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觉入声 [jué jiǎo][jué,知觉][ké qiào][lè,音乐][shuò,频数][详注1]涿[bào bō][同确][详注2][详注3][zhuō bó][详注4]


注1:药 《广韵》於角切,音渥。《博雅》白芷,其叶谓之药。《山海经》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药。《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
注2:瞀 《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目不明也。
注3:棹 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注4:飑 音璞。《广韵》众多貌。《班固·西都赋》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注》言弓矢众发,获禽兽多也。又《集韵》音雹。飑飑,物自空堕貌。
末字词组
活捉捕捉吐捉追捉摹捉拿捉巡捉直捉捉
把捉收捉驱捉鹰拿雁捉番捉招捉缠捉 
擒捉勾捉根捉不可摸捉寻捉挽捉守捉 

词语解释:活捉  拼音:huó zhuō
活生生地抓住。多指作战时抓住敌兵。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和战》:“三军齐上,活捉了这个 刘 贼。” 杨朔 《海天苍苍》:“紧接着 吴才良 从舱里又活捉了十几个敌人。”
词语解释:把捉  拼音:bǎ zhuō
(1).把守;管理。 唐 李德裕 《昭义军事宜状》:“节度使不合出子城,诸城门亦合先布腹心把捉。”《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尔先復命,我续将马万骑至 幽镇 以南,与尔家天子面为盟约,我要 幽州 令 汉 儿把捉,更不復侵入 汉 界。”
(2).纠结。 五代 齐己 《灵松歌》:“老鳞枯节相把捉,踉蹌立在青崖前。”
(3).执持;掌握。 唐 僧璨 《信心铭》:“梦幻空花,何劳把捉!”《朱子语类》卷十六:“今人在静处,非是此心要驰騖,但把捉他不住。”《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船过了 宿迁 ,入了 黄河 ,卒然大风刮将出来,船家把捉不住,顷刻间把那船帮做了船底。” 郭沫若 《文艺论集·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命究竟怎样才可以把捉?这是一件很难说明的事。”
(4).卡住。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咽喉被药把捉,难叫难号。”
词语解释:擒捉  拼音:qín zhuō
捕捉;捉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禁持得 飞虎 心胆破,手亲眼便难擒捉。”《水浒传》第二三回:“官司如今杖限猎户擒捉发落,冈子路口多有榜文。”
词语解释:捕捉  拼音:bǔ zhuō
(1).缉捕;捉拿。《隋书·酷吏传·厍狄士文》:“ 士文 闻之,令人捕捉,挝捶盈前,而哭者弥甚。”《元典章·台纲二·体察》:“强窃盗贼捕捉得获,钦依元奉给赏。”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其或为神龙猛虎,攫拏飞腾而不可捕捉也。”《人民日报》1983.3.9:“鼠类的天敌有黄鼠狼、艾虎、狐狸……利用这些天敌捕捉害鼠,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指抓住(机会)。 李广田 《柳叶桃》:“因为你随时随地总喜欢捕捉这类事情,再去编织你的美丽故事。”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他那善于捕捉战机的积极性,却是他克敌致胜的主要原因。”
(3).犹捉摸。 宋 苏轼 《中和胜相院记》:“吾尝究其语矣,大抵务为不可知,设械以应敌,匿形以备败,窘则推堕滉漾中,不可捕捉,如是而已矣。”
词语解释:收捉
方言。收拾;修建
词语解释:勾捉  拼音:gōu zhuō
逮捕;追捕。《元典章·兵部三·使臣拷打站官》:“使臣 忽赤兀歹 为河东军人勾当,将 利津 县尹 陈克 拷打伤身死。勾捉 忽赤兀歹 等官取问,间钦遇詔书释放了当。” 元 孔文卿 《东窗事犯》第一折:“自家姓 何 , 何宗立 的便是。 秦太师 钧命,教 西山 灵隐寺 勾捉呆行者去。”《水浒传》第二一回:“ 宋太公 三年前出了 宋江 的籍,告了执凴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
词语解释:吐捉  拼音:tǔ zhuō
吐哺捉发。《汉书·王褒传》:“昔 周公 躬吐捉之劳,故有圉空之隆。”《文馆词林》卷一五六引 晋 郑丰 《答陆士龙·鸳鸯》诗序:“其劳谦接士,吐捉待贤,虽 姬公 之下白屋, 洙 泗 之养三千,无以过也。” 唐 韩愈 《和李相公呈一二知旧》诗:“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参见“ 吐哺握髮 ”。
词语解释:吐哺握发  拼音:tǔ bǔ wò fà
《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 封 伯禽 於 鲁 , 周公 诫之曰:‘往矣,子无以 鲁国 骄士。吾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髪,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髪”。后遂以“吐哺握髪”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髮,惧於失人。”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虽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也是喒的风云凑。”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亦作“ 吐哺捉髮 ”。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復上书》:“今虽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髮,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词语解释:驱捉  拼音:qū zhuō
