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参扣贪扣谩扣门扣钮扣机扣回扣子母扣
待扣详扣螺丝扣克扣不折不扣查扣解扣 
暗扣分扣鞋扣连环扣摊扣死扣裁扣 
折扣风纪扣丝丝入扣鸳鸯扣打扣活扣刻扣 
扣扣风纪扣逼扣三环五扣打折扣微扣吃回扣 
击扣脚扣引扣七折八扣搭扣哗扣纽扣 
同心扣领扣铜扣检扣按扣哗扣环扣 

词语解释:参扣  拼音:cān kòu
见“ 参叩 ”。
词语解释:参叩  拼音:cān kòu
亦作“ 参扣 ”。
(1).参酌叩问。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十七:“意谓中涂必一见,得相参扣。” 明 宋濂 《楚石禅师六会语序》:“惟诣 寂照 之室,反覆参叩。”
(2).拜见。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 怀让禪师 ﹞初謁 嵩山 安国师 , 安 发之 曹溪 参扣。” 陈衍 《元诗纪事·明本》《中峰行录》:“駙马太尉 瀋王 王璋 ,遣参军 洪钥 齎书币,叙弟子礼,期请上命南来参叩。”
词语解释:待扣  拼音:dài kòu
有待敲击(而发声)。亦比喻等待询问。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响如鐘而待扣,明似镜而长悬。”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臣业慙待扣,思谢识微。”
词语解释:暗扣  拼音:àn kòu
暗中扣留。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文学》此地尚可卖, 北平 之无第六期,当系被暗扣,这类事是常有的。”
词语解释:折扣  拼音:zhé kòu
买卖货时,照原标价减去的成数。 何刚德 《春明梦录》卷下:“京仓米既坏,京官领米不能挑剔,只付与米舖打折扣而已。”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白白的米换不到白白的现洋钱,好像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亦借指短缺,减少。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餘十八部,不能折扣矣。”
词语解释:扣扣  拼音:kòu kòu
(1).犹拳拳。恳切、殷勤之意。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扣扣,香囊繫肘后。”扣扣,一本作“ 叩叩 ”。
(2).美好貌。 清 许光治 《并蒂兰》曲:“看贴跗娟娟,联苞扣扣。”
(3).扣子。 清 吴伟业 《新翻子夜歌》之一:“欢今穿儂衣,窄身添扣扣。欲搔 麻姑 爪,教欢作广袖。”
词语解释:击扣  拼音:jī kòu
轻轻敲打。比喻督促。 清 钱谦益 《渡淮闻何三季穆之讣》诗:“以友为鞭策,频年赖击扣。”一本作“ 击叩 ”。
词语解释:同心扣  拼音:tóng xīn kòu
(1).即同心结。 金 完颜璟 《蝶恋花·聚骨扇》词:“金缕小鈿花草斗,翠絛更结同心扣。”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之一:“绣囊蘂结同心扣,十里风来袴褶香。”详“ 同心结 ”。
(2).形如同心结的钮扣。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愁则愁、兴阑删嚥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
词语解释:贪扣  拼音:tān kòu
贪污克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其存留之项,大半本县支销俸工役食,按季给发,本官从中贪扣。”
词语解释:详扣  拼音:xiáng kòu
详细叩问。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凡遇其子弟亲旧,必细审而详扣之,必欲得其情实。”
词语解释:分扣  拼音:fēn kòu
犹克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专哄平人告状,讼端既兴,则运用笔锋,播弄诡计,代为打点,愚者落局倾财,彼则暗中分扣。”
词语解释:风纪扣  拼音:fēng jì kòu
制服领口上的搭扣。 叶圣陶 《皮包》:“ 白警官 挺挺胸,右手按着风纪扣。” 刘心武 《班主任》:“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词语解释:风纪扣
制服领口上的搭扣。 叶圣陶 《皮包》:“ 白警官 挺挺胸,右手按着风纪扣。” 刘心武 《班主任》:“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词语解释:脚扣  拼音:jiǎo kòu
套在鞋上爬电线杆子用的一种铁制工具。 韩静霆 《华灯赋》:“混凝土刚灌好,尚未凝固,工人便带上脚扣,飞上杆顶。”
词语解释:领扣  拼音:lǐng kòu
