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阮上声 [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详注2][gǔn yù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注2:狠 通“很”。义凶狠,凶残。又音恳。本作豤。啮也。
末字词组
牵挽漕挽负挽吊挽邀挽钓伏渡挽敬挽维挽
推挽车挽缠挽辂挽遮挽扶挽救挽碍挽
哀挽追挽脱挽辏挽引挽撄挽挽挽 
楚挽饷挽陆挽输挽赍挽捽挽步挽 
飞挽钩挽馈挽蜚挽铙挽收挽移挽 

词语解释:牵挽  拼音:qiān wǎn
(1).亦作“ 牵輓 ”。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 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 明 李东阳 《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
(2).牵扯。 清 恽敬 《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 ,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
(3).援引。指用人。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 、 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
(4).牵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词语解释:推挽  拼音:tuī wǎn
亦作“ 推挽 ”。
(1).前牵后推,使物体向前。后泛指搬运,运输。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问之,乃车头 洪仁 别业也,本推輓长夫,不十年即至此。”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考 尧 时九州贡道,已有沿海逾陆之文,不惮推挽,转折以达之。”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如 陕西 民兵,由 潼关 抵 陕州 ,所经道路,民间欢迎供济,且在山上推挽巨石以助战。”
(2).引荐,荐举。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曾鲁公 ﹞自此参大政,再登宰席,一时寮旧无在者,深有推輓意,而先人故倦游,但欲庙令以俟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想见古人声应气求,后先推挽之盛。”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五三:“自 李东阳 主持文场以后,奖掖后进,推挽才秀,一时出其门者甚众。”
见“ 推輓 ”。
词语解释:哀挽  拼音:āi wǎn
(1).悲痛地挽着丧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 絳水 遥。” 仇兆鳌 注:“哀挽,挽丧车而哀慟也。”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
(2).指挽歌。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诗:“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
(3).哀悼。 应修人 《灰黑的手帕》诗:“灯火上闹市,天色已近昏暗,我惘然哀挽那坠去的光辉。”
词语解释:楚挽  拼音:chǔ wǎn
(1).悲痛的挽歌。《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鏘楚挽於槐风,喝边簫於松雾。” 李善 注:“楚,辛楚也。”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
(2).指 楚 声的挽歌。 唐 上官仪 《谢都督挽歌》:“ 楚 挽绕 卢山 ,胡笳临武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秦 簫吹断续, 楚 挽哭沧浪。” 靳荣藩 注:“《楚辞》《招魂》《大招》二篇,‘楚挽’言为 楚 声以挽也。”
词语解释:飞挽  拼音:fēi wǎn
见“ 飞芻輓粟 ”。
词语解释:飞刍挽粟  拼音:fēi chú wǎn sù
同“ 飞芻輓粟 ”。 《陈书·宣帝纪》:“飞芻挽粟,征赋颇烦,暑雨祁寒,寧忘咨怨。”
谓迅速运送粮草。《汉书·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芻輓粟。” 颜师古 注:“运载芻槀,令其疾至,故曰飞芻也。輓谓引车船也。”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罢 关 右赋车籍马之扰,减 山 东飞芻輓粟之劳。”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而鸡肋蚕丛,尚烦戎略;飞芻輓粟,岂顾民生。”亦省作“ 飞芻 ”、“ 飞輓 ”。 唐 刘禹锡 《贺复吴少诚官爵表》:“念餽餉飞輓之勤,閔战争暴露之苦。” 宋 梅尧臣 《送河东转运刘察院》诗:“塞郡屯师久,飞芻始得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起义清方档案》:“而军需疲于飞輓,人民毙于锋鏑,我国家之元气固已大损矣。”
