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养拙 拼音:yǎng zhuō
(1).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 唐 钱起 《春宵寓直》诗:“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养拙安贫贱,聊復称我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因此,他才南下‘养拙’--是说不会做官,只好休养藏拙。”
(2).谓才力不称职而不为人所知或不使人知。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上无权臣方镇之擅命,下无刺史守令之专制,虽嵬琐中材,皆得容身养拙於其间。”词语解释:疏拙 拼音:shū zhuō
亦作“疎拙”。
(1).粗疏笨拙;粗略拙劣。《韩非子·难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唐 成玄英 《〈庄子〉序》:“依 子玄 所注三十篇,輒为疏解,总三十卷。虽復词情疏拙,亦颇有心跡指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迁 文虽奇,疎拙亦多,不必皆可取也。” 王统照 《〈短篇小说选集〉序言》:“对社会生活的经历与认识的浮浅,思想的薄弱,想像力的欠缺,文词的疏拙,在这里不必一一具述。”
(2).懒散笨拙。 唐 罗隐 《寄许融》诗:“多病仍疏拙,唯君与我同。”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明 刘基 《谢恩表》:“臣 基 一介愚庸,生长南裔,疎拙无似。”词语解释:工拙 拼音:gōng zhuō
犹言优劣。《吕氏春秋·知度》:“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明试殿庭,题目尽取於《典》《坟》,赋咏用观其工拙。” 茅盾 《〈子夜〉后记》:“我不遑再计工拙,就靦然出版了。”词语解释:藏拙 拼音:cáng zhuō
掩藏拙劣,不以示人。常用为自谦之辞。 唐 罗隐 《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水浒传》第十九回:“ 晁某 是个不读史书的人,甚是麄卤。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花封纵美,也敌不过亲职高,和盘托出空貽笑,倒不如藏拙为高。”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字写得坏极,请勿裱挂,为我藏拙也。”词语解释:守拙 拼音:shǒu zhuō
安于愚拙,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宋 欧阳修 《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大抵时多喜於新奇,则独思守拙;众方兴於功利,则苟欲循常。”《红楼梦》第八四回:“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词语解释:政拙 拼音:zhèng zhuō
谓拙于政事。《旧唐书·隐逸传·阳城》:“ 城 自署其第曰:‘抚宇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 唐 韦应物 《答王郎中》诗:“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 宋 范成大 《甘棠驿》诗:“心劳政拙无遗爱,惭向 甘棠驛 里来。”词语解释:懒拙 拼音:lǎn zhuō
怠惰笨拙。多表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藏拙自适。 宋 范成大 《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证一圆通。”
嬾拙:疏懒笨拙。 唐 杜甫 《发秦州》诗:“我衰更嬾拙,生事不自谋。”一本作“ 懒拙 ”。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清 汪懋麟 《焦山》诗之一:“夙负嬾拙性,人事厌城郭。”词语解释:百拙 拼音:bǎi zhuō
事事笨拙。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十:“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 元 萨都剌 《鹦鹉曲》:“偶然持赠百拙人,眉眶眼精生丑色。”词语解释:老拙 拼音:lǎo zhuō
旧时老年人自称的谦词。 宋 陶穀 《清异录·居室》:“善説者莫儒生若也。老拙幼学时,同舍生 刘垂 ,尤有口材,曹号‘虚空锦’。” 宋 苏轼 《与孔毅父书》:“到 扬 吏事清暇,而人事十倍於 杭 ,甚非老拙所堪也。”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五折:“輦轂之下,幸遇大人尊颜,实乃老拙万幸也。”《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你须牢记老拙今日之言。”词语解释:性拙
