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麻平声 [chē][chā,差错][xiē,少也][zhuā][há xiā][yā][wō][chá zhā][音奢。火種也。][jiā qié]髿[shē][pá][chā][bā ba][详注1][同鸦。][详注2][chá ná][xiá xiā][chā zhā][划船][bā][shé][zhā][详注3][lā la][zhā][zhē,音遮。啰嗻,多言也。或作謶。][yā][详注4][详注5][详注6][chá][huá]夿


注1:污 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
注2:涂 《集韵》《韵会》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饰也。 又《集韵》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见《史记·匈奴传》。
注3:荼 《唐韻》宅加切,音茶。神名。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注4:吾 《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注5:茬 音槎。斫木。《鲁语》山不茬蘖。字从草。◎按茬字,《后汉书》《水经注》皆从仕,宋祁曰:当作荏,今茌茬荏并存。茬字从草作。
注6:祖 《集韵》咨邪切。《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首字词组
拏云拏音拏获拏粗挟细拏闾拏兵拏战拏事
拏舟拏访拏掇拏错拏班做势拏子拏人拏云手
拏空拏手拏讹头拏斗拏捏拏云握雾拏云攫石拏究
拏攫拏风跃云拏讹拏把拏下马拏东拏西拏堂 

词语解释:拏云  拼音:ná yún
犹凌云。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骏如健鶻鶚与鵰,拏云猎野翻重霄。”亦喻志向高远。 唐 李贺 《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王琦 汇解:“拏云,喻言高远。”一本作“拿云”。
词语解释:拏舟  拼音:ná zhōu
撑船。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其子 克 ,弃兄弟,自城拏舟迎候。”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拏舟浮磵曲,扶杖度山崦。” 清 龚自珍 《丑奴儿令·将返羽琌别墅留别沧浪亭僧》词:“佛前容我摊经坐,细剔龕灯,多谢诗僧,明夜拏舟又 羽陵 。”
词语解释:拏空  拼音:ná kōng
凌空;抓向空中。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大观 閒,和剂局官一日请内帑授药犀百数,归解之,偶忽得一株,大絶常犀,且甚异……其面犹黄蜡,中有黑云一朵,云中夭矫一金龙,飞盘拏空,爪角俱全。” 宋 陆游 《大雪歌》:“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雪皆赤。拏空争死作雷吼,震动山林裂崖石。”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老龙全身著艾蒳,不耐久蛰潜拏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忽大雨,乃霹靂拏空而去。”
词语解释:拏攫  拼音:ná jué
搏斗。 汉 扬雄 《羽猎赋》:“犀兕之抵触,熊羆之拏攫。”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又铸二金狮子,作拏攫腾奋之状,各重二百餘斤,以为趺。”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又闻船背亦如拏攫之声。” 清 黄景仁 《游四明山放歌》:“渴虯飢鱷恣拏攫,苍麋元豹和黄熊。”
词语解释:拏音  拼音:ná yīn
桨声。《庄子·渔父》:“ 颜渊 还车, 子路 授绥, 孔子 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成玄英 疏:“不闻橈响,方敢乘车。”
词语解释:拏访  拼音:ná fǎng
捉拿查访。《明史·刘泽清传》:“又请禁巡按不得拏访追赃,请法司严缉故总督 侯恂 及其子 方域 ,朝廷皆曲意从之。”
词语解释:拏手  拼音:ná shǒu
作事有把握;擅长。《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若论这瘦和尚的少林拳却颇颇的有些拏手。”
词语解释:拏风跃云  拼音:ná fēng yuè yún
比喻气概雄伟。 明 宋濂 《凤阳陈方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拏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於九霄之上。”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刘文正公秉忠》:“贤者在世,视时詘信,挂瓢 武安 ,絶世离羣,幡然而起,拏风跃云。”
词语解释:拏获  拼音:ná huò
捕获,捉获。 明 唐顺之 《三沙报捷疏》:“及与督抚军门议定赏格,有能打破贼船一隻,连人船拏获者,当即赏银五百两。”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有为乡民拏获送官者,官不得已梟示五人。”
词语解释:拏掇  拼音:ná duō
拿取。《平山冷燕》第十一回:“﹝他﹞再三在自家诗稿上寻,并无一首拏掇得出,欲待不写,却又不像个诗人行径。”
词语解释:拏讹头  拼音:ná é tóu
讹诈作奸者的钱财。 明 顾炎武 《日知录·讹》:“ 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张泼 言:‘京师姧宄丛集,游手成羣,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原注:“侦知一人作姧,则尾随其后陷人於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拏讹头。”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拏讹头》:“伺人作奸从而吓诈取财,俗谓之拏讹头。”亦省作“ 拏讹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而管家 娄允德 ……及心腹家人 李培 等,皆挟厚貲四散逃躲,或报应商役,或避人拏讹,或改面事人。”
