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11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振衣振袂振廪振穷振刷振矜振子振栗
振鹭振起振铎振笔振冠振容振肸振裘持领
振羽振缨振臂振万振救振摆振掉振豪
振锡振风振响振作振饬振奇人振振有辞振聋发聩
振振振奇振藻振淹振兴振兵振色振耻
振古振动振槁振发振惊振业振肃振臂一呼
振策振履振滞振武振贷振女振穷恤寡振覈
振旅振迅振厉振举振行振叠振竦振荡电路
振翼振荡振职振奋振讯振幅振穷恤贫振落
振玉振拔振素振怒振扬振励振敬振詟

词语解释:振衣  拼音:zhèn yī
抖衣去尘,整衣。《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去尘秽也。” 晋 陆机 《招隐诗》:“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急起篝灯,振衣冥索。”
词语解释:振鹭  拼音:zhèn lù
《诗·周颂·振鹭》:“振鷺于飞,于彼西雝。” 孔颖达 疏:“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鷺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 毛 传:“鷺,白鸟也,以兴絜白之士。” 郑玄 笺:“絜白之士羣集於君之朝。”后因以“振鷺”喻在朝的操行纯治的贤人。 宋 王禹偁 《送郝校书从事相州》诗:“金臺莫作多时计,非久应归振鷺行。” 明 高启 《送前进士夏尚之归宜春》诗:“故国归鸿少,新朝振鷺多。”参见“ 振振 ”。
词语解释:振振  拼音:zhèn zhèn
(1).众多貌;盛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马瑞辰 通释:“振振,盛也。振振与下章绳绳、蛰蛰皆为众盛,故《序》但以子孙众多统之……《传》训为仁厚失之。”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赞》:“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赏乎胜趣。”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久愈昌,数世之后,将振振绳绳,悬龟繫鱼,秉钧当轴。”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於朝,门地著於天下,振振绳绳。”
(2).信实仁厚貌。《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传:“振振,信厚也。”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 薛公 ,惟德之造。”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应知皇泽远,麟趾自振振。”
(3).群飞貌。《诗·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 毛 传:“振振,羣飞貌。”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鸿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黄塘 之下。”
(4).骄矜貌。《公羊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 何休 注:“亢阳之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振振》:“《公羊》 葵丘 之会,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夸也。”
(5).战栗。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意林》《太公金匮》:“ 尧 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咸用 《春宫词》:“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
词语解释:振羽  拼音:zhèn yǔ
(1).鼓翅。《诗·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毛 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宋史·乐志十三》:“矫矫长离,振羽来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旬餘后,其声渐厉,似飞虫之振羽。”
(2).古乐章名。《礼记·仲尼燕居》:“客出以《雍》,彻以《振羽》。” 郑玄 注:“《雍》《振羽》,皆乐章也。” 孔颖达 疏:“《振羽》《振鷺》诗,亦乐章名也。言礼毕通彻器之时歌《振鷺》也。”
词语解释:振锡  拼音:zhèn xī
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建招提於幽峯,冀振锡之息肩。” 唐 司空图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臺。”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 芥舟上人 以 远公 宿根,得 生公 妙解,振锡名山,玄风晻暖。”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尔时 六詔 不宾, 鷄足 越在化外,其振锡也何自?” 苏曼殊 《答邓孟硕书》:“ 欧洲 大乱平定之后,吾当振锡西巡,一弔 拜轮 之墓。”
词语解释:振振  拼音:zhèn zhèn
(1).众多貌;盛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马瑞辰 通释:“振振,盛也。振振与下章绳绳、蛰蛰皆为众盛,故《序》但以子孙众多统之……《传》训为仁厚失之。”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赞》:“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赏乎胜趣。”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久愈昌,数世之后,将振振绳绳,悬龟繫鱼,秉钧当轴。”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於朝,门地著於天下,振振绳绳。”
