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蔽捍 拼音:bì gǎn
亦作“ 蔽捍 ”。
(1).屏障;屏藩。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故边民百战而中国恬卧者,以边郡为蔽扞也。”《后汉书·西域传·车师》:“ 北匈奴 呼衍王 率兵侵后部,帝以 车师 六国接近北虏,为 西域 蔽扞,乃令 敦煌 太守发六国兵……救之。”
(2).遮拦;护卫。《诗·小雅·桑扈》“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汉 郑玄 笺:“王者之德乐贤知在位,则能为天下蔽捍、四表患难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 策 尝攻 祖郎 ,大为所围, 普 与一骑共蔽扞 策 。”《新唐书·忠义传上·常达》:“ 贵 忿,举笏击其面, 达 不为慑,亦拔刀逐之, 赵弘安 为蔽捍,乃免。”词语解释:蕃捍 拼音:fān gǎn
藩屏;护卫。蕃,通“ 藩 ”。《汉书·贾谊传》:“陛下所以为蕃扞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 淮阳 、 代 二国耳。”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蕃扞壃埸,则慕 魏絳 、 李牧 之高踪;莅众抚民,则希 文翁 、 信臣 之德化。”《新五代史·杂传四·王师范》:“诸侯有兵,所以蕃扞天子。”蕃,一本作“ 藩 ”。词语解释:拒捍 拼音:jù gǎn
亦作“ 拒捍 ”。 抵抗,抗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十九年夏, 雒城 破”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陈术 《益部耆旧杂记》:“ 刘璋 遣 张任 、 刘璝 率精兵拒捍先主于 涪 ,为先主所破。”《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捕罪人已就拘执,及不拒捍而杀或折伤之,各从鬭杀伤法。” 清 黄宗羲 《吴处士墓碣铭》:“君奋桑枢褐寒之下,而急人之急,至於骨肉拒扞,壮节凛然。”词语解释:御捍 拼音:yù gǎn
同“ 御捍 ”。 《周书·郑伟传》:“ 元顥 入 洛 ,以御扞之功,累迁都督二 豫 、 郢 、 雍 四州诸军、征东将军、 豫州 刺史、兼尚书右僕射。”《旧唐书·懿宗纪》:“ 崔雍 任居牧守,贼犯州城,御扞曾不发言,从容乃与命酒。”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先是,胡马将入,寇于兹城,驻牙帐数日,伺 汉 兵之轻重,或我师御扞,乃长驱南下。”词语解释:藩捍 拼音:fān hàn
亦作“ 藩扞 ”。
(1).守御,保卫。 汉 贾谊 《新书·益壤》:“陛下所恃以为藩捍者,以 代 淮阳 耳。”《新五代史·杂传四·王师范》:“诸镇有兵,所以藩扞天子,今天子危辱,而诸镇反以兵自卫。”
(2).指卫国之臣。《晋书·殷仲堪传》:“帝以 会稽王 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藩捍。”词语解释:厌捍 拼音:yàn hàn
压伏。《宋书·索虏传》:“进可以厌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国威武,镇御旧京。”词语解释:锋捍 拼音:fēng hàn
凶强勇猛。亦指凶强勇猛之人。捍,通“ 悍 ”。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其餘锋捍特起,鸇视狼顾,争为梟雄者不可胜数。”词语解释:镇捍 拼音:zhèn hàn
亦作“ 镇扞 ”。 镇守捍卫。《宋书·刘勔传》:“加 勔 使持节、领军,置佐史,镇扞 石头 。”《魏书·高树生传》:“以 树生 有威略……令率劲勇,镇捍旧蕃。”《旧唐书·褚遂良》:“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岂不以王之骨肉,镇扞四方?”词语解释:防捍 拼音:fáng hàn
防卫,抵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战经二百日,不尅。城惟一井,井深四十丈,山势峻峭,不容防捍,潜作地道取井。”《陈书·樊毅传》:“ 京口 、 採石 ,俱是要所,各须鋭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 江 中,上下防捍。” 唐 元结 《奏免科率等状》:“去年又贼逼州界,防捍一百餘日。”词语解释:边捍 拼音:biān hàn
