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摧拉 拼音:cuī lā
摧折,摧毁。《艺文类聚》卷八十引 晋 潘尼 《火赋》:“林木摧拉,沙粒并麋。”《隋书·酷吏传序》:“故刚克之吏,摧拉凶邪,一切禁姦,以救时弊,虽垂教义,或有所取焉。” 宋 梅尧臣 《冬日陪胡武平游西余精舍》诗:“侵晨霜气严,溪口冰已合,乌榜将进迟,寒篙旋摧拉。”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应该在那威势煊赫的中间,看出真理的威权,因而发生一种勇气与确信,敢与他搏战,信他必可摧拉。”词语解释:安拉 拼音:ān lā
阿拉伯语的音译。伊斯兰教所崇奉的神名,即“真主”。该教相信安拉是创造万物的无所不在的宇宙唯一主宰者。《中国民间故事选·太子爱吓山》:“‘安拉!’卫兵们沉痛而又怀着希望地说,‘但愿您成功!’”词语解释:伊拉 拼音:yī lā
方言。他们。 茅盾 《故乡杂记·内河小火轮》:“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 上海 ,同十九路军一淘打?”词语解释:背拉 拼音:bèi lā
(1).犹拖住。 唐 顾况 《公子行》:“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
(2).方言。平均,均摊。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他心里计算:自己拉,每天好歹一背拉总有五六毛钱的进项。”词语解释:飒拉 拼音:sà lā
(1).象声词。形容迅速擦过去的声音。 唐 任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颯拉动簷隙。” 清 钱谦益 《次韵刘敬仲〈寒夜〉》之二:“小窗颯拉过归鸦,冻口衔寒阵不譁。”
(2).谓衰老。 清 钱谦益 《感秋》诗之二:“容鬢为君添颯拉,心期愧我尚轮囷。”词语解释:冬不拉 拼音:dōng bù lā
哈萨克语dombra译音。哈萨克族拨弦乐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两种,颈细而长,颈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两根弦。词语解释:豁拉拉 拼音:huō lā lā
亦作“ 豁啦啦 ”。 象声词。 茅盾 《子夜》四:“一些首饰和银钱豁拉拉的掉在楼板上了。” 潘漠华 《雨点》:“牌豁啦啦地倒出来,接着是一阵的互相推让。”词语解释:划拉 拼音:huá lā
(1).擦拭;涂抹。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二八:“ 朱老忠 伸出两只手,把图形一划拉,拍拍手上的泥土,从地上站起来说:‘就这么干!’”
(2).犹扒搂。用手或工具把东西归拢在一起。 韶华 《肠梗阻·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五日》:“要一个推渣工,我一划拉一大把。”
(3).潦草涂写。《人民日报》1982.10.6:“竭力摸索着划拉了这封信,字迹不清,务希原谅。”词语解释:色拉 拼音:sè lā
凉拌生菜,莴苣、甘蓝、芹菜、洋葱等蔬菜与色拉酱或蛋黄酱搅拌而吃的生菜食品,有时也加些火腿、罐头鱼肉、水果、马铃薯等。也叫“沙拉”词语解释:阿拉 拼音:ā lā
(1).阿拉伯语的译音。伊斯兰教所信仰的神的名称,该教相信 阿拉 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唯一主宰。 中国 通用汉语的穆斯林称为“真主”。
(2).方言。我;我们。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公民科歌》:“公民义务多得很,只有大人自己心里懂,但愿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书,免得大人一不高兴便说阿拉是反动。” 葛琴 《罗警长》二:“谢谢侬!阿拉工人格事体,用勿着侬来管。”词语解释:轧拉 拼音:zhá lā
象声词。形容物体磨擦或受压力后而发出的声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也是我在工场里听惯了‘丁东丁东’的打铁声和‘轧拉轧拉’的机器声的缘故吧,我近来很留心同声母或同韵母的声音。”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的粗重的脚步,踏得厢房里的地板轧拉地发响。”词语解释:蹩拉 拼音:bié lā
形容走路扭晃,不方便。 杨朔 《熔炉》:“ 黄金宝 穿着双牛皮靴子,蹩拉蹩拉的,走路确实苦。”词语解释:阿克莫拉 拼音:ā kè mò lā