(2).信实仁厚貌。《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传:“振振,信厚也。”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 薛公 ,惟德之造。”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应知皇泽远,麟趾自振振。”
(3).群飞貌。《诗·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 毛 传:“振振,羣飞貌。”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鸿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黄塘 之下。”
(4).骄矜貌。《公羊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 何休 注:“亢阳之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振振》:“《公羊》 葵丘 之会,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夸也。”
(5).战栗。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意林》《太公金匮》:“ 尧 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咸用 《春宫词》:“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
词语解释:振古  拼音:zhèn gǔ
远古;往昔。《诗·周颂·载芟》:“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朱熹 集传:“振,极也……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歷览振古,多同此疾。” 宋 司马光 《请迎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惟陛下天性纯孝,振古无伦。”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先生自振古以来有数之人,负当今天下之望。”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虚怀宏奬,振古罕有。”
词语解释:振策  拼音:zhèn cè
扬鞭走马。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二:“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方欲振策 燕 赵 ,席卷 秦代 。” 明 刘基 《自衢州至兰溪》诗:“振策率广路,逍遥散烦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以足下遂当西迈,振策在涂,故不以时报。”
词语解释:振旅  拼音:zhèn lǚ
(1).谓整队班师。《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闐闐。” 毛 传:“入曰振旅,復长幼也。” 孔颖达 疏引 孙炎 曰:“出则幼贱在前,贵勇力也;入则尊老在前,復常法也。”《汉书·陈汤传》:“臣与吏士共诛 郅支单于 ,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 颜师古 注:“师入曰振旅。” 唐 皇甫冉 《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 黄香 省闥登朝去, 杨僕 楼船振旅归。”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左侯相之梦》:“设官置防,布置粗定,然后振旅入塞,返其故镇。”
(2).整顿部队,操练士兵。《国语·晋语五》:“乃使旁告於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於 宋 。”《汉书·李广传》:“振旅抚师,以征不服。”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今 楚 而敢伐 徐 ,则以不救 黄 而覘 桓公 之不能矣。公能於此而振旅焉,犹可及也。”
词语解释:振翼  拼音:zhèn yì
指鸟拍翅膀
词语解释:振玉  拼音:zhèn yù
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后汉书·樊準传》:“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每讌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详览羣言,响如振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於吻,玲玲如振玉。”
词语解释:振袂  拼音:zhèn mèi
挥动衣袖。《仪礼·聘礼》:“公东南乡,外拂几三;卒,振袂中摄之,进西乡。” 胡培翚 正义引 敖氏 曰:“振袂,去尘也。”后多形容出行时的动作。 宋 叶适 《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千里犹行,振袂无前。” 明 张居正 《送张襄之归新喻》诗:“ 幽 燕 倦为客,振袂思故乡。”
词语解释:振起  拼音:zhèn qǐ
兴起;奋起。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方今六合未康,豺豕当路,遗黎偷薄,义声弗闻,益宜振起道义之徒,以敦流遯之弊。”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以奋扬;风采消委之餘,虽豪杰有不能振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万氏 一门,经学史才,冠絶当代,其操行之奇卓,亦復不媿古人……不仅以文章藻耀振起门第者也。”
词语解释:振缨  拼音:zhèn yīng
(1).犹弹冠。谓出仕。《晋书·周馥传》:“ 馥 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
(2).犹濯缨。谓隐遁。《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刘良 注:“临世而隐,如古之渔父濯足振缨也。言随时清浊,以隐於俗也。振,亦濯也。”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济济振缨客,烟霄各致身。”
词语解释:振风  拼音:zhèn fēng
