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共19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招隐招来招风招请招挥招留招诱招稿
招提招唤招子招毁招尤招考招具招理
招魂招招招纳招安招魂葬招生招世招标
招邀招要招迎招集招待招展招伏招涉
招呼招麾招降招牌招聚招礼招亲招款
招手招徕招兵招书招舞招武招复招求
招携招饮招灾招凉招权招婿招摭招解
招摇招致招怀招潮招领招举招租招灾惹祸
招延招飐招聘招提客招文袋招担招用招纸
招贤招引招买招谏招箭招选招眼招灾揽祸

词语解释:招隐  拼音:zhāo yǐn
(1).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 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
(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词语解释:招提  拼音:zhāo tí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词语解释:拓提  拼音:tuò tí
即招提。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仇兆鳌 注引《僧辉记》:“拓提者,梵言‘拓鬭提奢’, 唐 言‘四方僧物’。但传笔者讹‘拓’为“招”,去‘鬭’、‘奢’,留‘提’字,即今十方住持寺院耳。”参见“ 招提 ”。
词语解释:招魂  拼音:zhāo hún
(1).招死者之魂。《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 汉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沛公 起兵野战,丧皇妣于 黄乡 。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 明 唐顺之 《吴江三忠祠》诗:“庙枕 洞庭 波,招魂荐 楚 歌。”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百计捞救,数日不得尸,乃招魂设位,草草成服。” 徐迟 《牡丹》三:“她来不及用 姚黄 的身体去兑换一迭迭的钞票,只紧握着一束束招魂的纸钱,在她虚设的灵位前燃烧。”参见“ 招復 ”。
(2).招生者之魂。《楚辞》《招魂》篇, 汉 王逸 《题解》:“《招魂》者, 宋玉 之所作也…… 宋玉 怜哀 屈原 ,忠而斥弃,愁懣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寿。”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仇兆鳌 注引《楚辞》 朱熹 注:“古人招魂之礼,不专施於死者。公诗如‘剪纸招我魂’,‘老魂招不得’,‘南方实有未招魂’,与此诗‘魂招不来归故乡’,皆招生时之魂也。本 王逸 《〈楚辞〉注》。”按,世间小儿病时或恐其失魂,每使人于室内或室外路旁呼之,谓之叫魂,即招魂施于生者之义。
词语解释:招复  拼音:zhāo fù
招魂复魄。古代丧礼仪式之一。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向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后汉书·赵咨传》:“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復含敛之礼。” 李贤 注:“招復,谓招魂復魄也。”
词语解释:招邀  拼音:zhāo yāo
亦作“ 招要 ”。 邀请。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三:“洒扫 黄金臺 ,招邀青云客。”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清 陈廷敬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輦,城南华径纷招要。” 叶敬常 《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
词语解释:招呼  拼音:zhāo hū
(1).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 唐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 宋 苏轼 《新酿桂酒》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派人到省城里招呼个大戏班子来,并招呼北柱楼的厨子来,预备留 老残 过年。”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我在屋子里招呼了一声,他竟没有听见。”
(2).招附;招抚。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肜 乃思所以离间二寇,以分其势。招呼 鲜卑 ,示以财利。”《三国志·蜀志·诸葛诞传》:“后 毌丘俭 、 文钦 反,遣使诣 诞 ,招呼 豫州 士民。”
(3).用言语、点头、招手、行礼等方式表示问候。《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羣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接二连三地跟从 元茂屯 出来的赶车的招呼,问长问短,应接不停。”
(4).照料;关照;照管。《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着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我跟车间的姐妹说一声,有啥动静,她们会来招呼你的。” 李季 《五月端阳》三四:“几十里路上请医生,全村人招呼着一个伤员。” 赵树理 《小经理》:“你慢慢养着吧,不要着急,合作社的事情我暂且招呼几天!”
