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戟门戟带戟手戟幢戟喉戟盾戟指嚼舌戟气
戟枝戟髯戟槊戟节戟指怒目戟架戟决戟萃
戟衣戟支戟牙戟戈戟张戟楯戟吏戟铓
戟户戟卫戟指戟口戟吻戟级戟刺 

词语解释:戟门  拼音:jǐ mén
(1).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行密 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 梁纘 不尽节於 高 氏,为 秦 毕 用,斩於戟门之外。” 胡三省 注:“ 唐 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 河南 、 太原 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家或显赫的官署。 唐 钱起 《秋霖曲》:“貂裘玉食 张公子 ,炰炙熏天戟门里。” 清 曹寅 《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诗:“戟门侯吏散,月上天池平。”
(2).墓前石门。 清 顾张思 《土风录·戟门》:“墓前石门曰戟门。”
词语解释:戟枝  拼音:jǐ zhī
见“ 戟支 ”。
词语解释:戟支  拼音:jǐ zhī
亦作“ 戟枝 ”。 戟上横出的刃。《后汉书·吕布传》:“ 布 即一发,正中戟支。”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非有心於蜓翼,岂留情於戟枝?” 唐 刘禹锡 《春日退朝》诗:“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词语解释:戟衣  拼音:jǐ yī
戟套。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探春》之八:“公门吏散后,风摆戟衣斜。”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雨晴文石滑,风暖戟衣翻。”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引 宋 梅圣俞 《和宋次道紫宸早朝》:“却出常朝殿前过,戟衣风动自相攀。”
词语解释:戟户  拼音:jǐ hù
(1).贵家门户,显贵之家。 唐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诗:“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唐 张继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诗:“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明 高启 《木兰花慢·过城东废第》词:“正春来梦好,春忽去,怎留将?早月坠筝楼,尘生戟户,草满毬场。”
(2).军营。《新唐书·任迪简传》:“承 茂昭 奢纵后,公私屈覂,欲饗士,无所给,至与下同糲食,身居戟户。踰月,军中感其公,请安卧内, 迪简 乃许。”
词语解释:戟带  拼音:jǐ dài
系在戟上的带子。 唐 温庭筠 《夜宴谣》:“飘飘戟带儼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词语解释:戟髯  拼音:jǐ rán
戟形的须髯。 清 曹禾 《顾玉川传》:“深目戟髯,类羽人剑客。”
词语解释:戟支  拼音:jǐ zhī
亦作“ 戟枝 ”。 戟上横出的刃。《后汉书·吕布传》:“ 布 即一发,正中戟支。”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非有心於蜓翼,岂留情於戟枝?” 唐 刘禹锡 《春日退朝》诗:“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词语解释:戟卫  拼音:jǐ wèi
指侍从职务。 清 冯桂芬 《〈鸿雪因缘〉序》:“而当日戟卫清闲,雅歌投壶,高怀远致,道卧以游之之风也。”
词语解释:戟手  拼音:jǐ shǒu
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以其似戟,故云。常用以形容愤怒或勇武之状。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褚师 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 汉 张衡 《西京赋》:“袒裼戟手,奎踽盘桓。”《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晋 李太后 在 建州 ,卧病,无医药,惟与 晋 主仰天号泣,戟手駡 杜重威 、 李守贞 曰:‘吾死不置汝!’” 清 黄景仁 《余忠宣祠》诗:“将军戟手指贼语,死为厉鬼当杀汝!”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摇头晃脑,猛可地戟手向 鲍德新 一指。”
词语解释:戟槊  拼音:jǐ shuò
亦作“ 戟矟 ”。 门戟和长矛。古代权贵家设在大门两侧的仪仗。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情上李相公十六韵》:“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宋史·舆服志二》:“ 太宗 淳化 二年,詔诸道州、府、军、监奏乞鼓角戟矟。”
词语解释:戟牙  拼音:jǐ yá
即戟支。 宋 苏轼 《书刘君射堂》诗:“手柔弓燥春风后,置酒看君中戟牙。”参见“ 戟支 ”。
词语解释:戟支  拼音:jǐ zhī
亦作“ 戟枝 ”。 戟上横出的刃。《后汉书·吕布传》:“ 布 即一发,正中戟支。”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非有心於蜓翼,岂留情於戟枝?” 唐 刘禹锡 《春日退朝》诗:“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词语解释:戟指  拼音:jǐ zhǐ