疾风。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玄云拖朱阁,振风薄綺疏。”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庶女告天,振风袭於 齐 臺。”
词语解释:振奇  拼音:zhèn qí
(1).发扬新奇。 宋 苏舜钦 《〈石曼卿诗集〉序》:“而 曼卿 之诗,又特振奇发秀。”
(2).犹奇特。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为治之道不尚振奇幽远之理,但求平易近人。”《唐人小说·甘泽谣·许云封》 汪辟疆 按语:“此记 许云封 ,能传 李氏 之技者,颇亦振奇自喜。”
词语解释:振动  拼音:zhèn dòng
(1).震动;振荡。《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慄,不敢为淫暴。”《史记·外戚世家》:“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易之乎?”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葵山大蛇》:“一窟于山者,身粗若瓮,每出时大木皆振动云。”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未几,兵马振动,大驾幸三峯。” 魏巍 《朝鲜人》:“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股精神和力量,振动着他的全身,他背着我昂昂地向回路走。”
(2).古代九拜之一。
词语解释:振履  拼音:zhèn lǚ
曳履作声。 汉 郑崇 在 哀帝 时为尚书仆射,常求见 哀帝 进行规谏,他去时曳革履,人还没有到, 哀帝 就笑着说:“我识 郑尚书 履声。”见《汉书·郑崇传》。因以“振履”指向皇帝进谏。 宋 苏轼 《次韵郑介夫》之一:“相与啮氊持 汉 节,何妨振履出 商 音?” 商 音,指 郑崇 谏阻封 傅太后 从弟 商 事。
词语解释:振迅  拼音:zhèn xùn
见“ 振讯 ”。
词语解释:振讯  拼音:zhèn xùn
亦作“ 振迅 ”。
(1).抖动。《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毛 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孔子家语·辩政》:“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謡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躑躅徘徊,振迅腾摧。” 唐 李白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
(2).激励;奋起。《公羊传·庄公八年》“出曰祠兵,入曰振旅” 汉 何休 注:“将入嫌於废之,故以振讯士众言之。” 宋 苏洵 《族谱后录下》:“及其教化洋溢,风俗变改,然后深山穷谷之中,向者之子孙,乃始振迅,相与从宦於朝。” 明 李东阳 《衡州府学重修记》:“为之士者,固将踊跃振迅,争先进之为快。”
词语解释:振荡  拼音:zhèn dàng
见“ 振盪 ”。
亦作“ 振荡 ”。 震动,摇荡。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迴薄兮,振盪相转。”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唐 高适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朔风忽振荡,昨夜寒螿啼。”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二节:“本年十二月二日 路易·拿坡仑 的政变,振荡了整个的 欧洲 。”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 苦伶仃 低沉的男音在帐幕的昏暗中振荡,使人感到恐惧与不安。”
词语解释:振拔  拼音:zhèn bá
(1).振奋自拔。 汉 班固 《答宾戏》:“卒不能攎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南史·刘敬宣孙处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 明 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气索神沮,不自振拔,而无以应来学之求,师乃圆满充足,覃及于诸方矣。” 茅盾 《虹》四:“她已经有两次陷在热情的泥淖里……并且不知道怎地又失却了振拔的勇气。”
(2).引申为超群出众。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文彩朗耀,光衝於牛斗;才猷振拔,軫接於 荆扬 。”
(3).拔除。 唐 柳宗元 《剑门铭》:“收夺利地,以须王师。刲刳肾肠,振拔根柢,俾无以肆毒,用集我勋力。”
(4).提拔。《新唐书·李适传》:“为京兆少尹,復授舍人,进吏部侍郎、 河南 江 淮 宣慰史。振拔幽滞,号振职。” 明 归有光 《再与余太史书》:“ 有光 于世最号为偃蹇憔悴之尤者,明公一旦振拔之,至今海内嘆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不闻一好贤之士为之惋嘆沉滞,振拔蔽抑。”
词语解释:振廪  拼音:zhèn lǐn
谓开仓放粮。《左传·文公十六年》:“自 庐 以往,振廪同食。” 杜预 注:“振,发也。廪,仓也。”《晋书·挚虞传》:“期运度数,自然之分,固非人事所能供御,其亦振廪散滞,贬食省用而已矣。” 宋 苏轼 《内中侍御以下贺年节词语·太皇太后》:“捐财振廪,救民沟壑之中;求贤审官,拔士茅茨之下。”
词语解释:振铎  拼音:zhèn duó
(1).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鐸,羣吏作旗,车徒皆作。” 郑玄 注:“振鐸以作众。作,起也。”《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鐘鼓、丁寧、錞于振鐸。”《淮南子·时则训》:“先雷三日,振鐸以令於兆民曰,雷且发声。” 明 刘基 《郁离子·虎貙》:“ 若石 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燎煇,宵则振鐸以望。”
(2).谓从事教职。 明 章懋 《与沉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録》,始知先生继 文定 胡公 之旧职,而振鐸於 濂溪 之乡。”
词语解释:振臂  拼音:zhèn bì
