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再拜 拼音:zài bài
(1).拜了又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论语·乡党》:“问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坐者皆起,再拜。” 明 李长盛 《过史公墓》诗:“途过丞相墓,再拜想仪型。”
(2).敬词。旧时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 再拜言……略陈固陋,谨再拜。”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谨奉状不宣, 愈 再拜。” 清 姚鼐 《复曹云路书》:“ 鼐 再拜 云路 先生足下。”词语解释:百拜 拼音:bǎi bài
(1).多次行礼。《礼记·乐记》:“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郑玄 注:“百拜以喻多。” 唐 吕温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宋 苏辙 《礼论》:“天子诸侯大夫卿士周旋揖让,献酬百拜。”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百拜》:“古人之拜,如今之鞠躬,故通计一席之间,宾主交拜,近至于百。”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固执文言的夫子们对于前者叩头百拜,对于后者则肆口漫骂。”
(2).犹言万分。《老残游记》第七回:“能得先生去为我帮忙,我就百拜的感激了。”词语解释:礼拜 拼音:lǐ bài
(1).古代礼节,对人施礼祝拜以示敬。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号自纪礼拜。自后不自名何?备阴阳也。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之者也。拜之言服也……所以先拜手后稽首何?名顺其文质也。《尚书》曰‘ 周公 拜手稽首’。” 陈立 疏证:“《周礼》九拜,所谓吉拜、凶拜是也。推之礼拜,则 殷 人宜先稽首后拜手。 周 人宜先拜手后稽首矣……凡臣见於君皆然。《洛誥》云‘ 成王 拜手稽首’者,此自 成王 特尊异 周公 ,非常礼,亦如平敌相拜始用顿首。而《左传·文七年》 晋 穆嬴 乃顿首於 赵宣子 也。”参阅《周礼·春官·大祝》。
(2).信教者向神行礼致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何次道 往 瓦官寺 ,礼拜甚勤。”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玉髻卿云间。”《云笈七籤》卷五:“《耆旧传》云:﹝ 雷平山 真人 许君 ﹞在此洞石坛上烧香礼拜,因而不起,明旦视形如生,坛今犹存。” 清 薛福成 《西人七日礼拜说》:“礼拜者,谓入礼拜堂拜 耶穌 也。”
(3).犹星期。连续排列的七天的计算单位。 茅盾 《手的故事》八:“壮丁上操快将两礼拜了,立正稍息还没操好,怎么能上前线!”
(4).犹星期。指星期天。 冰心 《两个家庭》:“我走了进去,三哥站起来,笑着说:‘今天礼拜!’”
(5).犹星期。与“日、一、二、三、四、五、六”连用,表示一星期中的某一天。如:礼拜一、礼拜日(也作“礼拜天”)。词语解释:三拜 拼音:sān bài
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 获 晋侯 以归…… 晋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 宣政 元年九月﹞詔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 赵翼 《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 郑玄 注:“三拜,示徧也。” 贾公彦 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词语解释:不拜 拼音:bù bài
(1).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不接受任命。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词语解释:下拜 拼音:xià bài
《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齐侯 将下拜。” 杨伯峻 注:“下拜者,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指跪下而拜。《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结轡下拜。”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颂》:“万方俱下拜,相与乐昇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王伯丹 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词语解释:重拜 拼音:zhòng bài
