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峭拔 拼音:qiào bá
(1).高而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滎阳县 南百餘里,有 兰巖山 ,峭拔千丈。”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余观 雁荡 诸峰,皆峭拔嶮怪,上耸千尺。”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自 清韵轩 后,梁空蹬险,山径峭拔,游人有攀躋偃僂之难。” 李瑛 《高山哨所》诗:“在那峭拔的山顶,雄峙着我们战士的哨棚。”
(2).挺拔。 唐 裴说 《春日山中行》诗:“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3).高超不凡。 后蜀 欧阳炯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西岳高僧名 贯休 ,孤情峭拔凌清秋。” 金 元好问 《刘西嵓汲》:“ 黄鲁直 天资峭拔,摆出翰墨畦逕。”
(4).形容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王荆公 书,清劲峭拔,飘飘不凡,世谓之横风疾雨。”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侯翌》:“落笔清駃,行笔劲峻,峭拔而秀,绚丽而雅。”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二:“湖山歌舞国,儿女英雄福。宜乎 林逋 诗,峭拔苦不足。”词语解释:自拔 拼音:zì bá
谓主动摆脱痛苦或罪恶的境地。《宋书·鲁爽传》:“ 世祖 镇 襄阳 , 轨 遣亲人 程整 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魏书·李奖传》:“而 奬 闔门百口,同居 京洛 ,既被覊縶,自拔无由。”《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 怀恩 子 玢 战败降虏,已而自拔归。”《清史稿·世祖纪二》:“魁恶虽多,岂无寃滥,胁从沉陷,自拔无门。”词语解释:挺拔 拼音:tǐng bá
(1).直立而高耸。亦形容高超出众。 晋 木华 《海赋》:“又似地轴,挺拔而争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袁孙 已下,遂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 景纯 《仙篇》,挺拔而为俊矣。”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诗:“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尔毋厉外而懦中也,必也挺拔特立如雪霜之松栢,不挠不折以固其节乎!”
(2).刚健有力。《文物天地》1982年第1期:“《神策军碑》严峻挺拔略逊于《玄秘塔碑》,而笔法精练遒劲却胜《玄秘塔碑》一筹。”词语解释:秀拔 拼音:xiù bá
美好特出;秀丽挺拔。《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陈书·蔡景历传》:“英才挺茂,雄姿秀拔,运属时艰,志匡多难。”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上》:“ 晋 宋 间诗人,造语虽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 关 内古松一株,枝耸叶茂,秀拔干云。” 徐迟 《井冈山记》:“同行人特地指给我看其中的一条标语,字迹秀拔,纵横吞吐,写得极好。”词语解释:不拔 拼音:bù bá
(1).不可拔除,不可动摇。形容牢固。《老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汉书·扬雄传下》:“ 娄敬 委輅脱輓,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 长安 ,适也。” 颜师古 注:“不拔,谓其坚固不拔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宁国丁生小传》:“非有过人之才,坚忍不拔之志,安能若是耶?” 聂绀弩 《论〈封神榜〉》:“尽管这样,《封神榜》却作为大众读物之一,在 中国 旧社会里,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
(2).未能攻克。《战国策·西周策》:“ 楚 卒不拔 雍氏 而去。”《史记·秦本纪》:“ 齕 攻 邯郸 ,不拔,去。”词语解释:振拔 拼音:zhèn bá
(1).振奋自拔。 汉 班固 《答宾戏》:“卒不能攎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南史·刘敬宣孙处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 明 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气索神沮,不自振拔,而无以应来学之求,师乃圆满充足,覃及于诸方矣。” 茅盾 《虹》四:“她已经有两次陷在热情的泥淖里……并且不知道怎地又失却了振拔的勇气。”
(2).引申为超群出众。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文彩朗耀,光衝於牛斗;才猷振拔,軫接於 荆扬 。”
(3).拔除。 唐 柳宗元 《剑门铭》:“收夺利地,以须王师。刲刳肾肠,振拔根柢,俾无以肆毒,用集我勋力。”
(4).提拔。《新唐书·李适传》:“为京兆少尹,復授舍人,进吏部侍郎、 河南 江 淮 宣慰史。振拔幽滞,号振职。” 明 归有光 《再与余太史书》:“ 有光 于世最号为偃蹇憔悴之尤者,明公一旦振拔之,至今海内嘆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不闻一好贤之士为之惋嘆沉滞,振拔蔽抑。”词语解释:救拔 拼音:jiù bá
