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捍拨 拼音:hàn bō
弹奏琵琶用的拨子。因其质地坚实,故称。 唐 元稹 《琵琶歌》:“泪垂捍拨朱絃湿,冰泉呜咽流鶯涩。”《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象牙为捍拨。” 前蜀 牛峤 《西溪子》词:“捍拨双盘金凤,蝉鬢玉釵摇动。”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 明皇 ﹞又令 益州 织半臂背子、琵琶捍拨、鏤牙合子等。”词语解释:捍格 拼音:hàn gé
(1).坚固。《释名·释山》:“山体曰石。石,格也。坚,捍格也。”
(2).犹扞格。谓相互抵触。 孙中山 《社会革命谈》:“今之反对社会革命者,谓…… 欧 美 现象与吾相反,社会主义且忧其捍格不入,奚言吾国?”词语解释:捍城 拼音:gǎn chéng
(1).保护;保卫。《左传·成公十二年》:“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 孔颖达 疏:“言燕享结好,与邻国通和,甲兵不兴,人得安息,所以蔽扞其民若如城然,故云所以扞城其民也。”《宋书·谢晦传》:“ 道济 职惟上将,扞城是司。”
(2).保卫疆土的将帅。《晋书·明帝纪》:“诸方岳征镇,刺史将守,皆朕扞城,推轂于外,虽事有内外,其致一也。” 宋 王安石 《次韵公辟正议书公对语申之以祝助发一笑》:“故人辞禄未忘情,语我犹能作扞城。”词语解释:捍御 拼音:gǎn yù
防御;抵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 周 。 召穆公 亦云。” 汉 蔡邕 《黄钺铭》:“始受旄鉞金鼓之任,扞御三垂。”《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 李嗣昭 与 李嗣源 夜入 汴 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 明 宋濂 《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煦嫗扞御一以恩,设心不让 汉 吏循。”词语解释:捍索 拼音:hàn suǒ
桅杆两边的绳索。船行驶时下垂,停泊时用以揽船。 宋 苏轼 《慈湖夹阻风》诗之一:“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五绝句》之四:“ 磨盘岭 过出 淮 东,捍索如雷百丈洪。”词语解释:捍蔽 拼音:gǎn bì
犹屏藩。《韩非子·存韩》:“ 韩 事 秦 三十餘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蓆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 赵 之於 齐 楚 ,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巂州 实往来道,扞蔽数州,虏百计窥之。”词语解释:捍塞 拼音:hàn sāi
防堵。《魏书·常景传》:“又詔 景 山中嶮路之处,悉令捍塞。”词语解释:捍圉 拼音:hàn yǔ
同“ 捍御 ”。 圉,通“ 御 ”。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皇朝摛华之彦,叠跡兰臺,捍圉之才,蜚英鳞甸。”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其时所以必用旗兵者,原因旧有緑营,类非劲旅,藉以镇守,或有疏虞,故不得不用亲贵重臣,统胜兵以资捍圉。”词语解释:捍逆 拼音:hàn nì
犹违背。 章炳麟 《四惑论》:“ 郭象 説之曰:‘自古或有能违父母之命者,未有能违阴阳之变而距昼夜之节者也。死生犹昼夜耳,时当死而横不听之,则适足捍逆於理。’此明以死为自然规则,不可旅距矣。”词语解释:捍制 拼音:hàn zhì
控制。 唐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诗:“一从戎马来 幽蓟 ,山谷虎狼无捍制。”词语解释:捍牌 拼音:hàn pái
一种盾牌类的防御武器。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经畧又命火攻,先为捍牌御鎗礮,众挟膏薪随之。”词语解释:捍棒 拼音:hàn bàng
棍棒。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熙寧 ﹞五年八月,别立定人数为额,令教习弩、鎗、刀、摽、牌、捍棒。”词语解释:捍隔 拼音:hàn gé
阻隔。 伧父 《行政机关之改革》:“且以积习之阻滞,交通之捍隔,机关运用,亦未灵活,则建设之尚未完备也。”词语解释:捍拒 拼音:hàn jù
抗拒。《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及 兴势 之役, 王平 捍拒 曹爽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妾 黄保宁 妻 汤氏 也,在此为强暴所逼,以死捍拒,卒被数刃以死。”词语解释:捍护 拼音:hàn hù
