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戢戢 拼音:jí jí
(1).密集貌。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戢戢乱峯里,一峯独凌天。” 宋 苏舜钦 《天平山》诗:“ 吴 会 括众山,戢戢不可数,其间号 天平 ,突兀为之主。” 清 唐孙华 《狎客》诗:“戢戢附群蚁,殷殷聚飞螡。” 王旡生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举亿兆人之材力,咸戢戢於一范围之下,如羊豕然。”
(2).顺从貌。 清 平云 《孤儿记》:“戢戢然勿敢少违。”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不见夫戏兽者乎。以马之骏、以猴之黠、以狮之戾、以象之钝,而能使趋蹌率舞於一庭,应弦合节,戢戢如法者,何也?”
(3).象声词。形容细小之声。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八:“翩翩帘外鷰,戢戢巢内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
(4).鱼张口貌。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诗:“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 清 黄宗羲 《振华郑公神道碑》:“戢戢如枯鱼之委于泥沙。”词语解释:不戢 拼音:bù jí
(1).不检束;放纵。《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郑玄 笺:“王者位至尊,天所子也。然而不自敛以先王之法,不自难以亡国之戒,则其受福禄亦不多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諫官 包拯 、 吴奎 、 陈旭 ,言工部尚书、平章事 宋庠 ,不戢子弟,在政府无所建明; 庠 亦请去。”
(2).书信用语。不尽之意。词语解释:敛戢 拼音:liǎn jí
收敛。 明 张居正 《答南兵兼河道凌洋山书》:“好议喜事者,知鄙意有在,亦自敛戢,而不敢復兴事端。”《明史·魏大中传》:“ 忠贤 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 郭沫若 《今昔集·世界大战归趋》:“民主阵线对于 高加索 的防卫,可以说是没有丝毫懈怠的,然而纳粹魔鬼乃至轴心国全体的野心,决不会因此而敛戢。”词语解释:弭戢 拼音:mǐ jí
止息,收敛。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太一词》:“臣封境乂安,龙神辑睦,生灵康泰,远近昭苏,疵癘无侵,干戈弭戢。”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狙啖势穷,乃稍弭戢;而 虔 、 南雄 、 南安 三州, 楚 、 百粤 首尾地,尚凭负巢窟,炽张如故。”词语解释:衔戢 拼音:xián jí
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晋 陶潜 《乞食》诗:“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貽。” 明 归有光 《与余同麓太史书》:“及两辱手教,衔戢殊深。”词语解释:禁戢 拼音:jìn jí
禁止;杜绝。《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 李德裕 奏:‘……闻 党项 分隶诸镇,剽掠於此则亡逃归彼,节度使各利其驼马,不为擒送,以此无由禁戢。’”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私意胜而公法为虚文,不严加禁戢,则公道荡然矣。”《明史·云南土司传三·八百》:“三年,遣使諭 刀招散 曰:‘朕特颁金字红牌,敕諭与诸边为信,以禁戢边吏生事扰害,用福尔众。’”词语解释:凤戢 拼音:fèng jí
凤凰收敛羽翼。比喻退隐不仕。《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怡颜高览,弭翼凤戢。託迹 黄 老 ,辞世却粒。” 李周翰 注:“弭,止;戢,藏也。言 良 和颜高览神仙之事,退归静理,如凤之止,羽翼不见也。” 晋 陆云 《逸民赋》:“遵渚龙见,在林凤戢。”《晋书·慕容超载记》:“况尔日龙潜凤戢,和光同尘,若使负日月而行,则无继天之业矣。”词语解释:营戢 拼音:yíng jí
制作贮存。《宋史·苏辙传》:“朝廷无出兵之计,而有司营戢,不顾利害,至使公私应副,亏财害物。”词语解释:顿戢 拼音:dùn jí
