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末字词组
间或如或倘或容或设或营或抑或烦或
时或庶或脱或一或闲或借或界或即或
无或苟或莫或毋或甚或迷或感或 
傥或而或若或未或偶或万或或或 

词语解释:间或  拼音:jiàn huò
表示动作、事情时断时续地发生或者发生不是普遍的,相當于“有时候”、“偶尓”例如: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间或有人咳一两声。
时断时续
有时候。例如:间或有人笑一两声。
词语解释:时或  拼音:shí huò
有时。 汉 王充 《论衡·语增》:“﹝ 周公 ﹞时或待士卑恭,不骄白屋人,则言其往候白屋。”《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以后虽是时或有个信来,再不能勾见他一面了。”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但作证的却有别人的什么‘补正’在;而且补而又补,正而又正者,也时或有之。”
词语解释:无或  拼音:wú huò
不要。《吕氏春秋·贵公》:“故《鸿范》曰:‘……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高诱 注:“或,有也。”
词语解释:傥或  拼音:tǎng huò
(1).或许;恐怕。《后汉书·李固传》:“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儻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
(2).假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儻或掳了 鶯鶯 ,怎的备?” 元 李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 陈 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儻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儻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词语解释:如或  拼音:rú huò
(1).好像有。《诗·小雅·正月》:“心之忧矣,如或结之。” 郑玄 笺:“心忧如有结之者。”
(2).如果有。《汉书·艺文志》:“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议也。”
(3).如果。《后汉书·陈蕃传》:“臣闻人君有事於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水浒传》第一○四回:“那 段氏 刁顽,如或不允这头亲事,设或有个破绽,为害不浅。”《西游记》第九一回:“如或不然,掀翻你窝巢,教你羣精都化为脓血!”
词语解释:庶或  拼音:shù huò
或许,也许。《后汉书·和帝纪》:“若上下同心,庶或有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帷幄宠臣,有罪首实,庶或见原。” 章炳麟 《五无篇》:“夫妇居室、亲族相依之事,必一切废絶之,使人民交相涉入,则庶或无所间介矣。”
词语解释:苟或  拼音:gǒu huò
假如;如果。《左传·昭公元年》:“苟或知之,虽忧何害?” 汉 贾谊 《新书·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岂天子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家姊本无意輒慕君子,而 杨郎 先自发言,苟或中輟,立恐不利於君。”
词语解释:而或  拼音:ér huò
有时候。例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词语解释:倘或  拼音:tǎng huò
假如;如果。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倘或着他拿将去了,杀坏了俺两个怎了?”《红楼梦》第一○八回:“他的病才好,倘或撞着什么,又闹起来,那可怎么处?” 许地山 《债》:“倘或有人欺负你,说你这长那短,尽可以告诉我,我责罚他给你看。”
词语解释:脱或  拼音:tuō huò
倘或。 唐 元稹 《论教本书》:“脱或万代之后,有若 周成王 中才者,而又生於深宫优笑之间,无 周 邵 保助之教,则将不能知喜怒哀乐之所自矣,况稼穡之艰难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朕巡省之后,脱或有事,卿必亲之,毋忽细微。”
词语解释:莫或  拼音:mò huò
没有。《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 ,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李贤 注:“或,有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鬱起,其《离骚》哉!”
词语解释:若或  拼音:ruò huò
假如,如果。《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旧兵既少,东兵未到,是以诸营图为邪谋。若或成变,为难不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
词语解释:容或  拼音:róng huò
或许;也许。《后汉书·朱浮传》:“臣恐自今以往,将有所失。求之密邇,容或未尽,而四方之学,无所劝乐。”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庄子语疵》:“言 孔子 七日不火食,容或有之,而藜羹不糝,非火食与?”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余疑 喻氏 乃 俞氏 之别,而 俞氏 为 郑公子 俞弥 之后,容或可信。”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词语解释:一或  拼音:yī huò
犹言或者。 宋 真德秀 《问郊祀试李鸣复》:“间者风霆之警,象纬之愆。一或彻闻,惕然戒惧。”
词语解释:毋或  拼音:wú huò
不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东门遂 不听公命,杀适立庶。”《韩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
词语解释:未或  拼音:wèi huò
没有。《书·五子之歌》:“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论》:“斯诚志士之所沉溺,君人之所抑扬,未或违之者也。”
词语解释:设或  拼音:shè huò
假如。《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李隐 《大唐奇事·管子文》:“天子无事,则君之无事,设或天下有一人失所,即罪在天子。罪在天子,焉用君相?” 宋 王令 《答友人》诗:“吾见人自荒,未有耕不收。设或坚决为,加以勤自副,石将为溜穿,曲亦因累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凡诗之言‘安得’者,皆不可得,而‘设或’,拟托之词也。”《儒林外史》第五二回:“ 毛二鬍子 道:‘罢!罢!老哥,生意事拿不稳,设或将来亏折了,不彀还你,那时叫我拿甚么脸来见你?’”
