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首字词组
捞摝捞龙捞笼捞捞搭搭捞什子捞家捞稻草捞毛的
捞漉捞攘捞拢捞凌捞儿捞采捞菱捞梢
捞摸捞取捞一把捞捕捞嘴捞铃捞缯捞本

词语解释:捞摝  拼音:lāo lù
见“ 捞漉 ”。
词语解释:捞漉  拼音:lāo lù
亦作“ 捞摝 ”。
(1).水中探物。《云笈七籤》卷一一八:“有光从水面出……众人瞻之,以为有寳器之物,捞摝求访,又无所见。”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十:“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
(2).泛指营求,寻取。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幸蒙上士甘捞摝,处世输君一箇閒。” 元 耶律楚材 《题平阳刘子宁玄珠堂》诗:“谁识这些关捩子,再三捞漉始应知。”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因在多生,果非一刦。斯则资人天以证明,仗佛力为捞漉者与?”
词语解释:捞漉  拼音:lāo lù
亦作“ 捞摝 ”。
(1).水中探物。《云笈七籤》卷一一八:“有光从水面出……众人瞻之,以为有寳器之物,捞摝求访,又无所见。”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十:“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
(2).泛指营求,寻取。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幸蒙上士甘捞摝,处世输君一箇閒。” 元 耶律楚材 《题平阳刘子宁玄珠堂》诗:“谁识这些关捩子,再三捞漉始应知。”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因在多生,果非一刦。斯则资人天以证明,仗佛力为捞漉者与?”
词语解释:捞摸  拼音:lāo mō
向水中探物。亦泛指寻取。 宋 朱熹 《与林择之书》:“未去之间,亦且试捞摸看,若幸指拨得一二人,亦是一方久远利害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楔子:“你这阴阳不济事了,你也是多里捞摸。”《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却使两隻手在那床里头四下捞摸,絶没一些影响。”
词语解释:捞龙  拼音:lāo lóng
(1).使龙离海。喻处于困境。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因此上拨下这牧羊差,粧出这捞龙计。”
(2).指引诱男人。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不明白打凤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
词语解释:捞攘  拼音:lāo rǎng
犹扰攘。《朱子语类》卷二五:“若人而不仁,空有那周旋百拜,鏗鏘鼓舞,许多捞攘,当不得那礼乐。”
词语解释:捞取  拼音:lāo qǔ
从水里打捞。例如:捞取海鲜。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例如:捞取一官半职。
词语解释:捞笼  拼音:lāo lóng
(1).包裹;围裹。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三折:“人去玉簫閒,云深丹凤杳。梦魂无夜不关山,何日是了了。长则是锦被捞笼,綺窗嗟嘆,画楼凝眺。”
(2).包罗。 清 钱谦益 《赠别胡静夫序》:“今之称诗者,掉鞅曲诵,号呼叫嚣,丹铅横飞,旗纛竿立,捞笼当世,詆谰古学,磨牙凿凶(胸),莫敢忤视。”
词语解释:捞拢  拼音:lāo lǒng
摇船荡桨。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叶葱奇 注:“捞拢,指摇船荡桨。”
词语解释:捞一把  拼音:lāo yī bǎ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例如:乘机捞一把。
词语解释:捞捞搭搭  拼音:lāo lāo dā dā
动手动脚,拉拉扯扯。 刘半农 《瓦釜集·第七歌》:“他捞捞搭搭勿晓得要做啥。”原注:“捞捞搭搭:动手动脚;拉拉扯扯。捞字读阴声。”
词语解释:捞凌  拼音:lāo líng
见“ 捞菱 ”。
词语解释:捞菱  拼音:lāo líng
亦作“ 捞凌 ”。亦作“ 捞铃 ”。 颤抖貌。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住者!两隻手捞菱般相似。” 朱居易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因为菱上有稜,捞时刺手,引申为发抖、抖战的意思。”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恰便似醉汉当街上睡,死狗儿般门外停。我背则背,手似捞铃。”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眼张狂手似捞凌,行不动一丝无力。”