举臂;挥臂。表示奋发或激昂。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然 陵 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振臂谁相应,攒眉独不伸。” 宋 苏辙 《黄楼赋》:“战马成羣,猛士成林,振臂长啸,风动云兴。” 柳亚子 《自题绘像一律》:“天图地碣堂皇在,振臂中原会一呼。”
词语解释:振响  拼音:zhèn xiǎng
发出音响。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南齐书·刘祥传》:“盖闻鼓鼖怀音,待扬桴以振响。”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濂》:“ 景纯 振响于仙游, 摩詰 攄怀于禪寂。兴到斯成,曾无造次应酬之语。”
词语解释:振藻  拼音:zhèn zǎo
谓显扬文采。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于 汉 南, 孔璋 鹰扬于 河 朔, 伟长 擅名于 青 土, 公干 振藻于海隅。”《晋书·皇甫谧传》:“方今同命并臻,饥不待餐,振藻皇途,咸秩天官。” 唐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诗:“夫君才气雄,振藻何翩翩。”
词语解释:振槁  拼音:zhèn gǎo
(1).击落枯叶。喻事极易成。《荀子·王霸》:“及以 燕 赵 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杨倞 注:“振,击也。槁,枯叶也……若击枯叶之易也。”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以此与单于争其民,则下 匈奴 犹振槁也。”《梁书·敬帝纪论》:“翦离德如振槁,取独夫如拾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愿得寺僧有勇敢,共力破贼,易如振槁自断。”
(2).使枯树复苏。《庚溪诗话》卷上引 宋高宗 《春赋》:“穆然若东风之振槁,洒然若膏雨之萌芽。”
词语解释:振滞  拼音:zhèn zhì
举拔久未起用的贤者。《国语·晋语四》:“救乏振滞,匡困资无。” 韦昭 注:“振滞,振淹滞之士。” 唐 刘禹锡 《举姜补阙伦自代状》:“冀优贤振滞,两得其道。”
词语解释:振厉  拼音:zhèn lì
(1).凌厉;迅猛。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云电相干,长风振厉,萧条太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俄然鼓角四起,声愈振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国势尊隆,兵威振厉。”
(2).亦作“ 振励 ”。奋勉;振作。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鷙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 襄 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附录一》:“ 蔡先生 文章道德,中外推崇,自长大学,全国学界,始有发皇振厉之气。”
词语解释:振职  拼音:zhèn zhí
称职。《新唐书·戴胄传》:“ 胄 明敏,长於操决,无宿疑。议者美其振职。”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自来封駮之司,名存而职不振,今 剡 振职矣。”
词语解释:振素  拼音:zhèn sù
(1).飘动的白绢。 唐 无名氏 《五丝续宝命赋》:“颜是渥丹,对廻鸞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
(2).喻隆冬自然界白色的景物。 晋 陆云 《岁暮赋》:“玄暉邈以峻服兮,黄裳皓而振素。”
(3).喻飘动的白发。指老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至粗求至精,以甚浅揣甚深,虽始自髫齔,讫於振素,犹不得也。”
词语解释:振穷  拼音:zhèn qióng
救助困穷的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词语解释:振笔  拼音:zhèn bǐ
奋笔;挥笔。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东向伏几,振笔如调文者,不知木索之急,捶楚之痛者也。” 晋 傅玄 《客难》:“振笔若天文,运思若回云。”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乃见其所欲画者,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矣。”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振笔忽起风颼颼,连纸十丈神明遒。” 夏衍 《心防》第二幕:“ 刘浩如 在那张小写字台上伏案振笔疾书。”
词语解释:振万  拼音:zhèn wàn
举行万舞。万,古时武舞的一种,舞时振铎以为节。《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楚 令尹 子元 欲蛊 文夫人 ,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 杜预 注:“振,动也。万,舞也。”《宋史·乐志十三》:“振万方明德,疾徐咸可观。”
词语解释:振作  拼音:zhèn zuò
(1).兴起。 唐 张说 《先天酺宴序》:“是日六乐振作,万舞苒弱。”《宋史·乐志五》:“皇帝乘大輦出大次,乐正撞景钟,鼓吹振作。”《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未及数里,大风振作,吹沙走石。”
(2).奋发。《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自 石晋 臣事夷敌,中原至今丧气,一时不能振作。”《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此时制臺正想振作有为。都説:他的人是个好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看着朝政日衰,知道难期振作,就搬到 山海关 外 锦州府 去住家。”
词语解释:振淹  拼音:zhèn yān
起用久被废黜的贤者。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深哀 仲翔 之久謫,恕 元直 之方寸,思振淹之道,广锡类之人。” 宋 李遘 《送张鬷嘏》诗:“振淹知有日,倚伏岂虚言?”