防卫;护卫。 宋 叶适 《潼州府修城记》:“不独保一郡也,乃捍护 成都 一路。”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九:“ 筠溪 快山 有虎,尝搏牧牛童子,为两牛所逐。虎既去,牛捍护之。童子竟死。”词语解释:捍难 拼音:hàn nán
抵御外侮。 宋 岳飞 《奏乞以恩例补张所男宗本文资状》:“ 靖康 以来,奋不顾身为国捍难者,不为无人。”《三国演义》第六四回:“ 阜 无捍难之功,又无死难之节,於法当诛,何颜受职?” 清 王韬 《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以治国,武以捍难。”词语解释:捍马 拼音:hàn mǎ
凶悍的烈马。捍,通“ 悍 ”。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惑於愚儒之文词,以疑贤士之谋,举浮淫之蠹,加之功实之上,而欲国之治,犹释阶而欲登高,无衔橛而御捍马也。”词语解释:捍救 拼音:hàn jiù
捍卫,救援。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盖病迫腠理而始服消散之方,水决隄防而徐议捍救之策,晚矣!” 梁启超 《新民说·论国家思想》:“欲使其团结永不散,补助永不亏,捍救永不误,利益永不穷,则必人人焉知吾一身之上,更有大而要者存。”词语解释:捍屏 拼音:hàn píng
犹屏藩。 宋 苏轼 《上皇帝书》:“自铁不北行,冶户皆有失业之忧,诣臣而诉者数矣。臣欲因此以征冶户,为利国监之捍屏。”词语解释:捍遏 拼音:hàn è
以武力阻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又据 高平 、 谅山 二道,以捍遏内地。”词语解释:捍制 拼音:gǎn zhì
防止。词语解释:捍掫 拼音:gǎn zōu
(1).巡夜;守卫。《明史·杨廷和传》:“﹝选各营兵﹞分布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及南北要害,厂卫御史以其属扞掫。”
(2).巡夜的官吏。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二:“末世多滥姦,九重严大閽。扞掫主讥察,谁何辨语言。” 清 伤时子 《苍鹰击·校迎》:“扞掫执戟, 鲁 诸生尽是干城选。”词语解释:捍抚 拼音:gǎn fǔ
守卫安抚。《后汉书·班超传》:“今置校尉以扞抚 西域 ,设长史以招怀诸国。”词语解释:捍士 拼音:gǎn shì
保卫城池的人。《墨子·号令》:“扞士受赏赐者,守必身自致之其亲之所,令其见守之任。”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扞士,能却敌者。”词语解释:捍将 拼音:gǎn jiāng
勇猛的将领。扞,通“ 悍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及 关东 稍定, 陇 蜀 已清,其猛夫扞将,莫不顿足攘手,争言 卫 霍 之事。”词语解释:捍网 拼音:gǎn wǎng
触犯法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盖二 胡 功罪稍不同,其以淫肆扞网则一也。”词语解释:捍戾 拼音:gǎn lì
犹乖戾。不讲情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二倅皆 南都 人,余故以书为庚癸呼,乃 张 之扞戾乃尔,始悔弹鋏操竽之拙也。”词语解释:捍戍 拼音:gǎn shù
守卫。《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既居 西河 ,亦列置诸部王,助为扞戍。”词语解释:捍卫 拼音:gǎn wèi
(1).古代军队于夜间设垒壁、伏弓矢并畜犬以防敌袭击的一种防御措施。《国语·晋语八》:“是行也,以藩为军,攀輦即利而舍,候遮扞卫不行。” 韦昭 注:“候,候望。遮,遮罔。昼则候遮,夜则扞卫。扞卫,谓罗闉、狗附也。张罗闉,去垒五十步而陈,周军之前后左右,彉弩注矢以谁何,谓之罗闉。又二十人为曹辈,去垒三百步,畜犬其中,或视前后,或视左右,谓之狗附。皆昏而设,明而罢。”
(2).防御;保卫。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蒙》:“注斯膏泽,扞卫百毒;防以 江 南,虺不能螫。”《后汉书·冯衍传上》:“缮甲养士,扞卫 并 土。” 唐 韩愈 《马府君行状》:“ 建中 四年, 司徒公 使﹝ 马汇 ﹞将武人子弟才力之士三百人,朝行在,扞卫。”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扞卫 滇 边,防彼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