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摧挫 拼音:cuī cuò
(1).挫折;损害。《后汉书·冯异传》:“其后 蜀 復数遣将閒出, 异 輒摧挫之。” 李贤 注:“ 贾逵 注《国语》曰:‘折其锋曰挫。’”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於天下。” 元 商衟 《一枝花·叹秀英》套曲:“随高逐下,送故迎新,身心受尽摧挫。”《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夫望政府相助者,非谓政府能入会演説也,但使政府能听民自为,不加摧挫,即为得其相助之赐矣。”
(2).折断。 宋 辛弃疾 《卜算子·齿落》词:“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明 王世贞 《是何行赠徐汝思参议》诗:“即使乔松亦摧挫,岂唯桃杏能索莫。”
(3).折磨,作践。 宋 柳永 《鹤冲天》词:“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见气出不迭,口不暂合,自埋怨,自摧挫,一会家自哭自歌。”词语解释:顿挫 拼音:dùn cuò
(1).谓声调抑扬,有停顿转折。《后汉书·孔融传赞》:“ 北海 天逸,音情顿挫。” 李贤 注:“顿挫犹抑扬也。”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冲融顿挫心使指,雄吼如风转如水。” 杨朔 《木棉花》:“他的嗓音高朗而圆润,语气也有动人的顿挫。”
(2).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张铣 注:“顿挫,犹抑折也。”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 公孙氏 舞剑器浑脱,瀏灕顿挫,独出冠时。”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上:“往在 徐 丈 蛰夫 家,见旧人粉本一束,笔法顿挫,如未了画,却奕奕有神气。” 祝嘉 《论书十二绝句·附运笔浅说》:“要步步顿挫而涩进,处处用力一样,没有松懈的地方。”
(3).犹闪烁。《隋书·天文志中》:“﹝彗星﹞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光芒所及则为灾。”
(4).坎坷;挫折。 宋 曾巩 《谢解启》:“患难艰危,流离顿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希夷》:“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霑,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 茅盾 《韧性万岁》:“但是当讥笑者遇到了顿挫而消极的时候, 鲁迅 先生却在坚韧地斗争下去!”
(5).摧折;使受挫折。 宋 苏轼 《叶嘉传》:“视 嘉 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当其生乎时,挥霍宇宙,顿挫万类,叱电噫风,雄视乎举世。”
(6).犹段落。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二:“自 羲 黄 以来,二三千年之旧制,至此结大局,为一大顿挫,而另开一大生面,为后此二千餘年政界之新纪元。”词语解释:凌挫 拼音:líng cuò
欺凌;摧折。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旧唐书·裴度传》:“时诸道兵皆有中使监阵,进退不由主将,战胜则先使献捷,偶创则凌挫百端。”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柳湖感物》:“胡为讥评不少借,生意凌挫难为繁。”词语解释:折挫 拼音:shé cuò
亦作“ 折剉 ”。亦作“ 折銼 ”。
(1).挫折;挫败;挫伤。《韩非子·八说》:“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旧唐书·史宪诚传》:“ 宪诚 尝遣驍将至闕下,恣为张大。宰相 韦处厚 以语折剉之。”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只因为 英布 自恃英勇无敌,怕他有藐视 汉 家之心,故以此折挫其鋭气。”
(2).压制;抑制。《隋书·梁毗传》:“但 素 任寄隆重,多所折挫,当时朝士无不慴伏。”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当时志气类足下,时遭訕駡詬辱……虽甚自折挫,然已得号为狂疎人矣。”
(3).折磨。 宋 苏轼 《临江仙》词:“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箇。”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眼见的折挫杀女娇姝。”《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今復加以气怨伤肝,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乾血之证。”《快心编三集》第十一回:“我与你及 佩珩 受许多颠连磨折,也还是男儿常有之事,他们闺阁之人,亦遭此等折挫。”
(4).谓折价抵偿。《元典章·吏部六·库子》:“以致亏兑失陷,致将应有财产、房舍、孳畜等物,尽行折剉。”《元典章新集·户部·银课》:“ 陈以忠 言……如有亏兑,愿将家产折挫还官。”词语解释:挣挫 拼音:zhèng cuò
(1).振作。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醉魂儿难挣挫,精彩儿强打捱。”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孩儿,你挣挫些儿。”
(2).挣扎,用力支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欢挠》:“冥途挣挫,要死却心儿无那。”
(3).勉力摆脱。《水浒传》第六五回:“ 张顺 却好觉来,挣挫不得。”词语解释:力挫 拼音:lì cuò
奋力挫败。《体育报》1984.8.22:“在一万二千名 美国 观众的USA狂呼声中, 中国 女排镇定自若,气度恢宏,力挫 美国 队。”词语解释:抑挫 拼音:yì cuò
抑制折挫。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 赤壁 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 周瑜 水军所能抑挫也。”《北史·唐邕传》:“ 邕 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今后应新授官朝谢后,可準例上事,司长不得輒以私事阻滞。其本官亦不得因遭抑挫,託故请假。”词语解释:受挫 拼音:shòu cuò
遭到挫折。如:他虽受挫而锐气不减。词语解释:颓挫 拼音:tuí cuò
(1).坍塌挫毁。 唐 韩愈 《合江亭》诗:“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頽挫。”
(2).犹颓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至於壮心頽挫,但求服末路之盐车,完雕虫之故业。”词语解释:贬挫 拼音:biǎn cuò
贬抑,贬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平等阁》:“ 澄空 於是呼天求哀,叩佛请罪,大加贬挫,深自勤励。”词语解释:败挫 拼音:bài cuò
