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扎扎 拼音:zhā zhā
象声词。 唐 白居易 《缭绫》诗:“丝细繰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能改斋漫录·沿袭》引 南唐 李询 《织锦》诗:“扎扎机声晓復晡,眼穿力尽意何如。” 清 曹寅 《诸敏庵弹平调琵琶》诗:“紫花扎扎白翎雀,听风有耳临官桥。”词语解释:挣扎 拼音:zhēng zhá
(挣,今读zhēng)用力支撑或摆脱。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我只得挣扎病躯,到此后花园中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姐掣开弓,喝声道:‘着!’那边人不防备的,早中了一箭,倒撞下马,在地下挣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佟觭角》:“今日大决,绑赴 菜市 ,已临刑矣,因极力挣扎,得脱身而走。” 邹韬奋 《伟大的斗士》:“听说 鲁迅 先生的肺病,有个 美国 医生说他五年以前原就会死的,而竟也挣扎到今天。”词语解释:诱扎 拼音:yòu zhā
引诱坏。《水浒传》第一○四回:“良家子弟不知被他诱紥了多少。”词语解释:诱扎 拼音:yòu zhā
同“诱紥”。
引诱坏。词语解释:乱扎扎 拼音:luàn zhā zhā
亦作“ 乱札札 ”。 烦乱貌。 茅盾 《动摇》一:“他心里乱扎扎地,竟听不出嚷的声音是谁。” 茅盾 《秋收》一:“他心里乱札札地又惊又喜。”词语解释:飞扎
凭空陷害;敲诈勒索词语解释:诈扎 拼音:zhà zhā
犹诈索。 明 祁彪佳 《救荒杂议·省讼议》:“今村中城中皆立病坊,将来各乡俱设粥厂。就医食粥之处,聚集既多,死亡愈众,若遭其诈紥,善念必交。”词语解释:诈扎 拼音:zhà zhā
同“诈紥”。
犹诈索。词语解释:匾扎 拼音:biǎn zhā
折迭捆束。《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小五 ﹞披着一领旧布衫,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鬱鬱一个豹子来,里面匾扎起袴子,上面围一条间道棋子布手巾。”《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脱去了里面衲袄,下面牢拴了腿綳护膝,匾扎起了熟绢水裩,穿了多耳麻鞋。”词语解释:包扎 拼音:bāo zā
(1).包裹捆扎。 巴金 《家》三九:“ 觉新 已经把罐头包扎好了,便放在 觉慧 的面前。”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洗去了脓与血,又把伤口包扎。”
(2).指包扎好的物品。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她显然是买了东西出来,因为她手里好象拿了许多包扎。”词语解释:驻扎 拼音:zhù zhā
同“ 驻紥 ”。 《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特遣右司马 薳越 带领大军驻扎于此。” 郑观应 《盛世危言·通使》:“附近各岛如 英 、 法 、 西 等国之属土华民流寓其间者不下数百万人,亟宜简派公使驻紥南洋。”
军队在某地安营扎寨。 明 唐顺之 《牌》:“其原驻扎各营自行照旧联合进兵,不许逗遛观望。”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烟费》:“内河则木桩铁锁,载石沉船,奏移 高廉道 驻扎 澳门 ,守以重兵。” 巴金 《家》二二:“ 张军长 的军队还驻扎在城外。”
同“ 驻扎 ”。 《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带得 宣府 精兵二千,驻紥 荆州 。”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目下暂解征鞍,驻紥 仙桃镇 养马。”词语解释:麻扎 拼音:má zhā
伊斯兰教信徒中封建显贵的墓地。《中国民间故事选·幸福鸟》:“没有月亮,风也很大, 老三 带着武器,爬上一座最高的麻扎。”词语解释:排扎
拥挤词语解释:笼扎
犹束缚词语解释:马扎 拼音:mǎ zhá
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川之 《晚霞似锦的时候》诗:“宿舍门前,有人坐着马扎,手拿新报看得聚精会神。” 韦君宜 《洗礼》三:“﹝ 刘丽文 ﹞不由分说就顺手把它扔进盆里,自己把一个小马扎拖过来坐下,就要动手搓。”亦称“ 马扎子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有马扎子, 老残 与 人瑞 仍坐长凳子上。” 沉从文 《新与旧》:“演武厅前马扎子上坐得是千总同教官。”词语解释:驻扎
同“ 驻扎 ”。 《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带得 宣府 精兵二千,驻紥 荆州 。”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目下暂解征鞍,驻紥 仙桃镇 养马。”词语解释:齐割扎 拼音:qí gē zhā
齐齐的。《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我认的是报应疮,治不好的,我没下药来。果不其然,不消十日,齐割扎的把个头来烂吊一边。”词语解释:不扎 拼音:bù zhā
不眨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贼阵里儿郎懑眼不扎,道:‘这秃厮好交加。’” 凌景埏 校注:“札,‘眨’的借用。”词语解释:黩扎 拼音:dú zhā
见“ 黷札 ”。
词语解释:黩札 拼音:dú zhá
谓滥写文章。 唐 孙樵 《孙氏西斋录》:“为史官者,不能抃忠骨於枯坟,臠諂魄於下泉,磨毫黷札,丛阁饱帙,岂国家任史官意耶!”一本作“ 黷扎 ”。词语解释:针扎 拼音:zhēn zhā
