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扣门扣扃扣器扣切扣尅扣火扣克扣环
扣舷扣角歌扣剑扣除扣定扣楫中流扣请扣留
扣角扣击扣问扣边扣屎盔子扣杀扣襻扣刻
扣关扣头扣扣扣住扣布扣槃扪烛扣背扣切
扣户扣砌扣眼扣人心弦扣发扣浪扣押扣厅
扣阍扣钟扣球扣宅扣压扣砌扣弦扣分
扣寂扣马扣刻,扣克扣帽子扣弦扣器扣绣扣篮
扣天扣额扣搭扣减扣合扣捺扣绣扣算
扣扉扣子扣身扣儿扣刀扣抵扣折扣盘扪钥
扣齿扣心扣墀扣壶长吟扣墀扣日子扣盘扪烛扣跋

词语解释:扣门  拼音:kòu mén
敲门。《淮南子·齐俗训》:“扣门求水,莫弗与者,所饶足也。” 晋 陶潜 《乞食》诗:“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 宋 张纲 《次韵彦达催诗》:“扣门颇厌催书债,隐几凭谁遣睡魔。”《红楼梦》第九一回:“刚到天明,早有人来扣门。”
词语解释:扣舷  拼音:kòu xián
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唐 王维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诗:“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於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胡怀琛 《拟钱允辉过江》诗:“扣舷何事费低吟,举目苍茫感喟深。”参见“ 叩舷 ”。
词语解释:叩舷  拼音:kòu xián
谓以桨击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晋 郭璞 《江赋》:“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唐 韩愈 《湘中》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词语解释:扣角  拼音:kòu jiǎo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词语解释:扣关  拼音:kòu guān
(1).敲击关门或城关而有所求。《后汉书·西域传序》:“ 西域 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君在 安丰 ,尝奏 淮北 飢民扣关求救接。”
(2).敲门求见。 唐 韦应物 《移疾会诗客元生与释子法朗因贻诸祠曹》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
词语解释:扣户  拼音:kòu hù
敲门。 宋 苏轼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诗:“朝来闻好语,扣户得 吴 餉。”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平居昬暮扣户,宿舂饭之。”《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忽闻扣户声急, 阿巧 惊遁而去。”
词语解释:扣阍  拼音:kòu hūn
叩击宫门。吏民向朝廷有所陈述申诉。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屏居田野,不自循省,而诱致狂生,扣閽自荐,以覬召用。”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 燕云 之伐兴, 处厚 之姪孙 尧臣 ,以布衣诣京师,扣閽上书,力陈不可。”
词语解释:扣寂  拼音:kòu jì
谓构思而发为文辞的思维活动。后因用指作文赋诗。语本 晋 陆机 《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扣寂豁烦襟,皇天照嗟嘆。” 杨伦 笺注:“扣寂,谓赋诗也。” 唐 杨巨源 《赠从弟茂卿》诗:“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禪智。” 唐 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错误》:“斯岂非乌有成説,扣寂为辞者哉!”