生性笨拙词语解释:丑拙 拼音:chǒu zhuō
丑陋笨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 唐 张鷟 《游仙窟》:“下官遂作而谢曰:‘沧海之中难为水,霹靂之后难为雷。不敢推辞,定为丑拙。’”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 卓锡泉 傍一柳纍纍若负癭,形甚丑拙,众呼癭柳。”词语解释:迂拙 拼音:yū zhuō
迂阔笨拙。 唐 白居易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吾道本迂拙,世途多险艰。” 宋 苏轼 《答刘贡父》之二:“某忝冒过甚,出於素奬,然迂拙多忤而处争地,不敢作久安计,兄当有以教督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定数》:“ 苏州 叶某 者,性迂拙,一无所能。”词语解释:鸠拙 拼音:jiū zhuō
《禽经》:“鳩拙而安。” 张华 注:“鳩,鳲鳩也。《方言》云: 蜀 谓之拙鸟,不善营巢,取鸟巢居之,虽拙而安处也。”后用为自称性拙的谦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孩儿自惭鳩拙,怎绳七叶之貂;私拟雄飞,少和九皋之鹤。”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妇安鳩拙终无损,又何须笔如簧,舌如壎。”词语解释:愚拙 拼音:yú zhuō
愚昧笨拙。《吕氏春秋·勿躬》:“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则愚拙者请矣,巧智者詔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如今不再干那愚拙、煞风景的事。”亦指愚昧笨拙之人。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軾 到郡二十餘日矣。民物椎鲁,过客稀少,真愚拙所宜久处也。”词语解释:朴拙 拼音:pǔ zhuō
(1).质朴率真。 三国 魏 丁仪 《励志赋》:“惟受性之朴拙,亮未达乎测度。”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其词虽朴拙,然亦可见其意也。” 朱自清 《清华的一日》:“ 齐氏 朴拙苍老,独创一格,有时不免粗野。”
(2).古朴粗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声遗制》:“余谓古声之存於器者,唯琴音中时有一二,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絃促軫,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 秦牧 《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茅台和花雕的瓶子,虽然朴拙,也自有它们卓特的地方,它们独创一格,不落窠臼。”
(1).古朴简陋;古朴少修饰。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戴逵》:“ 逵 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 无量寿 木像高丈六,并菩萨。 逵 以古制朴拙,至於开敬,不足动心……研思三年,刻像乃成。”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次至三千铁佛殿,云 普贤 居此山,有三千徒众共住,故作此佛,冶铸甚朴拙。”
(2).朴实纯厚。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故近岁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 宋 陆游 《南唐书·周本传》:“﹝ 周本 ﹞性朴拙,无他才,惟军旅之事若生知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 楚 有 薛崑生 者,幼惠,美恣容。六七岁时,有青衣媪至其家……愿以女下嫁 崑生 。 薛翁 性朴拙,雅不欲,辞以儿幼。”词语解释:孤拙 拼音:gū zhuō
孤僻迂拙。 宋 欧阳修 《和太傅杜相公宠示之作》:“平生孤拙荷公知,敢向公前自衒诗。” 宋 曾巩 《回傅权书》:“荒隅之中,孤拙寡偶。”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飘流之质,愈远而弥疏;孤拙之心,易危而多畏。”词语解释:补拙
弥补愚钝词语解释:抱拙 拼音:bào zhuō
持守愚拙。谓不投机取巧。《古尊宿语录》:“ 云峯 悦禪师 语録《颂古》:‘抱拙 少林 已九年, 赵州 忽长庭前柏,可怜无限守株人,寥寥坐对千峯色。’” 元 揭傒斯 《题〈渊明抚松图〉》诗:“抱拙辞下邑,旷然获所安。” 清 宗元豫 《七夕集晓榭》诗:“白头甘抱拙,那望鹊桥迴。”词语解释:蹇拙 拼音:jiǎn zhuō
(1).艰难困拙;不顺利。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水浒传》第四二回:“这伙人再入庙里来搜看, 宋江 道:‘我命运这般蹇拙,今番必是休了。’” 清 周亮工 《甫发钱塘一仆失足溺水悼之》诗:“重来予蹇拙,独累尔烦寃。”