犹再拜。《左传·襄公四年》:“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 杨伯峻 注:“重拜,一再而三拜也。”《国语·鲁语下》:“君貺使臣以大礼,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词语解释:迎拜 拼音:yíng bài
迎见礼拜。《礼记·曲礼下》:“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拜。” 郑玄 注:“迎拜,谓君迎而先拜之。”《后汉书·郭伋传》:“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却见十数年前一个死过的丫头出来迎拜,请 行修 坐下。”词语解释:罗拜 拼音:luó bài
环绕下拜。《三国志·魏志·张辽传》:“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观者荣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其人悉罗拜尘中,曰:‘不敢,不敢。’” 明 宋濂 《送陈生子晟还连江序》:“復命左右出内府钱若干,以为道涂费,众皆罗拜而退。”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緑海,风来凤尾罗拜忙。”词语解释:望拜 拼音:wàng bài
(1).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 宋 苏轼 《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2).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词语解释:跪拜 拼音:guì bài
屈膝下拜;磕头。《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常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 巴金 《鬼》:“他下课归来后便忙着在神橱前跪拜。”词语解释:虎拜 拼音:hǔ bài
召穆公 名 虎 , 周宣王 时人。因平定 淮夷 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 召穆公 稽首拜谢。《诗·大雅·江汉》有“ 虎 拜稽首,天子万年”之语。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 明 陶宗仪 《送邵升远应聘之京》诗:“天威咫尺黄金闕,虎拜三千白玉墀。”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瞻龙颜而有喜,肃虎拜而扬休。”《再生缘》第十三回:“黄金闕上旌旂动,白玉阶前剑珮摇,虎拜已完分左右,跪倒了, 东平 千岁美英豪。”词语解释:膜拜 拼音:mó bài
合掌加额,长跪而拜。表示尊敬或畏服的礼式。亦专指礼拜神佛。《穆天子传》卷二:“吾乃膜拜而受。” 郭璞 注:“今之 胡 人礼佛,举手加头,称南膜拜者,即此类也。”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诗:“逢迎侯伯转觉贵,膜拜佛像心加尊。” 明 张煌言 《伪庭即事》诗:“独笑中华皆妇孺,几回膜拜捧胡雏。” 许杰 《吉顺》下:“他想深深的跪下,向着头上几点星光闪耀着的上苍膜拜。”词语解释:朝拜 拼音:cháo bài
(1).谓礼拜神佛祖先。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今故賚尔鍮石澡灌,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 唐 李商隐 《中元作》诗:“絳节飘颻宫国来,中元朝拜 上清 回。”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 庆历 三年九月丁卯,上幸 天章阁 ,召中书、枢密院官,朝拜 太祖 、 太宗 御容,观内库瑞物。”《西游记》第五七回:“ 木叉 情知是寻 行者 ,更不题起,即先进去对菩萨道:‘外有 唐僧 的小徒弟 沙悟净 朝拜。’” 王西彦 《乡下朋友》:“每隔五十步或一百步,总有一个让登山朝拜神灵的善男信女们歇力的地方。”
(2).臣属跪拜帝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3).拜谒;拜见。 闻一多 《“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在整整一个月中,作为四烈士灵堂的联大图书馆,几乎每日都挤满了成千成万、扶老携幼的致敬的市民,有的甚至从近郊几十里外赶来朝拜烈士的遗骸。” 萧乾 《海伦·斯诺如是说》楔子:“而且历尽数十载沧桑,她的语气更加肯定,自信,我像是来朝拜一位预言家。”词语解释:瞻拜 拼音:zhān bài