词语解释:扣天  拼音:kòu tiān
以手指天。多以表诚心。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把臂捩腕,扣天矢誓,推托恩好,不较轻重。”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引 宋 李清照 《投綦崇礼启》:“局地扣天,敢效 谈娘 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 李赤 之甘心。”
词语解释:扣扉  拼音:kòu fēi
敲门。 南朝 梁元帝 《秋兴赋》:“听夜籤之响殿,闻悬鱼之扣扉。”《隋书·食货志》:“人愁不堪,离弃室宇,长吏扣扉而达曙,猛犬迎吠而终夕。” 金 元好问 《宿张靖田家》诗:“儿童闻扣扉,租吏有餘警。”
词语解释:扣齿  拼音:kòu chǐ
左右上下齿相叩。为道家修炼之法。传统医学用为牙齿保健。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七:“扣齿端金简,焚香检玉经。” 宋 梅尧臣 《题刘道士奉真亭》诗:“降真沉水生炉烟,扣齿晓漱华池泉。”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荐亡》:“揑诀惊三界,扣齿动百神。”
词语解释:扣扃  拼音:kòu jiōng
(1).叩门,敲门。 宋 梅尧臣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有客乘新霽,云林共扣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 曹 不可隐,具言有女子每夕扣扃而至。”
(2).谓扣门献策。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故未遑扣扃之义,而録拘儒之论。”
词语解释:扣角歌  拼音:kòu jiǎo gē
见“ 扣角 ”。
词语解释:扣角  拼音:kòu jiǎo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词语解释:扣击  拼音:kòu jī
(1).相互问难。
(2).敲击,打动。《新华月报》1979年第9期:“扣击着人们的心弦。”
词语解释:扣头  拼音:kòu tóu
(1).叩头,磕头。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夫人之扣头,痛者血流,虽忿恨惶恐,无碎首者。”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一:“惟有发书之日,西向再拜,扣头默祷,庶几区区丹诚,可以感动万一也。” 明 祝允明 《前闻记·戏语得妇》:“壻扣头谢罪,共述往语。”
(2).折扣额。指打折扣时扣除的金额。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放债起利加二加三加四并京债》:“至近代京债之例,富人挟貲往京师,遇月选官之不能出京者,量其地之远近,缺之丰嗇,或七八十两作百两,谓之扣头;甚至有四扣五扣者,其取利最重。”《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多一个经手,就多一个扣头,一层一层的剥削了去。” 老舍 《上任》:“买东西有扣头。”
词语解释:扣砌
见“ 釦切 ”。
词语解释:扣切  拼音:kòu qiē
亦作“ 釦砌 ”。
(1).用金玉镶嵌的台阶。《后汉书·班固传上》:“於是玄墀釦切,玉阶彤庭。” 李贤 注引《汉书》:“切皆铜沓,黄金涂。”《文选》作“釦砌”。 唐 黄滔 《馆娃宫赋》:“丹楹刻桷之殊制,釦砌文轩之诡状。” 明 何景明 《七述》:“炫以瑱壁丹楹,植以釦砌雕墻。” 清 丘逢甲 《棉雪歌》:“嶠南火维见雪稀,忽飘釦砌霑罗衣。”
(2).引申为朝廷。 清 邹升恒 《分赋得采香径送沉归愚太史暂假归里》:“老人承明亲禁掖,蹔辞釦砌还山泽。”
词语解释:扣钟  拼音:kòu zhōng
见“ 扣鐘 ”。
亦作“ 扣钟 ”。
(1).敲钟。《南史·张永传》:“ 永 晓音律。 太极殿 前钟声嘶, 孝武 尝以问 永 。 永 答钟有铜滓,乃扣钟求其处,凿而去之,声遂清越。”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扣鐘鸣天鼓,烧香厌地精。” 宋 胡宿 《天街晓望》诗:“ 长乐 纔闻一扣鐘,百官初謁 未央宫 。”
(2).喻善于求教。语本《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民学异扣鐘,辨惭炙輠,将以允应贡选,待问 金门 。”
词语解释:扣马  拼音:kòu mǎ
(1).拉住马不使行进。《左传·襄公十八年》:“ 齐侯 驾,将走 邮棠 ,太子与 郭荣 扣马。”《史记·赵世家》:“ 肃侯 游大陵,出於 鹿门 , 大戊午 扣马。” 裴駰 集解引 吕忱 曰:“扣,牵马。”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伐 纣 , 伯夷 、 叔齐 扣马而谏,不听,乃逃入 首阳山 。后以“扣马”为直谏之典。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袖中諫猎书,扣马久上陈。” 明 梁云龙 《海瑞行状》:“天挺忠贞,有扣马之节。”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然而,看起别的记载来,却虽是那王道的祖师而且专家的 周 朝,当讨伐之初,也有 伯夷 和 叔齐 扣马而谏。”参见“ 叩马 ”。