(5).接待;应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侄少爷来到,本该要好好的招呼;因为老爷今日出门……等老爷回来时,再请少爷来罢。” 叶紫 《行军掉队纪》五:“这山坳里十多家店家,就只有他家的生意兴盛。招呼好,饭菜好,并且还能够保险客人平安。”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章:“ 剑平 的职务是站立柜台招呼顾客。”
(6).扶持;抬举。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九:“ 小元 他原来是你们招呼起来的人,只要 恒元 一倒,还有法子叫他变过来。”
词语解释:招手  拼音:zhāo shǒu
打手势招呼人或向人问候、致意。 清 陈大章 《九江夜泊》诗:“云中五老人,见我时招手。”《红楼梦》第二五回:“却説 小红 正自出神,忽见 袭人 招手叫他,只得走上前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推开 白露 卧室门,和颜悦色的招手,诱出 小东西 。”
词语解释:招携  拼音:zhāo xié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词语解释:招摇  拼音:zhāo yáo
(1).炫耀;张扬。《史记·孔子世家》:“ 灵公 与夫人同车,宦者 雍渠 参乘,出,使 孔子 为次乘,招摇市过之。”《明史·赵彦传》:“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伪皇孙事》:“后又於其地冒称皇孙,招摇愚民,为 松相公 筠 所斩。” 姚雪垠 《长夜》二:“是不是要把他们杀害在一个离大路稍远的荒僻地方避免招摇,叫他们无从推测。”
(2).山名。《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 阳朴 之薑, 招摇 之桂。”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 招摇 青桂树,幽蠧亦成科。”
(3).借指桂树。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诗:“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4).星名。即北斗第七星摇光。亦借指北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郑玄 注:“招摇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 孔颖达 疏:“招摇,北斗七星也。”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 唐 储光羲 《秋次坝亭寄申大》诗:“南听鸿雁尽,西见招摇转。”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江浙联军〈檄南京文〉》:“ 蓐收 怒而招摇指,是贪狼堕地之时;凉风动而参伐明,正大树开花之候。”
(1).逍遥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徘徊招摇,灵栖迟兮。” 李善 注:“招摇,犹彷徨也。”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他时更拟邀羣仙,坐览八极周云烟。公还骑鹤我骑鵠,招摇再踏 蓬莱 颠。”
(2).摇动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汉书·礼乐志》:“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颜师古 注:“招摇,申动之貌……招,音韶。”
词语解释:招延  拼音:zhāo yán
(1).招请,延请。《史记·梁孝王世家》:“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説之士,莫不毕至。”《荀子·议兵》“故招近募选,隆埶诈,尚功利,是渐之也” 唐 杨倞 注:“近当为延,传写误耳。招延,谓引致之也。”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奢侈报》:“同官家虽盛具招延,亦不下箸。”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接待甚殷,每家皆欲以酒食招延。”
(2).招致;求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近在 并州 ,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撆 邢 魏 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讚説。便击牛釃酒,招延声誉。”
词语解释:招贤  拼音:zhāo xián
招揽贤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闕,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 明 李东阳 《与钱太守》诗:“ 钱侯 亦有招贤意,潦倒无能作颂声。”
词语解释:招来  拼音:zhāo lái
见“ 招徠 ”。
词语解释:招徕  拼音:zhāo lái
(1).亦作“ 招来 ”、“ 招倈 ”。招引,延揽。《史记·孝武本纪》:“乃作 通天臺 ,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僊之属。”《汉书·公孙弘传》:“﹝陛下﹞招徠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授官,将以厉百姓劝贤材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绍兴 初,招徠直諫,无所忌讳。”《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因借府库之资,招徠豪杰。”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柳条扬手,为田野招徕行旅。”
(2).招抚。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 吴王 亦至矣,为之闢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徠数郡,未闻王有尺素之词为之奬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庚子 之变,以误认拳匪为义民,一味招徠,竟酿巨祸。”
(3).特指招揽生意。 峻青 《海啸》第三章:“这镇上就开了不少店铺,招徕着那些南来北往的人们。”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五:“厦檐下边的明柱上,满是招徕顾客的大字。”
词语解释:招唤  拼音:zhāo huàn
召唤;呼唤。 宋 陆游 《独游城西诸僧舍》诗:“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 孙犁 《澹定集·契诃夫》:“﹝他﹞对于他的祖国必然走向幸福富庶之途,作过无数次的辩证和招唤。”
词语解释:招招  拼音:zhāo zhāo
(1).招呼貌。《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毛 传:“招招,号召之貌。” 郑玄 笺:“舟人之子号召当渡者。” 清 许润 《己巳六月拜别家慈之楚》诗:“舟子招招促行李,残书数卷裹破被。”