参拜;瞻仰礼拜。《东观汉记·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瞻拜可观。” 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故老掩涕,三军悽感,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清 顾炎武 《再谒孝陵》诗:“瞻拜魂犹惕,低回思转哀。” 杨朔 《红花草》:“一九六三年春末夏初,四季常青的女贞子树正缀满珍珠也似的小白花,我去瞻拜 井冈山 。”词语解释:端拜 拼音:duān bài
(1).正身拱手。《荀子·不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 杨倞 注:“端拜,犹言端拱。”一说,冠而后拜。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端,冠也。‘端拜而议’,乃冠其首而后拜。”
(2).犹致敬。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栾城和张安道诗》:“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也。”词语解释:徵拜
征召授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 洛阳 北部尉,迁 顿丘 令,徵拜议郎。”《周书·裴宽传》:“ 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 唐 刘长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诗:“但愁徵拜日,无奈借留何!”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词语解释:夕拜 拼音:xī bài
见“ 夕郎 ”。
词语解释:夕郎 拼音:xī láng
亦称“ 夕拜 ”。 黄门侍郎的别称。 汉 时,黄门郎可加官给事中,因亦称给事中为夕郎。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黄门侍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诗:“清论满 朝阳 ,高才拜夕郎。”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夕拜》:“ 汉 给事中故事,每日暮时,入对 青琐门 拜,故谓之夕拜,亦为夕郎。”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给事郎为夕郎、夕拜。” 清 钱谦益 《祭翁太常文》:“余偕计吏,君官夕郎,握手道故,推星閲霜。”词语解释:雅拜 拼音:yǎ bài
古代九种跪拜仪式之一。跪拜时先屈一膝,再屈一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朱文公 云:‘古者男子拜,两膝齐屈,如今之道拜。 杜子春 注《周礼》奇拜,以为先屈一膝,如今之雅拜,即今拜也。’”词语解释:遥拜 拼音:yáo bài
(1).在远处行拜礼。《晋书·江逌传》:“祭天於 云阳 ,祭地於 汾阴 ,在於别宫遥拜,不诣坛所。”《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 建康 。尚书左僕射 赵鼎 率百官遥拜 渊圣皇帝 於南宫门外。”
(2).特指向祖先行拜礼。《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把 张金凤 姑娘一乘彩轿迎娶过来,一样的参拜天地,遥拜祖先,叩见翁姑,然后完成百年大礼。”词语解释:独拜 拼音:dú bài
(1).特行敬礼。《东观汉记·郑众传》:“今臣衔命,必见陵折,臣恐不忍将 大汉 节对毡裘独拜。如令 匈奴 遂能服臣,将有损 大汉 之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徽 甚异之”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庞德公 襄阳 人, 孔明 每至其家,独拜牀下。”
(2).特授官职。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方 卫青 之张幕,册重元勋;譬 韩信 之登坛,荣高独拜。”词语解释:除拜 拼音:chú bài
授官;除旧职,拜新官。《后汉书·杨秉传》:“及行至 南阳 ,左右并通姦利,詔书多所除拜。” 唐 姚合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诗:“机筹通变化,除拜出寻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金声 ﹞起兵 徽州 寧国 ,并通表 唐王 ,遥受其除拜。”参阅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词语解释:起拜 拼音:qǐ bài
(1).起身下拜;起身拜谢。《汉书·佞幸传·董贤》:“单于乃起拜,贺 汉 得贤臣。” 唐 于鹄 《赠不食姑》诗:“见人还起拜,留伴亦开田。”《宋史·富弼传》:“ 英 託疾不拜。 弼 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輒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 英 矍然起拜。” 清 赵文哲 《牟珠洞》诗:“ 卫公 失品题, 米老 徒起拜。”