拯救;解救。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追荐亡灵,救拔先考。”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六:“我打算干点儿新的工作,我想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从绝境救拔出来。”词语解释:超拔 拼音:chāo bá
(1).拔擢;越级提升。 汉 王充 《论衡·偶会》:“圣主龙兴於仓卒,良辅超拔於际会。”《晋书·慕容盛载记》:“ 盛 引见百僚于东堂,考详器艺,超拔者十有二人。”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恐其立异勋,歘然自超拔。” 郭沫若 《豕蹄·司马迁发愤》:“割了睾丸的 司马迁 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起来,拜为‘中书令’。”
(2).出色;超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洣水》:“盖胜赏神乡,秀情超拔矣。”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或至於无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著有《颠草》四卷,超拔可诵。” 郭沫若 《雄鸡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画的气韵生动,意想超拔,真足令人深深感动。”
(3).道教语。谓得道成仙,上升天界。 前蜀 杜光庭 《众修三元醮词》:“未穷超拔之源,徒慕清虚之旨。”参见“ 超升 ”。
(4).佛教语。谓得到超度,脱离苦难。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我 杨玉环 生遭惨毒,死抱沉冤,或者能悔前愆,得有超拔之日,也未可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我辈冷水浸骨,超拔无日。君倘再履人世,祈捞残骨葬一义冢,则惠及泉下者多矣。” 胡适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丢开了那自称的个人灵魂的超拔,尽量用人的新想象力和新智力去推行那充分社会化了的新宗教与新道德,努力谋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
(5).比喻得到解救或赦免。《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小人是个良民,从来与这班人不曾识面,何尝与他同盗?其实是霹空陷害,望爷爷超拔!”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狱囚囚官》:“其犯重辟者,亦当设法超拔。”
词语解释:超升 拼音:chāo shēng
(1).越级提升。 宋 苏轼 《赐安焘辞免恩命不允诏》:“懃劳靡懈,望实愈隆。虽云超陞,不改畴昔。”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无廉耻而善于钻营者竟得保举超陞。”
(2).解脱;得到搭救。《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这事千万别説我説的。 环妹妹 是超陞了的人,不怕他,俺还得在火坑里过活两年呢。”
亦作“ 超昇 ”。
(1).越级提升。《后汉书·韦彪传》:“尚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閒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 唐 柳宗元 《为南承嗣乞两河效用状》:“爰自繦緥,超昇品秩。”《旧唐书·赵憬传》:“课绩高者,不次超升。”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七章:“ 杨藎诚 扩充陆军,士卒多超升偏裨。”
(2).道教语。谓得道成仙,上升天界。 北魏 高允 《王子乔》诗:“ 王少卿 , 王少卿 ,超升飞龙翔天庭。” 前蜀 杜光庭 《皇后修三元大醮词》:“北都泉曲,常为銓赦之期;南极文昌,每洽超昇之泽。”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家以超昇不死为贵。”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尚应謫堕尘世,续未了之缘,受生来之报,俟惩艾修省,方许超昇。”
(3).佛教语。谓人死后经佛法超度,灵魂可往生极乐世界。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开甘露门,入甘露城,幽魂尽获超昇。”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角妓坐化》:“超昇已出 平康巷 ,解脱还登般若船。”《黑籍冤魂》第二四回:“然后禁錮之於阿皮地狱,永永埋头,不使再有超升之日。”
(4).谓从困境中解脱。 许杰 《赌徒吉顺》上:“他老婆在每况愈下,困苦艰难的家境中,虽然要挣扎着给人家服役,以自养活与支持家务,却为定期的每隔一年的生畜儿女所困厄而不得超升。”词语解释:识拔 拼音:shí bá
赏识并提拔。《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子 述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初, 林 识拔同郡 王经 於民伍之中,卒为名士,世以此称之。” 宋 王安石 《已除观使乞免使相札子》:“且臣蒙陛下识拔,序之羣臣之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巡抚折藩司之焰》:“ 昆明 何根云 制军( 何桂清 )总督 两江 , 王壮愍公 ( 王有龄 )素为所识拔,以一盐大使,不数年间荐擢至 江苏 布政使。”词语解释:峻拔 拼音:jùn bá
(1).高耸挺拔。 唐 刘禹锡 《华山歌》:“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明 李东阳 《月桥诗序》:“ 攸邑 之东北四十里有山焉,奇耸峻拔,每月出,则先见其巔。” 清 戴名世 《郭生诗序》:“又怪其峰峦峻拔,而鲜有秀特之士闻於世焉,何也?”
