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首字词组
担头担不起担愁担舆担幢担惊受怕担搁担承
担簦担当担杜担迟不担错担值担延担鼓担戴
担板担锡担扶担误担名担架担脚担肩胛
担石担忧担雪塞井担受担不是担惊忍怕担水向河里卖担羞
担夫担儿担隔夜忧担代担任担惊受恐担杖担缠
担荷担舁担险担免担俫担饶担纆 
担阁担带担雪填河担仗担保担沉重担水向河头卖 
担负担仆担雪填井担幢伎担心担架队担榜状元 
担板汉担惊担认担差担待担笼担笈 

词语解释:担头  拼音:dān tóu
货担两头;一挑东西。 宋 梅尧臣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公侯三世多衰微,窃贸担头由婢僕。” 元 伯颜 《过梅岭冈留题》诗:“担头不带 江 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元 杨禹 《山居新话》:“ 石藏用 ,名 用之 ,高医也,尝言今人稟受怯薄……非倍用之,不能取效,故 藏用 喜用热药得谤,至有‘ 藏用 担头三斗火’。”
词语解释:担簦  拼音:dān dēng
背着伞。谓奔走,跋涉。 南朝 宋 吴迈远 《长相思》诗:“ 虞卿 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宋 张孝祥 《卜算子》词:“万里去担簦,谁识 新丰 旅。”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序》:“担簦追师,不远千里。”
词语解释:担板  拼音:dān bǎn
呆板。 宋 华岳 《自讼》诗:“我生素不事詼谐,担板方头唤不回。” 清 黄宗羲 《论文管见》:“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八:“ 梨洲 论诗,于情景的关系,说得已很妙,然而犹觉其担板搭实,没有 船山 说得空灵。”
词语解释:担石  拼音:dān dàn
一担一石之粮。比喻微小。 汉 扬雄 《法言·渊骞》:“吾见担石矣,未见 雒阳 也。” 唐 王勃 《上郎都督启》:“性恶储歛,家无担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老儒故善治生……銖积錙累,得四十金,鎔为四鋌,祕缄之,而对人自诉无担石。”
词语解释:担夫  拼音:dān fū
旧时以挑运货物行李为职业的人。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 韩侘胄 死,缘坐窜流 衢 信 道中不絶,至无担夫可雇。” 金 秦略 《穀靡靡》诗:“请君沿路看担夫,汗颗多於所担米。”
词语解释:担荷  拼音:dān hé
(1).肩挑背负。《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輅马,以周四方。”
(2).引申为担负的重物。 汉 严忌 《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3).承当。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女子为天生之人,即当同担荷天下之事者也。”
(4).承受的压力或担负的责任。 明 李贽 《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群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 郭沫若 《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担荷和责任是多么地加重了呀!”