(2).摇摆荡漾貌。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招招漾轻檝,行行趋巖趾。” 唐 刘禹锡 《桃源行》:“渔舟何招招,浮在 武陵 水。”
(3).长软貌。《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 王冰 注:“如竿末梢,言长耎也。”
词语解释:招要  拼音:zhāo yào
见“ 招邀 ”。
词语解释:招邀  拼音:zhāo yāo
亦作“ 招要 ”。 邀请。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三:“洒扫 黄金臺 ,招邀青云客。”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清 陈廷敬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輦,城南华径纷招要。” 叶敬常 《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
词语解释:招麾  拼音:zhāo huī
(1).指挥。《荀子·成相》:“ 吕尚 招麾 殷 民怀。” 杨倞 注:“招麾,指挥也。”
(2).亦作“ 招挥 ”。征召,起用。 宋 陆游 《村居》诗之一:“是中堪送老,高枕谢招麾。” 宋 陆游 《题幽居壁》诗之二:“声利场中偶解围,悠然高枕谢招挥。”
词语解释:招徕  拼音:zhāo lái
(1).亦作“ 招来 ”、“ 招倈 ”。招引,延揽。《史记·孝武本纪》:“乃作 通天臺 ,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僊之属。”《汉书·公孙弘传》:“﹝陛下﹞招徠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授官,将以厉百姓劝贤材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绍兴 初,招徠直諫,无所忌讳。”《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因借府库之资,招徠豪杰。”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柳条扬手,为田野招徕行旅。”
(2).招抚。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 吴王 亦至矣,为之闢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徠数郡,未闻王有尺素之词为之奬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庚子 之变,以误认拳匪为义民,一味招徠,竟酿巨祸。”
(3).特指招揽生意。 峻青 《海啸》第三章:“这镇上就开了不少店铺,招徕着那些南来北往的人们。”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五:“厦檐下边的明柱上,满是招徕顾客的大字。”
词语解释:招饮  拼音:zhāo yǐn
招人宴饮。
词语解释:招致  拼音:zhāo zhì
(1).招而使至;收罗。《荀子·君道》:“夫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俗説: 淮南王 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旧唐书·崔胤传》:“﹝ 胤 ﹞虑 全忠 急於篡代,乃与 郑元规 谋招致兵甲,以扞 茂贞 为辞。”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又开宝市于伪都,招致海商大贾。”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左翼作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兵,或国外杀进来的仇敌,他不但要那同走几步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
(2).引起;导致。多指不良的后果。《后汉书·陈龟传》:“呼嗟之声,招致灾害。”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七章:“他一面埋怨自己没有拦住他,一面又痛恨 陆希荣 由于动摇招致的严重后果。” 胡德培 《写出新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如果尊重事实,辩明是非,那就要承担爱情生活中被误解的风险,可能招致与男家关系的破裂。”
词语解释:招飐  拼音:zhāo zhǎn
见“ 招展 ”。
词语解释:招展  拼音:zhāo zhǎn
亦作“ 招颭 ”。 飘扬;摇曳。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番将雄威摆阵齐,北风招颭皂雕旗。”《三国演义》第七一回:“ 法正 见 曹 兵倦怠,鋭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花枝招颭柳枝扬,凤影高騫鸞影翔。”《恨海》第六回:“只见旌旗招展,刀剑如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吾盖见五 印 详图,曾招颭于 伦敦 之肆矣。” 叶圣陶 《四三集·逃难》:“马路旁法国梧桐的嫩叶在微风中招展。”
词语解释:招引  拼音:zhāo yǐn
(1).招致;引之使来。《后汉书·樊鯈传》:“ 建武 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 鯈 外戚,争遣致之,而 鯈 清静自保,无所交结。”《南史·蔡廓传》:“若以重兵迎之,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不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惯一招引閒神野鬼,上门闹炒!”
(2).吸引。 宋 苏舜钦 《望太湖》诗:“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橈一 楚 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 梅雨潭 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八:“‘咱们部队上的同志’这句话,立刻招引来一阵亲切的握手、问好。”
(3).招惹,引出。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九章:“﹝ 琼斯 说﹞ 麦克阿瑟 本来告诉我们,打到三八线可以回家,谁知道又让我们跨过了三八线,结果把 中国 人招引来了。”
词语解释:招风  拼音:zhāo fēng
(1).把风引来。 晋 陆机 《羽扇赋》:“其招风也利,其播气也平。”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四折:“你挐着一把扇子……与县令招风打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树又爱招风,光听见四面山头忽忽好响,不知风有多大。”
(2).形容耳朵之大。言其会把风引来,故云。 茅盾 《子夜》六:“俄而他转过一个侧形来,野马似的一张长脸,却又是缩鼻子,招风大耳朵。”《收穫》1981年第4期:“个子略高的那个是招风耳,眼睛很圆。”
(3).喻惹人注意而生是非。 赵树理 《登记》一:“人家都说:一个 马 家院的 燕燕 ,一个咱家的 艾艾 ,是村里两个招风的东西。”《收穫》1981年第6期:“国画界、出版界都有人在注意你,跑得太快,要招风呀!”