哈萨克斯坦首都。人口约30万(1996年)。1994年议会通过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克莫拉的决议,1997年10月起正式成为新首都。铁路枢纽,哈萨克纵贯铁路和南西伯利亚铁路在此交会。地处北部工矿区中心,有农业机械、食品等工业。文化教育事业较发达。词语解释:乌拉 拼音:wù lɑ
指旧时 西藏 地区,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亦指这种服役者。《卫藏图识·赋役》:“至於士民之服役者,名乌拉。凡有业之人,勿论男女皆与其选。”
指衬垫有乌拉草的靴子。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我们换上了浅蓝色的棉工作服,脱掉了牛皮乌拉。”参见“ 乌拉草 ”。
词语解释:乌拉草 拼音:wù lɑ cǎo
亦作“ 乌腊草 ”。 草名。产于我国 东北 地区,茎与叶晒干后,衬垫在皮靴或鞋内,可以保暖。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有乌腊草,近水而生,长细温輭,荐履行冰雪中,足不知寒。” 曲波 《林海雪原》十:“ 关东 山,三桩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词语解释:香格里拉 拼音:xiāng gé lǐ lā
世外桃园,人间乐园。来自小说《失落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个乌托邦式的地方词语解释:半拉 拼音:bàn lǎ
(1).半个,一半。《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见他握着琵琶直着脖子问道:‘一个曲儿你听了大半拉咧,不听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小王 没有念过书在部队里学习了八个来月,现在呢,他说:‘能识半拉字了。’”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二:“﹝ 老寿 ﹞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
(2).半边。 草明 《乘风破浪》第十八章:“但是我们从电灯的疏密和高低,仍然可以看出来那一溜是炼钢厂,这半拉是炼铁厂。”词语解释:耷拉 拼音:dā lā
方言。下垂。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高粱叶,下边几个已经黄了,上边几个一见太阳,就耷拉下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他的头渐渐耷拉下去,身体一动也不能再动了。”词语解释:趿拉 拼音:tā lā
(1).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听得门外有人説话,穿着件破两截布衫儿,趿拉着双皂靴头儿出来。” 刘真 《长长的流水》:“他们歪戴着帽,趿拉着鞋,抽大烟,抢人家东西。”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六章:“说着,蹦下地,趿拉着鞋,朝西院他姥爷家跑去了。”
(2).象声词。 莫应丰 《将军吟》第七章:“脚上的拖鞋趿拉地响。”词语解释:披靡,靡拉
毁损破坏词语解释:利利拉拉 拼音:lì lì lā lā
丢三拉四,谓做事不利索。《中国歌谣资料·有个妞儿不害羞》:“舅舅给我一朵红石榴,怀里揣,袖里袖,利利拉拉一大溜。”词语解释:半半拉拉 拼音:bàn bàn lǎ lā
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如:事情说了个半半拉拉他就不说了。如:活干了个半半拉拉就丢下了。词语解释:虎列拉 拼音:hǔ liè lā
英语cholera的音译。病名。急性传染病霍乱的旧称,亦简称虎疫。词语解释:虎不拉 拼音:hǔ bù lā
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词语解释:踱拉 拼音:duó lā
缓慢地走。词语解释:踢里踏拉 拼音:tī lǐ tà lā
象声词。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二章:“他的开花鞋踢里踏拉地,‘就是这个讨厌。’他心里想。”词语解释:踏拉 拼音:tà lā
亦作“蹋拉”。 犹趿拉。《红楼梦》第二七回:“正经亲兄弟,鞋蹋拉袜蹋拉的,没人看见,且做这些东西!” 老舍 《茶馆》第一幕:“ 唐铁嘴 踏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二章:“他赤脚下地,踏拉上鞋。”词语解释:血糊流拉 拼音:xiě hú liú lā
见“ 血糊淋剌 ”。
词语解释:血糊淋剌 拼音:xiě hú lín là
