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抄书 拼音:chāo shū
将书照原文重新写出
在学校作文等事中从书中抄袭句子或段落词语解释:抄录 拼音:chāo lù
抄写。《周书·韦夐传》:“少爱文史,留情著述,手自抄録数十万言。”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予在患难中,间以诗纪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録。”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承諭,《李氏藏书》谨抄録一通,耑人呈览。” 巴金 《火》第一部五:“她抄录到一些激烈的辞句时,她的笔动得更快,字迹也显得潦草了。”词语解释:抄写 拼音:chāo xiě
按照原文写下来。《晋书·纪瞻传》:“﹝ 瞻 ﹞好读书,或手自抄写。” 唐 张鷟 《游仙窟》:“请索笔砚,抄写置於袖怀。”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姬终日佐余稽查抄写,细心商订。”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这时候, 有翼 正在抄写没有抄写完的算工办法。”词语解释:抄名 拼音:chāo míng
录入名册。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可怜俱未识君王,军府抄名被驱遣。”词语解释:抄取 拼音:chāo qǔ
强取。 宋 苏轼 《书李公择墨蔽》:“ 李公择 见墨輒夺,相知间抄取殆遍。近有人从 梁 许 来,云:‘悬墨满室。’此亦通人之一蔽也。”词语解释:抄手 拼音:chāo shǒu
(1).双手交叉。表示施礼。 唐 张保嗣 《戏示诸妓》诗:“抄手向前咨大使,这回不敢恼儿郎。”《敦煌变文集·舜子变》:“ 舜子 抄手啟阿耶。”《水浒传》第三回:“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买来。’”
(2).谓左右环抱。房屋建筑中,自二门起向两旁延伸到正房的走廊,叫抄手游廊。《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一座垂花二门,进去抄手游廊,五间正房,便是 安老爷 夫妻的内室。”
(3).抄书的人。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六章:“后世传抄者不悉 登 为人名,故改‘ 登 卒’为‘登位’。而‘ 登 位卒’者,则再后抄手依二本合写也。”
(4).方言。即馄饨。 韦君宜 《川行寄语老北京》:“一碗结结实实像小饺子的肉馄饨( 四川 叫抄手)才两毛。”词语解释:抄盗 拼音:chāo dào
劫掠财物的盗贼。《后汉书·乌桓传》:“ 乌桓 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謁去, 莽 不肯遣,遂自亡畔,还为抄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乡人 魏序 欲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 南朝 梁 萧统 《请停吴兴丁役疏》:“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词语解释:抄撮 拼音:chāo cuō
(1).摘录。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孔颖达 疏引 汉 刘向 《别录》:“ 左丘明 授 曾申 , 申 授 吴起 , 起 授其子 期 , 期 授 楚 人 鐸椒 , 鐸椒 作‘抄撮’八卷,授 虞卿 , 虞卿 作‘抄撮’九卷,授 荀卿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范 当 等皆伏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范 尝抄撮《汉书》中诸杂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论》。” 唐 刘知几 《史通·探颐》:“又 荀氏 著书,抄撮 班 史。” 清 黄宗羲 《姚江逸诗序》:“盖科举抄撮之学,陷溺人心,谁復以此不急之务,交相劝勉。”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北平 之所谓学者,所下的是抄撮功夫居多。”
(2).微细。 北齐 刘昼 《新论·从化》:“故权衡虽正,不能无毫釐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词语解释:抄纸 拼音:chāo zhǐ
造纸的主要过程之一。将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烘干,称为“机制纸”。手工纸则用竹帘的框架抄造。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竹纸》:“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词语解释:抄白 拼音:chāo bái
(1).公文的抄本或副本。《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太公 三年前出了 宋江 的籍,告了执凭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
(2).抄录。《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宣敕委官办验得别无冒伪,将抄白对读无差的本,分付该犯家属收掌听候去讫。”《西游补》第四回:“又早有人抄白第一名文字,在酒楼上摇头诵念。”《苦社会》第四三回:“﹝ 子丰 ﹞就在袋里取出张抄白的公文。”词语解释:抄着腰
叉着腰词语解释:抄掠 拼音:chāo lüè
