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捎空
落空;蹬空词语解释:捎儿
手巾词语解释:捎信 拼音:shāo xìn
派代理人或送信者传递信息词语解释:捎关打节 拼音:shāo guān dǎ jié
谓打通关节。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二折:“只消我移宫换羽,便是我捎关打节。不是我自説,遮莫你贞烈心肠硬似铁,我将那打凤牢龙的计设。”词语解释:捎带 拼音:shāo dài
(1).携带。《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今后出使人员除随身衣服铺盖雨衣外,别不得捎带其餘物件。”《水浒传》第五十回:“ 孙立 等将自己马也捎带了自己的财赋,同老小 乐大娘子 跟随大队军马上山。”
(2).顺便;附带。 赵树理 《三里湾·换将》:“你先把这一口袋麦子捎带扛到磨上!”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刘双喜 是个织布工人,捎带种着‘巴掌大一块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她还在生 白玉山 的气,捎带也不满意大个子。”词语解释:捎带脚 拼音:shāo dài jiǎo
方言。顺便。 谷峪 《新事新办》:“村长拿着对联,是去布置会场的,一听他们这儿吵嘴,就捎带脚进来看看。”亦省作“ 捎脚 ”。 康濯 《春种秋收·故事》:“另外也有些别的人顺路捎脚去看了看。”词语解释:捎泊 拼音:shāo bó
停靠。 宋 岳珂 《金陀续编·百氏昭忠录·鼎澧逸民叙杨幺事述二》:“ 崔曾 、 吴全 一军人船,止令在 岳州 、 艑山 、 湘江 口及 洞庭湖 口、 牌口 等处捎泊。”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至申时,御舟捎泊 花光亭 。”词语解释:捎手 拼音:shāo shǒu
〈方〉∶顺便拿来;顺手
走的时候,捎手带着给你妈的礼物词语解释:捎货 拼音:shāo huò
方言。谓销路好的货物。捎,同“ 俏 ”。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江 浙 谓物之上选者为捎货。音如峭。”词语解释:捎话 拼音:shāo huà
代人传递信息;托人带口信。例如:你的上司让我捎话给你,叫你快回去。词语解释:捎裢 拼音:shāo lián
亦作“ 捎连 ”。 即捎马子。 李季 《五月端阳·什么是“红军”》诗:“捎裢里搜出了秘密文件。” 赵树理 《邪不压正·“看看再说!”》:“﹝ 安发 ﹞说着拴住了驴,拿下毛连和捎连。”参见“ 捎马子 ”。
词语解释:捎马子 拼音:shāo mǎ zǐ
即马褡子。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长形厚布袋,中间开口,两端皆可盛物。 老舍 《樱海集·柳屯的》:“ 夏老头子 可真急了,揹起捎马子就要进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老头说着不等 余永泽 往里让,就背着布‘捎马’踉跄地往门槛里迈。”词语解释:捎马子 拼音:shāo mǎ zǐ
即马褡子。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长形厚布袋,中间开口,两端皆可盛物。 老舍 《樱海集·柳屯的》:“ 夏老头子 可真急了,揹起捎马子就要进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老头说着不等 余永泽 往里让,就背着布‘捎马’踉跄地往门槛里迈。”词语解释:捎星 拼音:shāo xīng
拂到天上的星。形容极高。《文选·扬雄〈羽猎赋〉》:“立歷天之旗,曳捎星之旃。”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歷,干也;捎,拂也。” 吕向 注:“言旗旃之高,歷拂於天星也。”词语解释:捎连 拼音:shāo lián
见“ 捎褳 ”。
词语解释:捎裢 拼音:shāo lián
亦作“ 捎连 ”。 即捎马子。 李季 《五月端阳·什么是“红军”》诗:“捎裢里搜出了秘密文件。” 赵树理 《邪不压正·“看看再说!”》:“﹝ 安发 ﹞说着拴住了驴,拿下毛连和捎连。”参见“ 捎马子 ”。
词语解释:捎马子 拼音:shāo mǎ zǐ
即马褡子。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长形厚布袋,中间开口,两端皆可盛物。 老舍 《樱海集·柳屯的》:“ 夏老头子 可真急了,揹起捎马子就要进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老头说着不等 余永泽 往里让,就背着布‘捎马’踉跄地往门槛里迈。”词语解释:捎色 拼音:shāo sè
犹褪色。多指布帛言。词语解释:捎马 拼音:shāo mǎ
见“ 捎马子 ”。
词语解释:捎马子 拼音:shāo mǎ zǐ
即马褡子。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长形厚布袋,中间开口,两端皆可盛物。 老舍 《樱海集·柳屯的》:“ 夏老头子 可真急了,揹起捎马子就要进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老头说着不等 余永泽 往里让,就背着布‘捎马’踉跄地往门槛里迈。”词语解释:捎搭 拼音:shāo dā
装载。《水浒传》第五十回:“叫小嘍囉牵了有的马匹,把庄里一应有的财赋,捎搭有四五十驮,将庄院门一把火烧了,却回来献纳。”词语解释:捎捩 拼音:shāo liè
拂掠转折。 明 徐渭 《书梅花道人〈墨竹谱〉跋》:“余观 梅花道人 画竹,如羣凤为鶻所掠,翎羽腾闪,捎捩变灭之诡,虽凤亦不得而知。”词语解释:捎脚 拼音:shāo jiǎo
见“ 捎带脚 ”。
词语解释:捎带脚 拼音:shāo dài jiǎo
方言。顺便。 谷峪 《新事新办》:“村长拿着对联,是去布置会场的,一听他们这儿吵嘴,就捎带脚进来看看。”亦省作“ 捎脚 ”。 康濯 《春种秋收·故事》:“另外也有些别的人顺路捎脚去看了看。”词语解释:捎漆 拼音:shāo qī
器物漆而又漆。《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 唐 颜师古 注:“今 关东 俗,器物一再著漆者谓之捎漆。”《史记·货殖列传》 唐 张守节 正义作“稍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