(2).严正刚直。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3).超然不凡;智慧出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名公像》:“ 王襄敏公 ,广额丰颐,而骨气峻拔,有威重。”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临济 之宗,明者得之於峻拔,昧者失之卤莽。”
(4).犹遒劲。指笔力刚劲。 明 李东阳 《蒙泉公补传》:“其为文高简峻拔,追古作者。”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惟 姬传 之丰韵, 子居 之峻拔, 涤生 之博大雄奇,则又近今之絶作也。”词语解释:俊拔 拼音:jùn bá
卓异出众。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宋史·陈宜中传》:“少甚贫,而性特俊拔。” 清 顾炎武 《赠顾推官咸正》诗:“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词语解释:荐拔 拼音:jiàn bá
推荐提拔。《隋书·炀帝纪上》:“可分遣使人,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拔淹滞,申达幽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卫公 惊喜,垂涕曰:‘大门官,小子岂敢当此荐拔。’”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梅崖》:“昔 魏环溪 先生曾叨荐拔,而未尝称为师,若於公有异,恐无以见 魏公 地下,故敢如此。”词语解释:爽拔 拼音:shuǎng bá
(1).豪爽出众。《隋书·王世积传》:“ 世积 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 唐 符载 《送卢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神宇耸峙,襟灵爽拔。”
(2).秀美挺拔。 前蜀 贯休 《早秋即事寄冯使君》诗:“落叶峥嶸处,诸峯爽拔时。”
(3).爽朗昂扬。《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正大如《经国谈》,读之可令人心旷而神爽拔。”词语解释:迥拔 拼音:jiǒng bá
(1).高耸挺拔。 唐 裴次元 逸句:“积高依郡城,迥拔凌霄汉。”
(2).高超特出。 唐 杜确 《〈岑嘉州诗集〉序》:“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於常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一百韵》:“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自注:“同年八人, 乐天 拔萃登科,予平判入等。”词语解释:耸拔 拼音:sǒng bá
(1).高耸挺拔。 唐 王叡 《松》诗:“寒松耸拔倚苍岑,緑叶扶疏自结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又有危峯自西山东突,与 鹤鸣 之峯南北如双臂前舒。但 鹤鸣 嶙峋而繚绕,此峯耸拔而拱立为异耳。”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留坝 在栈道中,西有 紫柏山 ,高数十里,青峦耸拔,上插云霄。”
(2).指人物或诗文的高超。《朱子语录》卷一一七:“须思量到如何便超凡而达圣。今日为乡人,明日为圣贤,如何会到此便一耸拔。如此方有长进。”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三:“﹝ 杨廷麟 ﹞诗则好用奇思棘句,不甚合律。然秀异耸拔,往往出人。”词语解释:雄拔 拼音:xióng bá
雄伟挺拔。 宋 苏轼 《书金山寺壁》诗:“诗翁气雄拔,禪老语清软。”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然而气韵雄拔,疎通秀朗,当推 文潜 。”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 徐兰 ﹞赋诗一卷, 渔洋山人 称其精悍雄拔,似供奉 嘉州 。”词语解释:直拔 拼音:zhí bá
(1).犹径直。《朱子语类》卷四四:“ 桓公 虽譎,却是直拔行将去,其譎易知。”《朱子语类》卷六九:“这是知得此理后,全无走作了,故直拔恁地勇猛刚健做将去,便是乾道。”
