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首字词组
拳拳拳握拳棒拳脚拳蹙拳挚拳夫人拳中掿沙
拳石拳勇拳毛騧拳民拳服拳母拳师拳参
拳头拳打拳拳好善拳腕拳路拳果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 
拳曲拳手拳拳弯弯拳祸拳斗拳缩拳坛 
拳局拳发拳斗拳菜拳马拳经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拳毛拳跽拳王拳揖拳铳拳打脚踢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拳挛拳击拳猛拳术拳技拳套拳儇 
拳足拳偻拳法拳拳服膺拳捷拳头产品拳党 

词语解释:拳拳  拼音:quán quán
(1).诚挚貌。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綰臂双金环。” 唐 孟简 《惜分阴》诗:“业广因苦功,拳拳志士心。” 明 方孝孺 《题太史公手帖》:“将辞京师时,所发词意重厚,拳拳以古贤哲之事见勉。” 吴咏湘 《忆修水》:“我想像着你依然怀着那拳拳的忠心,用有力的臂膀挥舞着建设者的鎯头。”
(2).勤勉貌。《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今数遭变异,穀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 李贤 注:“拳拳,犹勤勤也。” 唐 柳宗元 《天爵论》:“拳拳於得善,孜孜於嗜学。”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孙幼闇 少贫,训童子学,拳拳忘劳,有不率教,则挞之。”
(3).眷爱貌。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拳拳若亲。” 唐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诗:“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 柔石 的拳拳的心。”
(4).弯曲貌。《古文苑·李陵〈录别〉诗之二》:“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 章樵 注:“拳拳,曲貌。”《水浒传》第十二回:“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螺髮。”
词语解释:拳石  拼音:quán shí
(1).指园林假山。 唐 白居易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拳石苍苔翠,尺波烟杳眇。”《旧唐书·阳惠元传》:“凡歷三朝,殆二十年,国家不敢兴拳石撮土之役。”亦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这是 蓝田叔 画的拳石呀!”
(2).小石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剑门关 皆石无寸土, 潼关 皆土无拳石。”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五:“盖闻奔马之轮,拳石碍之而格;迅川之水,束草投之则凝。”
词语解释:拳头  拼音:quán tou
五指向内弯曲握拢的手。 元 李致远 《还牢末》楔子:“谁想拳头上没眼,把他打死了。”《水浒传》第二四回:“倘有些风吹草动, 武二 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七:“恐怕光靠性情不会撒赖,未必就能如是忍耐那接连落在身上的拳头。”
词语解释:拳曲  拼音:quán qū
卷曲;弯曲。《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榕树》:“榕树, 南海 桂林 多植之,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榦拳曲,是不可以为器也。” 宋 苏辙 《礼论》:“傴僂拳曲,劳苦於宗庙朝廷之中。” 郑振铎 《海燕·阿拉伯人》:“上船来的是卖杂物的黑人,那细细的黑发,紧紧的拳曲在头上。”
词语解释:拳局  拼音:quán jú
亦作“ 拳跼 ”。局促不得舒展;屈曲。《世说新语·排调》“头责 秦子羽 云”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文》:“嗟乎 子羽 ,何异槛中之熊,深穽之虎,石间饥蟹,竇中之鼠。事力虽勤,见功甚苦,宜其拳局剪蹙,至老无所希也。” 五代 和凝 《麦秀两歧》词:“娇嬈不柰人拳跼,黛眉微蹙。”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东方南方所用细辛,皆杜衡也……色黄白,拳局而脆,乾则作团。”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金锭》:“惊哭闻於北邻,共走视,果无復拳跼故态矣。”
词语解释:拳毛  拼音:quán máo
(1).卷曲的毛发;毛发卷曲。 明 徐渭 《竹枝词·自燕京至马水》:“流出 芦沟 成大镜,石桥狮影浸拳毛。”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这一员莽兀喇拳毛高鼻,那一员恶支沙雕目胡颜。”