(2).起用,拜官。《宋史·赵普传》:“ 安易 言其非便,请许纳铁钱,詔从之。九年,起拜宗正少卿,知 定州 。”参见“ 起用 ”。
词语解释:起用 拼音:qǐ yòng
(1).运用;采用。 明 高攀龙 《与管东溟书》之二二:“其他种种法门,皆由此起用。”
(2).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况钟 ﹞因丁忧回籍,圣旨夺情起用,特赐驰驛赴任。”参见“ 起復 ”。
(3).旧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黜免的官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后与将军某抗,罢官。今上亲政,首起用为 山东 布政使,俄调任 江苏 巡抚。”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未几,王师征 金川 ,果復起用。”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五六回:“ 琦善 、 奕山 、 奕经 、 文蔚 四人,虽因措置乖方,革职逮问,嗣后又復起用。”
(4).泛指提拔任用。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他们应当改弦更张,去掉几个老 汉 奸,而起用几个新 汉 奸。”词语解释:趋拜 拼音:qū bài
趋走拜谒。亦泛指请安、问候时所行礼节。《史记·三王世家》:“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旧唐书·文苑传下·元德秀》:“先是堕车伤足,不任趋拜。”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虽甫逮胜衣,习为容於趋拜。”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海超勇》:“后南征 臺湾 , 福文襄公 趋拜下风,公始为之尽力。”词语解释:展拜 拼音:zhǎn bài
谓拜谒,行跪拜之礼。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幸共乡里,籍甚风猷,虽旷不展拜,而心常慕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 夏国 使副,皆金冠,短小样製;服緋窄袍、金蹀躞,吊敦,皆叉手展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先是 陶翁 昼卧,梦舆盖止于其门,一美少年自车中出,登堂展拜。”词语解释:封拜 拼音:fēng bài
赐爵授官。 汉 王充 《论衡·初禀》:“王者生,禀天命,及其将王,天復命之,犹公卿以下,詔书封拜,乃敢即位。”《后汉书·邓禹传》:“ 光武 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寧欲仕乎?’” 宋 欧阳修 《论美人张氏恩宠宜加裁损札子》:“昨正月一日, 曹氏 封县君,至初五日,又封郡君。四、五日间两度封拜。”词语解释:还拜 拼音:huán bài
回答别人的跪拜敬礼而下拜。《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 十三妹 把身子闪在一旁,也不来拉,也不还拜,只説了一句:‘这倒不敢当此大礼。’”词语解释:正拜 拼音:zhèng bài
指正式拜官。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忠宣 正拜后,尝留 晁美叔 同匕筯。”词语解释:青琐拜 拼音:qīng suǒ bài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 唐 罗衮 《赠罗隐》诗:“向夕便思 青琐 拜,近年寻伴 赤松 游。”原注:“ 隐 开平 中召拜夕郎,不就。”词语解释:相拜 拼音:xiāng bài
互相行拜礼。《仪礼·乡饮酒礼》:“司正立于楹间以相拜,皆揖復席。”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礼终乐亦闋,相拜送於庭。”词语解释:即拜 拼音:jí bài
就其所在之地授予官职。《汉书·赵充国传》:“上乃……即拜 酒泉 太守 武贤 为破羌将军,赐璽书嘉纳其册。” 颜师古 注:“即,就也,就其郡而拜之。”《晋书·竟陵王楙传》:“ 楙 从之,乃自承制都督 兖州 刺史、车骑将军,表于天子。时帝在 长安 遣使者 刘虔 即拜焉。” 明 方以智 《通雅·官制》:“即拜,就其所在拜授也。”词语解释:道拜 拼音:dào bài
屈膝之拜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朱文公 云:古者男子拜,两膝齐屈,如今之道拜。”词语解释:省拜 拼音:shěng bài