停息,止息。 明 屠隆 《溟海波恬赋》:“ 阳侯 顿戢其恶风, 灵胥 不鼓其狂波。”词语解释:韬戢 拼音:tāo jí
收藏;敛藏。 前蜀 杜光庭 《罗天普告词》:“五兵韜戢,四气均调。”《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今天下为一,当韜戢干戈。” 明 李东阳 《国子生潘元谨墓志铭》:“先生晚益韜戢,卜居山中。”词语解释:训戢 拼音:xùn jí
整训抚绥。 宋 韩琦 《谢改观察使表》:“臣但能招怀种落,训戢营屯,起城垒以安人,平狱市而清讼。”词语解释:蠢蠢戢戢 拼音:chǔn chǔn jí jí
蠢蠢而动,戢戢而聚。形容动物的愚昧生活。 宋 王禹偁 《还杨遂蜀中集》诗:“尽令富贵陷逸乐,蠢蠢戢戢如鸡猪。”词语解释:铭戢
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词语解释:严戢 拼音:yán jí
谓严格管理。《明史·徐达传》:“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閭井宴然,民不苦兵。”词语解释:遁戢 拼音:dùn jí
犹隐匿。《新唐书·隐逸传序》:“ 唐 兴,贤人在位众多,其遁戢不出者,纔班班可述,然皆下概者也。”词语解释:偃戢 拼音:yǎn jí
停息。 前蜀 杜光庭 《皇帝本命醮词》:“俾五兵偃戢,百穀滋丰,中外和寧,生灵舒泰。”词语解释:橐戢 拼音:tuó jí
谓收入囊橐之中。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赏春》:“边庭上烽火无警,朝野内干戈橐戢。”词语解释:平戢 拼音:píng jí
犹平定。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庐山会合》:“我一从分袂,到东朝叨膺珮琚,仗斧鉞平戢蛮夷。”词语解释:儆戢 拼音:jǐng jí
戒惧而有所收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夫新官初蒞,当此积弱之餘,不大有以振剔之,则奸恶无所儆戢,而良懦愈致欺凌。”词语解释:抚戢 拼音:fǔ jí
安抚平定。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契丹立君》:“今越境立君,儻彼拒而不纳,得无损威重乎?徐观其变,俟其定而抚戢之,未晚也。” 清 黄虞稷 《周栎园先生行状》:“迹其生平,大略吏事精能,抚戢残暴,则如 张乖崖 。”词语解释:畏戢 拼音:wèi jí
戒惕敬慎。《宋史·赵抃传》:“有卒长立堂下,呼諭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 蜀 ,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词语解释:感戢 拼音:gǎn jí
犹感激。 宋 司马光 《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 光 今日忝窃,皆由 尧夫 素加诲诱,重以推挽,其感戢固不在言。” 明 张居正 《答抚院辛公应乾书》:“兹承照察垂示,此公相信之深也,感戢。”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寻亲》:“小儿赖君照拂,老夫感戢无涯。”词语解释:潜戢 拼音:qián jí
隐藏。 明 刘基 《浙东处州分府元帅石末公德政记》:“仁威并行,寇盗潜戢。”词语解释:戒戢 拼音:jiè jí
警戒禁止。《明史·列女传二·孙烈女》:“乃以臂痕示 李 ,使戒戢之。”《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永乐 ﹞十九年, 阿鲁台 贡使至边,要劫行旅,帝諭使戒戢之,由是骄蹇不至。”词语解释:悛戢 拼音:quān jí
悔改收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有废疾中贵人,在郡寄居,多沽私酒……公始善諭之,俾自悛戢。”词语解释:安戢 拼音:ān jí
(1).安定;平静。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二:“是日,并斩杀伤部队将者亦二十餘人。然后民情安戢,姦宄不作。”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杨廷和》:“故平贼者,胜之易,格之难。所戒于早,班师者必有一番安戢镇抚作用,非仅仅仗兵威以胁之已也。”
(2).安抚。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双噬》:“ 李将军 、 牛将军 、 麻将军 ,三位入城,安戢百姓,慰劳 庆王 ,办理一切善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