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戚戚玉戚勋戚权戚哀戚同休共戚急亲戚炒戚
亲戚欢戚宾戚穷戚四戚同休等戚骄戚悄戚
休戚凄戚懿戚含戚荣戚乡戚世戚悒戚
宁戚长戚草戚远戚自诒伊戚鞠戚桂戚枝戚
干戚姻戚愁戚戚贻戚自贻伊戚六戚末戚恩戚
惨戚忻戚后戚遽戚金戚躁戚迫戚怀戚
贵戚伊戚悲戚藩戚令原之戚兰友瓜戚黄戚干戚
外戚愁戚众戚至戚走亲戚内戚鼓盆之戚族戚
欣戚宗戚私戚右戚豪戚党戚里戚朱干玉戚
忧戚朋戚近戚隐戚串亲戚俭戚密戚局戚

词语解释:戚戚  拼音:qī qī
(1).相亲貌。《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毛 传:“戚戚,内相亲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南史·谢弘微传》:“ 混 诗所言:‘昔为 乌衣 游,戚戚皆亲姓。’”
(2).忧惧貌;忧伤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长戚戚,多忧惧。”《汉书·韦玄成传》:“今我度兹,戚戚其惧。”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 鲁迅 《三闲集·通信》:“虽然明知道这是浅薄的人道主义,不时髦已经有两三年了,但因为小资产阶级根性未除,于心总是戚戚。”
(3).心动貌。《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赵岐 注:“戚戚然,心有动也。”《老残游记》第二回:“ 梦湘 先生论得透闢极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4).低语声。 吴组缃 《山洪》六:“别人的戚戚低语,反而静下来了。”
急促貌。《汉书·李寻传》:“治国故不可以戚戚,欲速则不达。” 唐 孟郊 《弦歌行》:“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褌行戚戚。”
词语解释:亲戚  拼音:qīn qī
亦作“ 亲慼 ”。
(1).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屏藩 周 。”《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寮朋亲慼,莫不失声,泣涕双流。”《南史·文学传·岑之敬》:“ 之敬 年五岁,读《孝经》,每烧香正坐,亲戚咸加叹异。”《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只这三口,别无亲戚。” 洪深 《劫后桃花》:“我还求求表叔,看在亲戚分上。”
(2).亲爱;亲近。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何依恃以育养,赖兄弟之亲戚。”《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元年》:“朕念兄弟无几,於汝尤为亲戚;汝亦自知之,何为而怀此心?”
词语解释:休戚  拼音:xiū qī
亦作“ 休慼 ”。 喜乐和忧虑。亦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国语·周语下》:“ 晋 孙谈 之子 周 ( 晋悼公 )适 周 ,事 单襄公 …… 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 晋 休戚,不背本也。”《后汉书·灵帝纪》:“备託臭味,庶同休戚。”《晋书·王导传》:“ 导 曰:‘吾与 元规 休慼是同,悠悠之谈,宜絶智者之口。’”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师朋友道足以相信,而权不足以相休戚。”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不知 诸葛 一家,与国同休戚者,岂可引退?”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要与天下的人民同休戚,不要只是寻章摘句,做个烂纸堆中的蠹鱼。”
词语解释: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词语解释:干戚
见“ 干戚 ”。
词语解释:惨戚  拼音:cǎn qī
亦作“ 惨慼 ”。亦作“ 惨慽 ”。 悲伤凄切。 汉 苏武 《答李陵诗》:“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尊堂忧灼,贤姊涕泣,上下愁苦,举家惨慼。” 唐 李白 《北上行》:“惨慽冰雪里,悲号絶中肠。” 明 王錂 《寻亲记·应试》:“娘在家中,莫为儿惨慼。”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不知道天地的久长,宇宙的辽阔,鳏寡孤独的惨戚。”
词语解释:贵戚  拼音:guì qī