词语解释:振发  拼音:zhèn fā
(1).怒发。《素问·气交变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王冰 注:“振,怒也,发,出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 坡翁 此志,笔力跌荡振发,风起水涌,真足以发扬之。”
(2).犹显扬,发扬。 唐 刘禹锡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诗:“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名声自里閭。”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正阳门庙》:“中间销沮异谋,振发忠义,以助成圣纪者,其功不小也。”
(3).振作,奋发。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木刻孔明像》:“ 高宗 南渡之后,偏安 江 左,委靡頽坠,不能振发恢復疆土以雪仇。”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然若言论长此奄奄无生气,将见人心无从振发。”
(4).抒发。 明 李东阳 《〈南行稿〉序》:“览形胜,玩境物,输写情况,振发其抑鬱,而宣其和平,亦岂非一时之乐哉!”
(5).赈济发放。 宋 范仲淹 《奏灾后合行四事》:“虽民委沟壑,而仓廪空虚,无所振发。”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常平之粟,累经振发,所存无几矣。”
词语解释:振武  拼音:zhèn wǔ
显扬武力。《国语·晋语六》:“君人者刑其名,成而后振武於外,是以内和而外威。”
词语解释:振举  拼音:zhèn jǔ
振作;整顿。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是时,贼始盛, 陈许怀汝 之众怯怯未振举。”《旧唐书·裴度传》:“若罢 度 官,是姦计得行,朝纲何以振举?” 明 张居正 《答苏松巡按曾公士楚言抚按职掌不同书》:“振举纲维,察举姦弊……巡按之职也。” 清 薛福成 《代曾侯相丹阳束氏族谱序》:“邇者郡邑修辑谱系,比姓相望,盖亦鳩召亡散,振举先绪之一端。”
词语解释:振奋  拼音:zhèn fèn
奋起;奋发。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中山经》:“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 唐 李咸用 《送从兄入京》诗:“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 明 李东阳 《寿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力自振奋,弹压权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终于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到来了。”
词语解释:振怒  拼音:zhèn nù
震怒。《北史·李彪传》:“时有人诉枉者,二公及臣少欲听採。语理未尽, 彪 便振怒。”
词语解释:振刷  拼音:zhèn shuā
(1).犹整肃。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復蒙远示,且曰浮谤渐消,况承庆宥,期以振刷。”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如欲君德昭明,左右得人,须先振刷内书堂起。”
(2).去除。 章炳麟 《訄书·解辫发》:“乌虖!余惟 支那 四百兆人,而振刷是耻者,亿不盈一。”
(3).振作。 丁玲 《韦护》第二章:“接者,她便振刷起精神来,同他讲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沙汀 《困兽记》五:“开始搬到乡下的时候,两夫妇原想振刷一下,天一亮就起床了。”
词语解释:振冠  拼音:zhèn guān
振缨。谓隐居。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振冠 南岳 ,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词语解释:振救  拼音:zhèn jiù
亦作“ 振捄 ”。
(1).救助;拯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吾无专享 文 武 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全国命之所寄在此一二千万人中,其餘二万万人,虽有智勇,无能为役,此其国所以一败涂地而不可振救也。”
(2).赈济。《汉书·魏相传》:“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於此,赖明詔振捄,乃得蒙更生。” 宋 苏轼 《乞免五穀力胜税钱札子》:“所得未必减於力胜,而灾伤之地,有无相通,易为振救。”
词语解释:振饬  拼音:zhèn chì
整顿。 明 归有光 《三途并用议》:“故欲振飭吏治,莫若清其源而无壅之。”《明史·李邦华传》:“军府新立,庶务草创, 邦华 至,极力振飭, 津门 军遂为诸镇冠。”
词语解释:振兴  拼音:zhèn xīng