词语解释:担阁  拼音:dān gé
见“ 担搁 ”。
词语解释:担搁  拼音:dān gē
亦作“ 担阁 ”。
(1).拖延。《水浒传》第二一回:“众做公的只碍 宋江 面皮,不肯动手。拿 唐牛儿 时,须不担搁。”《西游记》第五九回:“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朱重 因见了 花魁娘子 十分容貌,等闲的不看在眼,立心要访求个出色的女子,方才肯成亲,以此日復一日,担搁下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放一生,节一杀,逐日可行,无难为者。但恐因循担阁,误却一生。”
(2).耽误。 宋 王安石 《千秋岁引·春景》词:“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朱子语类》卷十:“少间担阁一生,不知年岁之老。”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孩儿相误,为功名担搁了父母。”
(3).停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公子不该担阁乡间,负了我母子一片美意。”如:他在 上海 担搁了两天。
词语解释:担负  拼音:dān fù
(1).肩挑背负。《汉书·儿宽传》:“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三国志·魏志·杨阜传》:“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挈姑与夫,担负去。”
(2).引申为承受。《诗·商颂·玄鸟》“百禄是何” 汉 郑玄 笺:“谓当担负天之多福。”
(3).承当责任、工作或费用。《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盖 恐三 阮 担负不下,又使 刘唐 点起一百餘人,教领了下山去接应。” 曹禺 《雷雨》第二幕:“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4).指所承担的。 明 陆深 《溪山馀话》:“ 李纲 在 宋 朝,许大担负,只是起居注耳。起居注正是今编修之官。”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并且这种义务还增加了他的经济担负。”
(5).抱负。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
(6).侍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银花》:“余甚嘉其廉谨,且方盛年,肯在七十多病老翁身傍日夕担负……其淑静之美,虽士大夫家贤女有所不及也。”
(7).把握。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九:“‘好吧’, 张桂贞 显出很有担负的样子,‘我去替你说一声。’”
词语解释:担板汉  拼音:dān bǎn hàn
呆笨、不灵活的汉子。 宋 杨万里 《过彭泽县望渊明祠堂》诗:“不闻担板汉,曾羡采薇人。”《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饶汝从 云峯 云居 来,祗是箇担板汉。” 清 张岱 《西湖梦寻·云栖》:“未尝一味槁木死灰,若 宋旭 所议担板汉,真不可思议人也。”
词语解释:担不起  拼音:dān bù qǐ
不敢负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谁知他是个脓包,这一点他就担不起了。”
词语解释:担当  拼音:dān dāng
(1).承担并负责任。《朱子语类》卷八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 明 唐顺之 《与俞总兵虚江书》:“若夫为国家出气力,担当大任,有 虚江 辈在,山人可以安枕矣。”《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贤弟好去为官,家下一应事体为姊的担当,不劳远念!”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每一个有点知识的人都应当挺起胸来,担当这个重任。”
(2).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 清 李渔 《比目鱼·伪隐》:“不用諮谋,方见才能,好担当,好担当,怪不得人人敬。”《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叫一个人知道。” 茅盾 《动摇》二:“ 陆慕游 曾在 胡国光 前极力夸饰 朱民生 是一个好心热肠有担当的人物。”
(3).所承担的责任。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 郭应酉 居安 《声声慢》:‘许大担当,人间佛力 须弥 。’”
(4).承受。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书》:“ 孟子 终日言仁义,而与 公孙丑 论一段勇如此之详,又自发为浩然之气,盖担当开廓不去,则亦何有於仁义哉!”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六:“及观 孟子 ‘堂高’、‘侍妾’、‘般乐’之言,则知必有所为而发,亦可以见 孟子 英迈之稟。人若无此等资稟,於道终无担当也。”
词语解释:担锡  拼音:dān xī
(1).锡杖横担在肩上。锡,锡杖,僧人的法器。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担锡 香鑪 緇,钓鱼沧浪翁。”
(2).借指僧人出行。 唐 李山甫 《迁居清溪和刘书记见示》:“担锡归来竹绕谿,过津曾笑 鲁 儒迷。”
词语解释:担忧  拼音:dān yōu