衣领上的钮扣。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和你把领扣鬆,衣带宽。” 曹禺 《日出》第一幕:“他仿佛刚穿好衣服,领扣还未系好。”
词语解释:谩扣  拼音:màn kòu
随意询问。谩,通“ 漫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真西山》:“每假以私淑之文,輒一二日即归,若乎未触者。 文节 殊不平,曰:‘老夫固不学,然贤者亦何所见,遽不观耶?’ 西山 悚然对曰:‘先生善诱后学,何敢自弃!其书皆尝窃观,特不敢久留耳。’ 文节 谩扣一二,皆能成诵。”
词语解释:螺丝扣  拼音:luó sī kòu
即螺纹。参见“ 螺纹 ”。
词语解释:螺纹  拼音:luó wén
(1).手指或脚趾上的纹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赤壁洞穴》:“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御画牛》:“恭覩 世祖皇帝 画渡水牛,乃赫蹏纸上用指上螺纹印成之。意态生动,笔墨烘染所不能到。” 张天翼 《包氏父子》:“那本记菜账的簿子上打着一个个黑的螺纹印。”
(2).螺旋形的纹理。 清 阎尔梅 《宿白厓寺》诗:“碎磯填鸟道,环水带螺纹。”
(3).机件的外表面或内孔表面上制成的螺旋线形的凸棱。根据旋转方向分左螺纹和右螺纹两种。也叫螺丝扣。《花城》1981年第3期:“那车刀在工件上飞速转动,在长长的圆钢上刻出一道道的螺纹。”
词语解释:鞋扣  拼音:xié kòu
一种通常为黑色而有光泽的球形钮扣,用来扣紧鞋子
词语解释:丝丝入扣  拼音:sī sī rù kòu
织布时每条经线都有条不紊地从筘中通过。比喻一一合度,丝毫没有差错。扣,同“ 筘 ”,织布机上的机件。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近时 朱竹垞 、 查初白 有《水碓》《观造竹纸》联句,层次清澈,而体物之工,抒词之雅,丝丝入扣,几无一字虚设。” 清 林则徐 《劝谕捐赈告示》:“事竣后刊辑成书,俾捐项賑项,丝丝入扣。”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且学着那 李逵 从 黑松林 里跳了出来,挥动板斧,随手劈他一番便了!我就是这个主意! 李逵 决非 吴用 :当然不足语于丝丝入扣的谨严的论理的!”
词语解释:逼扣  拼音:bī kòu
犹逼迫。《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姑奶奶,越説叫你好好儿的合他説,别逼扣他。”
词语解释:引扣  拼音:yǐn kòu
张弓扣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又将一箭引扣,正对 东山 之面。”
词语解释:铜扣  拼音:tóng kòu
铜元;铜钱。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一集头千万,还嫌少!我们呢?一个铜扣子未见。”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六章:“区里一个铜扣也拿不出来,有啥屌办法。”
词语解释:门扣  拼音:mén kòu
使门保持在开启位置的装置
词语解释:克扣  拼音:kè kòu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克扣一节,且不要説他;单只领料一层,就是了不得的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克扣。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而据为己有。《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快到苏州城》:“ 宦承恩 ,剋扣钱粮米独吞。” 续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搜刮 山西 人民的血汗,剋扣 山西 士兵的军饷,做你们少数人的资本。”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这又不是营长的钱,藏着不发,多半是存了克扣军饷的心。”
词语解释:连环扣  拼音:lián huán kòu
(1).几个结组成的扣子。《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只见里边还包着一层红绸子包袱,繫着个连环扣儿。”
(2).比喻连绵交织的情思、错综复杂的矛盾。《白雪遗音·马头调·连环扣》:“解不开的连环扣,蜜里调油。”《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思想一开窍,许多连环扣儿就自动解开了。”
词语解释:鸳鸯扣  拼音:yuān yāng kòu
(1).即鸳鸯拐。 元 萨都剌 《一枝花·妓女蹴踘》套曲:“打着对合扇拐全不斜偏,踢着对鸳鸯扣且是轻便。”参见“ 鸳鸯拐 ”。