(1).举拔。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爱养人材,奬成诱掖,甄拔寒素,振兴滞屈,以为己任。”
(2).整顿恢复。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书》之十三:“幸主德日明,百司奉职,頽纲坠纪,渐次振兴。”
(3).使发展、兴盛。 清 刘大櫆 《江西吉南赣道副使方君墓志铭》:“君所至以振兴学校为务。”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兄弟以为振兴女学是顺应世界的潮流。”
词语解释:振惊  拼音:zhèn jīng
惊动。《史记·五帝本纪》:“朕畏忌谗説殄伪,振惊朕众。” 张守节 正义:“言畏恶利口谗説之人,兼殄絶姦伪人党,恐其惊动我众。”《淮南子·兵略训》:“计定谋决,明於死生,举错得失,莫不振惊。”
词语解释:振贷  拼音:zhèn dài
赈济。《汉书·文帝纪》:“百姓鰥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晋书·王羲之传》:“时东土饥荒, 羲之 輒开仓振贷。”《南史·孝义传上·徐耕》:“大旱人飢, 耕 诣县陈辞,以米千斛助官振贷。”《明史·贾三近传》:“畿辅大饥,振贷有方。”
词语解释:振行  拼音:zhèn xíng
(1). 唐 代考功、度支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旧説,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考功、度支为振行。”
(2).犹施行。 宋 曾巩 《金山寺水陆堂记》:“至於更千百年,委弃鬱塞,而不得振行於天下者,吾之道是也,岂独牵於势哉?”
词语解释:振讯  拼音:zhèn xùn
亦作“ 振迅 ”。
(1).抖动。《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毛 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孔子家语·辩政》:“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謡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躑躅徘徊,振迅腾摧。” 唐 李白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
(2).激励;奋起。《公羊传·庄公八年》“出曰祠兵,入曰振旅” 汉 何休 注:“将入嫌於废之,故以振讯士众言之。” 宋 苏洵 《族谱后录下》:“及其教化洋溢,风俗变改,然后深山穷谷之中,向者之子孙,乃始振迅,相与从宦於朝。” 明 李东阳 《衡州府学重修记》:“为之士者,固将踊跃振迅,争先进之为快。”
词语解释:振扬  拼音:zhèn yáng
显扬;兴起。《汉书·王莽传上》:“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晋书·谢琰传》:“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 宋 苏辙 《齐州祈雨雪文》之二:“暴风振扬,云合輒解。” 臧克家 《生·死》诗:“您的足迹遍五洲……振扬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声誉。”
词语解释:振矜  拼音:zhèn jīn
倨傲;矜持。《文选·陆机〈五等论〉》:“一朝振矜,远国先叛。” 李善 注:“《公羊传》: 葵丘 之会, 齐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犹莫我若也。 何休 曰:‘震矜,色自美之貌。’”《老残游记》第九回:“见那女子……口颊之间若带喜笑,眉眼之际又颇似振矜,真令人又爱又敬。”
词语解释:振容  拼音:zhèn róng
(1).古代的一种棺饰。《礼记·丧服大记》:“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 孔颖达 疏:“振,动也。容,饰也。谓以绞繒为之,长丈餘,如幡。画幡上为雉,县於池下为容饰。车行则幡动,故曰振容。”
(2).整容。 元 袁桷 《饮酒杂诗》之三:“振容筮神蓍,鸿飞渐於磐。”
词语解释:振摆  拼音:zhèn bǎi
(1).抖动。《海内十洲记·炎洲》:“时人号为火浣布……国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之,终无洁浄。唯火烧此衣服两盘饭间,振摆,其垢自落。”
(2).犹跌宕。 唐 任华 《杂言寄李白》:“至於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
词语解释:振奇人  拼音:zhèn qí rén
特出、非凡的人。 隋 王通 《中说·天地》:“或问 扬雄 、 张衡 ,子曰:‘古之振奇人也。其思苦,其言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金眉生 都转 安清 ,负才望,喜谈天下事,亦振奇人也。”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凌虚岛小说序》:“吾友同县 曹君 孟其 ,天下振奇人也。”
词语解释:振兵  拼音:zhèn bīng
整顿部队。《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 炎帝 战於 阪泉 之野。”