忧虑,发愁。 唐 吕岩 《沁园春》词:“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担忧,奈今日茫然。”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为自己本分上事未见亲切,故取陈语以自考验,庶几合符,非有閒心事、閒工夫,欲替古人担忧也。” 峻青 《海啸》第四章:“ 桃花岛 的形势确实是险恶的,那儿潜伏着的风暴,令人担忧。”
词语解释:担儿  拼音:dān ér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宋 辛弃疾 《鹊桥仙·送粉卿行》词:“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闷似 长江 ,揽得箇相思担儿。”
词语解释:担舁  拼音:dān yú
扛抬。 唐 白居易 《双石》诗:“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词语解释:担带  拼音:dān dài
(1).原谅。 明 《杀狗记·吴忠看主》:“出於我无奈,非不用心,非不掛怀,望东人凡百事可怜担带。” 明 朱有燉 《继母大贤》:“兄弟小哩,且担带他些。”
(2).承担。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冻卖珠钗》:“俺传消递息须担带,把从头诉与那人来。”
(3).指对疾病的承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张君瑞 病懨懨担带不去,説不得凄凉,覰不得悽楚。”
(4).提挈,关照。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要成就小儿姻亲,全赖高贤担带。”
(5).牵带,关系。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多亏你决胜成功将相才,与妾身有何担带?敢劳动这酬劳。”
词语解释:担仆  拼音:dān pú
挑夫。 宋 范成大 《孙黄渡》诗:“担僕舆夫尽劬瘁,病翁那得更加餐。”
词语解释:担惊  拼音:dān jīng
担心害怕。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诚所谓瞬息之乐,粧点太平,或藉此孝娱圣母,未为不可,但火烛担惊,糜费甚鉅。” 草明 《姑娘的心事》:“ 石玉芝 瞅着,心里又钦佩又担惊。”
词语解释:担愁  拼音:dān chóu
犹担忧。《快心编三集》第六回:“十日内有信,不知好歹若何,叫我日夜担愁。”
词语解释:担杜
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
词语解释:担扶
担当;扶助
词语解释:担雪塞井  拼音:dān xuě sāi jǐng
比喻白费力气,于事无补。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饭岂堪喫。”亦作“ 担雪填井 ”、“ 担雪填河 ”。《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大似担雪填井,傍若无人。”《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哥哥每担雪填河。”《水浒传》第八三回:“催趲各处径调军马前去策应,正如担雪填井一般。”《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只是心心念念记挂此事,一似担雪填井,再没个满的日子。”
词语解释:担隔夜忧  拼音:dān gé yè yōu
谓于事前担忧。《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到了任上,你替我不得时,自然着急,不消你担隔夜忧。”
词语解释:担险  拼音:dān xiǎn
冒风险。《红楼梦》第五四回:“那园子里头也须得看着灯烛花爆,最是担险的。”
词语解释:担雪填河  拼音:dān xuě tián hé
见“ 担雪塞井 ”。
词语解释:担雪塞井  拼音:dān xuě sāi jǐng
比喻白费力气,于事无补。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饭岂堪喫。”亦作“ 担雪填井 ”、“ 担雪填河 ”。《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大似担雪填井,傍若无人。”《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哥哥每担雪填河。”《水浒传》第八三回:“催趲各处径调军马前去策应,正如担雪填井一般。”《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只是心心念念记挂此事,一似担雪填井,再没个满的日子。”
词语解释:担雪填井  拼音:dān xuě tián jǐng
见“ 担雪塞井 ”。
词语解释:担雪塞井  拼音:dān xuě sāi jǐng
比喻白费力气,于事无补。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饭岂堪喫。”亦作“ 担雪填井 ”、“ 担雪填河 ”。《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大似担雪填井,傍若无人。”《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哥哥每担雪填河。”《水浒传》第八三回:“催趲各处径调军马前去策应,正如担雪填井一般。”《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只是心心念念记挂此事,一似担雪填井,再没个满的日子。”
词语解释:担认  拼音:dān rèn
承认担当;应承。 清 林则徐 《批英国领事义律派参逊赴洋示令全缴鸦片禀》:“今为尔计,该领事既有权柄,又在本大臣前屡禀担认万无可卸之责,岂有能令众夷缴烟,而不能令其写单之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答应购办机器,叫我担认收买煤斤。” 陈春生 《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至辛丑八月,得 纪堂 担认军餉。”