(1).用针刺。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小刘 拧着头,想过去想过来,心像针扎。”
(2).做针线时用来在较厚的织物上戳眼的小锥子。 梁彦 熊塞声 《巧媳妇》:“嘿,真俊哪,大襟儿上还有个小针扎!” 杲向真 《妈妈割麦去了》:“他把金光闪闪的顶针套在自己的大拇指上,把一缕花线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又顺手抓起了‘针扎’。”词语解释:住扎
亦作“ 住札 ”。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 元 郑德辉 《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词语解释:住扎 拼音:zhù zhā
亦作“ 住札 ”。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 元 郑德辉 《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词语解释:抄扎 拼音:chāo zhā
亦作“ 抄札 ”。 查抄没收。《元典章·刑部五·烧埋》:“原抄扎人口内有苦主之家……烧埋银五十两就便给付苦主收管外,无苦主之人不须徵埋,所据原抄札到官各家财产等物,尽行分付原主收係宁家。”《水浒传》第五八回:“把 慕容 知府一家老幼尽皆斩首,抄扎家私,分俵众军。”《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兇身俱已身死,将家私抄扎入官。”词语解释:搊扎 拼音:chōu zhā
犹搊搜。凶狠,强横。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卖弄你那搊扎,你若是指一指该万剐。” 明 沉自徵 《鞭歌妓》:“但轻呵跪罚,重呵便綳扒。休使恁巧搊扎,这样蛮婢,一剑挥之两段。”参见“ 搊搜 ”。
词语解释:搊搜 拼音:chōu sōu
(1).亦作“ 搊瘦 ”。固执,顽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奈何慈母性搊搜,应难欢偶。”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哎!你箇呆老子,畅好是忒搊搜。”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三折:“老石头人难措手,乔孔窍玲瓏剔透,跟着他倚翠偎红不识羞。三斧砍不就,一向去搊瘦。”
(2).亦作“ 搊颼 ”。勇悍;凶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其时遂把诸僧点;‘搊搜好汉每兀谁敢?’”《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保儿心雄纠纠,撅丁脸冷搊颼,且将我这风月担儿收。”《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看见一个和尚,形骨古怪,相貌搊搜,生的豹头环眼,色若紫肝。”
(3).英俊,威武。《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松 仪表甚搊搜,阿嫂淫心不可收。”《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一个个长长大大,搊搊搜搜,头带黑青巾,身穿皂直裰……端的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4).犹猥琐。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你看我貂餘季子裘,态搊搜,沐猴岂识冠和綬。”《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那 裴晤 到得 中条山 中,看见 张果 齿落髮白,一箇搊搜老叟,有些嫌他。”词语解释:巴扎 拼音:bā zhā
维吾尔语音译词。意为“商业繁盛之区”或“集市”。 清 代译作“八杂儿”或“八栅尔”。我国 新疆 维吾尔等族人民进行交易的场所。词语解释:抓扎 拼音:zhuā zhā
扎缚;扎束。《水浒传》第一○三回:“ 王庆 当夜越出 陕州城 ,抓扎起衣服,从城壕浅处,去过对岸。”《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 任珪 ﹞起来抓扎身体急捷,将刀插在腰间,摸到厨下,轻轻开了门,靠在后墻。”词语解释:拽扎 拼音:zhuài zhā
(1).捆扎;结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番身入房,取了十五贯钱,扯条单被包裹得停当,拽扎得爽利,出门,拽上了门就走。”《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把直裰脱了,拽扎起下面衣服,跨戒刀,大踏步,提了禪杖,出到打麦场上。”
(2).绷紧。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拽扎起面皮来:‘查得谁的言语你将来,这妮子怎敢胡行事。’” 明 陆采 《明珠记·奸谋》:“拽扎起 温元帅 面皮,猛放着 阎罗王 威势。”词语解释:手扎 拼音:shǒu zhā
见“ 手札 ”。
词语解释:手札 拼音:shǒu zhá
亦作“ 手剳 ”。亦作“ 手扎 ”。 犹手书。指亲笔信。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 道州 手札适復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今 若水 亦儒人,晓武可嘉也。时北戎犹扰,上密以手剳访之。”《宋史·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寧,内出手札访 若水 以策, 若水 陈备边之要有五。” 清 孙枝蔚 《戊戌生日作》诗:“每汝手扎至,愁卧輒一旬。”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词语解释:文扎 拼音:wén zhā