抢劫;掠夺。《后汉书·袁安传》:“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復往抄掠。”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富郑公之言出于元璹》:“予按 唐 郑元璹 谓 頡利 曰:‘……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在於可汗,一无所得。’”《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范汝为 遂据了 建州 城,自称元帅,分兵四出抄掠。” 清 黄宗羲 《赠黄子期序》:“ 聂丞 操兵到门,抄掠以去。”词语解释:抄数 拼音:chāo shù
犹查点。《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 江 淮 迤南,近因抄数户口,民间意谓科取差发,妄生惊疑。”《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壬子年,抄奉先帝圣旨,从新再行抄数。”词语解释:抄击 拼音:chāo jī
包抄袭击。《后汉书·鲜卑传》:“ 耿曄 遣 乌桓 亲 汉 都尉 戎朱廆 率众王侯 咄归 等,出塞抄击 鲜卑 ,大斩获而还。”《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九年》:“时后军犹数万人, 高丽 随而抄击,最后羸弱数千人为所杀略。”词语解释:抄斩 拼音:chāo zhǎn
抄家斩首。 鲁迅 《呐喊·药》:“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越剧《二度梅》:“想他家还有一子 梅良玉 ,常言斩草要除根,我今日前往 梅 家抄斩满门。”词语解释:抄扎 拼音:chāo zhā
亦作“ 抄札 ”。 查抄没收。《元典章·刑部五·烧埋》:“原抄扎人口内有苦主之家……烧埋银五十两就便给付苦主收管外,无苦主之人不须徵埋,所据原抄札到官各家财产等物,尽行分付原主收係宁家。”《水浒传》第五八回:“把 慕容 知府一家老幼尽皆斩首,抄扎家私,分俵众军。”《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兇身俱已身死,将家私抄扎入官。”词语解释:抄敚 拼音:chāo duó
见“ 抄夺 ”。
词语解释:抄夺 拼音:chāo duó
亦作“ 抄敚 ”。 抢劫掠夺。《后汉书·刘虞传》:“ 虞 所賚赏典当胡夷, 瓚 数抄夺之。”《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抄敚, 敬儿 至 江陵 ,诛 攸之 亲党,没入其财物数十万,悉以入私。”《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时四方征镇入援者三十餘万,莫有鬭志,自相抄夺而已。”词语解释:抄总儿 拼音:chāo zǒng ér
归总。《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如不见谅,我抄总儿説一句: 泰山 可撼,北斗可移,我这条心这句话断不能改!”《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抄总儿一句话:要我的天灵盖,着闷棍敲……要纳妾,不能!”词语解释:抄估 拼音:chāo gū
旧时主人侵吞奴仆财产的一种手段。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奴婢》:“然奴或致富,主利其财,则俟少有过犯,杖而錮之,席卷而去,名曰抄估。”词语解释:抄夺 拼音:chāo duó
亦作“ 抄敚 ”。 抢劫掠夺。《后汉书·刘虞传》:“ 虞 所賚赏典当胡夷, 瓚 数抄夺之。”《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抄敚, 敬儿 至 江陵 ,诛 攸之 亲党,没入其财物数十万,悉以入私。”《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时四方征镇入援者三十餘万,莫有鬭志,自相抄夺而已。”词语解释:抄家 拼音:chāo jiā
搜查并没收家产。《红楼梦》第一○五回:“姑娘快快传进去请太太们迴避,外头王爷就进来抄家了!” 清 李渔 《巧团圆·掠妪》:“奉令严搜,抄家若篦头。”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死后抄家,除了皇帝给的东西以外,更没有别的家财。”词语解释:抄件 拼音:chāo jiàn
(1).指复制、复写送交有关单位参考的文件。
(2).文稿的副本。 孙犁 《〈秀露集〉后记》:“此篇,前抄件已失, 淮舟 念念不忘。”词语解释:抄化 拼音:chāo huà
(1).募化;求乞。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楔子:“贫僧是 五臺山 僧人,为因佛殿崩摧,下山来抄化这十箇银子。”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醉醺醺打箇稽首,抄化些剩汤残酒。”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扮作道姑,将琵琶做行头,沿街上弹几个行孝的曲儿,抄化将去。”
(2).犹度化。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旦云]先生,你来这里,有甚勾当?[正末云]我来抄化你出家去。” 元 杨暹 《西游记·收孙演咒》:“洞中有一魔君,号曰 通天大圣 ,恼得三界圣贤,不得安寧…… 观音佛 抄化他,压在山下,等师父来,著与师父护法。”词语解释:抄家灭门 拼音:chāo jiā miè mén
没收罪犯的财产并处死其全家词语解释:抄截 拼音:chāo jié
