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弃捐 拼音:qì juān
(1).抛弃;废置。《战国策·秦策五》:“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於诵。’”《淮南子·览冥训》:“弃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适 《行路难》诗之一:“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所谓圣明之主者,亦非远于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汉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于时或妇女被丈夫遗弃。 汉 刘向 《〈战国策〉序》:“当此之时……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 孟子 、 孙卿 儒术之士,弃捐於世;而游説权谋之徒,见贵於俗。” 唐 张籍 《离妇》诗:“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七:“ 鲁侯 祈政术, 尼父 从弃捐。 汉 主思英才, 贾生 被排迁。” 宋 陈师道 《贺许州梁资政书》:“某向以不虞之名,误被非常之举,间缘罪戾,自取弃捐。” 明 何景明 《东门赋》:“念我与君,少小结髮,何言中路,弃捐决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再得脱离,又遭弃捐。”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京华浪跡非长计,卖药求名总游戏。习俗谁容我弃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公生六年,太保弃捐;未及成童, 虢国 又终。”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弃捐,一念及兹,肝胆为之拆裂。” 清 赵翼 《哭刘瀛坡总戎》诗:“如此相知忍弃捐,身骑箕尾竟登仙。”词语解释:相捐 拼音:xiāng juān
相离;相弃。《列子·杨朱》:“生相怜,死相捐。”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代闇罗弗多尊者》:“二法相忘,亦不相捐。”词语解释:唐捐 拼音:táng juān
落空;虚耗;虚掷。《法化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今汝此子,即是彼僊。由以强识,翫习世典,惟谈异论,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转未息,尚乘餘善,为汝爱子。” 季羡林 等校注:“唐捐:虚耗、废弃之义。”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饁。”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从事小説者,亦何必椎髻饰劳,黥容示节,而唐捐其本质乎?”词语解释:当捐 拼音:dāng juān
见“ 当税 ”。
词语解释:当税 拼音:dāng shuì
(1).抵充税额。《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自餘税悉输穀帛、紬绢匹直千钱者当税三千。” 胡三省 注:“以直千钱之物,当税额之三千。”
(2).旧时官府向典当行业征收的捐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当税》:“当税,每舖原例五两。甲寅,军兴倍增,每舖十两。”词语解释:中捐 拼音:zhōng juān
谓中年去世。 明 李东阳 《董封君孺人哀辞》:“君中捐兮百忧集。”词语解释:废捐 拼音:fèi juān
废弃。 汉 班倢伃 《自悼赋》:“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邮。”词语解释:糜捐 拼音:mí juān
粉身碎骨,舍弃生命。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誓在糜捐,用酬钧播。” 宋 苏辙 《谢对衣金带表》之一:“岂徒褒博以为容,愿尽糜捐而报德。”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视残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儻宿疚之或平,糜捐以报。”词语解释:迁捐 拼音:qiān juān
犹捐弃。《管子·四称》:“昔者无道之臣……迁捐善士,捕援货人。”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人生意气好迁捐,祇重狂花不重贤。”词语解释:费捐 拼音:fèi juān
耗费。 北魏 高允 《矫颓俗疏》:“今国家营葬,费捐巨亿,一旦焚之,以为灰烬。”《隋书·食货志》:“本置义仓,防止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捐,於后乏絶。”词语解释:麋捐 拼音:mí juān
捐弃。 宋 秦观 《代谢敕书奖谕表》:“誓麋捐于躯命,期补报于恩私。”词语解释:厘捐 拼音:lí juān
即厘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
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 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 ,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创榷货抽釐之制,藉资军餉。釐捐最旺时,岁收二千万。”词语解释:花捐 拼音:huā juān