省视叩拜。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以卑贫所係,是未获省拜;故凭某以达信耳。”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太史公夫人坟墓欲省拜,公文集当论次,此二事悬心腑间牢甚,必当一往。”词语解释:勿拜 拼音:wù bài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 所説。” 郑玄 笺:“‘拜’之言‘拔’也。” 召伯 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 召伯 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后以“勿拜”指德政。 唐 李白 《赵公西侯新亭颂》:“ 白 以为 谢公 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衝,无勿拜之言,鲜登高之赋。”词语解释:册拜 拼音:cè bài
以册书授官。《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其王 敛臂 使大臣来请官号, 武后 册拜 敛臂 左玉鈐卫员外将军,赐瑞锦服。”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 汾阳王 册拜太尉,赠太师,謚 忠武 。”词语解释:四拜 拼音:sì bài
(1).古代表示庄重的拜礼。《战国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水浒传》第二三回:“哥哥不弃 武二 时,就此受 武二 四拜,拜为义兄。”
(2). 明 洪武 九年定大祀拜礼:迎神四拜,饮福受胙四拜,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参阅《明史·礼志一》。词语解释:女人拜 拼音:nǚ rén bài
女子立拜屈膝之状。一说以两手当胸前,身体微曲为礼。《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与 归宗 麻谷 同去参礼 南阳国师 。师先於路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 归宗 便於圆相中坐, 麻谷 作女人拜。”《续传灯录·明辩禅师》:“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曰:‘莫怪下房媳妇触忤大人好。’”词语解释:答拜 拼音:dá bài
回拜。《逸周书·克殷》:“ 武王 答拜,先入适王所,乃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鉞。”《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 苍 到 洛阳 ,使鸿臚持节郊迎,引入不在赞拜之位,升殿乃拜,上亲答拜。”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神功 大惊,呼 刘位 问之曰:‘太尉今日见 张郎中 ,与之答拜,是何礼也?’”词语解释:团拜 拼音:tuán bài
有喜庆祝贺之事,相聚而拜。今指机关团体于元旦或春节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朱子语类》卷九一:“团拜须打圈拜;若分行相对,则有拜不着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以后就是门生请主考,同年团拜。” 柳亚子 《民主党派举行团拜典礼》诗:“从容揖让礼文优,团拜应为团结谋。”词语解释:载拜
再拜词语解释:九拜 拼音:jiǔ bài
(1).古代祭祀时的九种礼拜形式。
(2).九次礼拜。《黄庭内景经·常念》“存漱五牙不飢渴” 唐 梁丘子 注:“常以立春之日鸡鸣时入室,东向礼九拜,平坐,叩齿九通。”词语解释:陪拜 拼音:péi bài
陪同行拜礼。《金史·礼志二》:“皇帝再拜,上香讫,又再拜。臣僚并陪拜,依班次起居,如常仪。”《金史·礼志二》:“阁门皆相应赞,殿门外臣僚陪拜如常仪。”词语解释:投拜 拼音:tóu bài
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跋:“上巳日, 张元帅 令 李元帅 过船,请作书招諭 张少保 投拜。”《元典章·户部三·户口条画》:“本使户下附籍駈口,在外不曾另籍,今次虽称宅外另居,及好投拜民户,依旧为駈。”《水浒传》第一一七回:“天师此行虽好,只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投拜为上,且解一国之厄。”词语解释:回拜 拼音:huí bài
回访。《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次日, 赵爷 去回拜,会着,彼此叙説起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我恐明日一早要到关上去,有几天不得进城,不能回拜他。”词语解释:大拜 拼音:dà bài
指拜相。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晟 ﹞与 张延赏 有隙。及 延赏 大拜,二勋臣在朝, 德宗 令 韩晋公 和解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永嘉 ( 张孚敬 )登第时,年逾五十,主司见而悯其老也。 永嘉 憾之,其后大拜,竟不及门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若论迎立之功,今日大拜,自然让 马老先生 了。”词语解释:庆拜 拼音:qìng bài
犹祝贺。 宋 梅尧臣 《元日》诗:“是时值新岁,庆拜乃唯内。”词语解释:进拜 拼音:jìn bài