(2).谓文词拙劣,不通畅。 明 张居正 《遵诏自陈不职疏》:“文词蹇拙,无以参著作而藻皇猷。”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滸传》……惟文词蹇拙,体製纷紜,中间诗歌,亦多鄙俗。”词语解释:方拙 拼音:fāng zhuō
(1).刚直而不知变通。 唐 孟郊 《灞上轻薄行》:“自嘆方拙身,忽随轻薄伦。”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语忌诫》:“ 仁遇 行伍出身,语多方拙。”
(2).指方正朴拙,聪明不外露。 宋 陈傅良 《送德远弟赴省》诗:“方拙有家学,丰腴与众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姚合》:“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词语解释:浅拙 拼音:qiǎn zhuō
(1).浅薄笨拙。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駢 因更广其词,盖欲两全其事,虽才情浅拙,不逮二公,而理或可观,貽诸识者。” 宋 苏辙 《欧阳公所蓄石屏》诗:“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2).谦词。指自己的见识,见解。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敷陈浅拙,应对参差。”词语解释:散拙 拼音:sàn zhuō
谓禀性散漫粗疏。 宋 王禹偁 《上宰相谢免判吏部南曹启》:“伏念某比乏时才,滥尘清列,苍苔红药,但遵四禁之文;理剧剸繁,久絶五花之判,便于散拙,乐在清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方干》:“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词语解释:短拙 拼音:duǎn zhuō
(1).浅陋笨拙。常用作谦辞。《旧五代史·唐书·卢程传》:“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 宋 苏辙 《辞召试中书舍人状》:“顾臣才力短拙,重以衰残,曾未逾年,致身华近,必貽公议,难以自安。”
(2).谓短拙之见。 宋 司马光 《三省咨目》:“ 光 比日牵强入朝,欲与诸公商议数事,贡其短拙,以求采择。”词语解释:钝拙 拼音:dùn zhuō
迟钝笨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 唐 李绅 《七年初到洛阳寓居》诗:“惟有门人怜钝拙,劝教沉醉洛阳春。” 明 刘基 《杂诗》之八:“胡为化为鳩,钝拙无与匹。”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造成他这种地位的,并不是由于他的聪明机警,而是由于他的钝拙和近乎可笑的忠诚。”词语解释:鄙拙 拼音:bǐ zhuō
浅俗拙劣。《晋书·王隐传》:“ 隐 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 宋 苏辙 《丐者赵生传》:“今余观 赵生 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西游记》第一百回:“口占叙文,诚为鄙拙。”词语解释:幽拙 拼音:yōu zhuō
愚拙。亦指愚拙的人。 唐 方干 《赠会稽杨长官》诗:“若向湖边访幽拙,萧条四壁是閒居。” 唐 孙樵 《骂僮志》:“彼何人耶?彼何自耶?况所为幽拙,大与时阔。”词语解释:滞拙 拼音:zhì zhuō
(1).迟钝笨拙。多用作谦辞。 唐 王湾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诗:“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宋 曾巩 《再与欧阳舍人书》:“復思若 巩 之浅狭滞拙而先生遇甚厚,恐己之不称。”
(2).滞涩粗拙。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四大家未立门庭以前,作者不无滞拙,而词旨温厚,不徇词以失意。”词语解释:牵拙 拼音:qiān zhuō
草率庸拙。《文选·沉约〈和谢宣城〉》:“牵拙谬东汜,浮惰及西崐。” 李善 注:“牵拙,牵率庸拙也。” 李周翰 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谓少壮之时,牵拙才谬入王事。”词语解释:疲拙 拼音:pí zhuō
笨拙无能。 南朝 梁 何逊 《秋夕叹白发》诗:“何言志事晚,疲拙婴殊躯。”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词语解释:顽拙 拼音:wán zhuō
愚笨。《孔丛子·陈士义》:“夫 东閭子 ,外质顽拙,有似疏直。” 唐 白居易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诗:“我受狷介性,立为顽拙身。”词语解释:痴拙 拼音:chī zhuō