词语解释:担舆  拼音:dān yú
肩舆。《旧唐书·房玄龄传》:“及渐篤,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轿释名》:“古者名桥,亦谓之輦……亦谓之担,亦谓之担舆……而今名曰轿,古今异名,同一物也。”参见“ 担子 ”。
词语解释:担子  拼音:dàn zi
(1).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特指货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旁边是一个卖汤圆的担子。” 闻一多 《罪过》诗:“老头儿和担子摔一交,满地是白杏儿红樱桃。” 杨朔 《征尘》:“车夫们围着一架卖甜酒的担子,蹲着,抽着旱烟。”
(2).比喻担负的责任。 宋 朱熹 《经筵讲义》:“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得是难。”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身闲才见公途险,累少方知担子轻。” 巴金 《家》十二:“第二天爹就死了。爹肩膀上的担子就移到我的肩膀上来。”
(3).一种有坐位而无轿厢的便轿。 宋 王溥 《唐会要·命妇朝皇后》:“其尊属年老勅赐担子者,不在此例。”《说郛》卷二四引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先是妇人犹乘车舆, 唐 乾元 以来,乃用兜笼,若今之担子矣。”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箯舆,编舆也, 晋 以来谓之篮舆,或曰担子,犹兜子也。”
(4).借指担夫。 吴组缃 《山洪》二二:“说话之间,那官长吹一声哨子,担子们随即忙着准备妥当。”参见“ 担夫 ”。
(5).扁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 二木匠 想打破尴尬,开个玩笑,就拿担子去挑水。”
词语解释:担夫  拼音:dān fū
旧时以挑运货物行李为职业的人。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 韩侘胄 死,缘坐窜流 衢 信 道中不絶,至无担夫可雇。” 金 秦略 《穀靡靡》诗:“请君沿路看担夫,汗颗多於所担米。”
词语解释:担迟不担错  拼音:dān chí bù dān cuò
宁可迟不可错。 清 李渔 《与张仲选书》:“但见此兄作事,常有有始无卒者, 殷洪乔 何人,而敢以万金託乎?寧迟之以俟荣发,‘担迟不担错’一语,虽是里俗常谈,然非折肱之医,不能道也。”
词语解释:担误  拼音:dān wù
贻误,因拖延而误事。 元 施惠 《一枝花·咏剑》套曲:“则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担误。”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其意见正有此病,最能担误人,不可不涤除耳。”《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只是他无家无室,终是我母子担误了他。”《儒林外史》第七回:“考选还在明年,你要等除服,所以担误。”
词语解释:担受  拼音:dān shòu
承受。 王西彦 《黄昏》:“一切灾难应该由自己一人担受,如果连累到别人,那就难免成为一宗需要用来世赎过的罪恶。”
词语解释:担代  拼音:dān dài
(1).包涵,原谅。《儒林外史》第八回:“一切事都要仗 王太爷 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然而无论如何,总求你担代这一回。”
(2).承担,担当。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特上之督抚,不肯担代处分,又乐以容忍欺饰为事。”
词语解释:担免  拼音:dān miǎn
宽免,饶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这回且担免,若还再犯后,孩儿多应没诉休。”
词语解释:担仗  拼音:dān zhàng
见“ 担杖 ”。
词语解释:担杖  拼音:dān zhàng
亦作“ 担仗 ”。
(1).担子。指行李、货物等。《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收拾担杖,安排路费,摆开那暖轿马匹,即时出京东门。”《水浒传》第十六回:“看那军人担仗起程, 杨志 和 谢都监 、两个虞侯押着。”《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老员外速教收拾担仗,往 西京 河南府 去避死。”
(2).扁担。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驀岭登岗,拽着个钝木斧繫着条麄麻绳携着条旧担杖。”《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四十文钱买了副铁勾担仗。” 峻青 《老水牛爷爷》:“他就会立刻跑来,笑眯眯地拿起担杖,一口气给挑满了缸。”
词语解释:担幢伎  拼音:dān zhuàng jì
表演担幢杂技的人。《晋书·桓彝传》:“获 关中 担幢伎,以充太乐。”
词语解释:担差  拼音:dān chà
承担差事、任务。《快心编初集》第一回:“ 施仁甫 道:‘阿呀,你好不知事,你家父亲不是他家打死,是自寻短见的,这地保怎肯担差。’”
词语解释:担幢  拼音:dān zhuàng
古代的一种杂技。表演者须有大膂力。《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 齐东昏侯 ﹞又甚有筋力,牵弓至三斛五斗。能担幢,初学担幢,每倾倒在幢杪者,必致踠伤。”《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帝有膂力,率弓至三斛五斗。又好担幢,白虎幢高七丈五尺,於齿上担之,折齿不倦。”
词语解释:担值  拼音:dān zhí
值班。蒲剧《薛刚反唐》第七场:“家院,府门外边何人担值?”