见“ 文札 ”。
词语解释:文札 拼音:wén zhá
亦作“ 文扎 ”。 文书。《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初察孝廉,补尚书侍郎,闲练故事,文札强辨,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干王洪宝制》:“月俸少而刻剥多,职卑尤苦;阳受官而阴削职,文扎难凭。”词语解释:扢扎 拼音:gǔ zhā
象声词。形容行动快速,犹突然,立即。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二折:“今日将俺这父子情可都撇在九霄云外,则俺这三口儿生扢扎两处分开。”词语解释:捆扎 拼音:kǔn zhā
把东西缠束在一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 道静 急忙找了一块布要替他捆扎,但他没要她包扎,而用自己的牙齿和左手几下子就包上了右臂的伤口。”词语解释:屯扎 拼音:tún zhā
亦作“ 屯紥 ”。亦作“ 屯扎 ”。 驻扎。《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魏 兵苦雨,不能屯扎,因此回去,正好乘势追之。”《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李蒙 心中大疑,传令暂退平衍处屯扎,一面寻觅土人,访问路径。”《东周列国志》第五三回:“ 王 自引大军,往 株林 进发,却留公子 婴齐 一军,屯扎城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请妥为布置,分起分路即退在百里外,择地屯紥。”词语解释:屯扎 拼音:tún zhā
见“ 屯扎 ”。 驻扎。词语解释:彻扎 拼音:chè zhā
见“ 彻札 ”。
词语解释:彻札 拼音:chè zhá
亦作“ 彻扎 ”。 谓穿透铠甲。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 潘尫 之 党 与 养由基 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唐 杨弘贞 《贯七札赋》:“望正鵠以进旅,奉弧矢之成列,然后彻札之人,庶验其工拙。” 宋 张耒 《鲁直惠洮河绿石研冰壶次韵》:“新编来如彻扎箭,劲笔更似划沙锥。”词语解释:周扎
1.犹穿戴。《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珍太太 ,小 寄姐 不识高低,没替 珍太太 做出棉袄棉裤,自家就先周紥上了,我的不是!”
2.包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其攻围处所必须严重周紥,仍须酌留一门,以符兵法围城必缺之义。”词语解释:红扎 拼音:hóng zhā
亦作“ 红炸 ”。 传统戏曲中演员化妆所用的一种假须。假须的中央剪去一绺,使口部露空,另加色须一绺垂于颔下。扮演性格粗豪者的净角戴红扎,如《洪羊洞》中的 孟良 、《锁五龙》中的 单雄信 、 取洛阳 中的 马武 等皆是。词语解释:稳稳扎扎 拼音:wěn wěn zhā zhā
稳健扎实的样子。 叶文玲 《雪飘除夕》:“可是当 尚克义 看清她身后还有稳稳扎扎站着的 程钊 时,不由一惊。”词语解释:穿扎 拼音:chuān zhā
穿好系牢。《隋唐演义》第五二回:“ 秦王 ( 李世民 )提着一隻靴子…… 徐惠媖 如飞下马来向 秦王 接了,穿扎停当,然后上马。”词语解释:稳打稳扎 拼音:wěn dǎ wěn zhā
同“ 稳扎稳打 ”。 韩少功 《西望茅草地》:“我提议缩短垦荒战线,转手抓管理,稳打稳扎。”参见“ 稳扎稳打 ”。
词语解释:稳扎稳打 拼音:wěn zhā wěn dǎ
(1).稳当而有把握地打仗。扎,扎营。 刘亚楼 《横扫七百里》:“它们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札稳打’的打法,想引诱红军脱离根据地,前去攻坚。” 苏雷 《八戒》:“而老头子也吸取了上一盘的教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比喻做事稳当而有把握。 沙汀 《呼嚎》:“虽则由于性情梗直, 廖二嫂 有时不免冒失,但她也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人。”词语解释:老扎 拼音:lǎo zhā
方言。谓因年龄增大而渐趋老练稳重。 张天翼 《畸人手记》:“这当然是年龄关系。过了些时,长得老扎了点儿,做事才会切实。”词语解释:缚扎 拼音:fù zhā
捆扎。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把上衣脱下来,当作腰带缚扎在腰上。” 克非 《春潮急》八:“将一床旧晒席拉开张在墙洞上,拿一剖两半的大慈竹夹好,挨排一一缚扎起来。”词语解释:缚扎
亦作“ 缚扎 ”。 捆扎。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把上衣脱下来,当作腰带缚扎在腰上。” 克非 《春潮急》八:“将一床旧晒席拉开张在墙洞上,拿一剖两半的大慈竹夹好,挨排一一缚扎起来。”词语解释:绑扎 拼音:bǎng zhā
捆扎;包扎:~行李ㄧ~伤口。词语解释:纸扎 拼音:zhǐ zhā
即纸札。用纸和竹篾扎成的冥器。《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我自己打下坟,合下棺材,做下纸紥!”参见“ 纸札 ”。
词语解释:纸札 拼音:zhǐ zhá
亦作“ 纸札 ”。
