:掳掠  拼音:lǔ lüè
俘虏人口和抢劫财物。《东观汉记·冯异传》:“ 更始 诸将,纵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强取强求,掳掠致富。”《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原来南蛮从无大志,只贪图中国财物。掳掠得 汉 人,都分给与各洞头目。”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老百姓对于屠杀焚烧奸淫掳掠的故事,都已经看得不要看。”
词语解释:游掠  拼音:yóu lüè
犹游击。 宋 岳飞 《申省破曹成捷状》:“今年闰四月五日自遶岭路下手掩杀 曹成 ,下把隘并游掠贼兵,破 荡州 界 太平塲 贼寨。”参见“ 游击 ”。
词语解释:游击  拼音:yóu jī
(1).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鬭十餘日。游击亡所得。”《晋书·王彪之传》:“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驍骑。”《清史稿·太祖纪》:“师还,经 抚顺 , 明 游击 李永芳 来迎。”
(2).武官名。 清 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乾隆 庚寅,游击 刘存仁 摹刻一木本,洒火药於上,烧为斑驳,絶似古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总兵》:“以武进士任 四川 城守营守备,迁 阜和 营游击。”《花月痕》第四七回:“ 荷生 赏了黄綾马褂, 颜 林 二将加了提督衔, 紫沧 加擢了游击。”
(3).或东或西,流动袭击。 唐 沉亚之 《万胜冈新城记》:“是时 李时亮 为先锋将,使百骑游击左右。”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聂士成 ﹞电请於诸帅,谓愿亲率精鋭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截饟道,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然后以大军蹙之, 倭 可克也。”
(4).指以小股部队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我们已经在敌人后方,打了两个多月的游击,什么野草都吃遍了。”
(1).武职官名。始于 汉 ,称游击将军。自 唐 至 清 ,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汉书·苏建传》:“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 朔方 。” 明 陆垹 《篑斋杂著·九边图论》:“建昌营去 燕河 、 太平 不远,添设游击为赘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国初甫定 辽 瀋 ,官职悉沿 明 制。其总摄国政者,有五大臣、十大臣之分,其餘设总兵、副将、游击、备御之分,而皆阶以等级。”
(2).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奉元帅将令,游击阵前,生擒 吕布 也。” 明 唐顺之 《公移》:“预发一枝劲兵,遣一小将夜伏游击,可成奇功。”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虽 滇 、 黔 、 甘 、 陇 之远,不过十日可达,十八省防守之旅,皆可为游击之师。”
词语解释:收掠  拼音:shōu lüè
(1).收捕拷打。《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
(2).抢收;收取。《晋书·石勒载记上》:“闻 广平 诸县秋稼大成,可分遣诸将收掠野穀。”《水浒传》第四五回:“﹝ 胡道人 ﹞每日只是起五更,来敲木鱼报晓,劝人念佛;天明时,收掠斋饭。”
词语解释:拷掠  拼音:kǎo lüè
鞭打。多指刑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繫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魏书·刑罚志》:“又验诸证信,事多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加以拷掠。”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王怒,命内知客鞫其事,二婢不胜拷掠,自诬云夫人使之纵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王大怒,将引礼官拷掠,欲以恐喝。”
词语解释:暴掠  拼音:bào lüè
抢劫,掠夺。《史记·高祖本纪》:“ 怀王 约入 秦 无暴掠。”《宋书·武帝纪上》:“于时东伐诸帅,御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吴观成二梦首尾》:“ 江 西贼 刘花三 挟党暴掠,所在震惊。”
词语解释:洗掠  拼音:xǐ lüè
犹洗劫。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且喜三军未至,官吏先逃,处处留下完城,待我前来洗掠。”
词语解释:私掠  拼音:sī lüè
私自掠取财物。《晋书·石勒载记上》:“﹝ 勒 等﹞简强壮五万为军士,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
词语解释:窃掠  拼音:qiè lüè
偷窃抢劫。 许地山 《女国士》:“我们不能容外寇侵略,就是不能容小偷、强盗进屋里窃掠财物一般。”
词语解释:剥掠  拼音:bāo lüè
犹劫掠。《晋书·庾亮传》:“ 亮 乘小船西奔,乱兵相剥掠。”《南史·萧正德传》:“ 正德 志行无悛,常公行剥掠。”《隋书·刑法志》:“劫贼亡命,咸於王家自匿,薄暮尘起,则剥掠行路,谓之打稽。”
词语解释:袭掠  拼音:xí lüè
袭击抢掠。 许地山 《集外·萤灯》:“ 墨西哥 海岸底居民,以前为防海贼底袭掠,夜间宁愿用萤火,也不敢点灯。”
词语解释:考掠  拼音:kǎo lüè
拷打。《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薛安 ﹞收 就 于 钱塘县 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梁书·傅岐传》:“死家诉郡,郡録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汉阴石榴》:“邻家诬妇置毒,诉于官,妇不胜考掠,服其辜。” 陶成章 《浙案纪略·马宗汉传》:“穷问党与,考掠毒楚。”
词语解释:妆掠  拼音:zhuāng lüè
犹妆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田氏 遽起对鉴理髮,且盼且语,草草妆掠,以与客对。”《花月痕》第四四回:“ 秋痕 的病略好, 牛氏 想逼他见客,无奈地方生疏,无论 秋痕 不肯答应,就令妆掠起来,也是枉然。”参见“ 妆梳 ”。
词语解释:妆梳  拼音:zhuāng shū
(1).梳妆打扮。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他粧梳的异样儿新,眉分八字真,口吐樱桃,眼转秋波,鬢挽乌云。” 元 卢挚 《朱履曲·雪中黎正卿招饮赋此五章》曲:“虽不至撏绵扯絮,是谁教剪玉跳珠?是谁把溪山粉粧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鼠狼》:“禁之不令粧梳,即欲自縊投井。”
(2).梳妆打扮的款式。 唐 白居易 《时世粧》诗:“ 元和 粧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峩冠士大夫。”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更几箇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粧梳。”
梳妆打扮。 唐 王昌龄 《殿前曲》诗之一:“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容华本南国,妆梳学 西京 。”
词语解释:盗掠  拼音:dào lüè
盗窃掠夺。《魏书·食货志》:“ 正光 以后,天下丧乱,遂为羣寇所盗掠焉。”《新唐书·李师古传》:“﹝ 李纳 ﹞通 魏博 以交 田绪 ,盗掠 德州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法聪 ﹞本 陕右 蕃部之后,少好弓剑,喜游猎,常潜入蕃国,盗掠为事。”《明史·外国传九·朵颜》:“ 弘治 初,﹝三卫﹞常盗掠 古北 、 开原 境。”
词语解释:壅掠  拼音:yōng lüè
阻截抢掠。《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久之, 文泰 与 西突厥 通,凡西域朝贡道其国,咸见壅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