词语解释:担名  拼音:dān míng
承当某种名声
担恶名
担虚名
词语解释:担不是  拼音:dān bú shì
承当过错。《红楼梦》第十二回:“如今要放你,我就担着不是。”如:万一出了问题,也不能让他一个人担不是。
词语解释:担任  拼音:dān rèn
(1).担当某种职位或工作。 闻一多 《战后文艺的道路》:“统治者担任的是治术,奴隶担任的是技术和艺术。” 巴金 《家》八:“今天在万春茶园演戏,我既不是演员,又不担任什么职务,我只是一个看客。”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十字路口的哨兵个个脸上那么严肃,猜不透他们担任着一种何等神圣的职务。”
(2).承担责任。 清 陈天华 《猛回头》:“不要无理取闹,恐怕惹出祸来没有人担任。” 张天翼 《移行·包氏父子五》:“ 江朴 的医药费要 包国维 和 庞锡尔 担任。”
词语解释:担俫  拼音:dān lái
同“ 单徠 ”。 蠢货,流氓。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詑跋的单脚实村紂,呼喝的担倈每叫吼。”
词语解释:担保  拼音:dān bǎo
(1).保证不出问题或一定办到。 巴金 《利娜·第十二封信》:“我担保再没有人进来打扰你。”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五:“大家不肯出卖朋友,又不敢替别人担保忠心耿耿,于是只好含糊其词。” 沙汀 《困兽记》二二:“确实的,我拿人格担保。”
(2).为防止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用以赔偿债权人所受损害的方法。 茅盾 《子夜》十七:“我介绍一个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做担保。”
词语解释:担心  拼音:dān xīn
放心不下。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三哥说:‘我更是担心,勉强他在医院住下,慢慢的治疗,我也天天去看望他。’” 巴金 《春》二:“二表妹,你是不是担心着 陈 家的事情?”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三章:“ 萧长春 说:‘二位老人不要为我担心,我能挺住,比这再大的打击,我也能挺住。’”
词语解释:担待  拼音:dān dài
(1).原谅。《水浒传》第八回:“小人在太尉府里折了些便宜,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红楼梦》第五十回:“我原不会联句,只好担待我罢。”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她扳住洋炮,苦苦哀求,请他担待这一回。”
(2).承担,担当。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怕是出不起花销吧?我来替你担待一两年。”
词语解释:担惊受怕  拼音:dān jīng shòu pà
见“ 担惊忍怕 ”。
词语解释:担惊忍怕  拼音:dān jīng rěn pà
担心害怕。谓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亦作“ 担惊受恐 ”、“ 担惊受怕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水浒传》第二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欧阳予倩 《屏风后》:“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
词语解释:担延  拼音:dān yán
耽搁拖延。《快心编三集》第五回:“一路而来,有许多交际应酧,担延了好些日子。”
词语解释:担架  拼音:dān jià
(1).抬送病人、伤员的用具。一般用木棍或竹竿等做架子,中间绷着帆布或绳子。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一幕:“你看,农会主任 李本奇 同志带来了十多副担架!”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 老葛 在和那些妇女们拉谈中,就好像看见了成千累万翻了身的群众--先后参了军的,出随军担架的,以及这回支援 榆林 前线的大群大群的民工们。”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敌人的坦克炮仍旧一个劲儿地打在山头上,担架穿行在迷漫的蓝烟里。”
(2).承受。《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天下的财帛也不是容易担架的东西,往往的人家没有他,倒也安稳;有了他,便要生出事来叫你不大受用。”
词语解释:担惊忍怕  拼音:dān jīng rěn pà
担心害怕。谓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亦作“ 担惊受恐 ”、“ 担惊受怕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水浒传》第二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欧阳予倩 《屏风后》:“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
词语解释:担惊受恐  拼音:dān jīng shòu kǒng
见“ 担惊忍怕 ”。
词语解释:担惊忍怕  拼音:dān jīng rěn pà
担心害怕。谓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亦作“ 担惊受恐 ”、“ 担惊受怕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水浒传》第二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欧阳予倩 《屏风后》:“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
词语解释:担饶  拼音:dān ráo
饶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千万担饶我女呵!子母肚肠终须热。”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这须是你替天行道,则俺那无情板斧肯担饶!”