驱赶捉拿。《扫迷帚》第十五回:“他又説能驱捉鬼怪,有患癲疾的,其家延他看治,他説有鬼为祟。”
词语解释:根捉  拼音:gēn zhuō
犹追捕。根,通“ 跟 ”。《元典章·吏部三·投下》:“见管军人内逃讫 杜林 、 蒋兴 、 李德 、 陈义 等四名,根捉到 吴城山 ,捉获。到官,招伏就用。”
词语解释:追捉  拼音:zhuī zhuō
追赶捕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自是每夜即有黄白蛺蝶万数……上令张网於花间,遂得数百於殿内,纵嬪御追捉,以为娱乐。”《水浒传》第五回:“不想官司追捉得洒家要紧,那员外陪钱去送俺 五臺山 智真长老 处落髮为僧。”《天雨花》第十四回:“若还难撇夫妻义,便叫姊丈一同行,那怕他官牌火票来追捉。”
词语解释:鹰拿雁捉  拼音:yīng ná yàn zhuō
形容缉捕时的快速凶猛。《平山冷燕》第五回:“圣旨一下,早有锦衣衞官已将 竇国一 、 宋信 鹰拿雁捉的拖了出来。”
词语解释:不可摸捉  拼音:bù kě mō zhuō
见“ 不可捉摸 ”。
词语解释:不可捉摸  拼音:bù kě zhuō mō
亦作“ 不可摸捉 ”。 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其实 昌黎 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 朱自清 《白采》:“ 白采 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 艾青 《光的赞歌》:“真是不可捉摸的物质--不是固体,不是液体,不是气体。”
词语解释:摹捉  拼音:mó zhuō
捉摸;把握。 清 黄宗羲 《画川先生〈易俟〉序》:“三百八十四爻皆一治一乱之脉络,阴阳倚伏,可以摹捉。”
词语解释:番捉  拼音:fān zhuō
抓人的差役。《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 何千户 ﹞见了拜帖、状子,自恁要做分上,即便批行,差委缉捕番捉,往河下拏 杨光彦 去。”参见“ 番子 ”。
词语解释:番子  拼音:fān zǐ
(1).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威仪尽识 汉 君臣,衣冠已变□番子。凯歌还,懽声载路,一曲春风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始者, 蒙古 番子尚红教, 宗喀巴 者为 观世音 化身,学红教於 萨迦庙 ,而忽归黄教。”
(2). 明 清 时缉捕罪犯的差役。 明 代役长称档头,下有番子数人为干事。 清 代番子,由协领官统率,归刑司指使,司缉捕刑杖。另有户司番子,司照料贡物。《金瓶梅词话》第九五回:“説 平安儿 小廝,偷了印子铺内人家当的金头面,还有一把镀金钩子,在外面养老婆,吃番子拏在巡检司拶打。”《明史·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证符牒,贿如数,径去。”《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 晁大舍 也不消掩藏, 唐氏 也不用避讳。只是瞒不过那两个女番子的眼睛,从新又步步提防起来。”参阅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三。
词语解释:寻捉  拼音:xún zhuō
寻找;跟踪捕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六根门里常寻捉,此个名为真道场。” 宋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诗:“ 嫦娥 惊推轮,下天自寻捉。”
词语解释:拿捉  拼音:ná zhuō
捉拿。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捕巡军快拿捉,急开门走不脱。”《水浒传》第三一回:“ 武松 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捉的。”
词语解释:招捉  拼音:zhāo zhuō
(1).招降捕捉。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军头引见司等子驱拥有罪之人朝见也。向来 绍兴 末年, 四川 宣抚司管押到招捉北界伪知 虢州 完颜守能 ,知 商州 折可直 ,尝如此。”
(2).招亲;婚聘。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一出:“出得几多钱,招捉那状元为姻眷。”
词语解释:挽捉  拼音:wǎn zhuō
扶手,把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从 鉢卢勒国 向 乌场国 ,铁锁为桥,悬虚为渡,下不见底,旁无挽捉,倏忽之间,投躯万仞,是以行者望风谢路耳。”
词语解释:巡捉  拼音:xún zhuō
巡查搜捕。《宋史·职官志七》:“中兴,沿边诸县间以武臣为尉,并带兼巡捉私茶、盐、矾,亦或文武通差。”《元典章·户部八·茶课》:“如果有私茶告发去处必合巡捉者,即听茶司与本处官司。”《荡寇志》第一三五回:“ 贺太平 係文人,请他弹压游骑,在关外巡捉逃贼,无须入关。”
词语解释:缠捉  拼音:chán zhuō
纠缠捉弄。《太平天囯文选·太平天日》:“殊不知妖魔迷惑他,缠捉他,他反不知。”
词语解释:守捉  拼音:shǒu zhuō
(1). 唐 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今又称既有巡院,请量閒剧留官吏於仓场,勾当要害守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如有漏失私盐等,并準条处分者。” 唐 元结 《奏色科率等状》:“臣一州当 岭 南三州之界,守捉四十餘处。”《新唐书·兵志》:“ 唐 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后世亦以泛称边防城堡。 元 王恽 《羽林万骑歌》:“羽林万骑驍且雄,守捉内外生阴风。”
(2).把守。《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 唐 兵攻 兖州 , 末帝 召 彦章 使守捉东路。”
词语解释:直捉捉  拼音:zhí zhuō zhuō
直挺挺。《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见妇人穿一身大红衣裳,直捉捉吊在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