(1).帝王的亲族。《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 郑玄 注:“贵戚,谓姑姊妹之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諛。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秦牧 《花城·社稷坛抒情》:“许多专权用事的贵戚,许多地方的豪霸,在他们的领地里当着小皇帝,使中央号令不行,使国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国。”
(2).称对方亲戚的敬语。 明 张居正 《答山西抚院郑范溪书》:“前有贵戚自 晋中 来,言矿贼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急起揖之,答云:‘将以盼亲。’媪聋聵不闻。又大言之,乃问:‘贵戚何姓?’生不能答。”
词语解释:外戚  拼音:wài qī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如 马迁 撰皇后传而以外戚命章,按外戚凭皇后以得名,犹宗室因天子而显称也。” 清 恽敬 《后谿先生家传》:“十六年, 世宗 即位,与 张璁 同赐进士出身,知 安陆州 。时议起 兴献王 陵为 显陵 ,达官、外戚、内侍以事至无时。”
词语解释:欣戚  拼音:xīn qī
亦作“ 欣慼 ”。 喜乐和忧戚。《魏书·孙绍传》:“奉国四世,欣戚是同。” 元 胡长孺 《题山外归人》诗:“人閒万得丧,欣慼随所制。” 明 刘基 《杂诗》之三五:“盛年异欣戚,薄暮空噬脐。”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那时我于 广州 无爱憎,因而也就无欣戚,无褒贬。”
词语解释:忧戚  拼音:yōu qī
见“ 忧慼 ”。
亦作“ 忧戚 ”。 忧愁烦恼。《墨子·尚贤中》:“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寧乐在君,忧慼在臣。”《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公以苍生之命,挺身入不测之敌,万里沙漠,嘻笑而还,气宇恢然,殊不见衰悴忧慼之态。”《水浒传》第一一○回:“词中之意,甚有悲哀忧戚之思, 宋江 心中,鬱鬱不乐。”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不大爱笑,仿佛是很忧戚的,话也不多,但偶尔冲出一两句,可使举座失色。”
词语解释:玉戚  拼音:yù qī
亦作“ 玉鏚 ”。 玉柄或玉饰的斧。《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 於大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孔颖达 疏:“干,盾也;戚,斧也。赤盾而玉饰斧也。”《文选·扬雄〈甘泉赋〉》:“ 蚩尤 之伦,带干将而秉玉戚兮,飞蒙茸而走陆梁。”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以玉为戚柲也。”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执紱秉翟,朱干玉戚。”《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瑶絃自乐乾坤泰,玉鏚长欢区宇寧。”
词语解释:欢戚  拼音:huān qī
欢乐与忧愁。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请问锦衣绣裳,不陈於暗室,何必顾众,而动以毁誉为欢戚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遣欢戚之邪情,外得失之荣辱。” 宋 苏轼 《散郎亭》诗:“欢戚已随时事去,壁间只有古人名。”
词语解释:凄戚  拼音:qī qī
亦作“ 悽慼 ”。 悲哀。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即事怨睽携,感物方悽戚。” 唐 韦应物 《寄呈阎澧州冯少府》诗:“唯当同时友,缄寄空悽慼。”
见“ 悽戚 ”。
犹凄切。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其实她也知道现在一切的哀哭也都没有用了,可是她还继续地哀哭着。母亲一动也不动。 灵子 还只凄戚地哭着。”
词语解释:长戚  拼音:cháng qī
亦作“ 长慼 ”。 常怀忧愁。 汉 马融 《长笛赋》:“听簉弄者,遥思於古昔,虞志於怛惕,以知长戚之不能閒居焉。” 晋 潘岳 《寡妇赋》:“情长慼以永慕兮,思弥远而逾深。”
词语解释:姻戚  拼音:yīn qī
亦作“婣戚”。 犹姻亲。《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宅相荣烟戚,儿童惠讨论。” 宋 陈亮 《祭妻弟何少嘉文》:“恩莫隆於姻戚,义莫重於朋友。”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近时士大夫子孙之於父祖者弗论,至於婣戚乡党,转相徵乞,动成卷帙。”《红楼梦》第九五回:“椒房姻戚未便久羈,请在外宫伺候。”