亦作“ 边扞 ”。 边防,边境防务。《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顷破家为国,母妻子弟并坠没虏中,不顾孝道,陈力边捍,竭忠尽诚,未为朝廷所识。”《魏书·释老志》:“请听 苟子 等还乡课输,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周书·文帝纪上》:“朝廷若以 悦 ( 侯莫陈悦 )为边扞,乞处以 瓜 凉 一藩。” 唐 苏颋 《授高仙芝右羽林军大将军制》:“宜復官资,更为边扞。”《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且 染干 者, 处罗侯 之子……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 雍虞閭 以为边捍。”《宋史·外国传三·高丽》:“ 辽 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扞。”词语解释:丸捍 拼音:wán hàn
见“ 丸擀 ”。
词语解释:丸擀 拼音:wán gǎn
亦作“ 丸捍 ”。 古时制墨的一道工序,以抟板揉搓压延墨剂。 明 沉继孙 《墨法集要·锤炼》:“再鎚二百餘下,硬剂方成熟剂,与麪剂相似,方可丸擀。” 明 晁氏 《墨经·捣》:“每一剂传毕五人,成熟剂,乃入匠手丸捍。”词语解释:亢捍 拼音:kàng gǎn
抵御;捍卫。《汉书·翟义传》:“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彊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词语解释:鞴捍 拼音:bèi gǎn
古代射箭时用的皮臂套。词语解释:鞲捍 拼音:gōu gǎn
古代射箭时用的皮臂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决韘极遂解》:“韝扞者,所以遂弦,其名曰拾,著之则曰遂;以方韦为之,有组繫於臂。”词语解释:鞲扞
射箭用的皮臂套词语解释:跄捍 拼音:qiàng hàn
疾驰貌。《文选·傅毅〈舞赋〉》:“良骏逸足,蹌捍凌越。” 李善 注:“蹌捍,马走疾之貌。”蹌,一本作“ 抢 ”。词语解释:距捍 拼音:jù hàn
对抗;抵御。距,通“ 拒 ”。《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 李周翰 注:“言相合扇动,併力以御中国。”词语解释:迎捍 拼音:yíng hàn
犹迎战。 宋 岳飞 《申省庐州捷状》:“间有番伪敌兵逼近州城,遂躬亲率所统人马出城迎捍鬭敌。”词语解释:避捍 拼音:bì hàn
躲避和防御。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弘氏》:“ 少卿 端坐,便见 弘 来,初犹避捍,后乃款服,但言乞恩,呕血而死。”词语解释:遮捍 拼音:zhē gǎn
防护;保卫。《汉书·王莽传上》:“赖蒙陛下圣德,扶服振救,遮扞匡衞,国命復延,宗室明目。”《后汉书·宦者传·孙程》:“召尚书令、僕射以下从輦幸 南宫云臺 , 程 等留守省门,遮扞内外。” 唐 杜牧 《王著贬端州司户制》:“尔当 羌 寇犯塞之日,天子拊髀之时,命守关防,以为遮扞。”词语解释:雕捍 拼音:diāo hàn
亦作“ 雕悍 ”。 像雕一样迅猛强悍。《史记·货殖列传》:“ 上谷 至 辽东 ,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冠,大与 赵 代 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 司马贞 索隐:“人雕悍,言如雕性之捷捍也。”词语解释:扒捍
船名词语解释:违捍 拼音:wéi gǎn
违抗。《隋书·刑法志》:“凡繫狱者,不即答款,应加测罚,不得以人士为隔。若人士犯罚,违扞不款,宜测罚者,先参议牒启,然后科行。”词语解释:逆捍 拼音:nì hàn
逆拒;抵抗。《南齐书·王奂传》:“欺罔既彰,中使辩覈,遂授兵登陴,逆捍王命。”词语解释:鸷捍 拼音:zhì gǎn
凶猛强悍。 明 唐顺之 《答翁东厓总制书》:“且夫西北边固多沉谋鷙扞之士矣。”词语解释:障捍 拼音:zhàng gǎn
(1).遮蔽;掩护。《后汉书·独行传·彭脩》:“ 脩 与太守俱出讨贼……飞矢雨集。 脩 障扞太守,而为流矢所中死,太守得全。”
(2).指遮蔽掩护之设施。《晋书·蔡豹传》:“胡寇方至,使君且当摄职,为百姓障扞。”词语解释:险捍 拼音:xiǎn hàn
犹险阻。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子侄为领军江州兖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 河 兗 衝要,偶滥北门之管; 淮 豫 险捍,又谬西偏之寄。”词语解释:铠捍 拼音:kǎi gǎn