愚笨。 明 李贽 《寄京友书》:“佛祖上仙所以孜孜学道……在世间顾目前者视之,似极痴拙。” 清 唐孙华 《壬午元旦》诗:“生来痴拙何从卖,本少聪明不用鞭。”词语解释:栖拙 拼音:qī zhuō
栖身避世。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 潘岳 本自閒, 梁鸿 不因热;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栖拙隐 金华 ,狎道访仙槎。”词语解释:迟拙 拼音:chí zhuō
迟笨;不灵活;缓慢。《宣和书谱·孔琳之》:“葢其所养豪放,耻事迟拙,故笔端流畅快徤,若不凝滞於物者。” 明 张煌言 《北征录》:“谓兵贵神速,若从水道进师,巨舰逆流,迟拙非策。”词语解释:勤拙 拼音:qín zhuō
谓以勤补拙。 宋 苏辙 《代龚谏议谢知青州帅表》:“怀朴忠而不顾,励勤拙以自将。”参见“ 勤能补拙 ”。
词语解释:勤能补拙 拼音:qín néng bǔ zhuō
谓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语本 宋 邵雍 《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理由 《高山与平原》:“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词语解释:坐拙 拼音:zuò zhuō
犹守拙,不取巧。词语解释:野拙 拼音:yě zhuō
(1).粗疏拙朴。《宋书·赵伦之传》:“ 伦之 虽外戚贵盛,而以俭素自处,性野拙,人情世务,多所不解。”
(2).在野质朴之人。多用作自谦之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武帝启》之二:“於野拙之分,实已过幸。”词语解释:隐拙 拼音:yǐn zhuō
(1).犹藏拙。 唐 韦应物 《沣上精舍答赵氏外生伉》诗:“隐拙在冲默,经世昧古今。”
(2).工稳朴拙。 唐 李德裕 诗残句:“世上文章士,谁为第一人?老生夸隐拙,时辈毁尖新。”词语解释:速拙 拼音:sù zhuō
指智力的高下;聪明或笨拙。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沉兰芬》:“师尝随意出联语,以试其才之速拙,生其应如响,敏捷异常。”词语解释:驽拙 拼音:nú zhuō
(1).驽钝笨拙。 隋 卢思道 《孤鸿赋》序:“才本駑拙,性实疎嬾。” 明 唐顺之 《陆慎斋先生寿序》:“即走虽駑拙无所树立于世,尚幸以山中餘力,因先生早岁之説,以上泝古人为学之大方。”《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第臣駑拙,不能事权贵,是以不获早覩天颜。”
(2).指驽钝笨拙之人。 宋 司马光 《和景仁缑氏别后见寄求决乐议》序:“盖以 景仁 才力高逸,步骤絶羣,非駑拙所能追故也。”词语解释:陋拙 拼音:lòu zhuō
丑陋笨拙。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其妻号哭曰:‘诚妇陋拙,有辱君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姑夫》:“不嫌陋拙,愿以身为姬侍。”词语解释:疵拙 拼音:cī zhuō
低劣笨拙。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诗:“曾是安疵拙,诚非议卷舒。”词语解释:谢拙 拼音:xiè zhuō
自谦愚笨而辞职。《宋书·王宏传》:“既鲸鯢折首, 西夏 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词语解释:鲁拙 拼音:lǔ zhuō
质朴粗疏。 隋 彦琮 《辩正论》:“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 清 戴名世 《田字说》:“余也迂钝鲁拙,人之情,世之态,皆不习也,以故无所用乎其间。”词语解释:艰拙 拼音:jiān zhuō
笨拙,愚昧。 宋 曾巩 《福州回曾侍中状》:“顾兹艰拙,利在退藏。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敢期眷与!” 宋 刘挚 《谢监衡州盐仓表》:“伏念臣稟生艰拙,遭世盛明,学不能穷理而知几,材不足趣时而适变。”词语解释:古拙 拼音:gǔ zhuō
(1).古旧朴拙。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次有轻薄之徒,笑 曹 刘 为古拙,谓 鲍照 羲皇 上人。” 隋 李谔 《上隋高祖革文华书》:“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
(2).谓古雅质朴。《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 玄圃 ,乃有柏屋,製甚古拙。”《隋书·经籍志一》:“赤轴青纸,文字古拙。” 明 李贽 《书应方卷后》:“﹝ 焦弱侯 ﹞笔画不如 念菴先生 婉媚,而古拙逈别。” 何其芳 《画梦录·魔术草》:“我曾去扫过他的墓,青石台阶与碑上的雕饰都很古拙,和其他的墓不同。”词语解释:粗拙 拼音:cū zhuō