词语解释:忻戚  拼音:xīn qī
犹悲喜。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故一身之外皆借也,富贵利禄加乎身者,又借之又借也,而人方以为忻戚,不亦谬乎!” 明 李东阳 《会合联句》诗序:“聚散忻戚之不齐者,盖有感也。” 杨笃生 《新湖南》:“夫胡 越 之人,不能相为忻戚,天性然也。”
词语解释:伊戚  拼音:yī qī
语出《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詒伊戚。”后遂以“伊戚”指烦恼、忧患。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先 吴门 有嫟之者,集千人譁刼之,势家復为大言挟诈,又不惜数千金为贿。地方恐貽伊戚,刼出復纳入。”
词语解释:愁戚  拼音:chóu qī
亦作“ 愁戚 ”。 忧虑,忧伤。 汉 王逸 《九思·伤时》:“欲静居兮自娱,心愁慼兮不能。” 柔石 《二月》一:“他对面,却有一位青年妇人,身穿着青布夹衣,满脸愁戚的。”
见“ 愁慼 ”。
词语解释:宗戚  拼音:zōng qī
泛称皇室亲族。《宋书·臧质传》:“丞相臣 义宣 ,育悊台鉉,拊声联服,定主勤王之业,勋越乎 齐 晋 ;宗戚懿亲之寄,望崇於 鲁 卫 。” 南朝 梁 沉约 《赦诏》:“至於股肱宗戚,情委特隆。”《南齐书·鄱阳王锵传》:“臣 鸞 於宗戚最长,且受寄先帝,臣等年皆尚少,朝庭之干,唯 鸞 一人,愿陛下无以为虑。”
词语解释:朋戚  拼音:péng qī
朋友亲戚。 北齐 刘昼 《新论·辩施》:“饥饉之春不賑朋戚,多稔之秋饗及四邻。” 宋 梅尧臣 《杜挺之赠端溪圆砚》诗:“强持慰勤心,归以示朋戚。”
词语解释:勋戚  拼音:xūn qī
有功勋的皇亲国戚。《宋书·江夏王义恭传》:“仰惟勋戚,震慟于厥心。” 唐 元稹 《王悦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备身》:“ 庄宪皇后 姪 王悦 等,或勋戚荫餘,或公卿贵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文忠之谦》:“ 傅文忠公 恒 以椒房勋戚,当朝轴者几三十年。”
词语解释:宾戚  拼音:bīn qī
宾客和亲戚。 唐 韩愈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终朝巖洞间,歌鼓燕宾戚。”
词语解释:懿戚  拼音:yì qī
指皇亲国戚。《晋书·苻登载记论》:“ 王猛 以宏材纬军国, 苻融 以懿戚赞经纶。”《隋书·郑译传》:“ 译 对曰:‘若定 江 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 隋公 行。’” 隋公 ,指 杨坚 , 北周 宣帝 的岳父。 唐 王勃 《上从舅侍郎启》:“昔 孔融 之逢 元礼 ,罕睹高风; 王粲 之謁 伯喈 ,终惭懿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圆明园 为前 明 懿戚 徐伟 别墅旧阯。”
词语解释:草戚  拼音:cǎo qī
见“ 草蹙 ”。
词语解释:草蹙  拼音:cǎo cù
亦作“ 草慼 ”。 仓猝;匆忙。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唐 韦应物 《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诗:“契阔晚相遇,草慼遽离羣。” 唐 元稹 《桐花诗》序:“ 元和 五年……宿 曾峯馆 。山月晓时,见桐花满地,因有八韵寄 白翰林 诗,当时草蹙,未暇纪题,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词语解释:愁戚戚  拼音:chóu qī qī
忧伤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愁戚戚其无为,游緑林而逍遥。”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这些时闷懨懨心不欢,愁戚戚情不乐。”
词语解释:后戚  拼音:hòu qī
谓君王有忧患。《史记·天官书》:“失次下二三宿曰缩,有后戚,其岁不復,不乃天裂若地动。”
词语解释:悲戚  拼音:bēi qī
亦作“ 悲慼 ”。亦作“ 悲慽 ”。 哀痛忧伤。《后汉书·冯异传》:“自 伯升 之败, 光武 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夫人常顺听,不悲戚。” 明 徐元 《八义记·报复团圆》:“娘在冷宫中悲慽,父在山中怨忆。”《再生缘》第十回:“望祈珍重休悲慼,见影如同见 丽君 。”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 盈盈 从外走进,捧着 孙美人 的琵琶,满脸的悲戚。”