词语解释:叩马  拼音:kòu mǎ
(1).勒住马。叩,通“ 扣 ”。《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道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举旄何暇,犹申叩马之忠,曳踵谁观,莫救跕鳶之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叩马》:“书生冒虎威,敢直言叩马,乞赐听啟。”
词语解释:扣额  拼音:kòu é
犹叩头。 唐 李贺 《绿章封事》诗:“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宗威愍政事》:“公曰:‘我为汝尽禁私酿,汝减直百钱,亦有利入乎?’ 任 扣额曰:‘若尔则饮者俱集,多中取息,足办输役之费。’”参见“ 叩头 ”。
词语解释:叩头  拼音:kòu tóu
(1).伏身跪拜,以头叩地。旧时为最郑重的一种礼节。《史记·滑稽列传》:“鵠,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临坛揖了众僧,叩头礼下当阳。”《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我偶然游到东潭,变鱼耍子,你怎么见我不叩头,到提着我走?” 曹禺 《雷雨》第四幕:“ 萍 ,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2).虫名。形色如大豆。见《太平御览》卷九五一引《异苑》
词语解释:扣子  拼音:kòu zi
亦称“ 扣儿 ”。 1.条状物打成的结。《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还怕他挣开了绳头儿,又把西边窗欞上那根空绳子解下来,十字八道的背了几个死扣儿。”
(2).纽扣。 曹禺 《日出》第四幕:“ 张乔治 走出来,穿着最讲究的西服,领带散着,背心的扣子没有扣好。” 卞之琳 《翻一个浪头·从乡村出发》诗:“他们掉一颗扣子,我们抢着缝好。”
(3).预设的圈套。《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邓九公 是昨日合老爷搭就的伏地扣子。”
(4).比喻心里的疙瘩或嫌隙。《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只是他心里的劲儿一时背住扣子了,转不过磨盘儿来。”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看,你还是没解开扣儿!”
(5).章回小说或说书在最紧张、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关节处。又称关子。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三:“评书的作者和艺人,常用说到紧要关头停下来的办法来挽留他们的听众……叫做‘扣子’,是根据听书人以听故事为主要目的的心理生出来的办法。”
词语解释:扣心  拼音:kòu xīn
捶胸。形容心情迫切或悲愤。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使今之民也,遭大旱之灾,贫羸无蓄积,扣心思雨。”《南齐书·张敬儿传》:“华夷扣心,行路泣血。”
词语解释:扣器
用金玉等镶嵌的器物。《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 蜀 汉 釦器九带佩刀,并不復调。” 李贤 注:“釦音口,以金银缘器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铜器和以金银饰缘的釦器也很精美。”
词语解释:扣剑  拼音:kòu jiàn
抚剑,按剑。常用以表达悲欢情绪。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或扬袂屡舞,或扣剑清歌。”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扣剑悲吟空咄嗟, 梁 陈 白骨乱如麻。”
词语解释:扣问  拼音:kòu wèn
询问;讨教。 宋 魏了翁 《跋杨司理德辅之父纪问辩历》:“后生初学,哆然自是,耻於扣问者,视此亦可以少警矣。”《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晁大舍 将 童定宇 的来歷向 禹明吾 扣问。”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八:“偶尔在朋友间扣问,都说难懂。”
词语解释:扣扣  拼音:kòu kòu