亦作“ 血胡淋剌 ”。亦作“ 血糊流拉 ”。 鲜血淋漓的样子。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待席罢敲他一下,倒噎的俺老虔婆血糊淋剌。”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打的 王小二 浑身血胡淋剌的。”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鬼子耍弄他,拉住两条小腿儿,就这么一劈两半叉,血糊流拉的死了!”词语解释:亚非拉 拼音:yà fēi lā
亚洲 、 非洲 和 拉丁美洲 的并称。词语解释:速禄飒拉 拼音:sù lù sà lā
象声词。风雨声。 唐 任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颯拉动簷隙。”词语解释:靡拉 拼音:mí lā
毁坏。《文选·张衡〈西京赋〉》:“梗林为之靡拉,朴丛为之摧残。” 薛综 注:“靡拉、摧残,言揩突之,皆擗碎毁拆也。”词语解释:靸拉 拼音:sǎ lā
(1).谓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拖着行走。《红楼梦》第二五回:“ 宝玉 便靸拉着鞋,走出房门。”
(2).指行走不便,脚跟就地拖着。《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又像明杖儿拉着个瞎子,两隻脚就地儿靸拉。”词语解释:土坷拉
土块词语解释:圪拉
即坷拉,土块词语解释:东不拉 拼音:dōng bù lā
哈萨克语dombra的音译。哈萨克族拨弦乐器。用红松木或桦木制成。琴腹呈梨形,颈细而长,其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张二弦。用右手弹奏,音量较弱。用以伴奏歌舞。也写作冬不拉。参见“ 冬不拉 ”。
词语解释:冬不拉 拼音:dōng bù lā
哈萨克语dombra译音。哈萨克族拨弦乐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两种,颈细而长,颈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两根弦。词语解释:东扯西拉 拼音:dōng chě xī lā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臺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瞿秋白 《“矛盾”的继续》:“这指导工会的事是很麻烦的,你得给他详细说说以前的经过情形,不要东扯西拉的什么 英 美 ,什么 南洋 。”词语解释:格拉 拼音:gé lā
象声词。 张天翼 《最后列车》:“每个人鼻孔耳朵全被沙土塞住,要是有谁牙齿碰牙齿,你老远地就得听见他嚼着沙子响:格拉格拉地像吃小米。”词语解释:横拖竖拉 拼音:héng tuō shù lā
犹横拖倒拽。 陆文夫 《荣誉》:“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打篮球的一等好手,横拖竖拉地就把 方巧珍 顶到大礼堂门口。” 词语解释:克拉 拼音:kè lā
见“ 克利 ”。
词语解释:克利 拼音:kè lì
宝石的重量单位。一克利等于200毫克,即0.2克。《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在身上掏出一个小小盒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只光华灿烂的钻石戒指。 楚涛 接过来问道:‘什么价钱?’ 云绅 道:‘足足九个克利,二百块钱一个克利,是 上海 的通行价钱。’”今多作“克拉”。词语解释:欻拉 拼音:chuā lā
象声词。如:欻拉一声,菜倒进了油锅里。词语解释:不当家豁拉 拼音:bù dàng jiā huō lā
同“ 不当家花拉 ”。
词语解释:不当家花拉 拼音:bù dàng jiā huā lā
不当家。犹言罪过。“花拉”,语助词。《红楼梦》第二八回:“ 王夫人 听了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拉的!就是坟里有,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阿弥陀佛!説也不当家花拉的!这位大嫂一拉就把我拉在那地窨子里。”《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我又没给他哩,真是长昧心痞,不当家豁拉的。”词语解释:不当家花拉 拼音:bù dàng jiā huā lā
不当家。犹言罪过。“花拉”,语助词。《红楼梦》第二八回:“ 王夫人 听了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拉的!就是坟里有,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阿弥陀佛!説也不当家花拉的!这位大嫂一拉就把我拉在那地窨子里。”《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我又没给他哩,真是长昧心痞,不当家豁拉的。”词语解释:里里拉拉 拼音:lǐ lǐ lā lā