词语解释:众戚  拼音:zhòng qī
亦作“眾戚”。 谓诸贵戚近臣。《书·盘庚上》:“ 盘庚 迁于 殷 ,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 孙星衍 注:“慼,一作戚。”又疏:“言呼众臣听其陈言。”《说文·页部》:“吁,呼也……《商书》曰:‘率吁众戚。’” 段玉裁 注:“见《盘庚上》。戚,今本作慼,俗字也。”一说,众忧之人。见《书·盘庚上》 孔 传。
见“ 众慼 ”。
词语解释:私戚  拼音:sī qī
个人的悲哀,忧愁。《南史·邓元起传论》:“ 起 勤乃胥附,功惟闢土,劳之不图,祸机先陷。冠军之贬,於罚已轻, 梁 之政刑,於斯为失。私戚之端,自斯而启,年之不永,不亦宜乎!”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词语解释:近戚  拼音:jìn qī
犹近亲。《汉书·辛庆忌传》:“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姦轨不得萌动而破灭。”《南史·刘延孙传》:“ 武帝 遗詔: 京口 要地,去都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六:“ 菊咬 搬进 满耶 家,不满一个月,老驾兴致棒棒地办一桌酒席,接了亲房、近戚和邻居。”
词语解释:权戚  拼音:quán qī
有权势的外戚。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大将军掾燉煌宣度》:“凡今杖者皆在权戚之门。”《北齐书·彭城景思王浟传》:“别驾 羊修 等恐犯权戚,乃诣閭諮陈。”《清史稿·后妃传序》:“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
词语解释:穷戚  拼音:qióng qī
窘迫;困厄。《楚辞·九辩》:“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王逸 注:“戚,一作慼。”《文选》作“蹙”。 洪兴祖 补注:“戚、慼、蹙,竝仓歷、子六二切。迫也,促也,忧也。”参见“ 穷蹙 ”。
窘迫;困厄。慼,通“ 蹙 ”。《晋书·孙恩传》:“ 恩 穷慼,乃赴海自沉。”参见“ 穷戚 ”、“ 穷蹙 ”。
词语解释:穷蹙  拼音:qióng cù
窘迫;困厄。《文选·宋玉〈九辩〉》:“悲忧穷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蹙,《楚辞》作“戚”。《后汉书·董卓传》:“共表请司徒 王允 出,问‘太师何罪?’ 允 穷蹙乃下。”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诗序:“人生穷蹙,无以加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三桂 ( 吴三桂 )若穷蹙乞降,可宥其一死。”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至 袁氏 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词语解释:含戚  拼音:hán qī
亦作“ 含慼 ”。 怀着忧伤。《楚辞·九章·哀郢》:“惨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怀忧含戚,何侘傺兮。”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祭李司空文》:“衣冠丧气,风物含戚。”
词语解释:远戚  拼音:yuǎn qī
犹远亲。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中宵愜良会, 裴 郑 非远戚。”
词语解释:贻戚  拼音:yí qī
《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詒伊戚。”按,《玉篇·言部》《字书》:“詒,或为貽字。”后以“貽戚”指留下烦恼。 明 徐祯稷 《耻言》卷二:“思不可偏,爱不可溺,惧贼夫人,亦自貽戚。”
词语解释:遽戚  拼音:jù qī
敬畏貌。 明 袁宗道 《寿封公龙川郭公七公袠序》:“大人虽性冲夷,然不能遽戚事长吏,以故令 舒城 。”
词语解释:藩戚  拼音:fān qī
称天子亲戚中封为侯王或出任一方重臣的人。《南史·虞寄传》:“今将军以藩戚之重,拥东南之众,尽忠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 竇融 ,宠过 吴芮 。”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藩戚三雍暇,禪居二室隈。”《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臣伏思大 宋 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
词语解释:至戚  拼音:zhì qī