(1).犹拳拳。恳切、殷勤之意。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扣扣,香囊繫肘后。”扣扣,一本作“ 叩叩 ”。
(2).美好貌。 清 许光治 《并蒂兰》曲:“看贴跗娟娟,联苞扣扣。”
(3).扣子。 清 吴伟业 《新翻子夜歌》之一:“欢今穿儂衣,窄身添扣扣。欲搔 麻姑 爪,教欢作广袖。”
词语解释:扣眼  拼音:kòu yǎn
套住纽扣的小孔
词语解释:扣球  拼音:kòu qiú
将排球以锐角猛击入对方场地
词语解释:扣刻,扣克
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
词语解释:扣搭
扣住,捆住
词语解释:扣身
紧身,衣服紧贴身子
词语解释:扣墀
用金玉镶嵌的台阶。《镜花缘》第八八回:“始命御史进於釦墀,再命太医列於阶序。”
词语解释:扣切
亦作“ 釦砌 ”。
1.用金玉镶嵌的台阶。《后汉书·班固传上》:“於是玄墀釦切,玉阶彤庭。” 李贤 注引《汉书》:“切皆铜沓,黄金涂。”《文选》作“釦砌”。 唐 黄滔 《馆娃宫赋》:“丹楹刻桷之殊制,釦砌文轩之诡状。” 明 何景明 《七述》:“炫以瑱壁丹楹,植以釦砌雕墻。” 清 丘逢甲 《棉雪歌》:“嶠南火维见雪稀,忽飘釦砌霑罗衣。”
2.引申为朝廷。 清 邹升恒 《分赋得采香径送沉归愚太史暂假归里》:“老人承明亲禁掖,蹔辞釦砌还山泽。”
词语解释:扣砌  拼音:kòu qì
见“ 釦切 ”。
词语解释:扣除  拼音:kòu chú
从总额中减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盖内府之侵削,部吏之扣除,与夫匠头之破冒,及至实充经费,所餘亦无多矣。” 清 李渔 《怜香伴·斋访》:“要待冬季廪银出来,方纔扣除得清。” 茹志鹃 《如愿》:“厂里说她不听门警阻拦,擅自离厂,连那二十八天的工钱都扣除了。”
词语解释:扣边  拼音:kòu biān
至边关求见。《宋史·程琳传》:“ 夏 人……以五百户驱牛羊扣边请降。”
词语解释:扣住  拼音:kòu zhù
(1).拴住;扣押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张阴捕 听説,一索先把 王溜儿 扣住。”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二木匠 刚从山神庙圪崂下了沟……就被不知哪一部分的侦察员扣住了。”
(2).截止;限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各项支给,俱于前官离任日扣住,不得过领。” 茅盾 《子夜》十九:“我们今天只能扣住了这点数目做做。”
(3).谓抓牢一个问题探求。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要秘诀的秘诀》:“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
词语解释:扣人心弦  拼音:kòu rén xīn xián
激动人的心灵。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秦牧 《花城·古董》:“那种景象多么扣人心弦!”
词语解释:扣宅  拼音:kòu zhái
登门拜访。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他听得我扣宅,他将那书拆开,多应是把我来降堦接待。”
词语解释:扣帽子  拼音:kòu mào zi
对人或事不经过科学分析,就轻率地加上不好的名目。 夏衍 《生活、题材、创作》:“一棍子打死的批评,随便给作家扣帽子的批评,我们是坚决反对的。”《〈艾青诗选〉自序》八:“文痞同样歪曲我的长诗《向太阳》中‘太阳之歌’里的话……都因为他享有乱打棍子、乱扣帽子的自由!”
词语解释:扣减  拼音:kòu jiǎn
扣除,减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申饬铺递》:“非扣减止给其半,即兑欠以听其追。” 茅盾 《子夜》十四:“﹝女工们﹞就把那刚刚贴出来的扣减工钱的布告撕成粉碎了。”
词语解释:扣儿  拼音:kòu ér
见“ 扣子 ”。
词语解释:扣子  拼音:kòu zi
亦称“ 扣儿 ”。 1.条状物打成的结。《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还怕他挣开了绳头儿,又把西边窗欞上那根空绳子解下来,十字八道的背了几个死扣儿。”
(2).纽扣。 曹禺 《日出》第四幕:“ 张乔治 走出来,穿着最讲究的西服,领带散着,背心的扣子没有扣好。” 卞之琳 《翻一个浪头·从乡村出发》诗:“他们掉一颗扣子,我们抢着缝好。”
(3).预设的圈套。《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邓九公 是昨日合老爷搭就的伏地扣子。”
(4).比喻心里的疙瘩或嫌隙。《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只是他心里的劲儿一时背住扣子了,转不过磨盘儿来。”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看,你还是没解开扣儿!”