(2).比喻难以分舍的夫妻关系。《白雪遗音·岭儿调·焦心事儿》:“你只图蝇头微利,蜗角虚心,把情抛弃。又谁知美满姻缘,生生拆散了你我的鸳鸯扣。”
词语解释:鸳鸯拐  拼音:yuān yāng guǎi
(1).古代踢球动作名。先后用左右外脚踝连续踢球的花样动作。 元 邓玉宾 《林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迴避着鸳鸯拐,隄防着左右抄。”《水浒传》第二回:“那 高俅 见气毬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箇鸳鸯拐,踢还 端王 。”
(2).一种武术动作。用左右足连续猛踢。 孟汝 宋啸 《银弹侠女风尘记》第一章:“他知道,这是 凤珠 善使的鸳鸯拐,鞋尖嵌着铁片,若被击中,必吐血身亡。”
词语解释:三环五扣  拼音:sān huán wǔ kòu
形容捆绑结实。《三侠五义》第五一回:“四爷赶上一步,就势按倒,解他腰带,三环五扣的綑了一回。”
词语解释:七折八扣  拼音:qī shé bā kòu
形容不按十足计算,折扣很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十月》1981年第3期:“对他的话我从来都打七折八扣,这次我打了十分折扣。”
词语解释:检扣  拼音:jiǎn kòu
检查扣留。 曹靖华 《不尽铁浪滚滚来》:“‘文化站’的‘任务’有二:一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优越的交通条件,将反动书刊迅速而大量地运到穷乡僻壤;二为步步为营地检扣、销毁进步书刊。”
词语解释:钮扣  拼音:niǔ kòu
即纽扣。可以把衣服扣起来的小形球状物或片状物。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马公道,广锡铸重皮钮扣。” 叶圣陶 《隔膜·欢迎》:“他的国货草帽摆在炕几上,马褂全卸了钮扣。”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 瑞宣 淡淡的一笑,随手又系上个钮扣。”
词语解释:不折不扣  拼音:bù zhé bù kòu
(1).不打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照标价减去若干成数出售,叫做打折扣。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 上海 有一个专装假辫子的专家,定价每条大洋四元,不折不扣,他的大名,大约那时的留学生都知道。”
(2).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老舍 《女店员》第二幕:“如今的妇人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大姐,这可是不折不扣的正经话。”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六章:“还有人说:‘什么运输队,这是不折不扣的慰劳队!’”
词语解释:摊扣  拼音:tān kòu
谓按一定折扣削减俸禄。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重禄》:“近年度支缺乏,京官有减折,外官有摊扣。”
词语解释:打扣  拼音:dǎ kòu
打折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毁灭〉和〈铁流〉的出版预告》:“外埠读者购买以上二书,每种均外加邮寄挂号费各一角,无法汇款者,得以邮票代价,并不打扣。”参见“ 打折扣 ”。
词语解释:打折扣  拼音:dǎ zhé kòu
(1).谓按成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
(2).喻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二是对任务打折扣--拖期。” 韦君宜 《忆西榆林》:“五月间,站在柳林边举目一望,那真是一点不打折扣的塞北 江 南。”
词语解释:打折扣  拼音:dǎ zhé kòu
(1).谓按成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
(2).喻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二是对任务打折扣--拖期。” 韦君宜 《忆西榆林》:“五月间,站在柳林边举目一望,那真是一点不打折扣的塞北 江 南。”
词语解释:搭扣  拼音:dā kòu
在门上上锁的钌铞儿
词语解释:按扣  拼音:àn kòu
摁扣儿,又叫子母扣儿。由两个凸凹成对的金属或塑料小扣子制成,摁在一块儿即起系扣作用。《十月》1981年第2期:“男俘们主要是买‘三七烟’。女俘们可买的就多了,黑丝绸、的确良、方纱巾、尼龙袜、花露水、擦脸油、松紧带、别针、发卡、按扣、梳子……”
词语解释:机扣  拼音:jī kòu