词语解释:振业  拼音:zhèn yè
(1).谓救济之使有产业。《汉书·元帝纪》:“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貲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颜师古 注:“振起之,令有作业。” 宋 司马光 《程夫人墓志铭》:“因求族姻之孤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2).治业。《汉书·武帝纪》:“存问鰥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
词语解释:振女  拼音:zhèn nǚ
童女。振,通“ 侲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参见“ 振子 ”。
词语解释:振子  拼音:zhèn zǐ
童男童女。振,通“ 侲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西京赋》曰:‘振子万童。’”《文选·张衡〈东京赋〉》作“侲子万童”。 薛综 注:“侲子,童男童女也。”
词语解释:振叠  拼音:zhèn dié
震恐。
词语解释:振幅  拼音:zhèn fú
物体或物理量在振动或振荡过程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声带关合较密;从肺流出的空气,压力加高;振幅较广。”
词语解释:振励  拼音:zhèn lì
见“ 振厉 ”。
词语解释:振厉  拼音:zhèn lì
(1).凌厉;迅猛。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云电相干,长风振厉,萧条太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俄然鼓角四起,声愈振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国势尊隆,兵威振厉。”
(2).亦作“ 振励 ”。奋勉;振作。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鷙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 襄 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附录一》:“ 蔡先生 文章道德,中外推崇,自长大学,全国学界,始有发皇振厉之气。”
词语解释:振子  拼音:zhèn zǐ
童男童女。振,通“ 侲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西京赋》曰:‘振子万童。’”《文选·张衡〈东京赋〉》作“侲子万童”。 薛综 注:“侲子,童男童女也。”
词语解释:振肸  拼音:zhèn bì
奋发貌。 章炳麟 《邹容画像赞》:“顾雄姿之振肸,庶圣灵之想像。”
词语解释:振掉  拼音:zhèn diào
动摇;震动。《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晋 潘尼 《鳖赋》:“翩衔钓以振掉,吁骇人而可恶。” 宋 苏辙 《舟中听琴》诗:“终年见怪心自感,海水振掉鱼龙惊。”
词语解释:振振有辞  拼音:zhèn zhèn yǒu cí
见“ 振振有词 ”。
词语解释:振振有词  拼音:zhèn zhèn yǒu cí
认为道理很足,说个没完。 梁启超 《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亦作“ 振振有辞 ”。 巴金 《探索与回忆·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仿佛真理就在他们的手里。”
词语解释:振色  拼音:zhèn sè
震怒变色。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
词语解释:振肃  拼音:zhèn sù
(1).受震动而敬慎。《晋书·温峤传》:“散骑常侍 庾敳 有重名,而颇聚敛, 嶠 举奏之,京都振肃。”《北齐书·文襄帝纪》:“时人虽闻器识,犹以少年期之,而机略严明,事无凝滞,於是朝野振肃。”《旧唐书·韦虚心传》:“所在官吏振肃,威令甚举,中外以为标準。”
(2).犹整顿。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门下坐霜臺而司臺宪,振肃王纲;践黄阁以持衡,缉熙帝载。”
(3).整齐严肃。 明 刘基 《御史中丞诰》:“纪纲振肃,立标準於百司。”
词语解释:振穷恤寡  拼音:zhèn qióng xù guǎ
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北史·魏纪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寃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词语解释:振竦  拼音:zhèn sǒng
见“ 振悚 ”。
词语解释:振悚  拼音:zhèn sǒng
亦作“ 振竦 ”。 震惊。《后汉书·张纲传》:“遂奏曰:‘大将军 冀 ……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振竦。”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於是五灵振悚,皇祇赫怒,招摇惊怯,欃枪奋斧。” 宋 欧阳修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今 邵饰 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
