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怀挟扶挟负挟诡挟邀挟火挟威挟 
自挟用挟要挟八棒十挟打挟裹挟  

词语解释:怀挟  拼音:huái jiā
(1).携带。《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也。”《百喻经·妇诈称死喻》:“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茶。”
(2).特指应试中的挟带行为或挟带的文字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密旨令内人於门搜索怀挟,至於巾屨,靡有不至。”《元典章·礼部四·儒学》:“乡会等试,许将《礼部韵略》外,并不许怀挟文字。”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其叙 中州 试牘有云:‘士子弇陋不已,必至有怀挟代倩之弊,而国法随之矣。’”
(3).包藏。《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虽使其怀挟邪意,犹不足忧,而况其无乎?”《南齐书·氐传》:“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怀挟诡态,首鼠两端,既已被伐,盘桓稽命。”《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是家人怀挟私恨诬首的,怎么听得!”
词语解释:自挟  拼音:zì jiā
犹自恃;自负。 元 方回 《送刘都事五十韵》:“南者据都曹,不以贵自挟。”
词语解释:扶挟  拼音:fú jiā
亦作“ 扶夹 ”。 夹持;护持。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见前园横索生树桐,乐府吹巧也;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者,宫女鼓乐也。”《汉书·蔡义传》:“ 义 为丞相时年八十餘……行步俛僂,常两吏扶夹乃能行。”《后汉书·祭祀志上》“后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 刘昭 注引 汉 应劭 《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两从者扶挟。”
词语解释:用挟  拼音:yòng jiā
周浃。普遍深入。挟,同“ 浹 ”。《荀子·王霸》:“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以是用挟於万物,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 杨倞 注:“挟,读为浹。”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四》:“案用挟二字,文义不明,用当为周字之误也。周挟即周浹。”
词语解释:负挟  拼音:fù jiā
持有,拥有。
词语解释:要挟  拼音:yāo xié
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女直》:“腥膻野性,或乘虚而零窃,或纠众而跳梁,或执词而要挟。” 清 林则徐 《会谕义律》:“伊欲要挟而求,岂本大臣、本部堂反不能宽间以待乎?” 邹鲁 《四川光复》:“且贷款筑路,外人要挟万端,国权更将不保。” 巴金 《灭亡》第九章:“然而 袁润身 爱她,又是那样情急, 袁润身 又拿自杀的话来要挟她,难保她不会软化的。”
词语解释:诡挟  拼音:guǐ jiā
谓以诡诈等不正手段隐瞒田产。《宋史·食货志上三》:“贯头均科之法行,则县邑无由多取,乡司无所走弄,而诡挟者不能幸免,是以姦民顽吏立为异论以摇之。”
词语解释:八棒十挟  拼音:bā bàng shí jiā
亦作“ 八棒十枷 ”。 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挟,夹棍,也写作“枷”。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勘姦情,八棒十挟。”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又无那八棒十枷罪,止不过三交两句言。”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也无那八棒十枷,万死千生,都不到一时半刻。”
词语解释:邀挟  拼音:yāo jiā
犹要挟。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奉面諭,以 英 人但求通商则已,如邀挟无厌,可一面羈縻,一面防守,一面奏请调兵。”
词语解释:打挟  拼音:dǎ jiā
收藏。《水浒传》第二回:“当夜子母二人,收拾了行李、衣服、细软、银两,做一担儿打挟了。”《水浒传》第八二回:“ 宋江 再三献纳,方纔收了,打挟在衣箱内。拴束行李鞍马,准备起程。”
词语解释:火挟  拼音:huǒ jiā
见“ 火筴 ”。
词语解释:火筴  拼音:huǒ jiā
亦作“ 火夹 ”。亦作“ 火挟 ”。 夹炭火的用具。有圆者,今称火筯、火筷子;有扁平形似剪刀者,今称火钳、火剪。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色杂买》:“﹝常有使漆修旧人﹞并挑担卖油,卖油苕……火锹、火筯、火夹。”《水浒传》第二六回:“使转了这妇人和那婆子,把火挟去拣两块骨头,拿去潵骨池内只一浸,看那骨头酥黑。”
词语解释:裹挟  拼音:guǒ xié
谓形势、潮流等将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花城》1981年第6期:“她终于被这股战无不胜的超我力量所征服,冷静下来,顺从着我们的裹挟,奔向被我们的意念诗画化了的农村。”《读书》1988年第6期:“笔者尽管近年来也裹挟于‘知识分子研究热’中,但毕竟属晚生一辈。”
词语解释:威挟  拼音:wēi jiā
以暴力强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吾乡有日劫窃其妇之首饰,不得则威挟而力夺之,其终则卖其妻以供一博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