机关,圈套。《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柳解元 使了计策, 周月仙 中了机扣。”
词语解释:查扣  拼音:chá kòu
检查扣留。《安徽日报》1982.3.14:“这个货栈被查获后,从中查扣磷肥一百二十吨。”
词语解释:死扣  拼音:sǐ kòu
(1).犹死结。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如用夹棍也,材新式短,簫紧窝平,收紧之时,结为死扣,其能殞命宜矣。”
(2).比喻解不开的心思。
词语解释:活扣  拼音:huó kòu
(1).即活套头。一种捕捉鸟雀的器具。《中国民间故事选·人类迁徙记》:“于是 崇仁丽思 带了下活扣的器具,到新开荒地中,去下活扣。”参见“ 活套头 ”。
(2).活结。一拉就开的绳结。
词语解释:活套头  拼音:huó tào tóu
大小可伸缩的绳套。 宋 宋慈 《洗冤集录·自缢》:“活套头,脚到地并膝跪地,亦可地。”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谁把个活套头将他拴住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自縊有活套头,有死套头,有单繫十字缠绕縊。”
词语解释:微扣  拼音:wēi kòu
暗中询问。扣,通“ 叩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赐宴涤爵》:“上见其饮酒輒有难色,微扣左右,知其故,后有詔涤爵。”
词语解释:哗扣
欢呼;喧哗。《国语·吴语》:“三军皆譁釦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韦昭 注:“譁釦,讙呼。” 明 赵南星 《明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孙清简公墓志铭》:“如稍不密,则此辈蠭起而譁釦矣。” 清 钱谦益 《随州知州赠太仆少卿徐君墓志铭》:“溃兵过 随 ,索餉,譁釦震地。”
词语解释:哗扣  拼音:huá kòu
欢呼;喧哗。《国语·吴语》:“三军皆譁釦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韦昭 注:“譁釦,讙呼。” 明 赵南星 《明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孙清简公墓志铭》:“如稍不密,则此辈蠭起而譁釦矣。” 清 钱谦益 《随州知州赠太仆少卿徐君墓志铭》:“溃兵过 随 ,索餉,譁釦震地。”
词语解释:回扣  拼音:huí kòu
经手采购或代卖主招揽顾客的人向卖主索取的佣钱。此钱是从买主支付的价款中扣出,故称。 吴玉章 《辛亥革命·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他不是来买军火的,而是来要回扣的。” 沙汀 《淘金记》十八:“若果按期缴纳,经手人可以取得一笔回扣。”
词语解释:解扣  拼音:jiě kòu
(1).解开系结。《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説:‘你先给我卸下来罢。’那店伙忙着鬆绳解扣。”
(2).比喻解决问题。《文汇报》1980.9.3:“我曾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比做结上了扣,要想方设法找出解扣的途径。”
词语解释:裁扣  拼音:cái kòu
削减扣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近今各省兵丁赏卹红白银约四十万,准作正项开销,无庸裁扣。”
词语解释:刻扣  拼音:kè kòu
任意扣减,据为己有。《红楼梦》第九三回:“大约刻扣了月钱。”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呆官》:“至刻扣工食,为上者已视为当然。”
词语解释:吃回扣  拼音:chī huí kòu
采购人接受买主的佣金
词语解释:纽扣  拼音:niǔ kòu
套入纽襻把衣服等扣合起来的小形球状物或片状物。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二折:“直到个天昏地黑,不肯更换衣袂;把兔胡解开,纽扣相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他﹞把脖子里的纽扣扣上,风纪扣也扣好。”
词语解释:环扣  拼音:huán kòu
(1).到处敲打。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 英吉利 ﹞耆利昧生死,越国万里,踔一船环扣海疆,诈言求市,惊恐民吏。”
(2).环状的绳扣。 赵燕翼 《桑金兰错》:“撒绳手看准一头牛,将提在右手的绳环,猛力抛出去,环扣在半空里悬着的一瞬间,狂奔的牛一下把头闯了进去。”
词语解释:子母扣  拼音:zǐ mǔ kòu
纽扣的一种,用金属制成,一凸一凹的两个嵌合成一对。又名摁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