词语解释:捞捕  拼音:lāo bǔ
抓,捕捉。 茅盾 《色盲》:“同时他抡开右手的五个指头很神气地向空间作了个捞捕的姿势,很像已经抓进了一个碰在手边的女子。”
词语解释:捞什子  拼音:lāo shí zǐ
谓使人讨厌或鄙夷的东西。《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我那里有工夫上这捞什子!这原来是大帅他自己问我要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这捞什子说也奇怪,吃下肚子里去就可以挡半天饥饿的。”
词语解释:捞儿  拼音:lāo ér
指额外的收获。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三弟,有什么捞儿没有?我是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响了好半天了。”
词语解释:捞嘴  拼音:lāo zuǐ
多嘴;夸口。《红楼梦》第七六回:“你不必捞嘴,我也有了!你听听。”
词语解释:捞家  拼音:lāo jiā
方言。指没有正当职业,专靠偷拐诈骗过日子的流氓。 黄谷柳 《虾球传·狗咬狗骨》:“ 鳄鱼头 不愧是一个高明捞家,三几句话就探出了 方小姐 跟 魏经理 的关系和 魏经理 这次运到的货物数量。” 夏衍 《忆谷柳》:“那主要是因为生活穷困,做过苦力,当过兵,和穷人、烂仔、捞家经常打交道的缘故。”
词语解释:捞采  拼音:lāo cǎi
向水中采物。《元史·食货志二》:“珠在 大都 者, 元贞 元年,听民於 杨村 、 直沽口 捞採,命官买之。”
词语解释:捞铃  拼音:lāo líng
见“ 捞菱 ”。
词语解释:捞菱  拼音:lāo líng
亦作“ 捞凌 ”。亦作“ 捞铃 ”。 颤抖貌。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住者!两隻手捞菱般相似。” 朱居易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因为菱上有稜,捞时刺手,引申为发抖、抖战的意思。”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恰便似醉汉当街上睡,死狗儿般门外停。我背则背,手似捞铃。”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眼张狂手似捞凌,行不动一丝无力。”
词语解释:捞稻草  拼音:lāo dào cǎo
快要淹死的人连一根稻草也要抓住。多比喻灭亡前徒劳无益的挣扎。《收穫》1981年第1期:“文化革命中,多少人捞稻草!现在对 方豫山 ,面前飘来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条救生船。”《诗刊》1978年第4期:“算尽机关捞稻草,紧抱破锣当盾牌。”
词语解释:捞菱  拼音:lāo líng
亦作“ 捞凌 ”。亦作“ 捞铃 ”。 颤抖貌。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住者!两隻手捞菱般相似。” 朱居易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因为菱上有稜,捞时刺手,引申为发抖、抖战的意思。”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恰便似醉汉当街上睡,死狗儿般门外停。我背则背,手似捞铃。”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眼张狂手似捞凌,行不动一丝无力。”
词语解释:捞缯  拼音:lāo zēng
旧时兵船的一种。《清史稿·兵志六》:“寻因各省战船,如快蟹、拖风、捞繒、八桨等船,仅能用於江湖港汊。”
词语解释:捞毛的  拼音:lāo máo de
旧时泛称依靠卖淫业为生的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收了家伙,叫捞毛的打灯笼送 邹泰来 家去,请四老爷进房歇息。”
词语解释:捞梢  拼音:lāo shāo
(1).犹捞本。梢,指赌本。《红楼梦》第七三回:“原来我们老奶奶老糊涂了,输了几个钱,没的捞梢,所以借去,不想今日弄出事来。”
(2).打扰;麻烦。 端木蕻良 《朱刀子》:“他想住在人家门洞子里,处处要捞梢人家。”
词语解释:捞本  拼音:lāo běn
谓赌博输了以后想赢回本钱。亦泛指补偿损失。《红楼梦》第九九回:“花了若干的银子,打了箇门子,来了一个多月,连半个钱也没见过!想来跟这个主儿是不能捞本儿的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拿地主的,再多一点也是应该的,这叫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