(2).挺拔。 王西彦 《病人》:“一个灰色的小松鼠,刷溜溜的,在一棵高耸直拔的松木上,流星一般地纵跳着。”词语解释:翠拔 拼音:cuì bá
谓青山高耸。 唐 刘得仁 《监试莲花峰》诗:“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朶穠。” 前蜀 贯休 《山呼万岁》诗:“翠拔为天柱,根盘倚凤城。”词语解释:搜拔 拼音:sōu bá
寻求选拔。 宋 韩维 《奉和象之夜饮之什》:“圣朝盛搜拔,列位罗羣英。”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启》:“搜拔幽滞,如药笼所储,无间於牛溲马渤。”《明史·罗通传》:“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见有麻葛……於是始则搜拔,继而试植,渐益推广,遂为衣裳。”
蒐拔:选拔。 明 张居正 《辛亥会试录序》:“乃今谬司校文之任,得以尽观天下士,简汰而蒐拔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方 王 二君殫心蒐拔,惟恐偶屈一士。”词语解释:拣拔 拼音:jiǎn bá
挑选提拔。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谋之於外庭,即恐有 大和 事,不若就其中拣拔有才者,委以计事。”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之二:“体貌先正耆老之人,拣拔后来翘秀之士。”词语解释:隽拔 拼音:jùn bá
(1).卓异出众。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 陈侯 雋拔人所羡,岁晚江湖初识面。” 宋 吕祖谦 《东莱博议·卫懿公好鹤》:“神峯雋拔,珠璧相照。”
(2).俊逸超特。《宣和书谱·孙过庭》:“﹝ 孙过庭 ﹞作草书,咄咄逼 羲 献 ,尤妙于用笔隽拔。” 明 方孝孺 《题会稽张处士墓铭后》:“雋拔清远之文,尚友於古人。”词语解释:清拔 拼音:qīng bá
形容文辞清秀脱俗。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荆州 秀才 张裴裳 为五言,有清拔之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刘琨 ﹞善为悽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旧唐书·文苑传下·温庭筠》:“ 庭筠 著述颇多,而诗赋韵格清拔。” 郭沫若 《今昔集·关于接受文学遗产》:“﹝ 庄子 ﹞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词语解释:选拔 拼音:xuǎn bá
(1).挑选举拔。《汉书·酷吏传·田延年》:“选拔 尹翁归 等以为爪牙,诛锄豪彊,姦邪不敢发。” 唐 杜牧 《朱叔明授右武卫大将军制》:“自 长庆 以还,益轻边事,选拔将帅、多非贤良。”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习者既多,自有精工者出於其间,他时选拔而用之。”《解放日报》1983.2.28:“把那些有知识、有才能的中青年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2).指挑选推荐。 徐迟 《牡丹》八:“这个节目立刻被选拔出来。第二场在 怀仁堂 上演,作为那一晚的压轴戏。” 王西彦 《人的世界》:“展出的作品虽说不多,却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得意杰作。”词语解释:舍拔 拼音:shě bá
发箭。《诗·秦风·驷驖》:“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毛 传:“拔,矢末也。” 郑玄 笺:“拔,括也。” 孔颖达 疏:“舍放矢括,则获得其兽。”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信候蹄之不爽,则舍拔之无遗。”词语解释:倒拔 拼音:dǎo bá
谓树木、立石等根部露出地面而倒仆。《南史·何胤传》:“山发洪水,树、石皆倒拔。”
谓背转着身子借助腰部的力量拔取东西。《水浒传》第七回回目有“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词语解释:采拔 拼音:cǎi bá
(1).选拔,拔擢任用。 宋 司马光 《龙图阁学士李公墓志铭》:“时 杜祁公 为宰相,多採拔英儁,寘之臺省。” 宋 李纲 《辞免兵部侍郎奏状》:“如臣孱庸,何足採拔!”