按一定的礼节给人加官升爵。《后汉书·荀爽传》:“视事三日,进拜司空。”《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宗妃郭氏》:“及即位,以妃为美人,进拜淑妃。” 宋 苏舜钦 《杜公让官表》:“臣闻朝廷之尊,本乎择吏,使才者进拜,拙者伏藏。”词语解释:超拜 拼音:chāo bài
超级升授官职。《汉书·食货志下》:“天子乃超拜 式 为中郎。” 唐 张九龄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唐 宰相既无定员,又多以他官兼领,以故用之亦易,多自下僚超拜。” 蒋和森 《风萧萧》十四:“论资历,他比 郑畋 还老,早在先帝 懿宗皇帝 时代就已经身居宰辅,而且超拜一品司徒。”词语解释:肃拜 拼音:sù bài
古九拜之一。 恽敬 《释拜》:“ 郑司农 曰:‘如今之撎。’ 郑 説非也。撎不跪,肃亦不跪,肃拜则跪……是故不跪而举手下手曰撎,曰肃;跪而举下手曰肃拜。谓肃如撎可也,谓肃拜如撎不可也。”《礼记·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郑玄 注:“肃拜,拜低头也。”一本作“拜不低头也”。《朱子语类》卷九一:“问:古者妇人以肃拜为正,何谓肃拜?曰:两膝齐跪,手至地而头不下为肃拜。”按,撎,古“揖”字。词语解释:设拜 拼音:shè bài
谓行下拜之礼。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一更后,忽见 元颖 自门而入,直造烛前设拜。” 唐 朱希济 《妖妄传·张和》:“授以七尺白练,戒曰:‘可执此,候主人归,诈祈事,设拜,主人必答拜,因以练蒙其头。’”词语解释:参拜 拼音:cān bài
以礼进见上级或辈分高的人;瞻仰敬重的人的遗像、陵墓等。《战国策·秦策四》:“ 秦王 欲见 顿弱 , 顿弱 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 唐 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秋潦淹辙迹,高居限参拜。”《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请﹝ 郡王 ﹞至方丈坐下,长老引众僧参拜。” 冰心 《南归》:“在你重过飘泊的生涯之先,第一次参拜了慈亲的坟墓之后,我才来动笔!”词语解释:召拜 拼音:zhào bài
征拜;任命。《史记·李将军列传》:“於是天子乃召拜 广 为 右北平 太守。”《宋书·沉庆之传》:“又特临轩召拜。”词语解释:列拜 拼音:liè bài
依次叩拜。 唐 韩愈 《乳母墓铭》:“时节庆贺,輒率妇孙列拜进寿。”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青衣引上阁一层,又有青衣六七人,见 汉阳 列拜。”词语解释:男拜 拼音:nán bài
男子的拜礼。《礼记·内则》:“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二·甑》:“术家云:凡甑鸣、釜鸣者,不得惊怖。但男作女拜,女作男拜,即止,亦无殃咎。”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一·肃与肃拜辨》:“凡男拜尚左手……尚左手者,先以左手据地,后以右手加诸左手,乃引首至手。”词语解释:横拜 拼音:héng bài
犹横选。《后汉书·杨秉传》:“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 秉 上言三署见郎七百餘人,帑藏空虚,浮食者众,而不良守相,欲因国为池,浇濯衅秽。宜絶横拜,以塞覬覦之端。”参见“ 横选 ”。
词语解释:横选 拼音:héng xuǎn
犹特选。谓未经选试而拜官。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詔书横选,犹乃特进,而不令列侯举,此於主德大洽,列侯大达,非执术督责,总览独断御下方也。” 汪继培 笺:“《后汉书·左雄传》:‘特选横调,纷纷不絶。’《杨震后秉传》云:‘……宜絶横拜,以塞覬覦之端。’《李固传》云:‘旧任三府选令史,光禄试尚书郎,时皆特拜,不復选试。’横选特进,犹云特拜横拜也。”词语解释:环拜 拼音:huán bài
盘旋与直拜。古礼中的两种仪节程式。《周礼·春官·乐师》:“环拜,以鐘鼓为节。”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环,谓旋也;拜,直拜也。” 孙诒让 正义:“旋与还通。此环即《玉藻》所谓周还折还也;云拜直拜也者,谓即《大祝》九拜是也。此环与拜是二事。《投壶》云:‘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般旋即所谓环也。” 元 王礼 《李母刘氏墓志铭》:“以次捧觴上寿,环拜盛礼,羣从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人》:“至,则一男子居石室中。客入环拜,兼告所苦。”词语解释:躐拜 拼音:liè bài
谓越级升任。 元 刘一清 《钱塘遗事·严覆试》:“﹝ 贾似道 ﹞自庚申入相之后,躐拜平章。”词语解释:拜拜 拼音:bài bài
(1). 台湾 风俗,每逢佳节或祭神日,大宴宾客,俗谓之拜拜。