粗疏拙劣,不精美。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茅盾 《我们这文坛》:“但是朋友,眼前我们却还只有庞杂混乱,幼稚粗拙。” 曹禺 《原野》第一幕:“刻工粗拙,但还看得出来是 金子 的模样。”词语解释:卤拙 拼音:lǔ zhuō
粗笨,不精巧。卤,通“ 鲁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词语解释:诡拙 拼音:guǐ zhuō
不合常情而愚拙。 宋 王令 《与杜子长书》:“今将伏圣人之道,以乞正于诸公,非不自恶其诡拙,念此外又甚诡拙也。”词语解释:取拙 拼音:qǔ zhuō
犹守拙。自谦之词。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词语解释:重拙 拼音:zhòng zhuō
迟钝、笨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 北直 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词语解释:以勤补拙 拼音:yǐ qín bǔ zhuō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蹔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词语解释:质拙 拼音:zhì zhuō
朴实无华。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射山词·虞美人》云:‘可怜旧事莫轻忘。且令三年,无梦到 高唐 。’余甚喜其质拙。”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系》:“《张黑女碑》雄强无匹,然颇带质拙。”词语解释:騃拙 拼音:ái zhuō
愚笨,笨拙。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磋切之至言为騃拙,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词语解释:内拙 拼音:nèi zhuō
内心笨拙。词语解释:蚩拙 拼音:chī zhuō
愚昧;笨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以外率多田里閒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 卢文弨 补注:“蚩,无知之貌。”词语解释:勤能补拙 拼音:qín néng bǔ zhuō
谓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语本 宋 邵雍 《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理由 《高山与平原》:“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词语解释:运拙
命运不济;命该倒霉词语解释:口拙
不善言语词语解释:中拙 拼音:zhōng zhuō
中主与拙匠。指平庸的人。《韩非子·用人》:“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词语解释:鸠计拙 拼音:jiū jì zhuō
谓生性笨拙,不善营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八·寿诗》:“ 杭 刘菊 庄泰 , 成化 癸巳六月,适当六十……自寿云:‘落落乾坤六十翁,苍颜寧復旧时红。蒐罗经史有餘力,补报君亲无寸功。舌在未应鳩计拙,眼高浑觉马羣空。’”词语解释:弛拙 拼音:chí zhuō
懈怠而无能。《宋书·袁淑传》:“乃者燮定携远,阻违授律,由将有弛拙,故士少鬭志。”词语解释:椎拙 拼音:zhuī zhuō
质朴无文。谓不加修饰。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古人语自有椎拙不可掩者。《乐府》曰‘何以销忧,惟有杜康’; 刘越石 曰‘何其不梦 周 ’,又曰‘ 夫子 悲获麟,西狩泣 孔丘 ’,虽有意绪,辞亦钝朴矣。”词语解释:儜拙 拼音:níng zhuō
拙劣。 章炳麟 《官制索隐》:“吾曩者尝言之,以为祖宗手泽,虽至儜拙,其后昆犹寳贵之。”词语解释:余拙 拼音:yú zhuō
谦词。无用的愚拙的人。 清 罗万象 《宿文殊庵值雨》诗:“世道留餘拙,尘心悟昨非。”词语解释:弄巧成拙 拼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谓本欲取巧结果反而坏了事。 宋 黄庭坚 《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续传灯录·智深禅师》:“旁人冷眼看来,大似弄巧成拙。” 沙汀 《老烟的故事》:“不过,公开出去的事,你还得多考虑一下。不要弄巧成拙,惹出些枝节问题来。”亦作“ 弄巧反拙 ”。《痛史》第二回:“只怕他本人不愿,叫喊起来,那倒弄巧反拙了。”词语解释:弄巧反拙 拼音:nòng qiǎo fǎn zhuō
见“ 弄巧成拙 ”。