(2).拳手騧。亦泛指良马。 宋 苏舜钦 《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方目照 代 夜,拳毛刷 渭 津。”
词语解释:拳挛  拼音:quán luán
(1).郁结不舒。 唐 柳宗元 《闵生赋》:“仰矜危而俯慄兮,弭日夜之拳挛。” 宋 石介 《乙亥冬作百八十二言相勉》诗:“三人堂堂负英气,胸中拳挛蟠蛟螭。”
(2).屈曲不伸。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挣着我这饿肚皮,拳挛着我这冻躯殻。” 康有为 《请禁妇女裹足折》:“屈指使行,拗骨使折,拳挛蹜蹜,跼地蹐天。”
词语解释:拳足  拼音:quán zú
(1).犹屈膝。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里儒拳足拜,士怪闪眸侦。” 明 高启 《朝鲜儿歌》:“曲终拳足拜客前,乌啼井树蜡灯然。”
(2).卷曲脚爪。 唐 温庭筠 《题友人池亭》诗:“鸂鶒刷毛花荡漾,鷺鷥拳足雪离披。”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赋》:“白雁顾影而欲惊,素鸥拳足而如见。”
词语解释:拳握  拼音:quán wò
像握着的拳头大小。喻体积小。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其外人所见者,拳握之内,或吐异香;胸臆之间,乍表金色。” 宋 陈师道 《幼岭》诗:“谁言拳握间,意作万牛重。” 宋 陆游 《嘉阳官舍奇石》诗:“散落支床压酒槽,大或专车小拳握。”
词语解释:拳勇  拼音:quán yǒng
(1).勇壮。《国语·齐语》:“於子之属,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众者,有则以告。” 韦昭 注:“大勇为拳。” 晋 左思 《吴都赋》:“览将帅之拳勇,与士卒之抑扬。”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别求三千人貲粮,亲募拳勇之士自卫,以备出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有 山西 商 何雍真 兄弟六人,以拳勇武断乡曲,为人报不平。”
(2).拳术;拳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则其父故受拳勇之技于 少林 ,以传之女,百夫敌也。”《花月痕》第七回:“﹝ 瑶华 ﹞喜作男子装,学拳勇。”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山谷陵阪之间,有戒心於暴客,则亦习拳勇,知击刺,其高者乃往往有游侠之风。”
词语解释:拳打  拼音:quán dǎ
用拳猛击或好像拳打的动作。例如:一拳打在嘴巴上。
词语解释:拳手  拼音:quán shǒu
(1).拳头;拳术。《水浒传》第四四回:“我弟兄两箇也是外乡人,因见壮士仗义之事,只恐一时拳手太重,误伤人命,特地做箇出场,请壮士酌三杯。”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广西 僧有号 勒菩萨 者,以拳手高天下。”
(2).指擅长拳术的人。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 阿兴 看出 阿虎 的拳揖作得很爽利,知道对方也是一个好拳手。”
(3).卷手,缩手。如:拳手是福,伸手是祸。
词语解释:拳发  拼音:quán fā
头发卷曲。《晋书·四夷传·扶南国》:“人皆丑黑拳髮,倮身跣行。”《南史·臧质传》:“ 质 字 含文 ,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长六尺七寸,出面露口,頽顶拳髮。”
词语解释:拳跽  拼音:quán jì
屈膝下跪。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吾 唐 室諫臣,终不能拳跽与鸡犬同食。” 宋 苏洵 《上韩舍人书》:“自闲居十年,人事荒废,渐不喜承迎将逢、拜伏拳跽。”
词语解释:拳击  拼音:quán jī
(1).以拳殴击。《说郛》卷五八引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可以力平鲸海,可以拳击鰲山。”
(2).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戴着特制的手套搏斗,以击倒对方为胜。 鲁迅 《准风月谈·扑空》:“他以为两个人作战,正如弧光灯下的拳击手,无非给看客好玩。”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
词语解释:拳偻  拼音:quán lǚ
佝偻。 唐 独孤及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诗:“愧作拳僂人,沉迷簿书内。”
词语解释:拳棒  拼音:quán bàng
泛指武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禁打架》:“公请教师,学习拳棒。”《老残游记》第七回:“其人少时--十四五岁,在 嵩山 少林寺 学拳棒。”京剧《猎虎记》第一场:“喜拳棒,爱交往,谁人不知俺 孙二郎 !”