(2).英语bye-bye的译音。谓再会。词语解释:代拜 拼音:dài bài
代为拜受君命。《宋书·殷景仁传》:“ 景仁 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代 义康 为 扬州 刺史,僕射领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綬,主簿代拜。”《宋书·殷景仁传》:“丁母忧,葬竟,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使纲纪代拜,遣中书舍人 周赳 舆载还府。”词语解释:叩拜 拼音:kòu bài
叩头下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觅食者﹞度不能隐避,乃投身叩拜。” 华山 《山中的路》:“ 彦继学 抬起头来,只见老牧人跪在悬崖上,双手合十,朝着西方叩拜。”词语解释:遍拜 拼音:biàn bài
谓一一拜谢。亦泛指一一行礼。《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盈 出,徧拜之。” 杜预 注:“谢众之忠己。”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遂徧拜 城 与 仲舒 等曰:‘诸諫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也!’”《资治通鉴·唐肃宗宝应元年》:“徧拜 位 等曰:‘ 神功 出于行伍,不知礼仪,诸君亦胡为不言,成 神功 之过乎!’”词语解释:美拜
美除、美授。担任好的官位词语解释:候拜 拼音:hòu bài
迎候拜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词语解释:龙拜 拼音:lóng bài
荣升。龙,通“ 宠 ”。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大臣尸其柄,咋舌希龙拜。速速伐虎丛,无使自沉瘵。” 沉文倬 校:“ 陈 本云:龙似当作宠。”词语解释:迁拜 拼音:qiān bài
授与递升之新官职。《后汉书·李固传》:“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 唐 李洞 《送沉光赴福幕》诗:“幕下逢迁拜,何官著茜衣。” 清 朱彝尊 《送周参军在浚之官太原二十六韵》:“以兹 河 汉 才,金门足迁拜。”词语解释:儿拜 拼音:ér bài
儿女对双亲所行的拜礼。旧题 汉 伶玄 《飞燕外传》:“ 婕妤 事后,常为儿拜。”词语解释:体拜 拼音:tǐ bài
礼拜。体,通“ 礼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釐革》:“太史令 傅奕 ……尝至 河东 ,遇弥勒塔,士女辐輳体拜。”一本作“ 礼拜 ”。词语解释:擢拜 拼音:zhuó bài
提拔授官。《后汉书·赵岐传》:“会 南匈奴 、 乌桓 、 鲜卑 反叛,公卿举 岐 ,擢拜 并州 刺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穆郡 户曹吏,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右中郎将。” 宋 苏舜钦 《上京兆杜公书》:“ 孔 范 皆以言得罪,惟丈人昔在廷中,议论必行,擢拜又过二公。” 王尧 《藏剧和藏剧故事》二:“ 东赞 始入朝,占对合旨, 太宗 擢拜右卫大将军。”词语解释:胡拜 拼音:hú bài
胡人拜坐之法,右膝跪地,竖左膝危坐。《宣和遗事》后集:“亦有巫者,綵服画冠,振铃击鼓,於前罗列,血流布地,请为首者,皆跪膝胡拜,言尤不可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西僧》:“予在都下游 西山 宏化寺 ,遇西僧数辈,持螺唱梵,胡拜於佛前。”参见“ 胡跪 ”。
词语解释:胡跪 拼音:hú guì
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礼节,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倦则两膝姿势互换。又称互跪。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上·耆域》:“以 晋惠 之末至於 洛阳 ,诸道人悉为作礼, 域 胡跪,晏然不动容色。”《景德传灯录·第二祖阿难》:“雪山中有五百仙人,覩兹瑞应,飞空而至,礼 阿难 足,胡跪白言:‘我於长老,当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 阿难 默然受请。” 明 宋濂 《孚中禅师信公塔铭》:“其弟子 似桂 謁 濂 於禁林,合掌胡跪而为言。”参阅《法苑珠林》卷二八、《释氏要览》卷中。词语解释:署拜 拼音:shǔ bài
谓授职拜官。《新唐书·逆臣传中·黄巢》:“ 君长 弟 让 率 仙芝 溃党归 巢 ,推 巢 为王,号‘衝天大将军’,署拜官属。”词语解释:旅拜 拼音:lǚ bài
谓同行拜手礼。《宋史·种师道传》:“ 童贯 握兵权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 师道 长揖而已。”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特牲礼献宾如视濯时之长宾特拜,众宾旅拜。”词语解释:真拜 拼音:zhēn bài
