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荷担 拼音:hé dān
(1).用肩负物;挑担。《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后汉书·丁鸿传》:“布衣荷担,不远千里。”《旧五代史·晋书·张彦泽传》:“百姓荷担,纍纍於路。”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远近为之荷担,宗社几於缀旒。天下之人追咎其失,以为聚歛之过。”
(2).承担生活、工作、责任、事业等。 清 刘大櫆 《祭吴忠恪公文》:“公之知余,在於旅舍,一见其文,许以荷担。” 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转变》:“多么令人兴奋的世纪啊,这个非以全民的规模不能荷担的伟大的世纪。”词语解释:负担 拼音:fù dān
亦作“ 负儋 ”。
(1).背负肩挑。《淮南子·氾论训》:“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汉书·食货志下》:“时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餽饟。”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每逢二、四、七、十的场期,乡里人负担着自己的货物到街上来贩卖。”
(2).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谦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羈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 宋 司马光 《为文相公许州谢上表》:“避辞公鼎,虽弛负担;违离天閽,倍深眷恋。” 清 查慎行 《肩舆》诗:“礼有扶衰病,吾今释负担。”
(3).指物质上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多一个就多一个负担, 曾霆 连中学都还没毕业。”
(4).承担;承受。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三:“我想我们的革命党,预备把 中国 大事负担起来的。” 丁玲 《自杀日记》:“我所负担的苦,实在是太重了。”词语解释:弛担 拼音:chí dān
(1).放下担子,息肩。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一日樵归,於山道遇二道人对棊,弛担就观。”
(2).指推卸责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掣籤授官》:“初行时,主者既以权衡弛担,幸谢揣摩,得者亦以义命自安,稍减怨懟,亦便计也。”
(3).指栖息。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往虽弛担为 梁 ,今便言旋闕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 元 黄溍 《杭州送儿侄归里》诗:“息肩弛担今何处?明朝过我 三釜山 。” 蔡有守 《师子林》诗:“今日嫁 吴门 ,弛担輒访寻。”词语解释:肩担 拼音:jiān dān
肩负,担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这每取经后不肯随 三藏 ,肩担着扫箒藤杖,簇捧着箇杀人和尚。”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明首座 ,东南行脚僧也。有母八十餘,尝肩担而行。”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 苏 字的不用中锋,连真带草,正合于这种生活方式,所以它也就肩担了流行的命运。”词语解释:束担 拼音:shù dān
谓收拾行李。 宋 张孝祥 《与刘两府》:“自五月来, 朔方 传闻汹汹,岂惟自 江 以北,百姓束担以待,而 江 淛 之间,亦復骚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 永嘉 徐瑄 字 汉玉 ,治 周成子 狱无所枉,自知必得罪,束担俟命。”词语解释:樵担 拼音:qiáo dān
柴担子。 宋 范成大 《阊门初泛二十四韵》:“山腰樵担动,木末酒旗明。”词语解释:武担 拼音:wǔ dān
山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城内西北隅。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武都 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 蜀王 娶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 蜀王 留之,无几物故, 蜀王 发卒之 武都 担土,于 成都 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 武担 ’。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刘备 ﹞即皇帝位於 成都 武担 之南。”词语解释:匾担 拼音:biǎn dān
即扁担。挑或抬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五灯会元·临济宗·五祖法演禅师》:“你一似箇三家村里卖柴汉子,把箇匾担向你十字街头立地,问人中书堂今日商量甚么事。”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只有这一箇放下他那抅绳匾担,立在道傍,明明是个打柴的了。”《水浒传》第四十回:“那伙人就歇了担子,都掣了匾担,立在人丛里看。”词语解释:步担 拼音:bù dān
