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拷打拷勘拷纱拷供拷囚拷较拷讯拷边
拷究拷治拷掠拷绸拷认拷贝拷鞫拷问

词语解释:拷打  拼音:kǎo dǎ
用竹木杖敲击。多指严刑逼供。《元典章新集·刑部·详谳》:“擅用讯杖木棍拷打,逼令妄指平民。”《水浒传》第三二回:“那厮把我酒肉都吃了,却大醉倒在门前溪里,因此捉拿在这里,细细的拷打。” 巴金 《家》三一:“在我们家里总不会有人用私刑拷打我。”
词语解释:拷究
拷打审问
词语解释:拷勘
拷问
词语解释:拷治  拼音:kǎo zhì
刑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嘉庆三丑状元》:“时 坤 起为北祭酒,上命捕至詔狱拷治,瘐死狱中。”
词语解释:拷纱  拼音:kǎo shā
即拷绸。参见“ 拷绸 ”。
词语解释:拷绸  拼音:kǎo chóu
一种平纹丝织品,上涂薯莨汁液,有红黄黑等色,透风利水,耐腐蚀,适于做夏季衣料。主要产于 广东 、 福建 。
词语解释:拷掠  拼音:kǎo lüè
鞭打。多指刑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繫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魏书·刑罚志》:“又验诸证信,事多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加以拷掠。”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王怒,命内知客鞫其事,二婢不胜拷掠,自诬云夫人使之纵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王大怒,将引礼官拷掠,欲以恐喝。”
词语解释:拷供  拼音:kǎo gòng
刑讯逼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获》:“捕壮拿获逃人,必先於密地拷供旗色主名,并所逃月日。”
词语解释:拷绸  拼音:kǎo chóu
一种平纹丝织品,上涂薯莨汁液,有红黄黑等色,透风利水,耐腐蚀,适于做夏季衣料。主要产于 广东 、 福建 。
词语解释:拷囚  拼音:kǎo qiú
刑讯囚犯。《唐律疏议·断狱上·拷囚不得过三度》:“诸拷囚,不得过三度,数总不得过二百。”
词语解释:拷认  拼音:kǎo rèn
犹言屈打成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遴捕役》:“毋因疑似以拷认蒙其寃。”
词语解释:拷较  拼音:kǎo jiào
犹拷问。《西游记》第九七回:“今日却该我拷较你们了!枉拿平人做贼,你们该个甚罪?”
词语解释:拷贝  拼音:kǎo bèi
(1).英语copy的译音。意为复制、摹本。亦指由底片复制出来供放映电影用的胶片。 巴金 《随想录·再谈〈望乡〉》:“我们最初就是根据这个拷贝放映的。”
(2).复写。如:拷贝纸;拷贝笔。
词语解释:拷讯  拼音:kǎo xùn
刑讯。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王充 《论衡》云, 汉 李子长 为政,欲知囚情,以桐木刻为囚象,凿地为坎,致木人拷讯之。”《元典章·刑部二·刑具》:“有司不详科条,輒因暴怒,滥用刑辟,将有罪之人脱去衣服,於背上拷讯,往往致伤人命。”《水浒传》第四十回:“ 戴宗 由他拷讯,只不肯招和 梁山泊 通情。”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自 白加掠 著《刑法论》,为近世刑法之所本,而列国靡然从风,废拷讯之制,设陪审之例。”
词语解释:拷鞫  拼音:kǎo jū
拷打审问。《唐律疏议·断狱上·拷囚不得过三度》:“依《狱官令》,拷囚每讯相去二十日,若讯未毕,更移他司,仍须拷鞫,即通计前讯以充三度。”
词语解释:拷边  拼音:kǎo biān
方言。指用包缝机将织物裁剪过的边缘部分缝纫起来,不使松散。
词语解释:拷问  拼音:kǎo wèn
拷打审问。《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自今月至明年孟夏,不听拷问罪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郑洁》:“但云磨勘文案未毕,所言受罪亦不见其餘,但拷问秤决而已。” 清 李渔 《怜香伴·拷婢》:“今日退朝无事,不免把 留春 拷问一番,叫院子唤 留春 出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八章:“敌人一直把老太太拷问到天黑才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