(1).纸张。《南史·齐江夏王锋传》:“性方整,好学书, 张 家无纸札,乃倚井栏为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纸札皆精善。”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故能纸札精緻,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吴筠》:“深於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餘徒费纸札耳。”《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八年》:“ 金主 召至近侍局,给纸札,令书所欲言。”《红楼梦》第十四回:“只见 来旺 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
(2).指纸做的冥器。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今日是俺哥哥的头七,请了几个和尚,买了些纸札,与哥哥看经。”《红楼梦》第十四回:“这八个人单管各处油灯、蜡烛、纸札。”词语解释:纸扎 拼音:zhǐ zhā
同“纸紥”。
即纸札。用纸和竹篾扎成的冥器。参见“ 纸札 ”。
词语解释:纸札 拼音:zhǐ zhá
亦作“ 纸札 ”。
(1).纸张。《南史·齐江夏王锋传》:“性方整,好学书, 张 家无纸札,乃倚井栏为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纸札皆精善。”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故能纸札精緻,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吴筠》:“深於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餘徒费纸札耳。”《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八年》:“ 金主 召至近侍局,给纸札,令书所欲言。”《红楼梦》第十四回:“只见 来旺 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
(2).指纸做的冥器。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今日是俺哥哥的头七,请了几个和尚,买了些纸札,与哥哥看经。”《红楼梦》第十四回:“这八个人单管各处油灯、蜡烛、纸札。”词语解释:周扎 拼音:zhōu zhā
(1).犹穿戴。《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珍太太 ,小 寄姐 不识高低,没替 珍太太 做出棉袄棉裤,自家就先周紥上了,我的不是!”
(2).包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其攻围处所必须严重周紥,仍须酌留一门,以符兵法围城必缺之义。”词语解释:结扎 拼音:jié zā
在外科手术中用特制的线把断裂的血管扎住,制止出血或把输精管、输卵管等扎住,使管腔不畅通,从而达到避孕节育的效果词语解释:立扎 拼音:lì zhā
立定;站稳。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蚤来到山坡直下,冻钦钦的难立扎。”词语解释:生各扎 拼音:shēng gè zhā
同“ 生各支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二折:“活支剌娘儿双折散,生各扎夫妇两分离。”词语解释:生扢扎 拼音:shēng gǔ zhā
同“ 生各支 ”。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二折:“今日将俺这子父情可都撇在九霄云外,则俺这三口儿生扢扎两处分开。”词语解释:安扎 拼音:ān zhā
安置,安顿。《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还缠甚么 温葵轩 鸟葵轩哩,平白安扎恁样行货子,没廉耻。”词语解释:填扎 拼音:tián zhā
犹讥刺。 元 曾瑞 《一枝花·买笑》套曲:“休道是俏心肠所事儿通达,见别人有破绽着冷句儿填扎。”词语解释:硬扎 拼音:yìng zhā
(1).强硬。《负曝闲谈》第三回:“这护勇听得 柳国斌 的话来得硬扎,顺手把那个护勇手里的一对灯笼夺了过来,望 柳国斌 面上照了一照,慌忙説道:‘原来是 柳老爷 !请便,请便!’”
(2).扎实,不容含糊。《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这是夏季农田基本建设当中最硬扎的紧张任务,节令不饶人啊!”词语解释:甲扎 拼音:jiǎ zhā
见“ 甲札 ”。
词语解释:甲札 拼音:jiǎ zhá
亦作“ 甲扎 ”。 铠甲上的叶片。《战国策·燕策一》:“今臣闻王居处不安,食饮不甘,思念报 齐 ,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数矣……有之乎?” 鲍彪 注:“札,牒也。甲之革缘如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人多於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元非精钢。”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发掘中所见的周代殉葬情形》:“钟鼎彝器玉佩甲札,埋藏甚丰,但未发见殉葬人。”词语解释:垂死挣扎 拼音:chuí sǐ zhēng zhá
形容最后的反抗。多含贬义。 冯德英 《迎春花》第十七章:“炸成重伤的 蒋子金 ,垂死挣扎地用手里的小剜刀去刺她的腿。”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七章:“他这会儿真的熬到了垂死挣扎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