真除。实授官职。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 元和 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按 汉 诸侯王相,皆出真拜。”《金史·完颜阿里不孙传》:“ 完颜阿里不孙 字 彦成 …… 兴定 元年,真拜参知政事,权右副帅,行尚书省、元帅府于 婆速路 ,承制除拜刺史以下。”词语解释:占拜 拼音:zhàn bài
对答行礼。《后汉书·虞延传》:“时 延 为部督邮,詔呼引见,问园陵之事, 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词语解释:自然崇拜 拼音:zì rán chóng bài
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当时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但已开始具有将自然物和自然力超自然化的倾向。词语解释:侠拜 拼音:xiá bài
古代妇女与男子为礼,女先拜,男子答拜,女又拜,谓之侠拜。侠,通“ 夹 ”。《仪礼·士冠礼》“﹝冠者﹞北面见于母。母拜,受子拜,送,母又拜” 汉 郑玄 注:“妇人於丈夫,虽其子,犹侠拜。” 清 胡培翚 正义引 凌廷堪 《礼经释例》:“凡妇人於丈夫皆侠拜。侠拜者,丈夫拜一次,妇人则拜两次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礼,妇人与丈夫为礼则侠拜。侠者夹,谓男子一拜,妇人两拜,夹男子拜。”词语解释:传拜 拼音:chuán bài
唐 宋 风俗,谓因人在远方或深闺中,使人代拜见,以示敬意。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唐 风俗,人在远或闺门间,则使人传拜以为敬。本朝两 浙 仍有此俗,客至欲致敬於闺闥,则立,使人而拜之。使人入见所礼,乃再拜致命。若有中外,则答拜,使人出復拜客,客与之为礼如宾主。”词语解释:降拜 拼音:jiàng bài
下堂拜宾。《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 孔颖达 疏:“降拜者,降,下也,既陈於堂则适子下堂拜賔也。”《国语·晋语四》:“明日宴, 秦伯 赋《采菽》, 子餘 使公子降拜。” 韦昭 注:“降,下堂也。”词语解释:八拜 拼音:bā bài
(1).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俄 潞公 代 魏公 为留守,未至,扬言云:‘ 李稷 之父 绚 ,我门下士也。闻 稷 敢慢 魏公 ,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 稷 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 北京 , 李稷 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 稷 不获已,如数拜之。”
(2).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 徐信 遂与 刘俊卿 八拜为交,置酒相待。”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臣与 英布 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八拜相交,三年间隔,只是回头欠早。”词语解释:仆仆亟拜 拼音:pú pú jí bài
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 子思 以为鼎肉使己僕僕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宋 苏轼 《赐宣徽南院使充太一宫使冯京乞依职任官例祇赴六参不允诏》:“虽抑抑自警,知卿有 卫武 之风,而僕僕亟拜,非朕待 子思 之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他只管那样僕僕亟拜,我这里一点不知,彼有所施,我无所受,徒然对了那木头牌子去拜,何苦呢!”词语解释:赞拜 拼音:zàn bài
朝拜、礼拜祭祀时,司仪大声唱出行礼的仪式。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又詔加公入朝不趋,讚拜不名,剑履上殿。” 唐 道宣 等《叙朝宰会议沙门致拜君亲事》之六:“望请僧尼道士女冠等道为时须事因法会者,虽在君后,听依旧式,捨此已往,并令讚拜。”
古代举行朝拜、祭祀或婚礼仪式时由赞礼的人唱导行礼。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今守相亲剖符赞拜,蒞一郡之众,古方伯之位也。”《后汉书·何熙传》:“身长八尺五寸,善为威容,赞拜殿中,音动左右。”《隋书·百官志上》:“鸿臚卿,位视尚书左丞,掌导护赞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其时 卢生 同了两个儐相,堂上赞拜礼毕,新人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