最亲近的亲属。《汉书·谷永传》:“属闻以特进领城门兵,是则车骑将军秉政雍容于内,而至戚贤舅执管籥于外也。” 唐 孟郊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诗:“定交昔何在?至戚今或疏。”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徧览人臣之家,有缓急之举,主人忧之,至戚忧之。”
词语解释:右戚  拼音:yòu qī
皇家贵戚。《南史·蔡撙传》:“臣预为右戚,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或情缘右戚,遂陟台阶;或顾想披荆,便蒙夜拜。”《新唐书·杜式方传》:“子 悰 ,尚公主, 式方 以右戚,輒病不视事。”
词语解释:隐戚  拼音:yǐn qī
犹忧戚,哀戚。《后汉书·袁绍传》:“臣所以荡然忘哀,貌无隐戚者,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 李贤 注:“隐,忧也。”
词语解释:哀戚  拼音:āi qī
亦作“ 哀慽 ”。亦作“ 哀慼 ”。 悲痛;悲伤。《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汉书·王商传》:“﹝ 商 ﹞居丧哀慽。”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夏甫》:“祖载崩隧,又不能送,远於哀慼者矣。”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夫哀戚之心存於中,则絃手犂然而不谐,此理之必然者。”《元典章·礼部三·禁治居丧饮宴》:“父母之丧,至於哀慼。”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从别后倍哀戚,况家中音信稀。”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见到这些新奇光景,小小心中升起一分无言的哀戚。”
词语解释:四戚  拼音:sì qī
四种令人忧愁、悲伤的事。即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
旧指四种亲近的关系。《逸周书·大武》:“四戚:一内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 孔晁 注:“言所宜亲也。” 朱右曾 校释:“睦宗族,卹婚姻,联朋友,敬乡党,皆所以使民相亲。”《逸周书·大开武》:“四戚:一内同外,二外婚姻,三官同师,四哀同劳。” 朱右曾 校释:“妻父曰婚,婿父曰姻;师,长也。同师,同僚也。”
词语解释:荣戚  拼音:róng qī
喜乐与忧虑。《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报曰:‘……又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
词语解释:自诒伊戚  拼音:zì yí yī qī
自寻烦恼;自招灾殃。《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詒伊戚。”亦作“ 自詒伊慼 ”、“ 自貽伊戚 ”。《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谓矣。” 晋 裴启 《语林》:“ 胡毋彦国 至 相州 ,坐厅事断官事。尔时三秋中傍摇扇视事;其儿 子先 从容顾谓曰:‘ 彦国 復何为自貽伊戚?’”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汉 党錮诸公,既无 申屠蟠 之高识,而自貽伊戚。” 清 谭嗣同 《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三十三》:“又安知非欲 秦 知虽有可兴之势,要当如 穆公 自知其过,倾心耆老,不可力征经营,自貽伊戚耶?”
见“ 自詒伊戚 ”。
词语解释:自贻伊戚  拼音:zì yí yī qī
见“ 自詒伊戚 ”。
词语解释:自诒伊戚  拼音:zì yí yī qī
自寻烦恼;自招灾殃。《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詒伊戚。”亦作“ 自詒伊慼 ”、“ 自貽伊戚 ”。《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谓矣。” 晋 裴启 《语林》:“ 胡毋彦国 至 相州 ,坐厅事断官事。尔时三秋中傍摇扇视事;其儿 子先 从容顾谓曰:‘ 彦国 復何为自貽伊戚?’”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汉 党錮诸公,既无 申屠蟠 之高识,而自貽伊戚。” 清 谭嗣同 《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三十三》:“又安知非欲 秦 知虽有可兴之势,要当如 穆公 自知其过,倾心耆老,不可力征经营,自貽伊戚耶?”
