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首字词组
拒霜拒地拒马拒轮拒阸拒人千里拒俄运动拒格
拒谏拒逆拒虎进狼拒马叉子拒张拒人于千里之外拒斥拒理
拒辙拒绝拒门木拒隘拒守拒后拒之门外拒斧
拒敌拒命拒讳拒马枪拒付拒塞拒收拒折
拒战拒闭拒闉拒违拒却拒止拒捕拒抗
拒捍拒御拒谏饰非拒险拒物拒冬拒狼进虎 

词语解释:拒霜  拼音:jù shuāng
花名。木芙蓉的别称。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宋 宋祁 《益都方物略记》:“添色拒霜花,生 彭 、 汉 、 蜀州 ,花常多叶,始开白色,明日稍红,又明日则若桃花然。” 元 白珽 《西湖赋》:“秋容不淡,拒霜已红。” 清 纳兰性德 《浣溪纱》词之五:“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位凄凉。”
词语解释:拒谏  拼音:jù jiàn
拒绝规劝。《后汉书·申屠刚传》:“愚闻专己者孤,拒諫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知足以拒諫,才足以饰非。”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徵利;辟邪説,难任人,不为拒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邱文庄填词》:“ 邱 又谓 王 故彰先帝拒諫之失。”
词语解释:拒辙  拼音:jù zhé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以“拒辙”比喻不自量力。 唐 骆宾王 《兵卫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未悟倾巢之兆,敢怀拒辙之心;独率马军,凭川转鬭。”
词语解释:拒敌  拼音:jù dí
(1).抗拒敌人。《庄子·盗跖》:“ 跖 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拒敌,辩足以饰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像》:“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备 不知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2).抵挡,抵抗。《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比年以来,凡有强盗窃贼生发,劫夺民财,致伤人命,事主不能拒敌,必须报告巡检官。”《水浒传》第十三回:“我自到任以来,闻知本府 济州 管下所属水乡 梁山泊 贼盗聚众打劫,拒敌官军。”
词语解释:拒战  拼音:jù zhàn
抵御抗击。《后汉书·袁绍传》:“ 荣 夜开门内 操 兵, 配 拒战城中,生获 配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晋书·明帝纪》:“ 李驤 等寇 寧州 ,刺史 王逊 遣将 姚岳 拒战於 堂狼 ,大破之。”
词语解释:拒捍  拼音:jù gǎn
亦作“ 拒捍 ”。 抵抗,抗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十九年夏, 雒城 破”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陈术 《益部耆旧杂记》:“ 刘璋 遣 张任 、 刘璝 率精兵拒捍先主于 涪 ,为先主所破。”《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捕罪人已就拘执,及不拒捍而杀或折伤之,各从鬭杀伤法。” 清 黄宗羲 《吴处士墓碣铭》:“君奋桑枢褐寒之下,而急人之急,至於骨肉拒扞,壮节凛然。”
词语解释:拒地  拼音:jù dì
立于地上。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阳山 鸟路出 临武 ,驛马拒地驱频隤。” 朱熹 考异:“山路险恶,故羸马拒地不进,被驱而屡至倾隤耳。”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蜀 人谓立地为拒地。”
词语解释:拒逆  拼音:jù nì
违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俄见一人……敕行酒,笑云:‘僕有小女,颇聪明,欲以给君箕箒。’此人知神,不敢拒逆。”
词语解释:拒绝  拼音:jù jué
(1).隔断;遏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故击搏豪强,拒絶宦寺,悉无所畏。” 明 李贽 《渔父》:“观其鼓枻之歌,逈然清商,絶不同调,末即显拒絶之跡,遂去不復与言,可以见矣。” 叶圣陶 《线下·孤独》:“愤慨的火焰虽经拒绝,还不免时常要偷偷地冒起来。”
(2).不接受,不答应。《东观汉记·郊祀志》:“羣臣奏言,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陛下輒拒絶不许。”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若拒絶其意,则 元昊 今秋必復大举。”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前日有人替他作伐,你就该应许了,为甚么又拒絶他!”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 祥子 本来不吸烟,这次好似不能拒绝。”
词语解释:拒命  拼音:jù mìng
抗命,不服从命令。《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唐 无名氏《王氏见闻·温造》:“﹝ 梁 人﹞又惧朝廷讨伐,因团集拒命者岁餘。”《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 高祖 建号于 太原 , 代州 王暉 拒命, 弘肇 攻破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陈夫人年谱》:“ 宗伯 已纳款, 宗宣 方在 桂林 拒命。”
词语解释:拒闭  拼音:jù bì
闭门拒绝。《汉书·宣帝纪》:“内謁者令 郭穰 夜至郡邸狱, 吉 拒闭,使者不得入。” 宋 苏轼 《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 秀州 数千人诉风灾,吏以为法有诉水旱而无诉风,拒闭不纳。”
词语解释:拒御
抵御