(2).揪打。《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 狄婆子 ﹞心中发恨,算计赶到下处,带他连那妓者採拔一顿,与他做个没体面。”
犹选拔。 晋 干宝 《〈晋纪〉总论》:“﹝ 晋高祖 ﹞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臣蒙先皇采拔,粉骨非报。”词语解释:连根拔 拼音:lián gēn bá
(1).比喻彻底铲除、全部解决。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须知草要连根拔,专怕春回芽再发。”
(2).比喻揭老底。《当代》1982年第6期:“ 褚大 觉得儿媳妇这些骂人的话,是连锅端、连根拔,连他这老公爹也给划拉进去任意侮辱,太不能容忍了。”词语解释:推拔 拼音:tuī bá
选拔。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 常袞 ……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於寒素中,唯恐不及。”词语解释:赏拔 拼音:shǎng bá
赏识提拔。《后汉书·郎顗传》:“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善赞务,弘济元元。” 唐 李德裕 《停进士宴会题名疏》:“伏以国家设文学之科,求贞正之士,所宜行敦风俗,义本君亲,然后升於朝廷,必为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师帅赏拔的人,自然是出色的。”词语解释:洗拔 拼音:xǐ bá
(1).涤除尘俗,超出物外。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道发愿文》:“故欲洗拔万有,度脱羣生。”
(2).除去垢辱,提拔重用。 唐 白居易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诗:“ 太原 一男子,自顾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京职·周宁宇少卿》:“臣为 张居正 门生,素称相知,且受其洗拔,何尝有隙,臣死不敢诬地下。”词语解释:迅拔 拼音:xùn bá
犹迅疾。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迅拔看鹏举,高音侍鹤鸣。”词语解释:拓拔 拼音:tuò bá
见“ 拓跋 ”。
词语解释:拓跋 拼音:tuò bá
亦作“ 拓拔 ”。 北魏 皇族的姓。后改姓 元 。《金史·元德明传》:“ 元德明 系出 拓跋魏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臣祖宗本 后魏 ,帝 赫连 之旧国, 拓拔 之遗业也。”词语解释:拯拔 拼音:zhěng bá
从困境中拯救或解脱。《宋书·范晔传》:“又有 王国寺 法静 尼亦出入 义康 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荐延有渐,拯拔多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 戴 大惧,酒亦醒,苦求拯拔。” 沙汀 《困兽记》十六:“她想从演剧找到支持,好使自己从空虚无聊和不幸的深渊里拯拔出来,投入一种意义重大的新的生活。”词语解释:援拔 拼音:yuán bá
缓急。《逸周书·文酌》:“一曰腾咎信志。二曰援拔瀆谋。三曰聚疑沮事。” 朱右曾 校释:“援读曰爰,缓也。拔,急也。”词语解释:贺拔 拼音:hè bá
复姓。 北魏 有 贺拔胜 。见《魏书·官氏志》。词语解释:诛拔 拼音:zhū bá
征伐讨灭。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日王忿违慠,有命事诛拔。”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诛拔即谓遣 崇文 之师。补释:《吕氏春秋》 高诱 注:‘覆取之曰拔。’”词语解释:褒拔 拼音:bāo bá
亦作“褒拔”。 谓称许而荐擢。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皇上黜霸道,立民极,襃拔秀茂,辑寧黎元。”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 周 显德 初,翰林承旨兵部侍郎 徐公 典贡举,褒拔寒俊,精覈艺实,公始成名。”词语解释:劲拔 拼音:jìng bá
遒劲挺拔。 宋 梅尧臣 《绵桧》诗:“松身柏叶能相似,劲拔缘何不自持。” 明 方孝孺 《题宋舍人篆书》:“篆书以清圆劲拔为高, 秦 唐 二 李 皆以是名世。” 黄药眠 《我梦》诗:“我梦作劲拔的苍松,挺着绿刺锥风。”词语解释:提拔 拼音:tí bá
(1).选拔提升。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其所提拔在无闻之中,若 陈元龙 、 何伯求 终成秀异者六十餘人。” 北周 庾信 《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不悟天泽沛然,谬垂提拔。”《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现今考试在即,叫他报名来应考;如果文章会做,我提拔他。”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八:“指挥的人自然也很要紧,可是要从队伍里提拔出来的才能靠得住。”
(2).谓从深处向上提。亦以喻解救。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 张林 做看见云]这一个带锁披枷的妇人,是那里解将来的[正旦叫云]哥哥。[唱]哥哥也,且住咱,将妹子怎生提拔。”《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 杨玉 拜谢道:‘妾一身生死荣辱,全赖恩官提拔。’”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要不说这件事,也不能将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