(5).章回小说或说书在最紧张、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关节处。又称关子。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三:“评书的作者和艺人,常用说到紧要关头停下来的办法来挽留他们的听众……叫做‘扣子’,是根据听书人以听故事为主要目的的心理生出来的办法。”
词语解释:扣壶长吟  拼音:kòu hú cháng yín
晋 王敦 常于酒后咏 曹操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并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以“扣壶长吟”为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的典故。 清 唐孙华 《题薪禅弟〈击壶图〉》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词语解释:扣尅
亦作“ 扣刻 ”。 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扣刻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敢有卖閒占役,以老幼滥充,及扣尅月粮者,察访纠参,重寘之法。”《儒林外史》第一回:“ 翟买办 扣尅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 王冕 。”
词语解释:扣定  拼音:kòu dìng
限定。 茅盾 《子夜》十七:“八个厂的受主不论是一家或者几家,我们扣定的总数是五十二万,再少就拉倒,我们另找办法!”
词语解释:扣屎盔子  拼音:kòu shǐ kuī zǐ
中国东北方言,比喻给人妄加罪名,进行诬蔑。例如:老工人战青山听他当面往严志宏头上扣屎盔子,一股火腾地蹿到脸上。
词语解释:扣布  拼音:kòu bù
土制棉布。 郑观应 《盛世危言·纺织》:“扣布每匹值洋三元一角五者,须纳税一元三角,是值百抽四十矣。”
词语解释:扣发  拼音:kòu fā
(1).启发;提出意见。《宋书·蔡兴宗传》:“当艰难时,周旋辈无一言相扣发者。”
(2).截留全部或部分不发。如:扣发奖金。
词语解释:扣压  拼音:kòu yā
截留搁置。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一:“内外诸衙门的报告,有对自己不利的也就扣压下来。”
词语解释:扣弦  拼音:kòu xián
(1).用指弹弦。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曹纲 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絃。”
(2).安在弓弦上。
词语解释:扣合  拼音:kòu hé
紧密结合。 郭沫若 《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和生产扣合,一方面既可以供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充裕木运的经济资源。”
词语解释:扣刀  拼音:kòu dāo
拔刀微出鞘。《周书·赵僭王招传》:“ 元胄 觉变,扣刀而入。”《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许曜 侍帝,扣刀目 曄 , 曄 不敢仰视。” 胡三省 注:“拔刀微出削为扣刀。”
词语解释:扣墀  拼音:kòu chí
用金玉镶嵌的台阶。《镜花缘》第八八回:“始命御史进於釦墀,再命太医列於阶序。”
词语解释:扣火  拼音:kòu huǒ
扳动枪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 花永喜 说着,又瞄准对面,却不扣火。” 李季 《五月端阳·冷娃娃》诗:“连长一听哈哈笑:‘没扣火你就想跑出枪膛!’”