词语解释:招子  拼音:zhāo zǐ
(1).招贴。《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王氏 生下一个孩子……跟邻舍家儿童出去看神会。夜晚不回。夫妻两个烦恼,出了一张招子,街坊上叫了数日,全无影响。” 清 李渔 《玉搔头·错获》:“皇帝家中走了人,叫我百姓替他贴招子。”
(2).犹招牌。似今之广告。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四出:“今早掛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儿来,商量明日杂剧。”《老残游记》第二回:“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居中写着‘説鼓书’三个大字……只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别处也没有见过这样招子。”
(3).犹花招,办法。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四:“你为什么非得想那些笨到家了的招子。”
(4).旧时死刑犯就刑时插在身后标明姓名与罪状的纸牌。 老舍 《黑白李》:“车越走越近了,两个白招子随着车轻轻地颤动。”
词语解释:招纳  拼音:zhāo nà
(1).招引接纳。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高楼观而下道德,广苑囿而狭招纳。”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广川无逆流,招纳厕羣英。”《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所过剽掠,自为甲兵,招纳亡命。”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丞相自嫌家族单寒,把天下同姓,尽行招纳。”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去岁, 柳州 之役,彼等间关至 香港 招纳人才时,余在 美国 ,而无以应之也。”
(2).犹招降。《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习 到官,诱諭招纳。”《南史·鲁爽传》:“ 文帝 累遣招纳,许以为 司州 刺史。” 宋 范仲淹 《王君墓表》:“言事者或请夷灭,或请招纳。”
词语解释:招迎  拼音:zhāo yíng
(1).招引迎接。《后汉书·邓晨传》:“﹝ 建武 ﹞二十五年卒,詔遣中謁者备公主官属礼仪,招迎 新野主 魂,与 晨 合葬於 北芒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冀 浮丘 之诱接,望 安期 之招迎。”
(2).招呼接待。 郭澄清 《黑掌柜》:“他总是满面带笑地站在柜台边,热情地招迎着盈门的顾客。”
词语解释:招降  拼音:zhāo xiáng
号召、劝谕敌人投降。《史记·李将军列传》:“ 陵 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 陵 。”《后汉书·南匈奴传》:“大将军 梁商 以 羌胡 新反,党众初合,难以兵服,宜用招降。”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福建贼廖恩》:“既乃招降予官,朝廷以其悍勇,颇任使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崇德 八年,遣 阿尔津 等征 虎尔哈 于 黑龙江 ,凡克三屯,招降四屯。”
词语解释:招兵  拼音:zhāo bīng
(1).召来军队。 唐 温庭皓 《观山灯献徐尚书》诗:“焚书翻见字,举燧不招兵。”
(2).旧时招募人来当兵。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四节:“前已电各属,非有命令擅自招兵索餉者,准其格杀勿论。”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我提的这位招兵的主儿,也算是师长。”
词语解释:招灾  拼音:zhāo zāi
自取灾害;招惹是非。例如:正经事干不了,倒是个天生招灾的主儿。
词语解释:招怀  拼音:zhāo huái
招抚,怀柔。《史记·汲郑列传》:“是时, 汉 方征 匈奴 ,招怀四夷。”《魏书·吐谷浑传》:“ 兴和 中, 齐献武王 作相,招怀荒远, 蠕蠕 既附於国, 夸吕 遣使致敬。”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今 梅山洞 峦,恃险叛乱,﹝公﹞受詔为都部署,招怀讨击, 五谿 悉平。”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问目答罗鼎臣》:“ 超 子 勇 ,亦言通 西域 ,则虏势弱,为置校尉,以扞北抚西,设长史以招怀诸国。”
词语解释:招聘  拼音:zhāo pìn
招徕聘请。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庄王 ﹞於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夜不懈。”《宋书·前废帝纪》:“可甄访郡国,招聘閭部。” 宋 文天祥 《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自此名师端友,招聘仍年。”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们局里招聘那么多工程师、副工程师。”
词语解释:招买  拼音:zhāo mǎi
招引,招惹。 宋 杜安世 《苏幕遮》词:“因甚当初,故故相招买。早是幽欢多障碍。”
词语解释:招请  拼音:zhāo qǐng
邀请。《三国志·魏志·张范传》:“ 袁术 备礼招请, 范 称疾不往。”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邻州竞招请,书札何翩翩。”
词语解释:招毁  拼音:zhāo huǐ
