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末字词组
相招书招花招供招禁招射招市招宣招
嘉招旌招宠招选招鸡招实招征招纁招
自招巧招高招翻招舞招感招商招目挑心招
招招徵招戏招九招不打自招叙招绝招 
大招楚招承招软招柏招情招要招 
不招冯招成招倍招屈打成招挑招耍花招 
一招角招教招避招屈招挖耳当招玩花招 
弓招类招谕招交招打招心招状招 

词语解释:相招  拼音:xiāng zhāo
邀请。 唐 岑参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诗:“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
词语解释:嘉招  拼音:jiā zhāo
(1).谓朝廷的征聘。《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 吕延济 注:“弱冠谓二十时忝辱被辟为 太祖 掾也。”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书》:“圣朝虚心版筑,尚想邱园。若彼能赴嘉招,便当谨申高命。” 唐 贾岛 《送皇甫侍御》诗:“晓鐘催早朝,自是赴嘉招。”
(2).邀请的美称。 明 杨慎 《古圣泉篇赠韩石溪》诗:“名公紆胜引,嘉招陶芳筵。”
词语解释:自招  拼音:zì zhāo
(1).自取;自致。《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復辞,自招凶祸。”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亶 掩泣而言曰:‘罪过自招,自灭自消,岂敢更将面目,来污圣朝。’” 宋 真德秀 《再守泉州劝农文》:“比之游惰废业,自取飢寒,放荡不谨,自招危辱者,相去远矣。”
(2).自己供认。《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刘爷 看了书吏所録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此皆 湖上笠翁 瞒人独做之事,笔机所到,欲讳不能,俗语所谓不打自招者非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许钦文 自名他的第一本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词语解释:招招  拼音:zhāo zhāo
(1).招呼貌。《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毛 传:“招招,号召之貌。” 郑玄 笺:“舟人之子号召当渡者。” 清 许润 《己巳六月拜别家慈之楚》诗:“舟子招招促行李,残书数卷裹破被。”
(2).摇摆荡漾貌。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招招漾轻檝,行行趋巖趾。” 唐 刘禹锡 《桃源行》:“渔舟何招招,浮在 武陵 水。”
(3).长软貌。《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 王冰 注:“如竿末梢,言长耎也。”
词语解释:大招  拼音:dà zhāo
(1).古乐名。即《大韶》。 汉 蔡邕 《独断·五帝三代乐之别名》:“ 舜 曰《大韶》,一曰《大招》。”
(2).《楚辞》篇名。相传为 屈原 所作。或云 景差 作。 王夫之 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繫之以大,盖亦因 宋玉 之作而广之。”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 乔生 为我写一通焚之 文忠 墓前,以当‘大招’。” 清 蒋士铨 《一片石·祭碑》:“儿孙拜墓携村酒,旌节临江赋‘大招’。”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词:“一掬‘大招’泪,洒向暮云间。”
词语解释:不招
不当上门女婿
词语解释:一招  拼音:yī zhāo
(1).一个靶子。《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一招。” 高诱 注:“招,埻的也。”
(2).谓一招来或一招手。 唐 钱珝 《春恨》诗之一:“高臺爱妾魂销尽,始得 丘迟 为一招。”《宣和遗事》前集:“望空用手一招,见青鸞二隻落於帝前。”
(3).指一种办法、计策或手段。 老舍 《离婚》第五:“ 张大哥 和 老李 又敷衍了几句,完全出于诚意,同时不失为敷衍, 张大哥 自己都佩服这一招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好,这也是一招!’ 卢嘉川 拿起小铺上的一把小纸旗摇了摇,似乎在驱逐难忍的瞌睡。”
词语解释:弓招  拼音:gōng zhāo
以弓召唤。古代聘士之礼。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后遂以“弓招”为延聘之典。《北史·邢邵传》:“设官分职,各有司存,丞相不问鬭人,虞官弓招不进。” 唐 张说 《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父 淳感 盘桓利贞,弓招莫进。”