词语解释:担沉重  拼音:dān chén zhòng
〈方〉∶承担责任
他到底是个小孩子,不担沉重的
他要是不在家,你要担多大沉重啊
词语解释:担架队  拼音:dān jià duì
抬担架人员的队伍、组织。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 萧队长 正在寻思晓以利害的方法,警卫员 老万 来说:‘担架队回来了。’” 陈毅 《记淮海前线见闻》诗:“担架队,几夜不曾睡。”
词语解释:担笼  拼音:dān lóng
一种专供挑物用的笼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 梁三 是他爷从 西梁村 用担笼把他挑到这个蛤蟆世界来的。”如:这两家人正在地里用担笼提粪追肥。
词语解释:担搁  拼音:dān gē
亦作“ 担阁 ”。
(1).拖延。《水浒传》第二一回:“众做公的只碍 宋江 面皮,不肯动手。拿 唐牛儿 时,须不担搁。”《西游记》第五九回:“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朱重 因见了 花魁娘子 十分容貌,等闲的不看在眼,立心要访求个出色的女子,方才肯成亲,以此日復一日,担搁下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放一生,节一杀,逐日可行,无难为者。但恐因循担阁,误却一生。”
(2).耽误。 宋 王安石 《千秋岁引·春景》词:“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朱子语类》卷十:“少间担阁一生,不知年岁之老。”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孩儿相误,为功名担搁了父母。”
(3).停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公子不该担阁乡间,负了我母子一片美意。”如:他在 上海 担搁了两天。
词语解释:担鼓  拼音:dān gǔ
(1).牵牛星的别名。《尔雅·释天》“河鼓” 晋 郭璞 注:“今 荆楚 人呼牵牛星为担鼓。”担,一本作“ 檐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牵牛河鼓诗人多用为七夕事。按《尔雅》‘河鼓谓之牵牛’注,今 荆楚 呼牵牛为担鼓。担者何也,何音荷,以平声读,从水者非。”
(2).乐器名。《通典·乐四》:“担鼓如小瓮,先冒以革而漆之。”按,《旧唐书·音乐志二》作“檐鼓”。
词语解释:担脚  拼音:dān jiǎo
装货物的担子。《水浒传》第十六回:“当日便叫 杨志 一面打拴担脚,一面选拣军人。”
词语解释:担水向河里卖  拼音:dān shuǐ xiàng hé lǐ mài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犹言班门弄斧。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他的那兵书战策在我根前卖弄,则是担水向河里卖。”亦作“ 担水向河头卖 ”。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正末云]军师,他也使鞭,我也使鞭,可也怪他不着。[唱]他正是担水向河头卖。”
词语解释:担杖  拼音:dān zhàng
亦作“ 担仗 ”。
(1).担子。指行李、货物等。《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收拾担杖,安排路费,摆开那暖轿马匹,即时出京东门。”《水浒传》第十六回:“看那军人担仗起程, 杨志 和 谢都监 、两个虞侯押着。”《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老员外速教收拾担仗,往 西京 河南府 去避死。”
(2).扁担。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驀岭登岗,拽着个钝木斧繫着条麄麻绳携着条旧担杖。”《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四十文钱买了副铁勾担仗。” 峻青 《老水牛爷爷》:“他就会立刻跑来,笑眯眯地拿起担杖,一口气给挑满了缸。”
词语解释:担纆  拼音:dān mò