词语解释:漕挽  拼音:cáo wǎn
亦作“ 漕挽 ”。 指水运和陆运。《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唐 司空图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时国家兵役屡兴,漕輓已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金 商 险远,少出师则不足制敌,多漕輓不继。” 胡三省 注:“水运曰漕,陆运曰輓。”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十章:“转运百产、挹盈注虚者,凡行商之舟车漕挽大宗货物者是也。”
见“ 漕輓 ”。
词语解释:车挽  拼音:chē wǎn
谓用牛车运送物资。《新唐书·李石传》:“渠成,起 咸阳 ,抵 潼关 ,三百里无车輓劳,则辕下牛尽可耕,永利 秦中 矣。”
词语解释:追挽  拼音:zhuī wǎn
追赶挽留。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众闻之,无不赧然,如芒在背,多有逃席而去者,亦不追挽。”
词语解释:饷挽  拼音:xiǎng wǎn
犹饷运。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青 徐 之野,尚聚萑蒲,餉輓方繁,兵力且困。”
词语解释:钩挽  拼音:gōu wǎn
亦作“钩挽”。 谓相钩连牵引。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清 仇兆鳌 题解:“玩此诗,逐段钩挽挑逗,俱见作法之巧。”
词语解释:负挽  拼音:fù wǎn
谓挑担拉车。 唐 陆贽 《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沿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或负輓力殫,或馈餉路絶。”
词语解释:缠挽  拼音:chán wǎn
缠绕牵扯。 元 庾天锡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曲:“名韁廝缠挽,利锁相牵绊。”
词语解释:脱挽  拼音:tuō wǎn
脱离挽车的劳役。 汉 扬雄 《解嘲》:“ 娄敬 委輅脱輓,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后即用为离穷出仕之典。 明 高叔嗣 《叙怀》诗:“衣褐出下国,脱輓造中朝。”
词语解释:陆挽  拼音:lù wǎn
见“ 陆輓 ”。
亦作“ 陆挽 ”。 在岸上用绳子拉船前进。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昔 苏州 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 明 李东阳 《明故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郭公墓志铭》:“浚 通州 官河二十餘里,置减少坝,用浅船般运,以代陆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黄河运道》:“泊於 沙门 ,陆輓三十里,即入 卫河 ,船运至京。”
词语解释:馈挽  拼音:kuì wǎn
运送粮食。《旧唐书·王求礼传》:“ 契丹 陷 幽州 ,馈輓不给,左相 豆卢钦望 请輟京官两月俸料以助军。”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紓西人馈輓之劳。”
餽輓:运送粮饷。《新唐书·王起传》:“ 灵武 、 邠 、 寧 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餽輓。”
词语解释:吊挽  拼音:diào wǎn
凭吊、悼惜。 元 李泂 《夜行船·送友归吴》曲:“传情字莫违,买醉金宜散,千古事毋劳弔挽。”
词语解释:辂挽  拼音:lù wǎn
牵挽车子的横木。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 高皇帝 五年, 齐 人 娄敬 戍 陇 西,过 雒阳 ,脱輅輓,见 齐 人 虞将军 曰:‘臣愿见上言便宜事。’”
词语解释:辏挽  拼音:còu wǎn
聚集的运输之车。 唐 沉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自 闽 越 已西,百郡所贡,輳輓皆出是。”
词语解释:输挽  拼音:shū wǎn
见“ 输輓 ”。
亦作“ 输挽 ”。 运送物资。《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四年》:“士卒疲于矢石,百姓困于输輓。” 明 周岐 《官兵行》:“大车槖重小车盈,路捕行人递输挽。” 清 吴伟业 《赠松郡副守济陵陈三石》诗:“廿载兵戈违故里,千村输輓向 长安 。”
词语解释:蜚挽  拼音:fēi wǎn
见“ 蜚芻輓粟 ”。
词语解释:蜚刍挽粟  拼音:fēi chú wǎn sù