词语解释:扣楫中流  拼音:kòu jí zhōng liú
犹中流击楫。《晋书·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词语解释:扣杀  拼音:kòu shā
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术语。谓猛烈攻击,使对方难以还手的动作。《体育报》1983.5.21:“她虽然不一定直接得分,但却为爆发力好、扣杀凌厉凶狠、命中率高的 沉剑萍 不断创造得分机会。”
词语解释:扣槃扪烛  拼音:kòu pán mén zhú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捫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鐘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后因以“扣槃捫烛”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俞平伯 《诗的神秘》:“都是扣槃扪籥之谈,招摇撞骗之技。”
词语解释:扣浪  拼音:kòu làng
拍浪。谓浪迹江湖。 晋 道恒 《释驳论》:“川无扣浪之夫,谷无含嘆之士。”
词语解释:扣砌  拼音:kòu qì
见“ 釦切 ”。
词语解释:扣切  拼音:kòu qiē
亦作“ 釦砌 ”。
(1).用金玉镶嵌的台阶。《后汉书·班固传上》:“於是玄墀釦切,玉阶彤庭。” 李贤 注引《汉书》:“切皆铜沓,黄金涂。”《文选》作“釦砌”。 唐 黄滔 《馆娃宫赋》:“丹楹刻桷之殊制,釦砌文轩之诡状。” 明 何景明 《七述》:“炫以瑱壁丹楹,植以釦砌雕墻。” 清 丘逢甲 《棉雪歌》:“嶠南火维见雪稀,忽飘釦砌霑罗衣。”
(2).引申为朝廷。 清 邹升恒 《分赋得采香径送沉归愚太史暂假归里》:“老人承明亲禁掖,蹔辞釦砌还山泽。”
词语解释:扣器  拼音:kòu qì
用金玉等镶嵌的器物。《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 蜀 汉 釦器九带佩刀,并不復调。” 李贤 注:“釦音口,以金银缘器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铜器和以金银饰缘的釦器也很精美。”
词语解释:扣捺  拼音:kòu nà
纳缝。《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我説,他敢有老婆!不然,怎的扣捺的恁好针脚儿?”
词语解释:扣抵  拼音:kòu dǐ
扣除抵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额外杂办》:“ 鸿 于开销到日,传集绅衿,出部文相示,比前发之四十金,除扣抵大粮,尚须补库三十餘两。”《清会典事例·户部·追赔拖欠》:“ 嘉庆 七年奏准,估计在京一切抵项变价房屋,无论住房铺面,悉按檩数分别等第,作价扣抵。”
词语解释:扣日子  拼音:kòu rì zi
按照一定的日期。 元 无名氏 《鸳鸯被》楔子:“‘可怜我囊橐凄清,专望你假贷登程。’[道姑诗云]:‘ 刘员外 金银广有,只要扣日子还得至诚。’”
词语解释:扣克  拼音:kòu kè
亦作“ 扣刻 ”。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扣刻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敢有卖閒占役,以老幼滥充,及扣尅月粮者,察访纠参,重寘之法。”《儒林外史》第一回:“ 翟买办 扣尅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 王冕 。”
词语解释:扣请  拼音:kòu qǐng
犹扣问。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教官廨署必与学接,别在城之东,於扣请也难。”
词语解释:扣襻  拼音:kòu pàn
纽襻,也指形状或功能像纽襻的东西。例如:衣服袖子上好了,扣襻还没有钉上。
词语解释:扣背  拼音:kòu bèi
谓装好鞍辔。《西游记》第十四回:“那 行者 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西游记》第十五回:“明日将那鞍轡取来,愿送老师父,扣背前去,乞为笑纳。”
词语解释:扣押  拼音:kòu yā
拘禁;扣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我真后悔当初他在 长安 的时候,没有扣押住他。” 张书绅 《正气歌》:“这封信是一九六九年一月九日晚写的,但是没有寄出来,被非法扣押。”
词语解释:扣弦
1.用指弹弦。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曹纲 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絃。”
2.安在弓弦上。
词语解释:扣绣
绣花方法之一。《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要做一双大红素缎子白綾平底鞋儿,鞋尖上扣綉鸚鵡摘桃。”