见“ 自詒伊戚 ”。
词语解释:金戚  拼音:jīn qī
作仪仗用的金色斧子。《汉书·王莽传上》:“左建朱鉞,右建金戚。” 颜师古 注:“鉞戚皆斧属。”
词语解释:令原之戚  拼音:líng yuán zhī qī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毛 传:“脊令,雝渠也。” 郑玄 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 绍定 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録,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词语解释:走亲戚  拼音:zǒu qīn qī
探望亲戚;到亲戚家作客。 明 李沂 《东家儿行》:“烹羊豕,走亲戚,东家老嫗笑哑哑。” 沉从文 《丈夫》:“ 老七 的汉子,才从乡下来走亲戚。”亦省作“ 走亲 ”。 骆宾基 《红玻璃的故事》:“ 王大妈 又嘱咐 王立 当心着鸡,这才进屋去换衣裳,倒不是为了走亲,要穿的体面点儿,而是防备变天。”
词语解释:豪戚  拼音:háo qī
指豪门贵戚。《后汉书·应奉传》:“纠举姦违,不避豪戚,以严厉为名。”《晋书·贾谧传》:“开閤延宾,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南史·刘敬宣传》:“ 恭 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 牢之 心不能平。”
词语解释:串亲戚  拼音:chuàn qīn qī
去亲戚家看望
词语解释:同休共戚  拼音:tóng xiū gòng qī
亦作“ 同休等戚 ”。
(1).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同休等戚,祸福共之。”《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旧唐书·杜让能传》:“卿位居元辅,与朕同休共戚。”
(2).偏指共患难。 清 李渔 《巧团圆·防辱》:“奴家自与 姚郎 订约之后,耐着心儿死守,指望他早去早回,毕了婚姻之事,就使遇着大难,也有个同休共戚之人。”
词语解释:同休等戚  拼音:tóng xiū děng qī
见“ 同休共戚 ”。
词语解释:乡戚  拼音:xiāng qī
同乡亲戚。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都城百姓焚烧 马 ( 马士英 ) 阮 ( 阮大鋮 )居第,以 龙友 ( 杨龙友 )乡戚有连,亦被烈炬,顷刻灰烬。”
词语解释:鞠戚  拼音:jū qī
困窘忧伤。 明 何景明 《蹇赋》:“彼二子之鞠戚兮,故世人之所訾。”
词语解释:六戚  拼音:liù qī
六种亲属。《吕氏春秋·论人》:“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词语解释:躁戚  拼音:zào qī
烦躁忧愁。 宋 王安石 《太子中舍沉君墓志铭》:“公归怡怡,间为五字诗自戏娱,无躁戚言。”
词语解释:兰友瓜戚  拼音:lán yǒu guā qī
好友与亲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参见“ 兰交 ”、“ 瓜葛 ”。
词语解释:内戚  拼音:nèi qī
宫内的亲属。多指皇帝的姬妾。《后汉书·赵憙传》:“﹝ 建武 ﹞二十六年,帝延集内戚讌会,欢甚。诸夫人各各前言‘ 赵憙 篤义多恩,往遭 赤眉 出 长安 ,皆为 憙 所济活。’”
词语解释:党戚  拼音:dǎng qī
犹党亲。《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 郭后 以衰离见贬,恚怨成尤,而犹恩加别馆,增宠党戚。”
词语解释:俭戚  拼音:jiǎn qī
俭约而悲伤。语本《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寧俭;丧,与其易也寧戚。”《红楼梦》第六四回:“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説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
词语解释:急亲戚
最接近的亲戚
词语解释:骄戚  拼音:jiāo qī
骄纵的外戚。《后汉书·儒林传下·杨仁》:“﹝ 显宗 ﹞问当世政迹。 仁 对以宽和任贤,抑黜骄戚为先。”
词语解释:世戚  拼音:shì qī
犹世亲。累世的亲戚关系。《后汉书·酷吏传·阳球》:“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託权豪。”《元典章·诏令一·立后诏》:“ 弘吉刺氏 蚤由世戚,来嬪我家。”
词语解释:桂戚  拼音:guì qī
指后妃的戚属。 汉 蔡邕 《故太尉桥公庙碑》:“刺史 周公 辟举从事,所部二千石受取有验,公纠发赃罪,致之于理,时有椒房桂戚之託, 周公 累息,公不为之动。”
词语解释:末戚  拼音:mò qī
见“ 末亲 ”。
词语解释:末亲  拼音:mò qīn
远亲。 唐 杜甫 《赠李十五丈别》诗:“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一本作“ 末戚 ”。
词语解释:迫戚  拼音:pò qī
困厄貌。戚,通“ 蹙 ”。 王闿运 《严伯受甫哀词》:“余固知迫戚之徽纆兮,固颠躓其奈何。”
词语解释:黄戚  拼音:huáng qī
黄金装饰的斧子。《后汉书·班彪传下》:“乘其命赐彤弧黄戚之威,用讨 韦 、 顾 、 黎 、 崇 之不格。” 李贤 注:“黄戚,黄金饰斧也。”
词语解释:鼓盆之戚  拼音:gǔ pén zhī qī
谓丧妻之痛。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刘武忠书简帖》:“闻有鼓盆之戚,不易排遣,人之处世,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凡百更须以道自处,无伤生也。”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 张时 於未赴任之先,已有鼓盆之戚;方欲为亲,及得 福娘 ,於是不復作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家綦贫,又有鼓盆之戚。”参见“ 鼓盆 ”。
