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拍手 拼音:pāi shǒu
两手相拍。多用以表示欢迎、感谢或赞成等。《太平御览》卷九二四引 汉 杨孚 《异物志》:“孔雀其大如雁而足高,毛皆有班文采。捕得畜之,拍手则舞。” 唐 寒山 《诗》之十五:“拍手摧花舞,搘颐听鸟歌。”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元 陆蕙奴 《舟中漫成》诗:“弹后月明人拍手,不知元是断肠声。” 巴金 《死去的太阳》:“穿着短衫的工人们在学校里出现的时候,人行道上的学生便一齐拍手高呼‘工人万岁!’”词语解释:拍天 拼音:pāi tiān
形容浪涛汹涌冲击,气势浩大。 唐 韩愈 《题临泷寺》诗:“ 潮阳 未到吾能説,海气昏昏水拍天。”词语解释:拍拍 拼音:pāi pāi
(1).象声词。鼓翅起飞声。 唐 韩愈 《病鸱》诗:“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宋 梅尧臣 《和永叔雨中》:“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宋 苏轼 《游桓山得泽字》诗:“春风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明 高启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书舍》诗:“溪晴雁拍拍,村曙鷄胶胶。”
(2).象声词。枪响声。《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俏大姐》:“伸手举起小手枪,叫声特务看我的。只听拍拍两声响,特务啃泥爬不起。”
(3).充满。 宋 范成大 《玉楼春》词:“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 宋 赵长卿 《虞美人·江乡对景》词:“雨声破晓催行桨,拍拍溪流长。” 金 元好问 《清平乐》词:“香团娇小,拍拍春多少。”词语解释:拍浮 拼音:pāi fú
浮游;游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毕茂世 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后因以“拍浮”为诗酒娱情之典。 宋 苏轼 《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博》诗:“万斛船中着美酒,与君一生长拍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施肩吾》:“而少存 箕潁 之情,拍浮诗酒,搴擘烟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康熙 庚子, 竹垞 偕 粤 东诗人 屈翁山 会饮 杭州 酒楼,拍浮屡日。”词语解释:拍岸 拼音:pāi àn
波浪击打岸边。例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语解释:拍塞 拼音:pāi sāi
充满;充斥。 宋 欧阳澈 《小重山》词:“懵腾醉眼不禁秋,追旧事,拍塞一怀愁。”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勉斋先生 曰:‘两篇皆是言阴阳。前篇是説横看底,后篇是説直看底……此理拍塞,无一处不周,无一物不到。’” 元 柯丹邱 《荆钗记·会讲》:“胸中拍塞书五车,舌底澜翻浪千尺。”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狂言试倾倒,拍塞已满胸;君方贾餘勇,逸气凌 崆峒 。”词语解释:拍肩 拼音:pāi jiān
轻拍别人的肩膀。表示友好或爱护。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诗以志之》:“拍肩同辈多零落,陇畔何人许耦耕?” 清 唐孙华 《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拍肩羣瞽世何限,补救造化天无功。”词语解释:拍板 拼音:pāi bǎn
(1).打击乐器的一种。也称檀板、绰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用以击节。 唐 宋 时拍板为六或九片,以两手合击发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组成。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就按於 清元 小殿, 寧王 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 马仙期 方响, 李龟年 觱篥, 张野狐 箜篌, 贺怀智 拍板。”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拍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拍板》、《清文献通考·乐十三》。
(2).击节,打拍子。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孝廉夫人亦妙解音律,亲为家伎拍板,正其曲误。”
(3).商行、交易所拍卖货物采用竞争买卖方式时,双方讨价还价至适当价格时,由行所人员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 王广尧 《保护竞争必须刹住歪风》:“也有一些采购人员趁拍板签字之机,放开海口,大提个人的物质要求。”