词语解释:书招  拼音:shū zhāo
书场的招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大东门 书场在 董子祠 坡儿下厠房旁,四面团座,中设书臺,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曰开讲书词。”
词语解释:旌招  拼音:jīng zhāo
以旌招之。谓征召贤士。语本《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爰应旌招,抚翼宰庭。” 南朝 陈 周弘让 《与徐陵荐方圆书》:“ 圆 若蒙此旌招,未必不凿坯而遯於廊庙之用。”
词语解释:巧招
巧妙的计策或手段
词语解释:徵招
征召,征聘。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韜养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参见“ 徵召 ”。
古乐章名。《孟子·梁惠王下》:“﹝ 景公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説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赵岐 注:“《徵招》《角招》,其所作乐章名也。” 杨伯峻 注:“招同‘韶’。”
词语解释:徵召
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 ,蒙朝庭徵召去了。”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词语解释:楚招  拼音:chǔ zhāo
《楚辞·招魂》的省称。 元 张翥 《寄答翟彬文中时避慈溪》诗:“ 蜀 魄有声疑诉国,《楚招》无些忆沉江。”
词语解释:冯招  拼音:féng zhāo
指 汉 冯唐 白首被招之事。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 贡 喜音容间, 冯 招疾病缠。”参见“ 冯唐易老 ”。
词语解释:冯唐易老  拼音:féng táng yì lǎo
汉 冯唐 身历三朝,至 武帝 时,举为贤良,但 唐 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后因以“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 易老, 李广 难封。” 元 吴景奎 《寄苏伯夔诗》:“ 冯唐 易老双蓬鬢, 殷浩 难投一纸书。” 唐 吴融 《寄贯休》诗:“已似 冯唐 老,方知 武子 愚。” 宋 陆游 《悲秋》诗:“已惊白髮 冯唐 老,又起清秋 宋玉 悲。” 元 刘致 《朝天子·邸万户席上》曲:“鬢毛,木雕,谁便道 冯唐 老。”
词语解释:角招  拼音:jiǎo zhāo
古乐章名。招,通“ 韶 ”。《孟子·梁惠王下》:“﹝ 齐景公 ﹞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説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赵岐 注:“《徵招》《角招》,其所作乐章名也。” 孙奭 疏:“必作其《徵招》《角招》之者,盖徵以为事,角以为民,皆以招名之。” 朱熹 集注:“招与韶同……乐有五声,三曰角为民,四曰徵为事。招,舜乐也。”
词语解释:类招  拼音:lèi zhāo
以物类相招。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类招臻倜诡,翼萃伏衿缨。”
词语解释:花招  拼音:huā zhāo
(1).武术中姿式好看但不一定实用的动作。后泛指巧妙的手法。《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为了安全,她悄悄地告诉孩子们一个防身的花招。”
(2).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 老舍 《全家福》第三场:“ 小平 ,记住,我们事事都要以诚相见,你刚才不该对 李大妈 耍这种小花招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想: 韩大棒子 又玩什么花招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他还是不理他,看他究竟又要耍啥新花招。”
(3).招贴;海报。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在这梁园棚勾栏里做场,昨日贴出花招儿去。”
词语解释:宠招  拼音:chǒng zhāo
亦作“ 宠召 ”。 对高位者邀请的敬辞。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团圆》:“老夫感蒙过爱,特辱宠招,不胜愧感之至。” 田汉 《关汉卿》第七场:“您知道歌台舞榭我是不大来的。昨天我就没有能来奉陪。今天 阿大人 再三宠召,不能不来。”
词语解释:高招  拼音:gāo zhāo
高明的办法。 王国祥 《壶、鸡蛋》:“研究了半天,没有别的高招,就带卖鸡蛋吧!”《人民日报》1991.10.26:“有的厂家门可罗雀,洛阳肉联厂却门庭若市。洛阳肉联厂有何高招?”