招致毁谤。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以 仲尼 之行也,而招毁於 叔孙 。”
词语解释:招安  拼音:zhāo ān
(1).安抚。《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元年》:“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命,军士復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三国志平话》卷下:“三日, 雍闓 出阵,被 魏延 斩於马下,军师招安了百姓。”
(2).说之使归附。 元 李致远 《还牢末》楔子:“今 东平府 有二人,乃是 刘唐 、 史进 ,这两个都一身好本事。他二人有心待要上 梁山泊 来,争奈不曾差人招安去。”《水浒传》第六四回:“ 宋江 大喜。当日一面设筵庆贺,一边使人招安逃窜败军,又得了五七千人马。”
(3).劝说反抗者投降归顺。 宋 无名氏 《可书》:“故谚云:若要富,守定行在卖酒醋。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楔子:“ 唐 元帅数次招安 敬德 ,此人不肯降 唐 。”《捻军歌谣·蒙关店,两头尖》:“封他高官他不坐,寧死也不受招安。” 姚雪垠 《长夜》十五:“据说 李水沫 十六岁就下水,二十五岁时受招安,作了团长。”亦谓反抗者接受劝说而归顺。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待几时风尘寧静,我和你招安去未是蹉跎。”《水浒传》第七一回:“只见 武松 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4).喻收买,拉拢。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兀的那小妮子,眼见的受了招安了也!”
(5).收留。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有阿妈 李克用 ,见某有打虎之力,招安我做义儿家将。”
词语解释:招集  拼音:zhāo jí
亦作“ 招辑 ”。亦作“ 招缉 ”。
(1).招呼人们聚集;召集。《汉书·叙传上》:“时 隗嚣 据 垄 拥众,招辑英俊。” 颜师古 注:“辑与集同。”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力同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兴》:“兵火之后,井邑凋零。 季兴 招缉绥抚,人士归之。” 宋 欧阳修 《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所至,多招集文士。”《说唐》第三三回:“何不赶紧招集民伕,造起一座宫来?”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者有‘校长不能在学校开会,不得不借邻近的饭店招集教员开会的奇闻’。”
(2).犹招抚。《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 汉中 可传檄而定也。”《陈书·鲁悉达传》:“﹝ 鲁悉达 ﹞招集 晋熙 等五郡,尽有其地。”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人物》:“﹝ 张希崇 ﹞在官不喜声色,善抚士卒,招集夷落。”《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四年》:“ 全师雄 病死 金堂 , 德裕 及 王全斌 等分往招辑,贼众悉平。”
词语解释:招牌  拼音:zhāo pái
(1).店家、医家与艺人等挂在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 宋 张任国 《柳梢青》词:“掛招牌,一声喝采,旧店新开。”《水浒传》第五一回:“今日 秀英 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藴藉的格范,唤做‘ 豫章城 双渐 赶 苏卿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前边行到 竹竿巷 ,见一招牌写得真,白粉壁上书大字:有房安歇往来人。”《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将来掛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二:“这地方的门口挂着职业介绍所的招牌,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碰了进去。”
(2).比喻骗人的幌子。 清 李渔 《意中缘·奸囮》:“我借他做个招牌,结识起士大夫来。” 闻一多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时髦的招牌和近代化的技术,并不能掩饰这些事实。”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十章:“这个浪荡子到外面也不是念书,想混个招牌回来欺压人罢啦。”
词语解释:招书  拼音:zhāo shū
旧时审问犯人时负责记录供词的人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堂左侧招书一人,听写口供。”
词语解释:招凉  拼音:zhāo liáng
亦作“ 招凉 ”。
(1).招致凉气;避暑。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昭王 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 宋 陶穀 《清异录·木》:“ 崔凤 蹉跎失志。 洛南 天庆观 颇幽雅,常陪友生夏月招凉于古槐下。”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 张诗舲 ﹞又题 风洞山 云:‘ 灕江 水緑招凉去,常侍诗清赏雨来。’” 庞树柏 《病鹤避暑小云栖寺挐舟访之留赠》诗:“大火流金苦久晴,招凉地僻有谁争!”