(4).借指作出决定。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说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负责,许了愿必还。”词语解释:拍掌 拼音:pāi zhǎng
(1).鼓掌,拍手。 宋 葛长庚 《凝翠》诗:“凭栏拍掌呼,天外鹤来一。”《花月痕》第十回:“ 剑秋 拍掌道:‘今日再不能进去,我连欧字也不姓了。’”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巴金 《家》八:“少数的人开始拍掌。接着大家都拍起掌来。”
(2).两人各出一手相拍。表示谨守诺言。《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怎敢説谎?不信时与你拍掌为定,若翻悔时,做猪做狗!”词语解释:拍案 拼音:pāi àn
以手击桌。表示惊异、发怒、感慨或振奋。《西游补》第四回:“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说唐》第四二回:“ 李密 见 秦王 ,拍案大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兴言及此,未尝不拍案三叹也。” 叶圣陶 《城中·演讲》:“‘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讲稿……完全展陈在面前了。”词语解释:拍马 拼音:pāi mǎ
(1).拍马使前;纵马。《秦并六国平话》卷下:“整顿衣甲器械,拍马临阵,再战二十餘合, 项梁 奔走归阵。”
(2).拍马屁。 鲁迅 《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 战国 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主持的情报处是干什么的?简直是一帮吹牛拍马的坏蛋!”词语解释:拍满 拼音:pāi mǎn
(1).充满。 宋 陈著 《真珠帘·四时怀古夏词》词:“茉莉芰荷香,拍满笙簫院。” 宋 黄机 《沁园春·送徐孟坚秩满还朝》词:“説一时伟望,齐高 岳麓 ,二年遗爱,拍满 湘 波。”
(2).实足。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不要叫我小家伙,我不小了。我拍满十八,吃十九岁的饭了。”词语解释:拍衮 拼音:pāi gǔn
宋 代大曲有拍与衮,为受胡曲影响的新声。故亦以称当时的流行曲调。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词:“主家十二楼连苑。那人人、靚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词语解释:拍花 拼音:pāi huā
旧称用迷药拐骗儿童。 清 李虹若 《朝市丛载·人事·拍花》:“拍花扰害遍京城,药末迷人任意行。多少儿童藏户内,可怜散馆众先生。”《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爷儿三个,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露头露脑,走到大路上,算一羣逃难的还是算一羣拍花的呢?”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三章:“大姐,你说这年头还有拍花的吗?”词语解释:拍拖 拼音:pāi tuō
方言。谓相恋男女相挽或相随而行。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大家都在爽朗地笑,但我自己明白,我笑得要算最不自然。可不是吗?我在精神上已经紧紧地把她‘拍拖’着了。” 茅盾 《劫后拾遗》:“大裤管,紧腰身短袄的姑娘们,挽着个男友,在骑楼下拍拖。”《羊城晚报》1982.2.22:“大革命时期前后,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刚开始,大抵初恋的青年男女,夜阑人静之处并肩而‘拍’,地旺人稠之处则一前一后的‘拖’。这名词从二十年代开始,沿用至今。”词语解释:拍马屁 拼音:pāi mǎ pì
比喻谄媚奉承。《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帐房师爷因为他时常进来拍马屁,彼此极熟,不好意思驳他。” 清 秋瑾 《演说的好处》:“这种最上等的人,腐败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着有势力的,又要去拍马屁。” 管桦 《清风店》二:“她鼻子这么一哼,傻小子 陈贵 便立刻跟着拍马屁。”词语解释:拍密 拼音:pāi mì
方言。犹紧紧。 周立波 《禾场上》:“这些小把戏,还不散开些,挤得拍密的,部长热嘛。”词语解释:拍户 拼音:pāi hù
宋 时称兼卖茶水饭食,或并蓄娼妓的小酒铺。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酒肆》:“除官库、子库脚店之外,其餘皆谓之拍户。有茶饭店,谓兼卖食次下酒也……菴酒店,谓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懽,而於酒阁内暗藏卧牀也。” 宋 叶适 《朱娘曲》:“自言三世充拍户,官抛万斛嗟长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沉次卿》:“其法使拍户於本府入钱给由,诣诸库打酒,仍使自择所向。”词语解释:拍髀 拼音:pāi bì