古代射者所着护臂。《汉书·酷吏传·尹赏》:“杂举 长安 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鎧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词语解释:保捍 拼音:bǎo gǎn
保护捍卫。《旧唐书·杜希全传》:“ 盐州 地当衝要,远介朔陲,东达 银夏 ,西援 灵武 ,密邇 延庆 ,保扞王畿。”词语解释:抢捍 拼音:qiǎng hàn
骏马疾驰貌。《文选·傅毅〈舞赋〉》:“良骏逸足,抢捍凌越。” 李善 注:“抢捍,马走疾之貌。”词语解释:抵捍 拼音:dǐ hàn
见“ 抵扞 ”。词语解释:抵捍 拼音:dǐ gǎn
亦作“ 抵捍 ”。 抗拒。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田地日无,租赋不入,抵扞县官。”《南史·颜延之传》:“依傍詔恩,抵捍餘直,垂及周年,犹不毕了,昧利苟得,无所顾忌。” 唐 白居易 《与金陵立功将士等敕书》:“而乃保界重 江 ,窃弄凶器,抵捍朝命。”词语解释:批捍 拼音:pī gǎn
亦作“ 批捍 ”。 抨击。《墨子·修身》:“譖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 汉 焦赣 《易林·睽之贲》:“批捍之言,我心不快。”词语解释:射捍 拼音:shè hàn
即射韝。射箭用的皮制臂套。《礼记·内则》“右佩玦,捍” 汉 郑玄 注:“捍,谓拾也,言可以捍弦也。” 陆德明 释文:“捍……谓射捍。”《通典·礼九三》“皇帝射於射宫”注:“决,今之射沓;拾,今之射捍。”词语解释:掫捍 拼音:zōu gǎn
守卫。 清 赵翼 《仙霞岭》诗:“信哉形胜地,一夫剑可按。古今割据几,往往藉掫扞。”参见“ 扞掫 ”。
词语解释:捍掫 拼音:gǎn zōu
(1).巡夜;守卫。《明史·杨廷和传》:“﹝选各营兵﹞分布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及南北要害,厂卫御史以其属扞掫。”
(2).巡夜的官吏。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二:“末世多滥姦,九重严大閽。扞掫主讥察,谁何辨语言。” 清 伤时子 《苍鹰击·校迎》:“扞掫执戟, 鲁 诸生尽是干城选。”词语解释:戎捍 拼音:róng hàn
军事防卫。《魏书·肃宗孝明帝纪》:“ 高祖 孝文皇帝 ……选良家酋胕,增戍朔垂,戎捍所寄,实惟斯等。”词语解释:对捍 拼音:duì hàn
犹对抗。《北史·宋繇传》:“对捍詔使,无人臣之礼大不敬者,死。”《唐律·职制·指斥乘舆》:“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者,绞。”词语解释:枝捍 拼音:zhī gǎn
抵触,抗拒。《汉书·项籍传》“诸将讋服,莫敢枝梧”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枝梧犹枝扞也。”词语解释:招捍 拼音:zhāo hàn
招架;抵挡。《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和姦有夫妇人,虽傍人皆得捕击以送官司,而罪人持杖招捍,其捕者格杀之,及走逐而杀者勿论。”词语解释:拟捍 拼音:nǐ hàn
犹防御。《魏书·卢昶传》:“卿可深思拟捍之规,攘敌之略,使还具闻。”词语解释:屏捍 拼音:píng hàn
亦作“ 屏扞 ”。 守卫,捍卫。《北史·拓拔顺传》:“北镇纷紜,方为国梗,请假都督,为国屏捍。” 宋 王安石 《赐允韩琦乞相州诏》:“统临四路,屏扞一方,寄重任隆,郡臣莫比。”词语解释:征捍 拼音:zhēng gǎn
犹征戍。《北史·柳彧传》:“若负戈擐甲,征扞劬劳。”词语解释:警捍 拼音:jǐng gǎn
警戒捍卫。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於是愿者数千人,斩木为兵,出屯镇中。乃尽闭其外户,日以酒豕犒从者,夜则警扞,日暮餉山东,三日而復家,不失一物。”词语解释:剽捍 拼音:piāo hàn
犹剽悍。《三国志·魏志·张燕传》:“ 燕 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 飞燕 。”词语解释:守捍 拼音:shǒu hàn
守卫抵御。《周书·宇文导传》:“ 导 治兵训卒,得守捍之方。”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臣先任 徐州 ,日以 河 水浸城,几至沦陷,臣日夜守捍,偶获安全。”词语解释:堤捍 拼音:dī hàn
堤岸。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凿池为溪涧,叠石为隄捍,任其石之性,不加斧凿,因其餘土,积而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