词语解释:戏招  拼音:xì zhāo
戏剧的演出广告。 欧阳山 《三家巷》二:“贴出来的戏招是他从来没有看过的《貂蝉拜月》。他一下子入了迷,只想进去看一看。”
词语解释:承招  拼音:chéng zhāo
认罪招供。《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再教把妇人拶指,要她承招, 刘氏 ……怎敢抵赖?拶指套上,便承认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欵犯》:“如重罪之欵不肯承招,必须以夹棍吓之。”
词语解释:成招  拼音:chéng zhāo
罪犯在审讯中招供画押。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打的我无缝可能逃,有口屈成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如此奸人,累甚么纸笔?况且口不成语,兇器未获,难以成招。选大样板子一顿打死罢。”
词语解释:教招  拼音:jiào zhāo
教诏,教训。《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亲情劝着何曾听,父母教招似不闻。”参见“ 教詔 ”。
词语解释:教诏  拼音:jiào zhào
教诲;教训。《战国策·燕策一》:“ 齐 赵 ,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詔之,合从以安 燕 ,敬以国从。”《吕氏春秋·审分》:“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詔,而好自以。”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詔,世守其言,则必积师友之渊源,材充厥职。” 明 张一桂 稚圭甫 《重刻〈颜氏家训〉序》:“意其家庭之所教詔,父子之所告语,必有至训焉,而今不及闻矣。”
词语解释:谕招  拼音:yù zhāo
谕告并招抚。 唐 韩愈 《刘统军碑》:“ 杨琳 为横, 巴 蜀 靡彫;公由游寄,单船諭招。”
词语解释:供招  拼音:gòng zhāo
(1).人犯招供。《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既不曾有人来同小娘子吃酒,亦不知付简贴儿来的是何人。打死也只是恁么供招。”《水浒传》第三回:“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汝从实供招,免受刑罚。”
(2).指书面供词。 明 徐榜 《济南纪政·杨化记》:“太守见其情真事确,取供招,解抚臺。”
(3).喻指直抒胸臆的文字。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今人昼之所行,夜之所思,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特此数者,终日习俗,故自写供招,痛快无蹇涩处。”
词语解释:选招  拼音:xuǎn zhāo
犹选聘。《半月谈》1986年第24期:“民办教师选招为公办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组织上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全面考核,从合格者中择优选招,以保证质量。”
词语解释:翻招  拼音:fān zhāo
犹辨白,申诉。 清 李渔 《凰求凤·先声》:“文人口是刀,一经批削,没处翻招。”
词语解释:九招  拼音:jiǔ zhāo
见“ 九韶 ”。
词语解释:九韶  拼音:jiǔ sháo
亦作“ 九招 ”。 舜 时乐曲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成玄英 疏:“《九韶》, 舜 乐名也。”《史记·五帝本纪》:“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於是 禹 乃兴《九招》之乐。” 司马贞 索隐:“招音韶,即 舜 乐《簫韶》。九成,故曰《九招》。”一说, 帝喾 时所作。《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 命 咸墨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昔 帝嚳 之世, 咸墨 为颂以歌《九韶》。”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
词语解释:软招  拼音:ruǎn zhāo
软办法,软手段。 李根全 《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见这位英雄很有能耐,就想套用他。开始他用软招诱他说:只要他服了,就给他大官做,并且还给他百万财富,把公主也许配给他。”
词语解释:倍招  拼音:bèi zhāo
招致背叛者。倍,通“ 背 ”。《管子·七法》:“不明於心术,而欲行令於人,犹倍招而必拘之。” 尹知章 注:“物有倍叛而招之者,必有以慰悦之,令其感服,今反拘留之,则彼逾叛矣。”
词语解释:避招  拼音:bì zhāo
谓逃避征召,隐居不仕。 元 袁桷 《赋文子方篔簹亭竹影》诗之五:“朔吹南尘久避招,闭门自醉独逍遥。”
词语解释:交招  拼音:jiāo zhāo
教诲;教导。《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引头千度觅,心心只怕被人欺。故知慈母惜婴孩,怜念交招役意怀。” 蒋礼鸿 通释:“交招,就是‘教詔’,教训的意思。”