(1).伸出或竖起食指和中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即令以盥器贮水,戟指而书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焦螟》:“戟指咒移时,婢忽起,长跪。”
(2).谓伸出手指斥责他人。 明 李东阳 《奕说》:“其胜者施施然,若闢土地而朝 秦 楚 ;不胜则頳面戟指,无所不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脸了,他戟指大叫道:‘我们 中 国有半个 托尔斯泰 没有?有半个 歌德 没有?’”参见“ 戟手 ”。
词语解释:戟手  拼音:jǐ shǒu
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以其似戟,故云。常用以形容愤怒或勇武之状。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褚师 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 汉 张衡 《西京赋》:“袒裼戟手,奎踽盘桓。”《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晋 李太后 在 建州 ,卧病,无医药,惟与 晋 主仰天号泣,戟手駡 杜重威 、 李守贞 曰:‘吾死不置汝!’” 清 黄景仁 《余忠宣祠》诗:“将军戟手指贼语,死为厉鬼当杀汝!”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摇头晃脑,猛可地戟手向 鲍德新 一指。”
词语解释:戟幢  拼音:jǐ zhuàng
门戟和饰以毛羽的旗帜。泛指仪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词语解释:戟节  拼音:jǐ jié
戟仗和符节。 唐 贾岛 《送令狐綯相公》诗:“ 梁园 趋戟节,海草几枯春。”
词语解释:戟戈  拼音:jǐ gē
戟和戈。泛指兵器。《商君书·赏刑》:“ 汤武 既破 桀 紂 ……偃武事,行文教,倒载戟戈,搢笏作为乐以申其德。”
词语解释:戟口
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
词语解释:戟喉
喉受刺激
词语解释:戟指怒目  拼音:jǐ zhǐ nù mù
用食指和中指向对方指着,以愤怒的目光朝对方看着,形容痛斥别人的样子。例如:戟指怒目,义正辞严,出了胸中恶气。
词语解释:戟张  拼音:jǐ zhāng
形容须髯张开如戟。《明史·忠义传二·姬文胤》:“ 文胤 身长赤面,鬚髯戟张,贼望见,骇为神人,皆讙呼罗拜。” 清 王晫 《今世说·豪爽》:“身长七尺餘,目青睛,鬢髯甚紫,怒则戟张。” 古直 《虬髯客》诗:“虬髯戟张目怒视,当前猛见红拂妓。”
词语解释:戟吻  拼音:jǐ wěn
刺口。指苦涩的味道。 宋 俞德邻 《富安田舍》诗之二:“戟吻苦茶连叶煮,胶牙酸酒带糟餔。”
词语解释:戟盾  拼音:jǐ dùn
亦作“ 戟楯 ”。 戟和盾。《六韬·林战》:“使吾三军,分为衝陈,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楯为里。”《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晋书·羊祜传》:“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
词语解释:戟架  拼音:jǐ jià
插戟的架子。《旧唐书·柳仲郢传》:“每迁官,羣乌大集於 昇平里 第,廷树戟架皆满,凡五日而散。”
词语解释:戟楯  拼音:jǐ dùn
见“ 戟盾 ”。
词语解释:戟盾  拼音:jǐ dùn
亦作“ 戟楯 ”。 戟和盾。《六韬·林战》:“使吾三军,分为衝陈,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楯为里。”《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晋书·羊祜传》:“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
词语解释:戟级  拼音:jǐ jí
犹戟节。本指仪仗,借指显贵气派。 唐 皇甫湜 《韩文公墓志铭》:“先生与人洞朗轩闢,不施戟级,族姻友旧不自立者,必待我然后衣食嫁娶丧葬。”
词语解释:戟指嚼舌  拼音:jǐ zhǐ jiáo shé
戟指,伸出食、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馀》:“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词语解释:戟决  拼音:jǐ jué
犹冲决,突破。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逮渡 江 留 建业 ,一夕兵变火作,鬱攸被予舍望,予戟决藩篱遯去。”
词语解释:戟吏  拼音:jǐ lì
古代仪仗队里持戟的官吏。《晋书·舆服志》:“次 河南 尹,驾駟,戟吏六人。”
词语解释:戟刺  拼音:jǐ cì
刺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重碧大赤,陆离斑驳,以其戟刺,夺人目精,艷矣,而非必为美术,此尤不可不辨者也。” 闻一多 《戏剧的歧途》:“在我们现在这社会里,处处都是问题,处处都等侯着 易卜生 、 萧伯纳 的笔尖来给它一种猛烈的戟刺。”
词语解释:戟气  拼音:jǐ qì
日晕时周围出现似戟的光。《清史稿·天文志十三》:“日生六交晕者, 康熙 十七年正月丁酉兼两珥,背、抱、戟、纽四气。二十八年十二月己丑兼两珥、背气、左右戟气。”《清史稿·天文志十三》:“二十九年正月甲辰兼抱气、背气、戟气。”
词语解释:戟萃  拼音:jǐ cuì
歧枝丛聚错出貌。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更扶服据鞍捉马鬣而进,时时偷看谷底,见枯楂戟萃,峭石齿齿。”
词语解释:戟铓  拼音:jǐ máng
戟的锋芒。 晋 左思 《吴都赋》:“雄戟耀鋩。” 晋 左思 《吴都赋》:“雄戟耀鋩。” 唐 裴度 《铸剑戟为农器赋》:“剑鍔销,戟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