迅速运输粮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又使天下蜚芻輓粟,起於 黄 、 腄 、 瑯邪 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 。”《汉书·主父偃传》作“飞芻輓粟”。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序二》:“屯田兴矣,土旷犹故也;鹺政举矣,蜚輓犹故也。”
词语解释:邀挽  拼音:yāo wǎn
邀请挽留。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山阳痴僧》:“主人邀挽就饭,勉食之。”
词语解释:遮挽  拼音:zhē wǎn
拦阻挽留。 朱自清 《匆匆》:“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词语解释:引挽  拼音:yǐn wǎn
犹伸展。
词语解释:赍挽
用车辆运送。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乃秣芻以载於车,烝粮以曝於日,齎輓轻重,人利百倍。”
词语解释:铙挽  拼音:náo wǎn
铙歌和挽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至於 轩 岐 鼓吹, 汉 世鐃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 黄叔琳 注:“《宋书·乐志》: 汉 《鼓吹鐃歌》十八曲。 譙周 《法训》《挽歌》者, 高帝 召 田横 ,至 尸乡 自杀。从者不敢哭,为此歌以寄哀音焉。《古今注》《薤露》《蒿里》,并丧歌也。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呼为《挽歌》。”
词语解释:钓伏渡挽  拼音:diào fú dù wǎn
指八股文截搭题的作法。截搭题一般分为上下两截。从上截的上文,钓出下截;下截收处,仍落到上截,这就叫做钓。扼住上截下截,驾奴中间,然后从上截过渡到下截,这就叫做渡。从下截挽到上截,然后再落下文,这就叫做挽。这三种笔法,都是变形的伏笔,因此谓“钓伏渡挽”。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若夫童试,恶习尤苛:断剪经文,割截圣语,其小题有枯困缩脚之异,其搭题有截上截下之奇,其行文有钓伏渡挽之法。”
词语解释:扶挽  拼音:fú wǎn
搀扶。《万花楼》第五九回:“又命内侍数人扶挽护持,送他还 南清宫 去。”
词语解释:撄挽  拼音:yīng wǎn
纠缠。 唐 罗隐 《梅先生碑》:“彼公卿大夫……出一言,作一事,必与妻子谋,苟不便其家,虽妾人婢子,攖挽相制,而况亲戚乎,况骨肉乎。”
词语解释:捽挽  拼音:zuó wǎn
揪拉。 宋 曾巩 《秃秃记》:“ 周氏 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 齐 。 齐 在 寳应佛寺 受租米,趋归,捽挽至廡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胡生妻》:“ 胡 嬖一尼,畜於外甚久。 张 知之,呼其夫归,责怒捽挽,至欲以炉灰眯其目。”
词语解释:收挽  拼音:shōu wǎn
收容救济。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恭惟驾驭豪杰之时,兼有收挽孤寒之道,遂令试郡课以治民。”
词语解释:敬挽  拼音:jìng wǎn
用于挽联、花圈等的落款
词语解释:救挽  拼音:jiù wǎn
谓从危险中救回来。 林纾 《致蔡元培函》:“方今人心衰敝,已在无可救挽之时。”
词语解释:挽挽  拼音:wǎn wǎn
长貌。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二折:“若要个完全的尸首,则合教这长挽挽白练休。”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他生的高耸耸俊英鼻,长挽挽卧蚕眉。”
词语解释:步挽  拼音:bù wǎn
古代一种供乘坐的、用人力拉的车子。《尔雅·释训》“徒御不惊輦者也” 晋 郭璞 注:“步挽,輦车。”《魏书·崔光传》:“詔 光 乘步挽于 云龙门 出入。”《北史·刘腾传》:“ 腾 遂与 崔光 同受詔,乘步挽出入殿门。”
词语解释:移挽  拼音:yí wǎn
改变和挽救。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诗:“颇欲移挽恨无术,縐眉搔首天雨阴。”
词语解释:维挽  拼音:wéi wǎn
维扶,挽救。 清 戴名世 《方灵皋稿序》:“乃 灵皋 嘆时俗之波靡,伤文章之萎薾,颇思有所维挽救正於其间。”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方将理其旧业,而与世之学者左提右挈,共维挽风气于日盛也。”
词语解释:碍挽  拼音:ài wǎn
拉住。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赵齐嵩》:“栈道甚险而狭,常以马鞭拂小树枝,遂被鞭梢缴树,猝不可脱,马又不住,遂坠马。枝柔叶软,不能碍輓,直至谷底而无所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