(2).着凉;受凉。 鲁迅 《书信集·致邵文熔》:“上月中旬又因不慎招凉,终至大病。”
词语解释:招潮  拼音:zhāo cháo
蟹名。体深褐色,足红色,眼柄长,雄蟹一螯很大,另一螯则较他足尤小;雌蟹两螯均小而相等。穴居海滩,涨潮前,雄蟹举起大螯,上下运动,故名“招潮”。又名望潮。在我国南方种类很多。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招潮子,亦蟛蜞之属。壳带白色。海畔多潮,潮欲来,皆出坎举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 宋 黄庭坚 《又借答送蟹韵见意》:“招潮瘦恶无永味,海镜纤毫祇强颜。”
词语解释:招提客  拼音:zhāo tí kè
寺僧。 唐 高适 《赠杜二拾遗》诗:“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
词语解释:招谏  拼音:zhāo jiàn
谓帝王征求规劝意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昔 帝轩 刻舆几以弼违, 大禹 勒笋簴而招諫。”
词语解释:招挥  拼音:zhāo huī
见“ 招麾 ”。
词语解释:招麾  拼音:zhāo huī
(1).指挥。《荀子·成相》:“ 吕尚 招麾 殷 民怀。” 杨倞 注:“招麾,指挥也。”
(2).亦作“ 招挥 ”。征召,起用。 宋 陆游 《村居》诗之一:“是中堪送老,高枕谢招麾。” 宋 陆游 《题幽居壁》诗之二:“声利场中偶解围,悠然高枕谢招挥。”
词语解释:招尤  拼音:zhāo yóu
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虽家到而户説,祗以招尤而速累。”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只是相公心本萧疎,气太豪迈。仕路险昃,恐易招尤。”《明史·赵世卿传》:“多取所以招尤,慢藏必将诲盗。”
词语解释:招魂葬  拼音:zhāo hún zàng
谓人死而不得其尸,用其生前所着衣冠,招其魂而葬。《晋书·袁瓌传》:“时 东海王 越 尸既为 石勒 所焚,妃 裴氏 求招魂葬 越 ,朝廷疑之。 瓌 与博士 傅纯 议,以为招魂葬是谓埋神,不可从也。” 唐 张籍 《征妇怨》诗:“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词语解释:招待  拼音:zhāo dài
(1).对宾客或主顾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你的菜作得并不怎样,全仗着我的招待好,算是没垮台。” 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四章:“连长和指导员在小屋里招待了游击队员。” 巴金 《在尼斯》:“她们对我们非常周到,好像在招待远方来的亲戚。”
(2).招待员,担任招待工作的人。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六八:“ 南飞生 到了…… 老张 不能不请他作招待。” 茅盾 《三人行》七:“前几天,摆烟灯的 陆麻子 看中了 秋菊 ,想买她去做什么女招待。”
词语解释:招聚  拼音:zhāo jù
招集;聚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 魏其 、 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后汉书·隗嚣传》:“﹝ 隗嚣 ﹞復招聚其众,据故地,自称 西州 上将军。”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 艺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
词语解释:招舞  拼音:zhāo wǔ
飘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间列杂色小旗緋伞,左右招舞。”
《韶舞》。相传为 虞舜 乐舞名。《汉书·礼乐志》:“ 高庙 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文始舞》者,曰本 舜 《招舞》也, 高祖 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词语解释:招权  拼音:zhāo quán
(1).揽权;弄权。《汉书·刑法志》:“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招,求也,招致权著己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秦会之 当轴时,几务之微琐者皆欲预闻,此招权之常态。”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俭》:“宪使招权,非得数千緡,不与行遣。”