(3).犹挑选。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因为我向来就没有格外用力或格外偷懒的作品,所以也没有自以为特别高妙,配得上提拔出来的作品。”词语解释:抽拔 拼音:chōu bá
(1).提拔;擢用。《后汉书·范滂传》:“显荐异节,抽拔幽陋。”《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 荆州 始定,人物未达,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晋书·苟晞传》:“尚书 何绥 、中书令 繆播 、太僕 繆胤 、黄门侍郎 应绍 ,皆是圣詔亲所抽拔。”
(2).拔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凡种麻地,须耕五六徧,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亦锄两徧,乃须用心细意抽拔全稠闹细弱不堪留者,即去却。”词语解释:宏拔 拼音:hóng bá
谓气势等宏伟出众。《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君神爽宏拔,逸气陵云,命世之杰也。”《隋书·杨素传》:“ 素 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 番州 刺史 薛道衡 ,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唐 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又尝观 杜子美 《祭太尉房公文》、 李太白 《佛寺碑赞》,宏拔清厉,乃其歌诗也。” 宋 徐铉 《酬郭先辈》诗:“古诗尤精奥,史论皆宏拔。”词语解释:腾拔 拼音:téng bá
升腾。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池鱼踊起》:“余以为蛟龙必因风雨,疑此鱼圈局三十餘年,日有腾拔之念,精神不衰,久而自达。”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五:“日有腾拔之志。”词语解释:英拔 拼音:yīng bá
出众。《陈书·江总传》:“操行殊异,神采英拔。” 唐 张九龄 《贺皇太子制碑状》:“文艺英拔,理絶人境。”《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冠军叔仁智度英拔,必能恢復 燕 祚。” 胡三省 注:“叔仁,当作‘叔父’。”词语解释:简拔 拼音:jiǎn bá
(1).选拔;选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上尝从容问 度 :‘用人资序与才器孰先?’ 度 对曰:‘天下无事则循守资序,有事则简拔才器。’”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录〉序》:“伏念臣一介草茅,经术浅陋,往荷先帝简拔,侍上於潜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然简拔过刻,姻卒不就。”
(2).简古峻拔。形容诗文古朴遒劲。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 顾况 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诗简拔而意精确。”词语解释:危拔 拼音:wēi bá
将被攻破。《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士奋而先,贪虏获也。今城危拔,不可许降以孤士心。”《旧唐书》作“垂拔”。词语解释:出拔 拼音:chū bá
(1).犹言超脱。《世说新语·文学》“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刘孝标 注引《魏氏春秋》:“ 弼 论道约美不如 晏 ,自然出拔过之。”
(2).犹言出众。 唐 皇甫湜 《答李生书》之一:“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且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哉!”词语解释:优拔 拼音:yōu bá
优贡和拔贡。《文明小史》第一回:“因他做廪生时考过优拔,於经史诗赋一切学问,也曾讲究过来。”词语解释:闲拔 拼音:xián bá
亦作“间拔”。 谓按一定的间隔拔去多馀的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胡荽》:“取子者,仍留根,间拔令稀,以草覆上。”词语解释:他骆拔 拼音:tā luò bá
北魏 时胡人的姓。《魏书·官氏志》:“ 他骆拔 氏,后改为 骆 氏。”词语解释:蹶拔 拼音:jué bá
掘取;拔出。 宋 朱熹 《奏推广御笔指挥二事状》:“民者邦之本,财者民之心,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其支干凋瘁而根柢蹶拔矣。”词语解释:豪拔 拼音:háo bá
谓毫毛尖突出。豪,通“ 毫 ”。 明 李东阳 《大理左寺正赵生训夫墓志铭》:“有颖在囊,不探而脱,见尔豪拔,试尔硎发。”词语解释:升拔 拼音:shēng bá
提拔。从较低的地位提升到较高的地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奴婢﹞子子孙孙,世袭为隶……其有忠贤,为主尽死,号为义僕,称之而已。不得同食,不厕入列,名分当然,无可升拔。”词语解释:藻拔 拼音:zǎo bá
谓辞藻出众。《晋书·文苑传·袁宏》:“﹝ 谢尚 ﹞会 宏 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词语解释:卓拔 拼音:zhuó bá