负荷捆扎。《列子·说符》:“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 九方皋 。” 张湛 注:“负索薪菜,盖贱役者。”按,旧本《列子》,纆作“缠”。 杨伯峻 集释引 王念孙 曰:“‘缠’字之义诸书或训为绕,或训为束,无训为索者。‘缠’当为‘纆’字之误也……盖世人多见缠,少见纆,故传写多误耳。”
词语解释:担水向河头卖  拼音:dān shuǐ xiàng hé tóu mài
见“ 担水向河里卖 ”。
词语解释:担水向河里卖  拼音:dān shuǐ xiàng hé lǐ mài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犹言班门弄斧。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他的那兵书战策在我根前卖弄,则是担水向河里卖。”亦作“ 担水向河头卖 ”。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正末云]军师,他也使鞭,我也使鞭,可也怪他不着。[唱]他正是担水向河头卖。”
词语解释:担榜状元  拼音:dān bǎng zhuàng yuán
宋 时对科举考试第五甲末名的戏称。 清 时三甲末名亦有此称。或称之为背榜。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担榜》:“戏谓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殿军》:“今无五甲,是三甲末名亦称担榜状元矣。”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担榜状元》:“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云:‘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按今有‘背榜’之称,背负与担荷,其义一也。”
词语解释:担笈  拼音:dān jí
担负书箱。指外出求学。《魏书·高允传》:“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彩,以归语田里。”
词语解释:担承  拼音:dān chéng
承受责任。《三国演义》第五四回:“至説待公子去世还 荆州 ,又是 肃 担承:今却不应前言,教 鲁肃 如何回覆?”《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也不要紧的事,你老就担承一下子罢。” 巴金 《家》三六:“你怎么担得起不孝的罪名?便是你肯担承,我也决不让你担承。”
词语解释:担戴  拼音:dān dài
(1).承担,担当。 明 唐顺之 《为赈济事牌》:“一二大家欲施捨而不敢,贤能有司将担戴而未能。”《儒林外史》第七回:“若有些须怠慢,山人就担戴不起。” 欧阳予倩 《梁红玉》第九场:“困难当头,无穷的困苦正要我们担戴。”
(2).指肯负责,不推委的决心。 田汉 《关汉卿》第七场:“瞧你不出,倒是顶有担戴,为了救 关汉卿 ……把担子全给自己挑上了。”
(3).充当,充任。 明 陈与郊 《义犬记》第一出:“好,只是监生穷了,也是难担戴的。”
(4).原谅。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们得罪的地方,您可得担戴着点。”
词语解释:担肩胛  拼音:dān jiān jiǎ
负责任。《天地会诗歌选·一个一个还分明》:“还要保人担肩胛,咱们从此休再谈。”《人民日报》1981.2.20:“在发奖金这种问题上……就多发点吧,可是谁担肩胛?”
词语解释:担羞  拼音:dān xiū
含羞,带羞。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负心》:“早知你温柔不耐久,怎肯那夜好担羞。”
词语解释:担缠  拼音:dān chán
见“ 担纆 ”。
词语解释:担纆  拼音:dān mò
负荷捆扎。《列子·说符》:“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 九方皋 。” 张湛 注:“负索薪菜,盖贱役者。”按,旧本《列子》,纆作“缠”。 杨伯峻 集释引 王念孙 曰:“‘缠’字之义诸书或训为绕,或训为束,无训为索者。‘缠’当为‘纆’字之误也……盖世人多见缠,少见纆,故传写多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