失败受挫。 清 曾国藩 《湘乡昭忠祠记》:“ 岳州 之役,陆兵败挫。”词语解释:阻挫 拼音:zǔ cuò
阻挡挫折。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仁者必有勇》:“造次颠沛不肯与仁相舍,则遇事而前,必达其欲,不可阻挫也。”词语解释:肤挫 拼音:fū cuò
犹肤挠。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畅春园虎》:“虎知当死伏不动,翻身一箭穿其胸,万夫撟舌军吏贺,此勇真能不肤挫。”参见“ 肤挠 ”。
词语解释:肤挠 拼音:fū náo
谓肌肤被刺而挠屈。犹言示人以弱。《孟子·公孙丑上》:“ 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赵岐 注:“人刺其肌肤,不为挠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荆州 街子 葛清 ,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诗。”按,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肤挠,色挠也。”词语解释:诋挫 拼音:dǐ cuò
诋毁折挠。《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 颜师古 注:“詆,毁也。挫,折也。”《后汉书·贾逵传》:“ 建平 中,侍中 刘歆 欲立《左氏》,不先暴论大义,而轻移太常,恃其义长,詆挫诸儒。”词语解释:衄挫 拼音:nǜ cuò
亦作“衂挫”。 犹衄折。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 英 人初又有藐 杜 之心,调兵不多,谓可一举歼旃,及其衂挫,乃图续调。”词语解释:倒挫 拼音:dǎo cuò
因受惊而脚步向后一退。《天雨花》第六回:“却好家人提了那颗首级到来,掷在 毛成 面前,把 毛成 唬了一个倒挫。”词语解释:陵挫 拼音:líng cuò
凌侮;遭挫受辱。《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先是,诸道皆有中使监陈,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词语解释:消挫
消散词语解释:中挫 拼音:zhōng cuò
中途遭到挫折词语解释:伤挫 拼音:shāng cuò
损伤挫折。《宋书·沉庆之传》:“卿为统任,当令处分有方,何蒙楯城下,身受矢石邪。脱有伤挫,为损不少。”词语解释:闪挫 拼音:shǎn cuò
亦作“ 闪错 ”。 扭伤。《水浒传》第十八回:“黑影裡不见路径,失脚走下野田裡,滑倒了,闪挫了左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莳萝》:“闪挫腰痛,蒔萝作末,酒服二钱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内治杂证法》:“凡打扑闪错,或恼怒气滞血凝作痛,及元气素弱……俱宜用活血顺气之剂。”词语解释:黜挫 拼音:chù cuò
贬抑,贬降。《宋史·颜师伯传》:“ 师伯 寻领太子中庶子,虽被黜挫,受任如初。”词语解释:抑扬顿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 晋 陆机 《遂志赋》序:“昔 崔篆 作诗以明道述志,而 冯衍 又作《显志赋》…… 崔 蔡 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 衍 抑扬顿挫,怨之徒也。”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马谓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犹存故态。” 宋 陈亮 《复杜伯高书》:“两赋反覆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铺敍端雅,抑扬顿挫,而卒归于质重。”《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词语解释:失挫 拼音:shī cuò
失误;疏失。《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丫鬟送茶来吃,将一手去接茶甌,偶然失挫,泼了些茶,把轴子沾溼了。”词语解释:揣挫 拼音:chuǎi cuò
打击摧抑。《后汉书·酷吏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词语解释:戮挫 拼音:lù cuò
诛杀折辱。《宋书·明帝纪》:“鴟梟小竖,莫不宠暱,朝廷忠诚,必也戮挫。”词语解释:挠挫 拼音:náo cuò
屈服。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顾琮 ﹞尝持议欲行限田法,以均贫富,与用事大臣动色争於上前,无所挠挫。”词语解释:沈郁顿挫 拼音:shěn yù dùn cuò
深沉蕴藉,抑扬有致。《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鬱顿挫,随时敏给, 扬雄 、 枚皋 可企及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沉鬱顿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言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女﹞弹《湘妃怨》一曲,沉鬱顿挫,如泣如诉。”词语解释:沉郁顿挫 拼音:chén yù dùn cuò
谓文辞深沉蕴藉,音调抑扬有致。例如: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唐·杜甫《进雕赋表》词语解释:裁挫 拼音:cái cuò
犹裁抑。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三:“今主上富於春秋,须常以不如意事裁挫之,使心不骄,则可为持盈守成之主。”参见“ 裁抑 ”。
词语解释:裁抑 拼音:cái yì
(1).制止;遏止。《后汉书·党锢传序》:“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主公若欲传位於 吁 ,便当立为世子。如其不然,当稍裁抑之,庶无骄奢淫佚之祸。”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四章:“在教职员固归咎于学生不良,欲裁抑之,而不知教职员之自身,已早以其不良之习气影响学生而潜化之矣。”
(2).制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举人勒停会试》:“今年署礼部事,侍郎 李廷机 上疏,谓举人在籍恣肆,作奸犯科,无法惩创,请将最不肖者,勒停会试,以示裁抑。上允之。”
(3).削减,抑损。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臣欲乞凡馆待送遗并量加裁抑。”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武帝 为了提高皇帝的威权,有意裁抑丞相的职权。”词语解释:眼挫 拼音:yǎn cuò
眼角;眼梢。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 张郎 。” 元 卢挚 《梧叶儿·席间戏作》曲:“怎生呵,眼挫里频频地覷我。” 元 张可久 《齐天乐过红衫儿·元夜书所见》曲:“红粧邂逅花前,眼挫秋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