(1).拍股。兴奋或激动之状。《后汉书·张奂传》:“夫无毛髮之劳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 淳于髠 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2).佩刀名。《释名·释兵》:“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见也。”《汉书·西域传上·婼羌》“兵有弓、矛、服刀”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服刀,拍髀也。”词语解释:拍台拍凳
拍桌子打板凳;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词语解释:拍胸脯 拼音:pāi xiōng pú
谓负责,担保。《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有你老哥拍胸脯,兄弟还有甚么不放心的。”词语解释:拍老腔 拼音:pāi lǎo qiāng
谓倚老卖老,以大言训人。《实事白话报》1920.12.2:“上年纪的人,容易讨人嫌的莫过跟年青的兄弟们拍老腔。” 老舍 《茶馆》第三幕:“甭跟我们拍老腔,说真的吧!”词语解释:拍舰 拼音:pāi jiàn
古时一种攻击型的战舰。设有拍竿,可以遥击敌舰。《陈书·徐世谱传》:“时 景 军甚盛, 世谱 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军势。”词语解释:拍档 拼音:pāi dàng
合作;搭档。例如:圈内不少“最佳拍档”,成功时一同欢笑,落没时一同悲伤。词语解释:拍桌打凳 拼音:pāi zhuō dǎ dèng
极言愤怒或发怒。 鲁迅 《二心集·风马牛》:“ 宙斯太太 却偏又是一个很有些嫉妒心的女神。她一知道,拍桌打凳的(?)大怒了一通之后,便将那孩子取到天上,要看机会将他害死。”词语解释:拍网子 拼音:pāi wǎng zǐ
乘人之危,施以要胁。《国强报》1919.10.24:“ 宋氏 在旁边一听,心说:‘这是拍网子呀,这还有交情哪!’心里干着急,又不好搭查儿。”词语解释:拍节 拼音:pāi jié
节拍。乐曲的节奏序列。 艾青 《吹号者》诗:“给前进着的步伐,做了优美的拍节。”亦借指有规律的进程。 孙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在历史长河的激荡中,记录其不同的拍节。”词语解释:拍演 拼音:pāi yǎn
方言。演出。 欧阳山 《苦斗》六十:“这回是 汪精卫 、 阎锡山 、 冯玉祥 、 李宗仁 、 白崇禧 、 邹鲁 、 张发奎 七个大老倌一齐出场,落力拍演。”词语解释:拍竿 拼音:pāi gān
(1).古时战具名。置于兵车、战舰上,利用杠杆和滑车,遥掷石块、钉板、火种等物以打击敌方。《隋书·杨素传》:“ 素 居 永安 ,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餘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拍竿之制,施於楼船,上置巨石,轆轤贯焉,层楼百尺,六竿相联,壮士数百,层环其巔,发之碎敌,熊羆莫前。”
(2).缘竿,爬竿。《隋书·沉光传》:“初建 禪定寺 ,其中幡竿高十餘丈,适遇绳絶,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 光 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 光 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词语解释:拍刀 拼音:pāi dāo
刀名。古代兵器。《新唐书·阚稜传》:“﹝ 闞稜 ﹞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拍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兵器》:“刀两刃者曰‘拍刀’,起于 隋 闞稜 。”词语解释:拍纸簿 拼音:pāi zhǐ bù
纸的一边抹胶粘住,便于一页一页撕下来的本子。拍,借用英语pad的音。 谢觉哉 《书同文,语同音》:“那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文盲,而要求学习文化又非常热烈,每个人都有拍纸簿和铅笔或自来水笔,一有空就学习。”词语解释:拍打 拼音:pāi dǎ
拍击;敲打。 巴金 《家》二八:“两人面对面地望着,下面白黄色的河水时时凶猛地拍打岩石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上弦的月亮已经弯在天边,除了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海边早已悄无人声。” 梁斌 《红旗谱》二六:“ 江涛 走到 严萍 的门前,伸出手去,想拍打门环,又迟疑住。”词语解释:拍合 拼音:pāi hé
犹撮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班东西懂得甚么外人内人,只要有了回用,他便拍合。”词语解释:拍发 拼音:pāi fā