词语解释:拒马  拼音:jù mǎ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唐 代有“拒马枪”, 明 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车辆的行动。《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彦贞 之兵施利刃於拒马,维以铁索;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宋史·吴璘传》:“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刘忠 《上党大捷》:“主要地段敷设有地雷,交通要道设置有拒马。”
词语解释:拒虎进狼  拼音:jù hǔ jìn láng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明 张煌言 《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於 河 北;而长蛇封豕,復肆蠭蠆之毒於 江 南。” 陈光远 《请力争青岛电》:“若名为同心御侮,实乃利吾土地,我则拒虎进狼,彼则翻云覆雨。”亦作“ 拒狼进虎 ”。 吕志伊 《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参见“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词语解释:拒门木  拼音:jù mén mù
门闩。
词语解释:拒讳  拼音:jù huì
拒不承认,隐瞒。《隋书·裴政传》:“太子即以詰 荣 , 荣 便拒讳,云‘无此语’。”《书·吕刑》“惟官惟反” 唐 孔颖达 疏:“或诈反囚辞,拒讳实情不承服也。”
词语解释:拒闉  拼音:jù yīn
攻城时筑的土垒。《新唐书·江夏王道宗传》:“乃筑拒闉,攻 安市城 ,闉毁傅城, 道宗 失部分,反为贼据。”
词语解释:拒谏饰非  拼音:jù jiàn shì fēi
拒绝规劝,掩饰错误。《荀子·成相》:“拒諫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自朝廷用 王安石 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急;拒諫饰非,驱忠立佞。” 毛泽东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
词语解释:拒轮  拼音:jù lún
犹拒辙。 唐 元稹 《贺裴相公破淮西启》:“投石之卵虽危,拒轮之臂犹奋。”
词语解释:拒马叉子  拼音:jù mǎ chā zǐ
用木交叉架成的栏栅。 宋 李诫 《营造法式·拒马叉子》:“《周礼·天官·掌舍》:‘设梐枑再重。’梐枑,行马也。今谓之‘拒马叉子’。”
词语解释:拒隘  拼音:jù ài
犹拒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一夫拒隘,万众趦趄。”
词语解释:拒马枪  拼音:jù mǎ qiāng
古代用以抵御敌人马队的防守工具。《通典·兵五》《卫公兵法·攻守战具》:“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纵横安检,长一丈,鋭其端,可以塞城中门巷要路,人马不得奔驰。”《宋史·郭谘传》:“ 康定 西征, 諮 上战略,献拒马枪阵法。”
词语解释:拒违  拼音:jù wéi
违抗。《国语·晋语一》:“夫 翟柤 之君,好专利而不忌,其臣竞諂以求媚,其进者壅塞,其退者拒违。”《后汉书·应劭传》:“边将恐怖,畏其反叛,辞谢抚顺,无敢拒违。”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实不忍自固於缀衣之辰,拒违於玉几之侧。”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 少霞 素不工书,即极辞让。鹿幘人曰:‘但按文而録,胡乃拒违!’”
词语解释:拒险  拼音:jù xiǎn
据守险要;凭借险要以拒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卫将军 董承 与 袁术 将 萇奴 拒险, 洪 不得进。”
词语解释:拒阸  拼音:jù è
拒守险狭之地。《后汉书·宋均传》:“会伏波将军 马援 至,詔因令 均 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阸不得前。”
词语解释:拒张  拼音:jù zhāng
抗拒。 唐 张鷟 《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宋史·李至传》:“ 幽州 为敌右臂,王师所嚮,彼必拒张。”
词语解释:拒守  拼音:jù shǒu
据险坚守。《六韬·军用》:“羣寇飞鉤……以投其众,三军拒守。”《后汉书·南匈奴传》:“巨将餘兵万人屯 五原 、 朔方 塞,以为拒守。”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会转运使 王罕 巡行他州,闻贼至,亟还入 广州城 ,悉力拒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公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
词语解释:拒付  拼音:jù fù
拒绝付款
拒绝接收或支付
词语解释:拒却  拼音:jù què
亦作“ 拒却 ”。 拒绝;推却。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公始至, 恩 绣胸背,持刺上謁,公拒却之,然亦未遽诵言罪恩也。”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其门下生﹞愿有以为公寿,公固闭阁不与通。日召其故人饮酒,故人有稍稍言及者,益拒却之。” 叶圣陶 《倪焕之》三一:“如果实在不得空,今天来明天去也好,但拒却是不行的。”
词语解释:拒物  拼音:jù wù
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 唐 韩愈 《高君画赞》:“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词语解释:拒人千里  拼音:jù rén qiān lǐ
见“ 拒人于千里之外 ”。
词语解释:拒人于千里之外  拼音: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形容对人态度傲慢。语出《孟子·告子下》:“距人於千里之外。”距,通“ 拒 ”。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街上的店家早已把排门关得紧紧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亦省作“ 拒人千里 ”。《十月》1981年第6期:“她看见 扬帆 ,如同陌生人,神情矜持严峻,一副拒人千里的傲慢。”