词语解释:弄巧成拙 拼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谓本欲取巧结果反而坏了事。 宋 黄庭坚 《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续传灯录·智深禅师》:“旁人冷眼看来,大似弄巧成拙。” 沙汀 《老烟的故事》:“不过,公开出去的事,你还得多考虑一下。不要弄巧成拙,惹出些枝节问题来。”亦作“ 弄巧反拙 ”。《痛史》第二回:“只怕他本人不愿,叫喊起来,那倒弄巧反拙了。”词语解释:憃拙 拼音:chōng zhuō
愚笨。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六》:“又如 王莽 於 汉 ,也只乘着时势莽撞,那一事是心坎中流出的作用,后来所以一倍憃拙可笑。”词语解释:将勤补拙 拼音:jiāng qín bǔ zhuō
以勤奋弥补笨拙。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之二六:“然旨命丁寧,亦勉率成篇,并自写上呈,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貽众誚。”词语解释:孱拙 拼音:chán zhuō
笨拙无能。亦指笨拙无能的人。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将欲布宣国家拊循之德,奉行监司督察之威,稍安人情,麤给经费,惧非孱拙所克堪胜。”词语解释:戆拙 拼音:gàng zhuō
迂直诚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 伍 老於行旅,又为人戇拙不苟,貲财悉倚付之。”词语解释:收拙 拼音:shōu zhuō
犹守拙。《隋书·李德林传》:“收拙里閭,退仕乡邑。”词语解释:拗拙 拼音:niù zhuō
(1).形容文章古拙拗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柳仲涂集》:“ 宋 柳开 仲涂 《河东文集》十五卷,附行状一卷……其文多拗拙, 石守道 极推尊之。”
(2).愚顽不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盖牀下三人……一 李应 ,最拗拙,每因细事与公子裂眼争。”词语解释:旷拙 拼音:kuàng zhuō
谓粗疏失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班 乃自説:‘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輒来啟白,幸蒙哀救。’”词语解释:暗拙 拼音:ān zhuō
愚昧笨拙。《宋书·王景文传》:“若守爵散辈,寧当招此,诚由闇拙,非復可防。”词语解释:心劳日拙 拼音:xīn láo rì zhuō
谓费尽心机,反而越来越糟。多用作贬词。《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明 李贽 《复李士龙》:“若七十三岁而令人勿好利,与七十六岁而兼欲好名,均为不智,均为心劳日拙也。”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六》:“但是这类技俩,也不过心劳日拙而已。”词语解释:笨拙 拼音:bèn zhuō
愚笨;不灵巧;不伶俐。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这些早期的革命作家﹞往往看不见这种群众的‘革命可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命的价值。” 姚雪垠 《长夜》九:“ 王成山 的手指又粗又硬,十分笨拙。” 巴金 《寒夜》五:“他的笨拙的口舌能够表达他的感情么?”词语解释:稚拙 拼音:zhì zhuō
幼稚笨拙;幼稚质朴。 艾青 《兵车》诗:“他的手为了夹住香烟,把五个手指都稚拙地平撑着,香烟的白纸使得他的脸色更加褐暗。”《新民晚报》1982.12.24:“小孩子说话不必字正腔圆,稚拙更有味儿。”词语解释:劳拙 拼音:láo zhuō
《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谓人做坏事,费尽心机,而越来越显得窘困。后以“劳拙”谓徒费心力。 清 梅曾亮 《书〈后汉书〉后》:“圣人忧之,於是有饮射之典,有儺蜡之礼,有月吉读法之令。奔走之,驰骤之,而不惮其劳拙。”词语解释:大巧若拙 拼音:dà qiǎo ruò zhuō
谓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外似笨拙。《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庄子·胠箧》:“毁絶鉤绳而弃规矩,攦 工倕 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马南邨 《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真正的大画家,却是大巧若拙,独创新面貌。”词语解释:猥拙 拼音:wěi zhuō
拙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北朝 丧乱之餘,书迹鄙陋,加以专輒造字,猥拙甚於 江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