词语解释:拳毛騧  拼音:quán máo guā
骏马名。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昔日 太宗 拳毛騧,近时 郭 家狮子花。” 钱谦益 注:“《长安志》:‘ 太宗 六骏,刻石於 昭陵 北闕之下。五曰拳毛騧,平 刘黑闥 时所乘,有石真容自拔箭处,尝中九箭也。’《金石録》:‘ 太宗 六马,其一曰拳毛騧,黄马黑喙。’”
词语解释:拳拳好善
诚心诚意行善
词语解释:拳拳弯弯
卷曲的样子
词语解释:拳斗  拼音:quán dòu
拳击搏斗。 鲁迅 《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
词语解释:拳王  拼音:quán wáng
指成绩最优的拳击手
词语解释:拳猛  拼音:quán měng
勇猛。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拳猛沉毅,温敏肃良。”
词语解释:拳法  拼音:quán fǎ
拳击的技法。 明 戚继光 《纪效新书·拳经捷要》:“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前面》十四:“他不但是一个会耍刀枪的武士,会打许多拳法的拳师,而且有许多奇怪的社会关系。”
词语解释:拳脚  拼音:quán jiǎo
(1).拳打脚踢。《水浒传》第一○三回:“将 黄达 脊背、胸脯、脇肋、脸颊、头额、四肢,无处不着拳脚。” 许地山 《危巢坠简·街头巷尾之伦理》:“他一面骂,一面打,把瞎子推倒,拳脚交加。”
(2).指武术。《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説了一遍。”《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这刀法、枪法、弹弓、袖箭、拳脚,却是老人家口传心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可是我愿意去和 日本 小鬼子碰一碰。”
词语解释:拳民  拼音:quán mín
指义和团。《晚清文选·革命之原因》:“拳民之乱也,以 汉 攻洋,血流 津 京 。”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又一转眼,便连他的影子,也同拳民时代的教民一般,竟犯了与众共弃的大罪了。”
词语解释:拳腕  拼音:quán wàn
见"拳"。
词语解释:拳祸  拼音:quán huò
对义和团反帝运动的诬称。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陆各报论京津兵变》:“亦有谓为排外运动,与庚子拳祸相同者。”
词语解释:拳菜  拼音:quán cài
蕨芽。《尔雅·释草》“蕨虌” 清 郝懿行 义疏:“今蕨菜全似贯众而差小,初出如小儿拳,故名拳菜;其茎紫色,故名紫蕨。”
词语解释:拳揖  拼音:quán yī
抱拳作揖。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 阿虎 把他送到门口,作了个拳揖说:‘ 阿兴哥 住左边近的村子里吗?’”
词语解释:拳术  拼音:quán shù
徒手的武术。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 张天翼 《移行·欢迎会》:“演完新戏之后,顶好叫学生表演点拳术给看看。”
词语解释:拳拳服膺  拼音:quán quán fú yīng
诚恳信奉;衷心信服。《礼记·中庸》:“ 回 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郑玄 注:“拳拳,奉持之貌。”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此拳拳服膺之 颜子 ,必待欲罢不能而后纯。”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例略》:“生平於师友小善,拳拳服膺,坿书简端,以志永矢。”亦省作“ 拳服 ”。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理》:“﹝其书﹞以例分类,便於拳服揣摩,号为古文秘传。”
词语解释:拳蹙  拼音:quán cù
拳局。 唐 柳宗元 《鞭贾》:“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参见“ 拳局 ”。
词语解释:拳局  拼音:quán jú
亦作“ 拳跼 ”。局促不得舒展;屈曲。《世说新语·排调》“头责 秦子羽 云”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文》:“嗟乎 子羽 ,何异槛中之熊,深穽之虎,石间饥蟹,竇中之鼠。事力虽勤,见功甚苦,宜其拳局剪蹙,至老无所希也。” 五代 和凝 《麦秀两歧》词:“娇嬈不柰人拳跼,黛眉微蹙。”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东方南方所用细辛,皆杜衡也……色黄白,拳局而脆,乾则作团。”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金锭》:“惊哭闻於北邻,共走视,果无復拳跼故态矣。”
词语解释:拳服  拼音:quán fú
见“ 拳拳服膺 ”。
词语解释:拳拳服膺  拼音:quán quán fú yīng
诚恳信奉;衷心信服。《礼记·中庸》:“ 回 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郑玄 注:“拳拳,奉持之貌。”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此拳拳服膺之 颜子 ,必待欲罢不能而后纯。”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例略》:“生平於师友小善,拳拳服膺,坿书简端,以志永矢。”亦省作“ 拳服 ”。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理》:“﹝其书﹞以例分类,便於拳服揣摩,号为古文秘传。”
词语解释:拳路  拼音:quán lù
拳法。《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洪宣娇刀砍刘四》:“人们掌声如雷,连呼‘好拳路!好武艺!’”