(2).谓求附权贵而倚仗其势。《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 曹丘生 ,辩士,数招权顾金钱。”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招,求也。以金钱事权贵,而求得其形势以自炫燿也。”《汉书·季布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言招求贵人威权,因以请託,故得他人顾金钱也。”
词语解释:招领  拼音:zhāo lǐng
出公告叫失主领取失物。《羊城晚报》1982.5.7:“我在学校招领牌上,写了一条招领启事,却久久无人认领。”
词语解释:招文袋  拼音:zhāo wén dài
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装文件或财物的小袋子。《水浒传》第十八回:“只见 何清 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摺儿来,指道:‘这伙贼人都在上面。’”《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
词语解释:招箭  拼音:zhāo jiàn
习射时站在箭靶旁查看。《宋史·礼志十七》:“苑中皆有射棚,画晕的。射则用招箭班三十人,服緋紫绣衣、帕首,分立左右,以唱中否。”《元史·刑法志四》:“诸军士习射,招箭者不谨,致被伤而死,射者不坐,仍徵烧埋银。”
词语解释:招留  拼音:zhāo liú
(1).接待收留。《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拒约奇谈》:“无论至亲好友,一概不肯招留,只怕连累也要遭了火灾。” 萧红 《生死场》八:“你快叫她走,她不是我家的孩子,你的崽子我不招留。”
(2).养育得住,不夭折。《快心编初集》第六回:“ 李绩 自料生了几个孩儿,俱不能招留长大,眼见得命中无子。”
词语解释:招考  拼音:zhāo kǎo
用公告的方式叫人来应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没有几天辰光,正好沪江纱厂招考接头工。” 丁玲 《县长家庭》一:“一一五师现正招考看护,她们投考了。”
词语解释:招生  拼音:zhāo shēng
学校招收新生。
词语解释:招展  拼音:zhāo zhǎn
亦作“ 招颭 ”。 飘扬;摇曳。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番将雄威摆阵齐,北风招颭皂雕旗。”《三国演义》第七一回:“ 法正 见 曹 兵倦怠,鋭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花枝招颭柳枝扬,凤影高騫鸞影翔。”《恨海》第六回:“只见旌旗招展,刀剑如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吾盖见五 印 详图,曾招颭于 伦敦 之肆矣。” 叶圣陶 《四三集·逃难》:“马路旁法国梧桐的嫩叶在微风中招展。”
词语解释:招礼  拼音:zhāo lǐ
延请礼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 王定保 、 倪曙 ……之徒, 隐 皆招礼之。”
词语解释:招武  拼音:zhāo wǔ
虞舜 乐《大韶》和 周武王 乐《大武》的合称。招,通“ 韶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亲 周 ,故 宋 ,乐宜亲《招》《武》。”
词语解释:招婿  拼音:zhāo xù
招女婿。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书》:“ 翰峰 先生没而后,招壻姓 张 者入赘其家。”
词语解释:招举  拼音:zhāo jǔ
招致举用。《三略·上略》:“羣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姦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谓乱源。”
词语解释:招担  拼音:zhāo dān
承担;应承。《天雨花》第二二回:“我虽一时高兴,满口招担,然仔细思之,那有这般力量。”
词语解释:招选  拼音:zhāo xuǎn
(1).延揽选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论》:“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汉书·刘向传》:“是时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
(2).挑造招赘。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你父亲请的三位客来……任从你意下招选一个。”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禀过老爷,但是姓 梅 姓 柳 秀才,招选一箇,同生同死,可不美哉!”