词语解释:扣绣  拼音:kòu xiù
绣花方法之一。《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要做一双大红素缎子白綾平底鞋儿,鞋尖上扣綉鸚鵡摘桃。”
词语解释:扣折  拼音:kòu shé
克扣。《清会典事例·户部·俸饷》:“扣折重利之弊,可不禁自止。”参见“ 扣尅 ”。
词语解释:扣尅
亦作“ 扣刻 ”。 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扣刻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敢有卖閒占役,以老幼滥充,及扣尅月粮者,察访纠参,重寘之法。”《儒林外史》第一回:“ 翟买办 扣尅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 王冕 。”
词语解释:扣盘扪烛  拼音:kòu pán mén zhú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捫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鐘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后因以“扣槃捫烛”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俞平伯 《诗的神秘》:“都是扣槃扪籥之谈,招摇撞骗之技。”
词语解释:扣环  拼音:kòu huán
卡簧,一种金属丝环,末端相交处不焊接,用于联接珠宝
词语解释:扣留  拼音:kòu liú
(1).截留;保留。《清会典·吏部·汉员铨辽》:“无论请补之员,查照京员之例,概不准其扣留。”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我在上面虽然略略地透露了一些,但我故意地把真实的原因扣留着没有说出来。”
(2).用强制手段把人或物留下。 鲁迅 《〈二心集〉序言》:“《语丝》《奔流》,则常遭邮局的扣留,地方的禁止,到底也还是敷衍不下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他们扣留了 吴中军 ,撕了你的亲笔书信,十分无情无义。”
词语解释:扣刻  拼音:kòu kè
见“ 扣尅 ”。
词语解释:扣尅
亦作“ 扣刻 ”。 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扣刻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敢有卖閒占役,以老幼滥充,及扣尅月粮者,察访纠参,重寘之法。”《儒林外史》第一回:“ 翟买办 扣尅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 王冕 。”
词语解释:扣切  拼音:kòu qiē
亦作“ 釦砌 ”。
(1).用金玉镶嵌的台阶。《后汉书·班固传上》:“於是玄墀釦切,玉阶彤庭。” 李贤 注引《汉书》:“切皆铜沓,黄金涂。”《文选》作“釦砌”。 唐 黄滔 《馆娃宫赋》:“丹楹刻桷之殊制,釦砌文轩之诡状。” 明 何景明 《七述》:“炫以瑱壁丹楹,植以釦砌雕墻。” 清 丘逢甲 《棉雪歌》:“嶠南火维见雪稀,忽飘釦砌霑罗衣。”
(2).引申为朝廷。 清 邹升恒 《分赋得采香径送沉归愚太史暂假归里》:“老人承明亲禁掖,蹔辞釦砌还山泽。”
词语解释:扣厅  拼音:kòu tīng
犹当堂。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若念出可可二字来呵,便是误犯俺这大官讳字,我扣厅责他四十。” 元 无名氏 《勘金环》第四折:“ 张千 ,捲起问事帘,将交牀来,我扣厅自问。”
词语解释:扣分  拼音:kòu fēn
减少应得的分数
词语解释:扣篮  拼音:kòu lán
篮球运动术语。将球自上而下掷入篮圈。《体育报》1983.12.17:“漂亮的扣篮和强行突破,颇具 欧美 职业球员的风采。”
词语解释:扣算  拼音:kòu suàn
按一定数额折算或结算。《元典章·户部一·官吏添支俸给》:“其餘内外官吏俸一十两以下人员,依 大德 三年添支小吏俸米例,每一两与米一斗,十两以上至二十五两每员支米一石,餘上之数每俸一两与米一升扣算给付。”《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讨帐,不觉三月有餘,三万银帐,都收完了。公子把底帐扣算,分釐不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外交部一定要在公费内扣算的。”
词语解释:扣盘扪钥  拼音:kòu pán mén yào
见"扣盘扪烛"。
词语解释:扣跋  拼音:kòu bá
排击。《文选·张协〈七命〉》:“口齩霜刃,足拨飞锋,齀林蹶石,扣跋幽丛。” 李善 注:“ 孔安国 《论语》注:‘扣,击也。’ 毛萇 《诗》传:‘跋,躐也。’” 吕向 注:“扣跋,击排也。”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