犹言零零落落。形容分散,不集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从屯子的各个角落,里里拉拉的,有一些人来到小学校的操场上。”词语解释:里拉 拼音:lǐ lā
意大利的基本货币单位词语解释:铺拉 拼音:pù lā
照管,看顾。《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可以为他,咱就为他;若为不得他,咱顾铺拉自己。” 黄肃秋 校注:“ 鲁 东方言。照管、张罗、看顾。”词语解释:不拉 拼音:bù lā
不脱漏。 扎拉嘎胡 《小白马的故事》:“ 依和 恩格 自从把广告交给 查嘎斯玛 后,一天不拉地看着报纸,特别是细看着广告栏。”词语解释:批拉 拼音:pī lā
搏击;扑打。《北齐书·孝昭帝纪》:“﹝ 文宣 ﹞后益沉湎,或入诸贵戚家角力批拉,不限贵贱。” 清 唐孙华 《责猫》诗:“长大谓不然,爪距足批拉。”词语解释:扯拉 拼音:chě lā
(1).说闲话;闲谈。《红楼梦》第九九回:“ 贾母 、 薛姨妈 听着还道是玩话儿,也不理会,便道:‘你别胡扯拉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打完仗咱们到一块再扯拉。”
(2).牵扯;牵连。《红楼梦》第六七回:“你要,你只管説,不必扯拉上人。”
(3).拉,拽。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七:“她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双手扯拉自己的头发,竟变笑为哭了。”词语解释:扢拉 拼音:gǔ lā
方言。土块。亦指小块土地。《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我除了这两间草房,还有甚么四房八扢拉哩?”词语解释:撒拉 拼音:sā lā
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白雪遗音·南词·立春雨水》:“撒拉着花鞋懒待提,紧闭樱桃全不语。”词语解释:摆拉 拼音:bǎi lā
(1).摆动。 唐 李阳冰 《上李大夫论古篆书》:“於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於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
(2).方言。犹对着,当着。甬剧《两兄弟》第二场:“你来拉此骂啥人吓?勿要摆拉和尚骂贼秃。”词语解释:摺拉
摧折;毁损。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至于髮繫蜻蜓,綫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词语解释:捶拉 拼音:chuí lā
捶打折辱。《宋书·高道庆传》:“ 道庆 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朝廷畏之如虎狼。”词语解释:拉拉 拼音:lā lā
连续不断貌。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我这等和尚,有什么佛做,熬得口里清水拉拉的汤将出来,望学士可怜见,多与些小和尚吃。” 丛深 《百年大计》:“气象台说今天下晚有一场大雨,明天还得拉拉一天。”词语解释:毛拉 拼音:máo lā
阿拉伯语的译音。原意为“先生”、“主人”。后成为某些国家和地区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我国 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用以称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词语解释:淋淋拉拉 拼音:lín lín lā lā
方言。稀疏不齐的样子。 姚雪垠 《长夜》三八:“徒步的蹚将们淋淋拉拉地在路上跑着,有些人呼呼发喘。”词语解释:法拉 拼音:fǎ lā
电容单位,1个电容器,充以1库仑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特,电容就是1法拉。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而定的。简称法。词语解释:潘多拉 拼音:pān duō lā