包抄堵击。谓绕道攻击拦阻对方。《晋书·阎鼎传》:“ 鼎 得书,便欲诣 洛 ,流人谓北道近 河 ,惧有抄截,欲南自 武关 向 长安 。”《宋书·刘勔传》:“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 唐生智 ,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词语解释:抄掇 拼音:chāo duō
抄录。《南史·陆罩传》:“ 简文 在 雍州 ,撰《法宝联璧》, 罩 与羣贤并抄掇区分者数岁。”词语解释:抄撰 拼音:chāo zhuàn
抄集编撰。《南齐书·孔稚珪传》:“抄撰同异,定其去取。”《南史·陆瑜传》:“时皇太子好学,欲博览羣书,以子集繁多,命 瑜 抄撰,未就而卒。”《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请五礼各置旧学士一人,今自举学古一人相助抄撰。”词语解释:抄内 拼音:chāo nèi
收录。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内。”词语解释:抄劫 拼音:chāo jié
掠夺。《周书·陆腾传》:“ 陵州 木笼獠 恃险麤獷,每行抄刼,詔 腾 讨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虏围 庐楚 不下而归,犹缀 濠州 以待和,时时抄劫,与我师遇,杀伤相当。”一本作“ 抄刼 ”。词语解释:抄擿 拼音:chāo tī
搜查。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适 万山 筑 苏州街 ,以 茅山 石为心。上谓其有谋心,将为逆,遂收杀之……以兵围其家,尽抄擿之,家财入官。”词语解释:抄抢 拼音:chāo qiǎng
劫掠,抢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禁抄抢》:“凡谋故殴杀,自有官法究治抵偿,原无许尸亲统众抄抢之例。”《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再要上门抄抢,我还到这街上来打这些泼妇!”词语解释:抄报 拼音:chāo bào
(1).朝廷的官报。《红楼梦》第七五回:“昨日听见你老爷説:看见抄报上, 甄 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
(2).抄录呈报。词语解释:抄事 拼音:chāo shì
专事抄写的胥吏。《水浒传》第三七回:“此人既是县吏出身,着他本营抄事房做个抄事。”词语解释:抄靶子 拼音:chāo bǎ zǐ
方言。搜身。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这在 香港 ,叫作‘搜身’,倒也还不算很失了体统,然而 上海 则竟谓之‘抄靶子’。” 周立波 《纪念》:“但无论是谁都一样,我们接到了东西的事,已经被发觉, 英国 人很快会来抄靶子。”词语解释:抄造 拼音:chāo zào
由纸浆到纸的生产工艺词语解释:抄道 拼音:chāo dào
近便的路。 田军 《一幅画》:“我心里算计:就这样跑,再走抄道,用不了三个钟头就能把信全送完。”亦谓走近路。如:咱们抄道,两个钟头就到了。词语解释:抄集 拼音:chāo jí
摘录汇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异同杂语》:“﹝ 太祖 ﹞博览羣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 唐 李翱 《与淮南节度使书》:“近代已来,俗尚文字,为学者以抄集为科第之资。曷尝知不迁怒、不贰过为兴学之根乎!”词语解释:抄送 拼音:chāo sòng
将复制件送往词语解释:抄暴 拼音:chāo bào
掠夺。《后汉书·西羌传》:“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蕲水》:“蛮左凭居,阻藉山川,世为抄暴。”《梁书·陈庆之传》:“诸军并无鬭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词语解释:抄断 拼音:chāo duàn
抄袭截断。《宋书·南郡王义宣传》:“至 江夏 ,闻 巴陵 有军,被抄断,回入 逕口 ,步向 江陵 。”《周书·陆腾传》:“ 铁山獠 抄断 内江 路,使驛不通。”词语解释:抄没 拼音:chāo méi
查抄没收。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凶宅》:“盖自 严相 、 张相 以迄 性善 ,未及三十年,凡三遭抄没,断非吉地。”《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若所举不得其人,后日或贪财坏法,轻则罪黜,重则抄没,连举主一同受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当时就把他省城寓所查抄了,又动了电报,咨行他原籍,也把家产抄没了。”词语解释:抄田 拼音:chāo tián
(1).方言。翻土。 艾芜 《手》:“掌犁抄田那类的笨重事情,都全请工人来做。”原注:“抄田即翻土。”
(2).指翻过土的田。 陈登科 《活人塘》二二:“军队和老百姓……横排七八路向前走,公路上是走不下了,二面的抄田都踩成了路。”词语解释:抄直 拼音:chāo zhí
犹近便。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与你个在客的 刘郎 説知,虽无那流出胡麻香饭水,比 天台山 到逕抄直莫疑迟。”词语解释:抄检 拼音:chāo jiǎn
抄查。《红楼梦》第一○六回:“必是后辈儿孙骄奢淫佚,暴殄天物,以致閤府抄检。”词语解释:抄更纸 拼音:chāo gēng zhǐ
用碎纸再制的纸。 鲁迅 《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我看那印着《铁流》图的纸,果然是 中国 纸,然而是一种 上海 的所谓‘抄更纸’,乃是集纸质较好的碎纸,第二次做成的纸张。”词语解释:抄略 拼音:chāo lüè
侵扰。《明史·陈友谅传》:“ 熊天瑞 者,本 荆州 乐工,从 徐寿辉 抄略 江 湘 间。”词语解释:抄查 拼音:chāo zhā