词语解释:振穷恤贫  拼音:zhèn qióng xù pín
救济贫穷的人。《明史·王越传》:“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词语解释:振敬  拼音:zhèn jìng
恭敬。《史记·夏本纪》:“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书·皋陶谟》作“日严祗敬六德”。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上·后汉书》“不震厥教”。
词语解释:振栗  拼音:zhèn lì
颤抖。《素问·至真要大论》:“心痛鬱冒,不知人,迺洒浙恶寒,振慄譫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於是遂斩 庄贾 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词语解释:振裘持领  拼音:zhèn qiú chí lǐng
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汉 杨伦 《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逾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
词语解释:振豪  拼音:zhèn háo
(1).豪,通“ 毫 ”。竖起的细毛。《淮南子·兵略训》:“是故入小而不偪,处大而不窕,浸乎金石,润乎草木,宇中六合,振豪之末,莫不顺比。”
(2).豪,通“ 毫 ”。犹挥毫。《宋书·周朗传》:“今復出入 燕 河 ,交关 姬 卫 ,整笏振豪,已议於帷筵之上,提鞭鸣剑,復呵於军埸之间。”
词语解释:振聋发聩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梁 昭明太子 《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誥》之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竟同《大誥》。’此数言振聋发聵,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觉之不倦。所恨蠢尔愚夫,自安寡昧,即欲一施其振聋发聵之方而无从。” 郭沫若 《今昔集·“娜拉”的答案》:“然在革命初期总须得有一二壮烈的牺牲以振聋发聩, 秋 徐 二先烈在这一点上正充分完成了他们作为前驱者的任务。”
词语解释:振耻  拼音:zhèn chǐ
除去耻辱。 章炳麟 《检论·学变》:“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耑,有所发擿,不避上圣。 汉 得一人焉,足以振耻。”
词语解释:振臂一呼  拼音:zhèn bì yī hū
举手高呼,以示振奋有力,催人奋起。例如: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文选·李陵答苏式书》
词语解释:振覈  拼音:zhèn hé
整顿考核。《新唐书·邓景山传》:“至则振覈纪纲,检覆干隐,众大惧。”
词语解释:振荡电路  拼音:zhèn dàng diàn lù
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一般由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和电子器件所组成。由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相连而成的lc电路是最简单的一种振荡电路,其固有频率为f=[sx(]1[]2πlc。
词语解释:振落  拼音:zhèn luò
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史记·汲郑列传》:“ 淮南王 谋反,惮 黯 ,曰:‘好直諫,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説丞相 弘 ,如发蒙振落耳。’” 晋 张华 《励志》诗:“凉风振落,熠燿宵流。”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二:“疾风嘆振落,横流悲殆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文成公用人》:“其驱使将士,如发蒙振落,其成功者,或奬以数语,或赏以糕果,而其人感激,终身甘与效死。”
词语解释:振詟  拼音:zhèn zhé
见“ 振慑 ”。
词语解释:振慑  拼音:zhèn shè
亦作“ 振讋 ”。亦作“ 振慴 ”。
(1).震惊恐惧。《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
(2).威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肃清帝道,振慑四荒。”《隋书·越王侗传》:“果毅争先,熊羆竞逐,金鼓振讋,若火焚毛。”
共11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