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女人。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后,宙斯为惩罚人类,命火神赫菲斯托斯用黏土做成美女潘多拉,将她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米修斯为妻。潘多拉私自打开宙斯赠给她丈夫的盒子,各种恶习、疾病和灾祸立即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从此人类不断受这些灾难之害。“潘多拉的盒子”常用来比喻灾祸的来源。词语解释:滴零搭拉 拼音:dī líng dā lā
衣服破旧的样子。《三侠五义》第十回:“然后拿出一顶半零不落开花儿的帽子,与四爷戴上;又拿一件滴零搭拉的破衣,与四爷穿上。”词语解释:火拉拉 拼音:huǒ lā lā
见“ 火辣辣 ”。
词语解释:火辣辣 拼音:huǒ là là
亦作“ 火剌剌 ”。亦作“ 火拉拉 ”。
(1).形容兴奋、激动、害羞等情绪。《水浒传》第九一回:“ 黑旋风 李逵 兀是火剌剌的只顾砍杀。”《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他见姊夫也在坐,脸上火辣辣,怪不好意思的。” 茅盾 《学生》:“那种火拉拉热惹惹的情形,委实叫大人先生们看了觉得比 东北 失陷还要严重些。”
(2).形容难受或疼痛的感觉。《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 乌额拉布 坐定之后,方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发疼。” 茅盾 《子夜》一:“﹝ 吴老太爷 ﹞喉间是火辣辣地,好像塞进了一大把的辣椒。”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六章:“﹝ 素芳 ﹞觉着脑子里头还在继续疼……她眼眶里头还在继续火辣辣的。”
(3).形容酷热。 田野 《火烧岛》:“火辣辣的太阳,头上烤,脚下烧。”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太阳火辣辣地晒在人们的头上、身上。”
(4).尖锐泼辣。 沙汀 《风浪》:“﹝ 何秀兰 ﹞说话火辣辣的,而且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绝对不打折扣。” 李準 《李双双小传》:“他喜欢 双双 那个火辣辣的性子,喜欢她这些年变化得敢说敢笑的爽快劲儿。”词语解释:漓漓拉拉 拼音:lí lí lā lā
(1).流滴不断貌。《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这 鼂无晏 只见他东瓜似的搽了一脸土粉,抹了一嘴红土胭脂,漓漓拉拉的使了一头棉种油。”《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推行“财务包干”的经验》:“过去大车用大刷子抹油,像大棒锤似的,抹不进车轴里去,漓漓拉拉洒得满地。”
(2).指说话啰唆。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三奶漓漓拉拉地说了一大片话之后,便觉得面面俱到似的又摆出平日的雍容大雅的态度,细眯着眼等候着 丁宁 的满意的回答。”词语解释:滴滴拉拉 拼音:dī dī lā lā
象声词。 董均伦 等《菊二娘》:“眼看着,天变了,烟气腾腾的乌云漫了天,接着滴滴拉拉的下起雨来啦。”词语解释:滴里搭拉 拼音:dī lǐ dā lā
(1).纷杂、众多貌。《红楼梦》第五四回:“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里搭拉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噯哟哟!真好热闹!”
(2).形容断断续续,零零落落。 谢雪畴 《长江飞渡记》:“天黑时,过去了一大阵人马。夜里还牵丝不断地走了半宿。这会,剩下些掉队落伍的,滴里搭拉地走。”词语解释:滴溜打拉 拼音:dī liū dǎ lā
累赘拖沓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他﹞把那腰带上面滴溜打拉佩带的东西,御了下来。”词语解释:滴里耷拉 拼音:dī lǐ dā lā
物体下垂的样子。例如:他凝视着滴里耷拉的破棉絮,若有所思。
“耷拉”也作“搭拉”词语解释:牢拉 拼音:láo lā
詈词。词语解释:搰拉 拼音:hú lā
方言。抚摩。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三章:“ 二楞 搰拉一下脖颈子,又吐了一下舌头,嘿嘿地笑着,跑出去放哨了。”词语解释:搭拉 拼音:dā lā
见“ 搭剌 ”。
拖延。《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每日给他两碗饭吃,搭拉着他的命儿。”
词语解释:搭剌 拼音:dā là