卓越超群。《世说新语·政事》“ 虞存 弟 謇 作郡主簿”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存 幼而卓拔,风情高逸。”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时有一二卓拔过人,如此条所举,足证互文相变之法。” 茅盾 《色盲》二:“呵!这就是孤臣孽子所以能够锻炼出坚毅卓拔的气魄来!”词语解释:颖拔 拼音:yǐng bá
亦作“頴拔”。
(1).秀逸劲拔。《北史·杨素传》:“ 素 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 番州 刺史 薛道衡 ,词气頴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
(2).挺拔。 唐 郭烱 《西掖瑞柳赋》:“始孤标而頴拔,乍苒弱而条直。”
(3).聪明超群。 唐 苏颋 《授沉佺期太子少詹事等制》:“才标頴拔,思诣精微。” 元 揭傒斯 《何先生墓志铭》:“先生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天下载籍,靡不贯穿。”一本作“頴拔”。《明史·张弼传》:“ 弼 自幼颖拔,善诗文,工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词语解释:健拔 拼音:jiàn bá
刚健挺拔。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及播而为纪述制作之文,奇耸健拔,脱凡化腐。”词语解释:遴拔 拼音:lín bá
犹选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文武解元》:“文武考试,虽曰两途,俱係遴拔人才。”《清史稿·选举志三》:“应将考试条欵改移更张,别思所以遴拔真才实学之道。”词语解释:进拔 拼音:jìn bá
(1).犹提拔。《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序》:“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 公孙弘 自海濒而登宰相。”《南史·王良传》:“时右僕射 江祏 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所归。”《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再照司言亚卿某人,视犹心腹,事若父兄,进拔出于其门,动静囿于其术,每忘规諫,屡献諂諛。”
(2).犹攻克。《后汉书·臧宫传》:“进拔 緜竹 ,破 涪城 ,斩 公孙述 弟 恢 。”《魏书·献武王英传》:“长驱南出,进拔 江陵 。”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曹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词语解释:二拔 拼音:èr bá
指 北魏 拓拔氏 与 贺拔氏 。亦借指 北魏 皇族。《北齐书·神武帝纪上》:“初, 孝明 之时, 洛下 以两拔相击,謡言曰:‘铜拔打铁拔, 元 家世将末。’好事者以二拔谓 拓拔 、 贺拔 ,言俱将衰败之兆。”词语解释:险拔 拼音:xiǎn bá
峻拔,鹤立不群。《南史·文学传·卞彬》:“ 彬 险拔有才,而与物多忤。”词语解释:亮拔 拼音:liàng bá
谓明达事理,才能出众。 晋 孙绰 《颍州府君碑》:“君天纵杰迈,奇逸卓犖,茂才亮拔,雅度恢廓。”《晋书·孙楚传》:“﹝ 王济 ﹞乃状 楚 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羣。’”词语解释:靸拔 拼音:sǎ bá
旧式鞋子后跟上的襻子,拔鞋时用。《中国歌谣资料·广天籁集》:“红鞋子,绿靸拔,新堵田岸滑。走一步,滑一滑;退一步,拔一拔。”词语解释:鞋拔 拼音:xié bá
穿鞋工具,形如匙。穿较紧的鞋时,放在鞋后跟里往上拔,使鞋上脚。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物部上·杂物十事》:“世之角,牛者为用多矣。而其因材製器,审曲面埶,以成其巧者,莫鞋拔若也……男子之鞋只求适足,而欲其峭紧者,则用鞋拔。” 王隐菊 等《旧都三百六十行·打瓢的》:“还附带日用杂品,如鞋拔子、鞋刷、炕笤帚。”词语解释:偃拔 拼音:yǎn bá
有伏有立。 明 徐渭 《元夕之辰偕友人各赋一篇令予为序》:“高则乱石偃拔,骇兽穿林,下则迴泉紆縈,惊虺入草。”词语解释:遒拔 拼音:qiú bá
雄健超拔。 唐 张怀瓘 《评书药石论》:“或逸气遒拔,或雅度温良。”《宋史·张阁传》:“ 蔡京 免相, 阁 当制,歷数其过,词语遒拔,士人多传诵之。”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一》:“﹝ 袁景文 ﹞才情遒拔,往往有奇语,尤闲于咏物。”词语解释:根连株拔 拼音:gēn lián zhū bá
连根拔除。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 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词语解释:桃拔 拼音:táo bá
兽名。《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乌弋 地暑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或为辟邪。”词语解释:引拔 拼音:yǐn bá
引用提拔。《梁书·张缵传》:“ 纘 居选,其后门寒素,有一介皆见引拔,不为贵要屈意,人士翕然称之。”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故沉顿贱仕,未为位上者所引拔。” 清 侯方域 《书〈吴延仲集〉后》:“夫当世贵要,岂无操衡量文章、引拔人材之权者?”词语解释:弩张剑拔 拼音:nǔ zhāng jiàn bá