词语解释:拏讹  拼音:ná é
见“ 拏讹头 ”。
词语解释:拏讹头  拼音:ná é tóu
讹诈作奸者的钱财。 明 顾炎武 《日知录·讹》:“ 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张泼 言:‘京师姧宄丛集,游手成羣,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原注:“侦知一人作姧,则尾随其后陷人於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拏讹头。”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拏讹头》:“伺人作奸从而吓诈取财,俗谓之拏讹头。”亦省作“ 拏讹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而管家 娄允德 ……及心腹家人 李培 等,皆挟厚貲四散逃躲,或报应商役,或避人拏讹,或改面事人。”
词语解释:拏粗挟细  拼音:ná cū xié xì
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那一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那一个説亲的早做了藏头露尾,那一个成亲的也自会拏粗挟细。”
词语解释:拏错  拼音:ná cuò
混杂。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然夷 汉 之殽,何渠自 明 世?当 晋 之衰,而拏错相乱者,既有萌矣。”
词语解释:拏斗  拼音:ná dòu
争斗。《新唐书·突厥传下》:“会 统叶护可汗 子 咥力特勒 避 莫贺咄 乱,亡在 康居 , 泥孰 迎立之,为 乙毗鉢罗肆叶护可汗 ,与 俟毗可汗 分王其国,拏鬭不解,各遣使朝献。”
词语解释:拏把  拼音:ná bǎ
(1).抓住。《元典章·户部四·田长宜强收嫂》:“ 田五儿 将 阿段 两手拏把,其 田长宜 用棍於左臂上打讫两下,不能动止。”
(2).把握。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诫子帖》:“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入手,便有拏把。”
词语解释:拏闾  拼音:ná lǘ
传说中的古国名。《淮南子·墬形训》:“ 西王母 在流沙之濒, 乐民 拏閭 在 昆仑 弱水 之洲。”
词语解释:拏班做势  拼音:ná bān zuò shì
同“ 拿班做势 ”。 《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见他在人前,铺眉苫眼,拏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会晓的甚么成样的套数唱?左右是那几句……就拏班做势起来!”《儒林外史》第五回:“两个秀才,拏班做势,在馆里又不肯来。”拏,一本作“ 拿 ”。
词语解释:拏捏  拼音:ná niē
刁难。《荡寇志》第八十回:“ 刘客官 ,你休要拏捏我们,不要倚仗着你是个苦主。”《荡寇志》第八九回:“不是奴家拏捏,尀耐 欒廷芳 小覷我, 玉郎 又不许奴家做先锋,奴家一时气不过,心就懒了。”
词语解释:拏下马  拼音:ná xià mǎ
谓制服。《实事白话报》1925.7.17:“ 江城 反倒有理了啦,把丈夫看成仇人一样,由这儿这才拏下马来。”
词语解释:拏兵  拼音:ná bīng
引兵。 宋 岳珂 《桯史·紫宸廊食》:“是岁,虏方拏兵北边,贺使不至,百官皆赐廊食。”
词语解释:拏子  拼音:ná zǐ
军器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鼎澧 羣盗如 钟相 、 杨么 ;战舡有车船、有桨船、有海鰍头;军器有拏子、有鱼叉、有木老鸦。拏子、鱼叉以竹竿为柄,长二三丈,短兵所不能敌。 程昌禹 部曲虽 蔡州 人,亦习用拏子等,遂屡捷。”自注:“其语谓拏为饶。”按,饶,《津逮秘书》本作“鐃”,是。
词语解释:拏云握雾  拼音:ná yún wò wù
比喻对人施展手段。《宣和遗事》前集:“姓 李 名做 师师 ……两隻手,偏会拏云握雾。便有富贵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词语解释:拏东拏西  拼音:ná dōng ná xī
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金瓶梅词话》第二回:“虽然有小丫头 迎儿 ,奴家见他拏东拏西,蹀里蹀斜,也不靠他。”
词语解释:拏战  拼音:ná zhàn
搏斗。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一旦,云雾四合如墨,天大雷电异常。有顷,众登寺楼望,则了然见白龙与黄龙拏战,而黄龙败焉。”
词语解释:拏人  拼音:ná rén
犹捕役,捕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婆利国 拏人善投轮,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远以投入,无不中。”
词语解释:拏云攫石  拼音:ná yún jué shí
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的雄姿。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厅前多古树,有拏云攫石之势。”
词语解释:拏堂  拼音:ná táng
修边幅。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脩边幅曰张志,又曰拏堂。”
词语解释:拏事  拼音:ná shì
管事,掌权。《荡寇志》第九六回:“几日前,我闻知本府 高大老爷 从 东京 来到任,都説有个拏事的门上姓 富 ,叫做 富八爷 。”
词语解释:拏云手  拼音:ná yún shǒu
比喻远大的志气,高强的本领。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平空舒出拏云手,指引山中採药人。”
词语解释:拏究  拼音:ná jiū
捉拿查究。《清会典事例·刑部·断狱》:“如有姦徒捏名入监舞弊,亦即据实分别拏究参处。”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拏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然人民皆未滋扰暴动,碍难拏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