词语解释:拒人于千里之外  拼音: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形容对人态度傲慢。语出《孟子·告子下》:“距人於千里之外。”距,通“ 拒 ”。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街上的店家早已把排门关得紧紧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亦省作“ 拒人千里 ”。《十月》1981年第6期:“她看见 扬帆 ,如同陌生人,神情矜持严峻,一副拒人千里的傲慢。”
词语解释:拒后  拼音:jù hòu
犹断后。《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先主 闻 曹公 卒至,弃妻子走,使 飞 将二十骑拒后。”《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拒后,即古之殿也。”
词语解释:拒塞  拼音:jù sāi
(1).扼守边关。《后汉书·杜诗传》:“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琦 每欲与 亮 谋自安之术, 亮 輒拒塞,未与处画。”
(2).拒绝;阻遏。《南史·徐湛之传》:“臣苦相諫譬,深加拒塞。” 宋 叶适 《学校》:“及 秦檜 为相,务使诸生为无廉耻以媚己,而以小利啗之,阴以拒塞言者。”
词语解释:拒止  拼音:jù zhǐ
阻塞,遏止。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接过客俗子,絶口不挂时事,务为崇深,以拒止嫉妬之口。”
词语解释:拒冬  拼音:jù dōng
中草药续随子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续随子》﹝释名﹞引 苏颂 曰:“冬月始长,故又名拒冬。”
词语解释:拒俄运动  拼音:jù é yùn dòng
清末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东北的爱国运动。1902年清政府与沙俄订约,规定侵占东北的俄军分三期撤走。次年沙俄违约不撤,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留日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上前线抗击沙俄。上海民众召开拒俄大会,北京等地学生也纷纷集会抗议。后遭到清政府镇压。
词语解释:拒斥  拼音:jù chì
拒绝,排斥。《人民日报》1989.1.16:“拒斥形而上学是 马克思 哲学的基本原则。”
词语解释:拒之门外  拼音:jù zhī mén wài
关门不让 进,比喻排斥…参加或排除在考虑之外
词语解释:拒收  拼音:jù shōu
买方拒绝接受货物或交货单据的行为
词语解释:拒捕  拼音:jù bǔ
抗拒逮捕。《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其拒捕不拒捕,并同上条捕格之法。”《元典章·刑部十六·违任》:“因 林圣护 拒捕,用棍将本人殴伤身死。” 老舍 《茶馆》第一幕:“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
词语解释:拒狼进虎  拼音:jù láng jìn hǔ
见“ 拒虎进狼 ”。
词语解释:拒虎进狼  拼音:jù hǔ jìn láng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明 张煌言 《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於 河 北;而长蛇封豕,復肆蠭蠆之毒於 江 南。” 陈光远 《请力争青岛电》:“若名为同心御侮,实乃利吾土地,我则拒虎进狼,彼则翻云覆雨。”亦作“ 拒狼进虎 ”。 吕志伊 《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参见“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词语解释:拒格  拼音:jù gé
抵抗;拒违。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萃》:“任劣力薄,孱駑恐怯,如蝟见鹊,不敢拒格。”《陈书·陈方泰传》:“ 方泰 初但承行淫,不承拒格禁司。”
词语解释:拒理  拼音:jù lǐ
北斗第四星星神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曰执阴,第二星曰叶诣,第三星曰视金,第四星曰拒理。”
词语解释:拒斧  拼音:jù fǔ
即螳螂。《吕氏春秋·仲夏》“小暑至,螳螂生” 汉 高诱 注:“螳螂…… 兖州 谓之拒斧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螳蜋》:“蟷蜋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蜋。 兖 人谓之拒斧。”参见“ 螳螂 ”。
词语解释:螳螂  拼音:táng láng
亦作“ 螳蠰 ”。亦作“螗蜋”。 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卵块灰黄色,称螵蛸,产桑树上名桑螵蛸,可入药。《初学记》卷三十引 北齐 颜之推 《听鸣蝉》诗:“螗蜋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絶易惊。”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五:“螗蜋虽怒谁尔惧?鶡旦虽啼谁尔怜?”
词语解释:拒折  拼音:jù shé
方正貌。《淮南子·齐俗训》:“ 越王 勾践 劗髮文身,无皮弁搢笏之服,拘罢拒折之容。” 高诱 注:“拒折,方也。”
词语解释:拒抗  拼音:jù kàng
抗拒。《北齐书·祖珽传》:“贼先闻其盲,谓为不能拒抗。”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兄 軾 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元典章·兵部一·正军》:“ 蒙古 汉 军駈军逃窜者……拒抗不伏,仰所在官司添力捉拿。”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自然,他竭力拒抗这种种讨厌的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