词语解释:拳斗
拳击搏斗。 鲁迅 《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
词语解释:拳马  拼音:quán mǎ
猜枚的计数用具。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马’,俗猜枚为拳马;博塞衡钱,以筹为马;贸易者以铜衡金为法马。”
词语解释:拳铳  拼音:quán chòng
即手枪。 郭孝成 《江苏光复纪事》第三节:“翌日陆军警察营管带 桂成 ,三十四标教练官 恩锡 来 秣 ,手执拳銃,直扑 徐统制 卧室。”
词语解释:拳技  拼音:quán jì
拳击的技法。 清 唐甄 《潜书·五形》:“客虽羸也,然好拳技,尝欲胜君,君其较之。”
词语解释:拳捷  拼音:quán jié
勇壮敏捷。《后汉书·吕布传》:“尝小失 卓 意, 卓 拔手戟掷之, 布 拳捷得免。”《宋书·黄回传》:“ 回 拳捷果劲,勇力兼人。”《隋书·权武传》:“尝倒投於井,未及泉,復跃而出,其拳捷如此。”《新唐书·李罕之传》:“ 李罕之 , 陈州 项城 人,少拳捷。”
词语解释:拳挚  拼音:quán zhì
诚挚。 孙中山 《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此项储金,应以充最有实效之用途,方不负我党同志拳挚之意。”
词语解释:拳母  拼音:quán mǔ
谓少小即生儿为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定女》:“有孤女,方六七岁……未几,生男。母叹曰:‘不图拳母,竟生锥儿!’” 何垠 注:“拳母、锥子,言少小也。”
词语解释:拳果  拼音:quán guǒ
壮勇果断。《新唐书·王宰传》:“﹝ 宰 ﹞少拳果,长隶神策军。”
词语解释:拳缩  拼音:quán suō
卷缩。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卑陬拳缩兮,宅体险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臂部》:“臂癕臂疽绕臂生……甚则拳缩彻骨痛。”
词语解释:拳经  拼音:quán jīng
谈拳术的文字;拳术。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号衣二片白,烟舖一灯青,可以沽美酒,谈拳经。”
词语解释:拳打脚踢  拼音:quán dǎ jiǎo tī
形容殴打凶狠。《元典章·刑部七·强奸》:“ 姬驴儿 将 刘四男 妇女 阿任 头髮拖下, 驴儿 用拳打脚踢。” 明 高攀龙 《家训》:“决不可拳打脚踢,暴怒之下有失,戒之戒之。”《儒林外史》第九回:“为你这两个人,带累我一顿拳打脚踢。” 艾青 《在浪尖上》诗:“接着拳打脚踢之后,是蒙头盖脑的皮鞭!”
词语解释:拳套  拼音:quán tào
拳术的套路。例如:这种拳套特别刚猛凌利。
词语解释:拳头产品  拼音:quán tou chǎn pǐn
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占有特别优势或显得非常重要的产品。《新民晚报》1989.1.23:“ 上海 二轻工业系统全面实施产品结构战略调整规划,25种技术等级高、出口创汇高、事关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已正式确定为今后四年内的重点开发投产商品。”
词语解释:拳夫人  拼音:quán fū rén
相传 汉武帝 姬 钩弋 赵倢伃 两手卷曲, 汉武帝 “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 拳夫人 。”事见《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
词语解释:拳师  拼音:quán shī
教授拳术或精于拳术的人。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四:“她说了便欢喜地跨上一步向他握一下手,只一下,便使他感到不是和一位女士,而是和一位拳师似的,觉得他自己的气力小多了。”
词语解释: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  拼音:quán tou shàng zǒu de mǎ , bì bó shàng lì dé rén
见“ 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 ”。
词语解释:拳坛  拼音:quán tán
拳击界;拳术界
词语解释: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拼音:quán tou shàng zhàn de rén , gē bó shàng zǒu de mǎ
比喻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亦作“ 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 ”、“ 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 ”。《水浒传》第二四回:“你这个腌臢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説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 明 无名氏 《白兔记·成婚》:“我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清清白白的,你説甚么?”
词语解释: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拼音:quán tou shàng lì dé rén , gē bó shàng zǒu de mǎ
见“ 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 ”。
词语解释:拳儇  拼音:quán xuān
勇壮矫捷。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把 岳阳楼 翻做鬼门关,休管卖弄拳儇。”
词语解释:拳党  拼音:quán dǎng
指义和团。义和团又称义和拳。 孙中山 《心理建设·有志竟成》:“旋遇 清 庭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
词语解释:拳中掿沙  拼音:quán zhōng nuò shā
以手握沙,捏合不拢。比喻不团结。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亲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词语解释:拳参  拼音:quán cān
多年生蓼科植物,叶尖长,有香气,根卷曲似拳,可作香料。根茎皆供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拳参》﹝集解﹞引 苏颂 曰:“﹝拳参﹞叶如羊蹄,根似海虾,黑色,土人五月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