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扜深扜零扜泥扜弥    

词语解释:扜深  拼音:yū mí
汉 西域 国名。《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东则 扜罙 、 于窴 。” 司马贞 索隐:“ 扜罙 ,国名也,音污弥二音。”
词语解释:扜零  拼音:yū líng
汉 时 小宛国 的城名。《汉书·西域传上·小宛国》:“ 小宛国 ,王治 扜零城 ,去 长安 七千二百一十里。” 颜师古 注:“扜,音乌。”
词语解释:扜泥  拼音:yū ní
汉 时 鄯善国 的城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 鄯善国 ,本名 楼兰 ,王治 扜泥城 ,去 阳关 千六百里,去 长安 六千一百里。” 颜师古 注:“扜,音一胡切。”
词语解释:扜弥  拼音:yū mí
即 扜罙 。《汉书·西域传上·扜弥国》:“ 扜弥国 ,王治 扜弥城 ……今名 寧弥 。”《后汉书·西域传》改称“拘弥”; 晋 称“拘睒弥”; 唐 名“俱密”,后又名“寧弥”。故址在今 新疆 于田 东北。参见“ 扜罙 ”。
词语解释:扜深  拼音:yū mí
汉 西域 国名。《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东则 扜罙 、 于窴 。” 司马贞 索隐:“ 扜罙 ,国名也,音污弥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