对妓女征收的捐税。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使娼妓成为了一种公开的营业,政府从而抽取花捐的这种近代办法,在 四川 大约是由他创造的。”词语解释:出捐 拼音:chū juān
(1).拿出。《史记·陈丞相世家》:“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閒,閒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 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2).捐款。《黄绣球》第十一回:“就算旁人出捐,办事也须先儘这些绅士。”词语解释:脱捐 拼音:tuō juān
谓脱落散佚。《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近代无正史, 梁 、 陈 、 齐 文籍犹可据,至 周 隋 事多脱捐。”词语解释:赈捐 拼音:zhèn juān
(1). 清 末因国用不足,许人出钱捐官,其中用于赈灾所开的捐例,称为“賑捐”。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沉太史书》:“賑捐减成核奬,其例既已通行,将届一年截止之期,未便再议更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自从前两年开了这个 山西 賑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强弩之末。”
(2).泛指捐助以赈灾。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二:“劳农政府设着种种方法力图救济,各机关实行赈捐,没有被灾的农村,都派人募收志愿捐助的粮食。”词语解释:义捐 拼音:yì juān
为资助公益事业而捐献的财物。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每次公私賑款,輒至数百餘万,皆出於度支正项,或南中义捐。”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凡入会之人,每名捐会底银五元。另有义捐,以助经费。” 郭沫若 《黑猫》七:“还有一半是商会的义捐。”词语解释:题捐 拼音:tí juān
劝募,认捐。《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勿买美货歌》:“其餘一切诸善举,出洋题捐容易筹。”词语解释:顶踵尽捐 拼音:dǐng zhǒng jìn juān
犹言顶踵捐糜。《平山冷燕》第一回:“圣恩汪洋如此,真不独君臣,直如父子矣。臣等顶踵尽捐,何能报效,敢不领旨?”《平山冷燕》第五回:“乃復辱令爱小姐疏救……此天地父母所不能施之恩。而一旦转加之罪人,真令人顶踵尽捐,不能少报万一。”参见“ 顶踵 ”。
词语解释:顶踵 拼音:dǐng zhǒng
(1).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 唐 黄滔 《杨状头》:“将克周於顶踵,俾无失於毫釐。” 傅尃 《感怀》诗之一:“从知顶踵能人利,安用形骸与世违?”
(2).《孟子·尽心上》:“ 墨子 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后因以“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 宋 范成大 《初赴明州》诗:“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封神演义》第二二回:“ 昌 ( 姬昌 )有罪 商 都,蒙圣恩覊而不杀。虽七载之囚,正天子浩荡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 九郎 惊曰:‘两世之交,但可自效,顶踵所不敢惜,何忽作此态向人?’”词语解释:输捐 拼音:shū juān
捐献;献纳。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谚语》:“现在就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来做例子罢,这乃是被压迫者们的格言,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词语解释:起捐 拼音:qǐ juān
征收捐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救荒·公督私藏法》:“有田有舖之家,既经起捐登簿,簿上须註明总结米若干石,总结钱若干千,其总簿存於公家收存。”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又有红粉税,即火药,亦要挨户硬捐。又按田起捐,每亩捐钱五十文。”《文明小史》第九回:“捐局是奉旨设立的,他们不开市倒有限,他们不起捐,就是违背朝廷的旨意。”词语解释:募捐 拼音:mù juān
募集捐款或物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这回又寄了二百份册子来,给这里藩台,要想派往各州县募捐。” 沙汀 《困兽记》十一:“若果这样,恐怕已经有人在募捐修庙子了!”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为了给 西班牙 政府军进行医药募捐,第二年四月,他回到 加拿大 和 美国 去。”词语解释:遗捐 拼音:yí juān
遗弃,捐弃。 汉 王褒 《九怀·尊嘉》:“江离兮遗捐,辛夷兮挤臧。” 元 袁桷 《次韵郭岩卿》:“诗书往昔成遗捐,声教丕合今无徧。”词语解释:郑工捐 拼音:zhèng gōng juān