词语解释:招诱  拼音:zhāo yòu
(1).召唤劝导。《后汉书·南蛮传》:“ 建康 元年, 日南 蛮夷千餘人復攻烧县邑…… 交阯 刺史 九江 夏方 开恩招诱,贼皆降服。”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青州 益师又至,兼招诱武勇,不日众逾数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又令於城上放纸鳶,鳶书上语,招诱胁从之人使自拔以归。”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他又针对着 殷纣 招诱奴隶,为其他小国所怨恨的形势,定出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左传·昭公》七年)的法律。”
(2).招徕。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街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词语解释:招具  拼音:zhāo jù
招魂用品。《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 注:“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词语解释:招世  拼音:zhāo shì
谓推荐忠良,招致人物。《庄子·徐无鬼》:“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 成玄英 疏:“推荐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兴於朝廷也。” 王先谦 集解:“招致世人相与共济,此务兴其朝者也。”
词语解释:招伏  拼音:zhāo fú
(1).招认。《旧唐书·哀帝纪》:“乙未,敕:伪称官阶人 泉州 晋江县 应乡贡明经 陈文巨 招伏罪款,付 河南府 决杀。”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这仓中稻子凑原数不起,尽是你自偷了,你好好招伏。”
(2).亦作“ 招服 ”。犹招降。《前汉书平话》卷上:“吾将 高皇 宣詔牌印金帛,欲来招伏四将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明 洪武 中,未下 滇 ,先平 蜀 ,招服诸蛮。”
词语解释:招亲  拼音:zhāo qīn
招人到家里做女婿或到人家家里做女婿:东吴招亲|赵云保护刘备过江招亲。
词语解释:招复  拼音:zhāo fù
招魂复魄。古代丧礼仪式之一。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向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后汉书·赵咨传》:“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復含敛之礼。” 李贤 注:“招復,谓招魂復魄也。”
词语解释:招摭
采取;采集;拾取当道者之言隋声附和
词语解释:招租  拼音:zhāo zū
招人租赁。 冰心 《两个家庭》:“头一天上学从舅母家经过的时候,忽然看见 陈 宅门口贴着‘吉屋招租’的招贴。”
词语解释:招用  拼音:zhāo yòng
招收使用。《人民日报》1957.12.14:“招用临时工必须尽量在当地城市中招用,不足的时候,才可以从农村中招用。”《文汇报》1988.6.18:“招用自流人员上山清林,酿成大祸。”
词语解释:招眼  拼音:zhāo yǎn
惹人注意;显眼。例如:这身打扮太招眼。
词语解释:招稿  拼音:zhāo gǎo
记录案件始末与犯人供词等的文稿。《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次日,那书办做成了招稿,先送与 晁大舍 看了。”
词语解释:招理  拼音:zhāo lǐ
答理,理睬。 杜鹏程 《记一位年轻的朋友》二:“ 张师傅 没有招理,扭转话头问:‘听说你受奖了?’” 杜鹏程 《延安人》三:“老太太不招理 吕有怀 。”
词语解释:招标  拼音:zhāo biāo
兴建工程或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时,公布标准和条件,招人承包或承买。
词语解释:招涉  拼音:zhāo shè
牵连,关涉。《元典章·吏部五·给由》:“又廉访司因事取问官吏,事内止写某官亦有招涉,俱无所犯断决缘由。”《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其 李宝 虽有招涉,不合治罪。”
词语解释:招款  拼音:zhāo kuǎn
罪犯招认的事项。《水浒传》第四十回:“快教叠了文案,把这 宋江 、 戴宗 的供状招款粘连了。”
词语解释:招求  拼音:zhāo qiú
招引寻求;征求。《晋书·姚兴载记下》:“吾应天明命,跨据中原,自流沙已东, 淮 汉 已北,未尝不倾己招求,冀匡不逮。” 宋 苏辙 《乞再举台官状》:“伏乞特出圣旨下本臺及两制,分举八员,陛下择取四人用之,使天下晓然知朝廷招求忠言与昔无异。”
词语解释:招解  拼音:zhāo jiě
把已招供的人犯解送上官复审。《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凡各省州县招解逆匪兇盗罪应斩梟立决人犯,该督抚於各州县解犯到省,审明题奏后,即留禁按察使监及首府县监,牢固监禁。”
词语解释:招灾惹祸  拼音:zhāo zāi rě huò
招引灾祸。 清 李渔 《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康濯 《春种秋收·三面宝镜二》:“可谁知土改以后不仅没给他留下发家致富的时光,甚至他那富裕中农成分竟也变得跟什么资本主义有了牵连,不当心便可能招灾惹祸!” 甘铁生 《“现代化”茶馆》第二章:“ 老张 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吧。别招灾惹祸,可没好处呀!”
词语解释:招纸  拼音:zhāo zhǐ
招贴。《说岳全传》第六三回:“元帅归天,乃是腊月除夕之事,所以无人知道。不如写一招纸,贴在驛门首。如有人知得尸首下落,前来报信者,谢银一百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卖书,外头街上贴的萃文斋招纸,便是他的。” 茅盾 《手的故事》十四:“中心小学附近有两个闲人研究这些新贴的广告。穿长衣的一位歪着头说:‘哦,街东的,全是两张一排,街西的只贴一张。哈哈,招纸带得不多,送不起双份了。’”
词语解释:招灾揽祸  拼音:zhāo zāi lǎn huò
招揽灾祸。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共19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