词语解释:鼓盆  拼音:gǔ pén
敲瓦罐子。《庄子·至乐》:“ 庄子 妻死, 惠子 弔之, 庄子 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 疏:“盆,瓦缶也。 庄子 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后用以指丧妻。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清 赵翼 《悼亡》诗:“已分今生不服縗,谁知暮景鼓盆悲。”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一回:“今日鼓盆初歌,明日便新人如玉。”
词语解释:里戚  拼音:lǐ qī
犹乡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王文 ﹞遇里戚 赵东楼 ,大贾也,常数年不归。”
词语解释:密戚  拼音:mì qī
亲属;亲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迫有急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唐 王勃 《秋日宴洛阳序》:“但有 潘 杨 之密戚,得无 管 鲍 之深知,簪组盛而车马喧,庭宇虚而管絃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东邻止一孤媪,西家一子尚幼,别无密戚。”
词语解释:炒戚  拼音:chǎo qī
喧闹;吵闹。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马儿上簪簪稳坐的,当街里劬劬恁炒戚,亲爷亲娘我也不认得。”
词语解释:悄戚  拼音:qiāo qī
亦作“ 悄戚 ”。 悲痛忧伤。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悽痛之声,入金石,出絃匏,闻之者悄慼酸屑,泣不自禁。” 清 龚自珍 《答人求墓铭书》:“悄戚而来者,亦戚而应之。”
见“ 悄慼 ”。
词语解释:悒戚  拼音:yì qī
忧戚。《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词语解释:枝戚  拼音:zhī qī
宗族旁支。《梁书·萧昱传》:“臣藉以往因,得预枝戚之重。” 南朝 陈 沉炯 《为王僧辩重奉贞阳侯启》:“皇家枝戚,莫不荣荷。”《陈书·始兴王伯茂传》:“ 世祖 以本宗乏饗,其年十月下詔曰:‘日者皇基肇建,封树枝戚……其徙封嗣王 頊 为 安成王 ,封第二子 伯茂 为 始兴王 ,以奉 昭烈王 祀。’”
词语解释:恩戚  拼音:ēn qī
指皇亲国戚。《宋书·萧惠开传》:“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外祖光禄大夫 沛郡 刘成 戒之曰:‘汝恩戚家子,当应将迎时俗,缉外内之欢。如汝自业,将无小伤多异,以取天下之疾患邪?’”
词语解释:怀戚  拼音:huái qī
亦作“ 怀慼 ”。 心怀忧伤。《逸周书·小明武》:“怀戚思终,左右愤勇。”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懍惨悽,愀愴伤心。”《晋书·殷仲堪传》:“愿足下弘之以道德,运之以神明,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 晋 境者必无怀慼之心。”
词语解释:干戚  拼音:gàn qī
(1).亦作“ 干鏚 ”。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亦为武舞所执的舞具。《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啟行。” 毛 传:“戚,斧也。” 郑玄 笺:“干,盾也。”《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孔颖达 疏:“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之具。”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 刑天 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唐 褚亮 《祭方丘乐章·舒和》:“玉币牲牷分荐享,羽旄干鏚递成容。”
(2).指征战。《魏书·邢峦传》:“未有捨干戚而康时,不征伐而混一。”《南史·梁纪下》:“然先王文武递用……而帝留心俎豆,忘情干戚,溺於释教,弛於刑典。” 唐 李昂 《从军行》:“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繫颈时。”
词语解释:族戚  拼音:zú qī
家族和亲戚。 清 徐喈凤 《会仙记》:“居数日,而一时族戚为 丹忱 虑者,或叱之,或怒詈之,或持刀向空挥之。 淑贞 曰:‘吾为情来,诸人不以情待我,吾去矣。’”
词语解释:朱干玉戚  拼音:zhū gān yù qī
红色的盾与玉饰的斧。古代武舞所用。《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孔颖达 疏:“朱干玉戚者,干,盾也;戚,斧也。赤盾而玉饰斧也。”《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小儿队》:“朱干玉戚,本以象功;白叟黄童,皆知颂圣。”
词语解释:局戚  拼音:jú qī
狭隘。 章炳麟 《送印度钵逻罕保什二君序》:“世人多短算,谓 支那 衰败难復振起, 印度 则且终於沦替,何其局戚无远见耶?”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