词语解释:禁招
招架;忍受
词语解释:鸡招  拼音:jī zhāo
古代南方一种以鸡招魂的巫术。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南越人好巫》:“ 广州 妇女患病者,使一嫗左持雄鸡,右持米及箸,于閭巷间嘷曰:‘某归。’则一嫗应之曰:‘某归矣。’其病旋愈。此亦招魂之礼,是名鸡招。”
词语解释:舞招  拼音:wǔ zhāo
舞弄,嬉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寄人生蜉蝣暮朝,笑荣名弥猴儛招。奈被风尘纷扰,知甚日解金貂。”
词语解释:不打自招  拼音:bù dǎ zì zhāo
(1).不用拷问,自己就招认了罪行。《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刘爷 看了书吏所録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
(2).比喻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图。《西游记》第十七回:“﹝ 黑风山 妖怪﹞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説出道:‘后日是他母难之日,邀请诸邪来做生日。’”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可见‘让’的目的是在于‘得’,让一寸是要得一尺。这可以说是古代提倡礼让者的不打自招。”
词语解释:柏招  拼音:bǎi zhāo
亦作“ 柏昭 ”。 传说为上古 帝喾 之师。《汉书·古今人表》:“ 柏招 , 帝嚳 师。”《晋书·景帝纪》:“ 顓頊 受学於 緑图 , 高辛 问道於 柏招 。”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九上·高辛》:“致学 柏昭 而师於 赤松 。”
词语解释:屈打成招  拼音:qū dǎ chéng zhāo
严刑拷打,迫使无罪者招认。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拖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綳扒,屈打成招。”《荡寇志》第二七回:“那 纪二 可怜有口难言,竟屈打成招,坐了死罪。” 洪深 《申屠氏》第七本:“恶霸诬良为盗,赃官屈打成招。”
词语解释:屈招  拼音:qū zhāo
在拷打威胁下,受屈招认。《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可怜 崔寧 和小娘子受刑不过,只得屈招了。”《元典章·刑部二·提牢》:“罪重反轻者有所恃而不服,罪轻反重者有所畏而屈招。”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发配》:“一时被拷打,屈招是虚假。”
词语解释:打招  拼音:dǎ zhāo
(1).用手示意。《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官人把手打招,叫:‘买餶飿儿。’”
(2).打招呼。 聂绀弩 《季氏将伐颛臾》:“‘你没有跟他打招吗?’‘没有。’”
(3).乡村儿童摹拟战斗的游戏。 梁斌 《红旗谱》六:“ 大贵 和 二贵 也参加了他们的游戏;所有的孩子们分成两队,开始‘打招’。”
词语解释:射招  拼音:shè zhāo
用箭射靶。《吕氏春秋·别类》:“射招者,欲其中小也;射兽者,欲其中大也。” 高诱 注:“招,埻艺也。”埻,箭靶的中心。
词语解释:实招  拼音:shí zhāo
如实招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汝还敢赖,如再不实招,便先来夹折你的孤拐。”《红楼梦》第四回:“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中国民间故事选·大师兄闹衙门》:“你这里出了告示,有个二师兄实招了。”
词语解释:感招  拼音:gǎn zhāo
感应招致。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祸福有所由主乎?’曰:‘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事之相感招也,而鬼神不与焉。’”
词语解释:叙招
亦作“叙招”。 自白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看语必以口供为凭,叙招必以看语为定。未出看语,不可先发叙招。”
词语解释:情招  拼音:qíng zhāo
指应招供的事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遂将情招一一供明,把奶子毙於杖下。”
词语解释:挑招  拼音:tiāo zhāo
挑逗勾引。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杨大同》:“ 杨 揭帘,见妇人抱幼女坐轿中,大惊异……急出外舍,思所以挑招之策。”
词语解释:挖耳当招  拼音:wā ěr dāng zhāo
见别人举手挖耳,误认为在招呼自己。比喻由期待过切而产生的误会。《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那 吴衙内 记挂着 贺小姐 ,一夜卧不安稳。早上 贺司户 相邀,正是挖耳当招,巴不能到他船中,希图再得一覷。”