喻雄健。 明 丰道生 《真赏斋赋》:“昔者 周穆 巡狩,至乎 坛山 ,吉日癸巳,亲题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沉砺 《题近作后》诗:“轻裾长袖难为伍,一卷吟哦蓬藿门。莫道而今诗思澹,弩张剑拔气犹存。”参见“ 剑拔弩张 ”。
词语解释:剑拔弩张 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1).语本《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你们剑拔弩张,汗流浃背,到底做成了些什么呢?”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还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
(2).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韦诞 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明 宋濂 《跋重刻吉日癸巳碑》:“笔力雄峭,有剑拔弩张之势。”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偶然把笔,学画兰蕙,风枝雨叶,纵横离披,亦殊有剑拔弩张之态。”
(3).谓诗词中表现的豪情壮志过于显露。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稼轩 词着力太重处,如《破阵子》《水龙吟》等作,不免剑拔弩张……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札,斯为絶技。”词语解释:标拔 拼音:biāo bá
特出。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鐃歌》陈事述情,句格峥嶸,兴象标拔,惜中多不可解。”词语解释:铜拔 拼音:tóng bá
见“ 铜鈸 ”。
词语解释:铜钹 拼音:tóng bó
亦作“ 铜拔 ”。 打击乐器。铙钹的别名。《隋书·音乐志下》:“ 天竺 者,起自 张重华 据有 凉州 ,重四译来贡男伎……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曇鼓、铜拔、贝等九种,为一部。”《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作“铜拔”。词语解释:克拔 拼音:kè bá
攻克。《后汉书·耿弇传论》:“ 弇 自剋拔全 齐 ,而无復尺寸功,夫岂不怀?”词语解释:迁拔 拼音:qiān bá
犹超拔。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虑其神识,尚有淹延,凭此醮符,俱令迁拔。” 前蜀 杜光庭 《黄齐为二亡男助黄箓斋词》:“伏思迁拔,唯仗焚修。”词语解释:醮拔 拼音:jiào bá
设醮超度。 清 施闰章 《蠖斋诗话·为陆佥事纪异》:“嫗厉声:‘汝何人?敢詈我,我自是情人,岂妖祟耶?生不得与郎君定情,断髮不食死,愿乞郎君髮,綰结以殉。’ 陆夫人 深加怜慰,许为醮拔。”词语解释:不能自拔 拼音:bù néng zì bá
自己无法摆脱。《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世祖 前锋至 新亭 , 劭 挟 义恭 出战,恒録在左右,故不能自拔。”词语解释:树拔 拼音:shù bá
谓有所建树以摆脱困境。 明 李东阳 《一朴居士蔡公墓志铭》:“公少失怙,家贫甚,门户几落。公奋自树拔,与其配 林氏 备尝艰苦,銖累寸积,积稍裕。”词语解释:鉴拔 拼音:jiàn bá
亦作“鉴拔”。 谓识别选拔人才。《后汉书·郑玄传》:“ 玄 称 渊 为国器, 嘏 有道德。其餘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新唐书·李敬玄传》:“ 太玄 坐免官十年。 敬玄 廉知之,擢为 郑州 司功参军,后至祕书少监、 申王 师,以德行闻。其鉴拔率若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独孤及》:“ 及 性孝友,喜鑑拔。”词语解释:扶拔 拼音:fú bá
即符拔。兽名。《后汉书·章帝纪》:“ 月氏国 遣使献扶拔、师子。” 李贤 注:“扶拔,似麟无角。”参见“ 符拔 ”。
词语解释:符拔 拼音:fú bá
兽名。《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后汉书·西域传·安息》:“ 章帝 章和 元年,遣使献师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词语解释:擢拔 拼音:zhuó bá
(1).拔取。《淮南子·俶真训》:“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稟,其可得邪。”
(2).犹耸出,耸拔。
(3).提拔。《旧唐书·姜公辅传》:“朕比擢拔为腹心,乃负朕如此!”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如 中国 举人、进士之类,其有殊尤,立即报明擢拔。”词语解释:开拔 拼音:kāi bá
(1).犹开挖。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沟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剏筑城隍,开拔河道。”
(2).军队由驻地或休息处出发。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即告 华堂 ,可令队伍少休息,即开拔紥 全店 以东,一可防敌人长驱,捣我军营次;一可牵缀敌人,使不得注全力於东南各路。” 巴金 《家》二二:“在他们那个公馆里驻扎的一排兵已经开拔走了。” 萧红 《生死场》十五:“开拔的队伍在南山道转弯时,孩子在母亲怀中向父亲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