搜查违禁的或构成犯罪的物品并予以没收。又作“查抄”词语解释:抄札 拼音:chāo zhá
见“ 抄扎 ”。
词语解释:抄扎 拼音:chāo zhā
亦作“ 抄札 ”。 查抄没收。《元典章·刑部五·烧埋》:“原抄扎人口内有苦主之家……烧埋银五十两就便给付苦主收管外,无苦主之人不须徵埋,所据原抄札到官各家财产等物,尽行分付原主收係宁家。”《水浒传》第五八回:“把 慕容 知府一家老幼尽皆斩首,抄扎家私,分俵众军。”《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兇身俱已身死,将家私抄扎入官。”词语解释:抄点 拼音:chāo diǎn
查点。《水浒传》第七三回:“ 杨太尉 也自归家将息,抄点城中被伤人数,计有四五百人。”词语解释:抄本 拼音:chāo běn
(1).抄写的书本。习惯上, 唐 以前称写本, 唐 以后称抄本。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三国宋江演义》:“昨於旧书肆中得抄本。”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书》:“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 徐迟 《火中的凤凰》四:“书刚到 上海 。三十二册里有刻本,有抄本。”
(2).指抄件。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信的抄本,是今天收到的。”词语解释:抄虏 拼音:chāo lǔ
抢劫虏掠。《瑜伽师地论》卷十八:“或遭凶猾窃劫抄虏,或遇非人来相嬈逼,便生惊怖,身毛为竪。”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始则寇边抄虏,盗我财物,继则羡我膏腴,耽我文绣,利我国土,遂窥神器。”词语解释:抄袭 拼音:chāo xí
(1).绕道袭击敌人。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只消遣 彭越 抄袭 楚 军粮道, 项王 必亲击之。”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每逢抄袭埋伏,要约期会,虽一走卒,能按图心领其意,不致歧误。”
(2).窃取别人所作文字以为己作。《西湖佳话·白堤政迹》:“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红楼梦》第八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自来所谓大家的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东西?”
(3).谓不顾客观情况,照搬或沿用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 陶行知 《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建筑最忌抄袭;拿别人的图案来造房屋,断难满意。”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甚至于有人竟想抄袭基督教的制度来光复 孔 教。”词语解释:抄胥 拼音:chāo xū
专事抄写的胥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昼长无事,追録见闻……聊付抄胥存之。”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拒约奇谈〉六》:“振衣将出,有拍手大笑於两人之傍者,则抄胥 曾伯威 也。”词语解释:抄近路 拼音:chāo jìn lù
走近路(如不走大道或人行道而横穿田野或空地)词语解释:抄近 拼音:chāo jìn
走近路。《镜花缘》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远,何能赶得上。除非……从此抄近穿过岭去。”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鱼圩边》:“他沿了鱼圩走着,打算抄近回家。”词语解释:抄身 拼音:chāo shēn
搜检身上有无私带的东西。旧时工厂在放工时,由厂方派人对出厂工人逐一搜检抄身。 夏衍 《包身工》:“譬如讲 芦柴棒 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词语解释:抄空儿 拼音:chāo kòng ér
钻空子。《西游记》第二七回:“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词语解释:抄稿 拼音:chāo gǎo
誊清稿件词语解释:抄窃 拼音:chāo qiè
抢掠偷盗。《周书·杨绍传》:“ 稽胡 恃众与险,屡为抄窃。”《隋书·炀帝纪下》:“抄窃我边陲,侵軼我城镇。” 清 洪昇 《长生殿·侦报》:“他本待逞豺狼,魆地里思抄窃,巧借着献驊騮,乘势去行强刼。”词语解释:抄纂 拼音:chāo zuǎn
抄录编纂。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一》:“二书均已失传。然 杜佑 《指略》既係‘抄《管子》书’而成,则 丁度 《要略》殆亦出于抄纂耳。”词语解释:抄籍 拼音:chāo jí
查抄籍没。 元 无名氏 《圣武亲征录》:“八月,别遣 按脱 等抄籍 汉 民七十三万有奇。”《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王翦 把藏库金银抄籍十车回邦,班师人马。”《三国演义》第九回:“ 王允 又命 吕布 同 皇甫嵩 、 李肃 领兵五万,至 郿坞 抄籍 董卓 家产、人口。”词语解释:抄示 拼音:chāo shì
抄录给人看。 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 民 八以前我的诗,乃至任何文字,除抄示给几位亲密的朋友以外,从来没有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