词语解释:心招  拼音:xīn zhāo
口中不言而以情态进行挑逗。多形容女人轻佻之状。《史记·货殖列传》:“今夫 赵 女 郑 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宋 苏轼 《书刘庭式事》:“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
词语解释:市招  拼音:shì zhāo
(1).招贴。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赏菊》:“酒壚茶设,亦多栽黄菊,於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
(2).指商店招牌和招徕顾客的幌子等物。 郑振铎 《海燕·黄昏的观前街》:“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到了几块。”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前面》:“晨风也吹来了,鼓动着欲明的天色,震动着飘摇的市招,发出微微的低音的歌唱。”
词语解释:征招  拼音:zhēng zhāo
征召,征聘。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韜养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参见“ 徵召 ”。
古乐章名。《孟子·梁惠王下》:“﹝ 景公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説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赵岐 注:“《徵招》《角招》,其所作乐章名也。” 杨伯峻 注:“招同‘韶’。”
词语解释:徵召
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 ,蒙朝庭徵召去了。”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词语解释:商招  拼音:shāng zhāo
商店招牌。 柳杞 《好年胜景》:“谁不知道这是乡野酒饭铺的无字商招呵。”
词语解释:绝招  拼音:jué zhāo
1.犹绝技。 峻青 《秋色赋·张玉生》:“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头子还有这么一手绝招儿。”
2.指一般人想不到的方法、计策。 马烽 《三年早知道》:“后来打到第五眼井缺砖,窑上又烧不出来,大家都发愁的不行,他又出了个绝招。” 峻青 《海啸》第三章:“现在必须再来一个绝招,把 山本 调到西面的 老河口 去,这样才可能使咱们的粮船顺利出海。”
词语解释:要招  拼音:yào zhāo
邀集、招揽。《陈书·废帝纪》:“乃至要招远近,叶力 巴 湘 ,支党纵横,寇扰 黟 歙 。”
词语解释:耍花招  拼音:shuǎ huā zhāo
(1).施展诡诈手段。 宋之的 《控诉》:“他的花招还要耍到哪里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汤富海 听到最后这句话,心中忍不住苦笑, 朱暮堂 会有啥好甜头给人家尝吗?他还是不理他,看他究竟又要耍啥新花招。”
(2).卖弄小聪明;玩弄技巧。
词语解释:玩花招  拼音:wán huā zhāo
施展某种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词语解释:状招  拼音:zhuàng zhāo
具状招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係某府某州某县某都图,籍贯,状招;某年月日不合与某云云。”
词语解释:宣招  拼音:xuān zhāo
谓帝王下令招纳。《汉书·公孙弘传》:“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
词语解释:纁招  拼音:xūn zhāo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光武 同游学。及 光武 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 光 ,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后因谓招聘隐士出仕为“纁招”。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聘隐逸教》:“宜速详旧礼,各遣纁招。”
词语解释:目挑心招  拼音:mù tiǎo xīn zhāo
旧时形容女子诱惑人的情态。《史记·货殖列传》:“今夫 赵 女 郑 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你不惜目挑心招,无俟招摇过市。” 清 龚自珍 《京师乐籍说》:“乐籍既棋布于京师,其中必有资质端丽、桀黠辨慧者出焉。目挑心招,捭闔以为术焉,则可以箝塞天下之游士。”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今夫游妓遇其所欢,涂脂抹粉,目挑心招者,为缠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