发出电报。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军长之意,由余先起电稿,再交彼拍发。”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十一:“除了每天往 重庆 拍发电讯,我这时期也写了不少通讯。”词语解释:拍照 拼音:pāi zhào
摄影,照相。《人民日报》1967.6.26:“见到别人用大标语、拍照、登报等办法来宣扬自己也不去劝阻,反而心安理得。”词语解释:拍然 拼音:pāi rán
拊手貌。《韩诗外传》卷二:“ 桀 拍然而抃,嗑然而笑。”词语解释:拍摄 拼音:pāi shè
用摄影机、录像机把人、物的形象摄下来。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拍摄树像,固须在叶间照光,而拍摄人像特写时,大都须用‘银丝照明’。” 巴金 《再谈〈望乡〉》:“ 曹禺 还听说这部影片有些镜头是在 南洋 拍摄的。”词语解释:拍抚 拼音:pāi fǔ
轻轻拍打抚摸。表示安慰和亲昵。 冰心 《南归》:“母亲半闭着眼,我轻轻的替她拍抚着。”词语解释:拍嘴 拼音:pāi zuǐ
方言。扯淡。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你们又是听谁瞎拍嘴?” 单学鹏 《舌尖上的风暴》一:“我早听说了,新来的书记一到村上,就甩膀子流汗,不会唔哇唔哇的拍嘴。”词语解释:拍卖 拼音:pāi mài
(1).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一般是由出卖者把现货或样品陈列于商行当众出卖,由购买者竞相出价争购,直到无人再加价时,就拍板作响,表示成交。 清 裴荫森 《购置练船疏》:“其船託 英 商天裕洋行拍卖,洋平番银四千元。”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合同各执,载明限期,如过限期不还,即将所押之物拍卖偿抵。”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 薛嘉黍 从 法国 奔丧到了 南洋 ,把他父亲遗留下来的一个椰油厂拍卖了。”
(2).减价抛售,甩卖。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现在皮皮商店要拍卖这许多货,货色都是最上等的。”
(3).泛指出卖。 萧军 《羊·樱花六》:“第二天她还是白着脸色去拍卖她的青春。”词语解释:拍案惊奇 拼音:pāi àn jīng qí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明 末 凌濛初 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1.2:“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 杜 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本来不过是对普通生活情景的生动摹写而已,然而却被后人以为是有什么‘微言大义’,遂‘对号’为(你猜是什么?)--‘纵横由妇人,曲直在小儿!’这真天晓得。”词语解释:拍案叫绝 拼音:pāi àn jiào jué
拍桌子叫好。形容赞赏至极。语本 唐 田颖 《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红楼梦》第七八回:“﹝ 宝玉 ﹞忙问:‘这一句可还使得?’众人拍案叫絶。”《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当下 邓九公 听了,先就拍案叫絶,立刻便想拿説媒的那把蒲扇。” 阎纲 《论陈奂生》:“幽默深刻的笔法,喜剧气氛的烘托,让人拍案叫绝。”词语解释:拍案而起 拼音:pāi àn ér qǐ
拍着桌子猛然起立。形容极为愤怒。例如:芈氏大怒,拍案而起。——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词语解释:拍马溜须 拼音:pāi mǎ liū xū
比喻谄媚奉承。 草明 《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词语解释:拍达 拼音:pāi dá
亦作“ 拍韃 ”。 象声词。东西落地或撞击所发出的声音。 沙汀 《代理县长》:“因为许久没人应声,代理县长趿起鞋子,拍达拍达地跑出去了。” 茅盾 《无题》二:“拍鞑!厚洋纸的原稿落在楼板上,夫人吓得心有点跳。”词语解释:拍音 拼音:pāi yīn
物理学名词。指人耳所感觉到的由两个振动频率相近的声波所合成的强弱相间的声音。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八》:“又有飞机的拍音,熄了灯。”词语解释:拍鞑 拼音:pāi dá
见“ 拍达 ”。
词语解释:拍达 拼音:pāi dá
亦作“ 拍韃 ”。 象声词。东西落地或撞击所发出的声音。 沙汀 《代理县长》:“因为许久没人应声,代理县长趿起鞋子,拍达拍达地跑出去了。” 茅盾 《无题》二:“拍鞑!厚洋纸的原稿落在楼板上,夫人吓得心有点跳。”词语解释:拍手打掌 拼音:pāi shǒu dǎ zhǎng
拍手鼓掌。极言兴奋、激动。《西游记》第五六回:“那廝闻言,走出草堂,拍手打掌笑道:‘兄弟们,造化!造化!寃家在我家里也!’”《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只见 王婆 推开房门入来,大惊小怪拍手打掌低低説道:‘你两箇做得好事!’”《中国民间故事选·智歼邵本良》:“ 孤山子 方圆几十里的老乡,谁不拍手打掌的哈哈大笑。”词语解释:拍但 拼音:pāi dàn