徒步挑担。《后汉书·赵孝传》:“每告归,常白衣步担。”《后汉书·杜乔传》“ 杜乔 字 叔荣 , 河内 林虑 人也” 李贤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乔 ﹞虽二千石子,常步担求师。” 清 黄景仁 《云栖寺》诗:“鐘声道客出兰若,步担一二逢闍梨。”词语解释:竹担 拼音:zhú dān
亦作“ 竹檐 ”。 竹制的扁担。 唐 张籍 《樵客吟》:“斧声坎坎在幽谷,採得齐梢青葛束,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 明 高启 《伐木词》:“竹檐挑多两肩赤,礪斧时寻涧边石。”词语解释:承担 拼音:chéng dān
担负;担当。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四:“一两年前,大约她还根本不会周密地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经受怎样的磨炼吧!”词语解释:市担 拼音:shì dān
市制重量单位。一市担等于一百市斤。通称担。词语解释:左担 拼音:zuǒ dān
古山道名。自今 甘肃 文县 东南至 四川 平武县 东。 唐 杜甫 《愁坐》诗:“ 葭萌 氐 种迴, 左担 犬戎 屯。”词语解释:招担 拼音:zhāo dān
承担;应承。《天雨花》第二二回:“我虽一时高兴,满口招担,然仔细思之,那有这般力量。”词语解释:石担 拼音:shí dān
一种在木杠或竹杠两端装有石轮的练习举重用的器械词语解释:分担 拼音:fēn dān
(1).分别承担。 郭沫若 《山中杂记·芭蕉花》:“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 赵树理 《三里湾·出题目》:“按咱们原来的计划,水渠要社内外合股去开,成本和人工要按能用水的地面来分担。”
(2).代别人担负一部分。 巴金 《随想录·怀念萧珊》:“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 柯灵 《香雪海·岛》:“他分享人们的快乐,也分担人们的烦恼。”词语解释:般担 拼音:bān dān
犹搬运。 宋 欧阳修 《乞罢刈白草札子》:“闻得本处白草,差百姓公人般担,至今尚未了。”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外诸司》:“不许雇人般担,并要亲自肩来,祖宗之法也。”词语解释:仙人担 拼音:xiān rén dān
即石担。 中国 传统体育器械。以长棍两端贯以石轮,可用于举重等。词语解释:车担 拼音:chē dān
车载肩挑。 宋 陶穀 《清异录·鼻选》:“瓜最盛者,无踰 齐 赵 ,车担列市,道路浓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茶肆》:“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词语解释:货担 拼音:huò dān
见“ 货郎担 ”。
词语解释:货郎担 拼音:huò láng dān
货郎挑的杂货担。亦指货郎。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我待绣几朵花儿,可没鍼使,急切里等不得货郎担儿来买。”《水浒传》第七四回:“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 山东 《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御用监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则名花杂果,或货郎担则百物毕陈。”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这边树底下也常歇下来一两副货郎担,或是卖西瓜的。”亦省作“ 货担 ”。 金平 《迷彩》:“几副货担、一座曲尺柜,围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 平凡 《支农路上带头人》:“顿时,货担边像星期天的圩场一样热闹。”词语解释:货郎担 拼音:huò láng dān
货郎挑的杂货担。亦指货郎。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我待绣几朵花儿,可没鍼使,急切里等不得货郎担儿来买。”《水浒传》第七四回:“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 山东 《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御用监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则名花杂果,或货郎担则百物毕陈。”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这边树底下也常歇下来一两副货郎担,或是卖西瓜的。”亦省作“ 货担 ”。 金平 《迷彩》:“几副货担、一座曲尺柜,围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 平凡 《支农路上带头人》:“顿时,货担边像星期天的圩场一样热闹。”词语解释:赶饭担 拼音:gǎn fàn dān
方言。趁干活的人吃饭时去说好话或帮忙以乞食。 徐光耀 《平原烈火》四六:“两个割谷子的老乡回头一看,见是个赶饭担的。”词语解释:千斤担 拼音:qiān jīn dān