光绪 十三年(公元1887年), 河南 郑州 黄河 决口, 清 政府借口治 河 ,颁布了“郑工事例”,有钱的人按此“事例”可以捐官,叫做“郑工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只为近来又开了个郑工捐,捐了大八成知县的人,到省多了,压了班。”词语解释:统捐
捐税名。货物在一区域内缴税后,可于该地区内通行无阻词语解释:逼捐 拼音:bī juān
强迫征取税收。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三年》:“军需局严提逼捐,不拘何项生意,皆要捐。”词语解释:杂捐 拼音:zá juān
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清 马建忠 《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然后可截长补短,一律减至值百抽十,外加各色杂捐,似可当釐金之入。”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三章第四节:“豁免捐税布告中规定:……免征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免缴除供地方所用以外的杂捐。”词语解释:上捐 拼音:shàng juān
交纳捐税。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 丁四 : 刘巡长 ,您对上头去说吧,给我修好了路,修好了沟,我就上捐。不给我修啊,哼,我没法拉车,也就没钱上捐。” 郁达夫 《街灯》:“正是这时候, 银弟 取名 柳卿 ,上捐在 百顺胡同 的 长乐 接客了。”词语解释:亩捐 拼音:mǔ juān
指旧时豪绅政权除抽收原有田赋外,另行苛剥农民的田亩捐。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管辖的人口有一万至五六万之多,有独立的武装如团防局,有独立的财政征收权如亩捐等。”词语解释:铺捐 拼音:pù juān
旧指依店铺级别缴纳的不同捐税词语解释:报捐 拼音:bào juān
封建时代根据官府规定,纳捐若干,报请取得某种官职,谓之“报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有 山西 商居京师信成客寓,衣服僕马皆华丽,云且援例报捐。”《廿载繁华梦》第五回:“那 陈庆韶 是由举人年前报捐员外郎的,这时正在工部里当差。”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某某入学,某某中举,某某报捐。’发财做官之一片喊声,犹是嚣嚣然于社会上。”词语解释:开捐 拼音:kāi juān
谓由官府出面令有关方面捐输。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朝廷軫念灾黎,蠲正供,截漕粮,发社仓,运南米,户部拨帑,直省开捐,起乡官办賑。”《清史稿·食货志二》:“请於 湖广 、 江西 、 江南 、 浙江 产米之区,开捐贡监,均收本色,收足别贮。”词语解释:抗捐 拼音:kàng juān
抗拒缴纳捐税。词语解释:抽捐 拼音:chōu juān
原指抽厘捐。后亦泛指抽税。《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六年奏准, 盛京 兵餉支絀,现令店商於买货之家,照所买价值,每东钱百千,抽捐东钱一千。”参见“ 抽釐 ”。词语解释:改捐 拼音:gǎi juān
指再捐银两以获取更高官职。《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捐升、改捐、降捐、正佐各官,仍发原省。”词语解释:拚捐 拼音:pīn juān
犹舍弃。 清 蒋士铨 《桂林霜·投辕》:“困羽囚鳞,微躯拚捐,封疆将陷岂求全。”词语解释:拨捐 拼音:bō juān
犹泼弃,倾弃。《孔丛子·儒服》:“ 陈尫 性多秽訾,每得酒食,必先拨捐之,然后乃食。 子高 告之曰:‘子无然也,似有态者,昔君子之於酒食,有啐尝之义,无捐放之道。’”词语解释:房捐 拼音:fáng juān
房地产税。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地基由朝廷给发,建院经费,或拨国帑,或抽房捐。”词语解释:税捐 拼音:shuì juān
捐税。指各种税和捐。词语解释:认捐 拼音:rèn juān
应承捐钱。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九:“ 龙 军官紧跟向一个 中国 人说:‘把捐册拿出来,请 张先生 认捐。’”词语解释:细大不捐 拼音:xì dà bù juān
小的大的都不舍弃。 唐 韩愈 《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清史稿·庆僖亲王奕劻传》:“ 奕劻 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词语解释:田捐 拼音:tián juān
田赋以外的附加捐税。 罗尔纲 《太平天囯文物图释·土地》:“ 桐乡县 左营军师 汪 ,为启办田捐事案奉 聪王 瑞 ,諭自十月初一日起,每田(地)一亩每日捐钱一文,以济军需。”词语解释:委捐 拼音:wěi juān
放弃,丢掉。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 武平侯国 ,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词语解释:完捐 拼音:wán juān
交纳捐税。 刘大白 《卖布谣》二:“没钱完捐,夺布充公。夺布犹可,押人太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