犹拍弹。盛行于 唐 宋 时的一种流行曲调。《事文类聚续集》卷二四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於时才士,始依乐工拍但之声,被之以辞,句之长短,各随曲度,而愈失古之‘声依永’之理也。”词语解释:拍戏 拼音:pāi xì
拍摄电影或演电影。例如:利用业余时间拍戏。词语解释:拍弹 拼音:pāi dàn
中 唐 以后一种流行曲调。演唱时伴有表情、动作。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可及 善转喉舌,对至尊弄媚眼,作头脑,连声作词,唱新声曲,须臾即百数方休,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谓之拍弹。”《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卢言 《卢氏杂说·米嘉荣》:“近有 陈不嫌 , 不嫌 子 意奴 ,一二十年来,絶不闻善唱,盛以拍弹行於世。拍弹起於 李可久 。”词语解释:拍惜 拼音:pāi xī
轻拍爱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灯下偎香恣怜宠,拍惜了一顿,呜咂了多时,紧抱着噷,那孩儿不动。”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文艺·圆社市语》:“供送饮三盃先入气,道今宵打歇处,把人拍惜。”词语解释:拍手称快 拼音:pāi shǒu chēng kuài
拍着手喊痛快。多用来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冰心 《〈儿童文学剧本选〉序言》:“会使小观众们在紧张地屏住呼吸之后,纷纷拍手称快。”词语解释:拍击 拼音:pāi jī
拍打冲击。 徐迟 《入峡记》:“代之而起的是另一种风景,山谷水库的风景;那时海洋式的浪涛将从 宜昌 附近开始,一直拍击到 重庆 港。” 逯斐 《夜航》:“她听着浪涛在船底拍击的声音,听着母亲讲关于湖的传说……慢慢地睡去。”词语解释:拍击声 拼音:pāi jī shēng
撞击发出的声音。例如:机灵的河狸用它那扁平的大尾巴拍打水面发出很响的拍击声。词语解释:拍话 拼音:pāi huà
方言。聊天。 姚雪垠 《长夜》三一:“没有别人来?我以为你这儿会有好些人来烤火拍话。”词语解释:拍足 拼音:pāi zú
实足。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三:“从十二岁起,他下力作田,到如今拍足有四十多年了。”词语解释:拍车 拼音:pāi chē
古时设有拍竿的战车。可以投石或抛掷火种攻击敌方。词语解释:拍试 拼音:pāi shì
宋 代擢补下级基层武官,先要比试弓马,称“拍试”。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他日,上遣官拍试,独 楚 应格。”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拍试》:“武臣奏补人,銓试弓马者,谓之拍试,并挑试律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春季拍试,艺高者特与补转两资。”词语解释:拍落托 拼音:pāi luò tuō
象声词。形容物体落地的声音。《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两个秀才听到这里,早已吓死了,连忙拍落托跪在地下。”词语解释:拍子 拼音:pāi zi
(1).音乐中划分小节时值的单位。用以表现乐曲的节奏和强弱。 闻一多 《说舞》:“拍子愈打愈紧,舞人的动作也愈敏捷,愈活泼。” 朱光潜 《诗论》第九章三:“近来论诗者往往不明白每顿长短有伸缩的道理,发生许多误会,有人把顿看成拍子,不知道音乐中一个拍子有定量的长短,诗中的顿没有定量的长短,不能相提并论。”
(2).用以拍物的器具。如:网球拍子;苍蝇拍子。词语解释:拍张 拼音:pāi zhāng
(1).伸展肢体拍打。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孝行》:“ 明元 母病心痛,痛则拍张跳躅,啮牀簀衾褥,号呼以紓苦楚。” 清 金农 《题方氏池上壁》诗:“水木自明瑟,鳧鷖何拍张。”
(2).古代武术杂技的一种。《南齐书·王敬则传》:“年二十餘,善拍张,补刀戟左右。 景和 使 敬则 跳刀,高与白虎幢等,如此五六,接无不中。”《南史·王俭传》:“於是 王敬则 脱朝服袒,以絳纠髻,奋臂拍张,叫动左右。上不悦曰:‘岂闻三公如此。’答曰:‘臣以拍张,故得三公,不可忘拍张。’时以为名答。”词语解释:拍序 拼音:pāi xù
唐 代《霓裳舞曲》中段始有拍,称拍序。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散序六奏未动衣, 阳臺 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自注:“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復如此。散序六徧无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词语解释:拍平 拼音:pāi píng
用一个平面的东西拍打(如面团或洗濯物)使之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