亦作“ 搭拉 ”。亦作“ 搭落 ”。 下垂貌。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便似那披荷叶,搭剌着个褐袖肩。”《金瓶梅词话》第二回:“通花汗巾儿,袖口儿边搭剌。”《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説的 晁大舍 搭拉着头裂着嘴笑。”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 白占魁 好像伤了根的草,蔫溜溜地搭落着脑袋。”词语解释:寡拉 拼音:guǎ lā
见“ 寡辣 ”。
词语解释:寡辣 拼音:guǎ là
亦作“ 寡拉 ”。亦作“ 寡剌 ”。 吝啬,小气;刻薄。《醒世姻缘传》第六七回:“那 艾回子 好寡拉主儿,叫他鱉这们件皮袄来?”《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大清早上,水米不沾牙,从你家走到这里,就是办皇差也不能这般寡剌!”词语解释:开麦拉 拼音:kāi mài lā
[英camera]照相机。 徐迟 《精神分析》:“著名的摄影记者已经把‘莱卡’镜箱放在左眼上,找寻开麦拉角度了。”词语解释:拖拖拉拉 拼音:tuō tuō lā lā
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例如:看到他们拖拖拉拉,就很气愤。词语解释:拖拉 拼音:tuō lā
(1).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 吴晗 《灯下集·论海瑞》:“ 海瑞 看到 南京 官员作风拖拉。”
(2).谓拖延。 陈登科 《赤龙和丹凤》十三:“ 韦克 坚持的两条很得力,希望能抓住这两条,死死不放,继续和对方拖拉下去。”词语解释:扒拉 拼音:bā lā
挖。 孙来奎 《五千一》:“来到他俩种的这块试验田,扒拉开敷土看了看。”
(1).搂取。 杨朔 《秘密列车》:“ 老范 司机和司炉去扒拉好煤烧。煤好,就省水。”
(2).用筷子把饭连续地划到嘴里。 冰心 《空巢》:“ 小文 惊奇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赶紧扒拉完一碗饭,就溜回她们屋子里去了。”
(3).移动。 蒋子龙 《机电局长的一天》:“眼看要坐蜡,他扒拉屁股躲进医院图清静。”词语解释:扑拉 拼音:pū lā
象声词。形容拍翅等声音。《白雪遗音·南词·立春雨水》:“原来是,簷前雀鬭扑拉飞。” 吴组缃 《山洪》一:“他听见门外一群野孩子似的吵闹着的麻雀扑拉一下全都飞逃了。” 王愿坚 《小游击队员》:“子弹‘嗖嗖’地从我身边擦过,打得树叶子扑拉扑拉直往下掉。”词语解释:拨拉 拼音:bō lā
(1).拨动。 浩然 《石山柏》:“ 吴士先 不再吱声了,弯腰蹲在地下,一劲用铁钩子拨拉炉子里的火炭。” 峻青 《海啸》第二章:“ 老宫 拨拉开迎春藤,身子往里一钻就不见了。”
(2).抚摸。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六章:“‘呀!你这学生真糟糕!’ 永生 拨拉着 小勇 那粉红油亮的小脸蛋儿说。” 王命夫 冯不异 《离婚前奏曲》:“身后头有人拨拉我的脖梗子。”
(3).琢磨。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真的没事儿吗?你心里再拨拉拨拉。”
(4).打发;拉扯。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他把盯着他的 宁二子 拨拉开,说:‘ 二子 ,你要求入党?好事,好事!你可向支部提了没有?’” 浩然 《机灵鬼》:“他把队里养的三四头老八口的驴,从群里拨拉出来。”
(5).指手脚拍打着的动作。 梁斌 《播火记》二九:“他躺在屋顶上乱滚,鼻涕眼泪顺着鼻梁流下来,手脚四肢在地上打着拨拉,说:‘不,不走。’”词语解释:曲拉 拼音:qǔ lā
食品名。我国 裕固 族人喝奶茶时用的一种块状奶制品。词语解释:挂拉 拼音:guà lā
(1).勾搭。《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那班里几个老婆,他没有一个不挂拉上的。”
(2).犹言伶俐。 王血波 《宝山参军》:“你长着两片挂拉嘴,说起话来脆又甜。”词语解释:本格拉 拼音:běn gé lā
安哥拉重要港市。人口155万(1983年)。渔港。工商业中心。有制糖、粮食和水产加工等工业。矿石和农产品输出港。词语解释:布琼布拉 拼音:bù qióng bù lā
布隆迪首都。人口20万词语解释:没趣搭拉 拼音:méi qù dā lā
形容情绪低沉、精神不振的样子。《孽海花》第二七回:“ 清 帝点了点头,没趣搭拉的上朝去了。”词语解释:沥沥拉拉 拼音:lì lì lā lā
(1).雨点零星地不间断地降落貌。 张勤 《民兵营长》:“外面的雨沥沥拉拉地一直没有停过。”亦指汁液零落下滴。如:夹一筷子菜,沥沥拉拉滴了一溜汤。
(2).稀疏零乱貌。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九章:“队伍沥沥拉拉走得很不像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