喻指重任。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教他把千斤担好共肩,再休想偷閒息喘。”《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且喜你我二十年教养辛勤,今日功成圆满,此后这副承先启后的千斤担儿好不轻松爽快。” 吉学霈 《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一:“社里的千斤担子就靠咱两个来担的呀,都怕碰着自己那还会行?”词语解释:勾担 拼音:gōu dān
两端带勾的扁担。 李古北 《农村奇事》:“ 崔氏 一躲,没有让他打住。恰好 鹿汉基 老汉来借勾担, 崔氏 得救了。”词语解释:兜担 拼音:dōu dān
即兜子。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女对冥事》:“有兜担甚饰,使登焉,两人肩舁。”参见“ 兜子 ”。
词语解释:兜子 拼音:dōu zǐ
(1).只有坐位而没有轿厢的便轿。《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李德裕》:“﹝公﹞乃立促召兜子数乘,命关连僧人对事。”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醉舆》:“ 申王 每醉,即使宫妓将锦彩结一兜子,令宫妓辈抬舁归寝室。”《宋史·舆服志五》:“工商、庶人家乘檐子,或用四人、八人,请禁断,听乘车;兜子,舁不得过二人。” 明 徐渭 《春兴》诗之一:“见説山家兜子软,借穿峰顶晚霞堆。”
(2).兜形盛器。 浩然 《机灵鬼》:“少年放下兜子,对老人说:‘您吃完了药,就靠在被子上养养神儿。’”
(3).即兜肚。词语解释:高肩担 拼音:gāo jiān dān
把东西扎在扁担两头上面的担子。《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着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青白行缠扎着裤子口,着一双多耳麻鞋,挑着一个高肩担儿。”词语解释:驮担 拼音:duò dān
驮垛。《金瓶梅词话》第八回:“﹝ 武松 ﹞离了 清河县 ,送礼物驮担,到 东京 朱太尉 处。”词语解释:公担 拼音:gōng dān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担等于一百公斤。词语解释:远路没轻担 拼音:yuǎn lù méi qīng dān
担子虽轻,走的路远了,也会觉得沉重。《西游记》第八十回:“ 八戒 道:‘远路没轻担,教我驮人,有甚造化?’”词语解释:扦担 拼音:qiān dān
用来挑柴的扁担,两头尖而上翘
离间双方关系的人词语解释:抱担 拼音:bào dān
抱起来背在身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凡溺水之人救起,仍有微气或胸前尚温,速令生人脱贴身里衣,为之更换,抱担身上,将尸微微侧之,令腹内之水流出。”词语解释:打担 拼音:dǎ dān
包装成担。《水浒传》第八二回:“ 宿太尉 打担了御酒、金银牌面、缎疋表里之物,上马出城。”
挑担。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但是南来北往、推车打担、做买卖的,都到俺小舖来买酒吃。” 元 朱凯 《昊天塔》第四折:“莫不是打担推车撞着贼兵?”词语解释:怀担 拼音:huái dān
怀孕。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五折:“你则那三年乳哺曾无旷,可不胜怀担十月时光。”词语解释:尖担 拼音:jiān dān
挑柴用的长棍,竹木制成,两端尖,可插入柴束内,故称。《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草衣,手持尖担。”词语解释:当担 拼音:dāng dān
担当。《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我与这客人,非亲非故……虽承他一力当担,又未知是真是假。倘有别样歹念,怎生是好?”词语解释:禾担 拼音:hé dān
一种放在肩上挑物或抬物的工具。一般用木或竹制成,或扁或圆,皆长条形。其扁者,也称扁担。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二:“禾担,负禾具也。其长五尺五寸,剡匾木为之者,谓之輭担,斫圆木为之,谓之楤担。匾者宜负器与物,圆者宜负薪与禾。” 邓洪 《山中历险记》:“等那老头拿着梭标放哨去了,两个孩子也拿着禾担砍柴去了,我才悄悄地走下山去。”词语解释:箩担 拼音:luó dān
挑有箩筐的担子。 朱自清 《人间》诗:“那蓝褂儿,草鞋儿,赤了腿,敞着胸的朋友挑副空的箩担来了。”词语解释:穿担 拼音:chuān dān
挑担子。《云笈七籤》卷一一三下:“不就人求钱,人自以钱与之,召人穿担行。”词语解释:经担 拼音:jīng dān
盛放佛事用物的担子。《水浒传》第四五回:“只见道人挑将经担到来,铺设坛场,摆放佛像供器,鼓鈸鐘磬,香灯花烛。”词语解释:盘担 拼音:pán dān
内装盘馔的礼盒担子。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扬州瘦马》:“归未抵寓,而鼓乐、盘担、红緑、羊酒在其门久矣。”词语解释:盒担 拼音:hé dān
盒形盛物器,迭合为两组,用扁担挑起输送。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宗庙》:“盒担五抬,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