词语解释:闲或  拼音:xián huò
亦作“间或”。 偶尔;有时候。 宋 苏轼 《乞允文彦博等辞免拜札子》:“若圣恩优閔老臣,眷眷不已,遇其朝见,间或传宣不拜,足以为非常之恩。”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无何,至 金臺驛 ,王师失利,閒或南溃者数千骑。”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一路欣赏四周的景色,听着山里的各种各样的鸟啼,间或,也有啄木鸟,用它的硬嘴巴敲得空树干子梆梆地发出悠徐的间隔均匀的声响。”
词语解释:甚或  拼音:shèn huò
甚至。例如:岂但你我不清楚,甚或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词语解释:偶或  拼音:ǒu huò
(1).间或;有时候。 鲁迅 《〈呐喊〉自序》:“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 金心异 。” 茅盾 《子夜》二:“这门现在关着,偶或闪开了一条缝。”
(2).犹言万一。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倘无不便,则似乎不如挂号,因为偶或遗失,亦殊可惜也。”
词语解释:营或  拼音:yíng huò
见“ 营惑 ”。
词语解释:营惑  拼音:yíng huò
(1).亦作“ 营或 ”。惑乱;迷惑。《史记·孔子世家》:“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汉书·刘向传》:“所以营或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新唐书·陈子昂传》:“巫鬼淫祀营惑於人者,禁之。”
(2).火星的别称。《广雅·释天》:“营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参见“ 荧惑 ”。
词语解释:借或  拼音:jiè huò
即或,即使。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下》:“夫 卯 ( 少正卯 )兼五者之恶,借或可除,而曰有一于人皆所不免,然则世之被戮者,不胜其众矣!”
词语解释:迷或  拼音:mí huò
见“ 迷惑 ”。
词语解释:迷惑  拼音:mí huò
亦作“ 迷或 ”。
(1).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管子·任法》:“百姓迷惑而国家不治。”《后汉书·张衡传》:“曾烦毒以迷惑兮,羌孰可与言己?”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经山谷间,迷惑失道。” 曹禺 《雷雨》第四幕:“ 周萍 迷惑地望着父亲同 侍萍 。”
(2).使迷惑。《管子·四称》:“变易国常,擅创为令,迷或其君。”《庄子·盗跖》:“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这二妖,乃是多年的龟精,一雌一雄,惯迷惑少年男女。” 杨朔 《巴厘的火焰》:“这岛子确实有股迷惑人的力量。”
词语解释:万或  拼音:wàn huò
犹万一。《西游补》第八回:“万或记在上边: 孙悟空 打死男女几千人。我如今隐忍好,还是出牌票好?”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巫觋》:“万或病有起色,犹之可耳;倘异时孤寡因是致难,则为朝夕谋,恐长逝者魂魄亦将賫恨重泉矣。”
词语解释:抑或  拼音:yì huò
还是,或者。《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引《〈玉版〉帖跋文》:“或於 明 时即有《玉版》之完本行世邪?抑或得之临本之最善者邪?” 清 刘鹗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人生果如梦乎?抑或 蒙叟 之寓言乎,吾不能知。” 巴金 《家》三:“不知是他没有听见,抑或是他听见了故意装着未听见的样子,总之,他并不动一下。”
词语解释:界或  拼音:jiè huò
界域。或,同“ 域 ”。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越 校甚不易治,人人心中存一界或, 诸嵊 为甚。”
词语解释:感或  拼音:gǎn huò
见“ 感忽 ”。
词语解释:感忽  拼音:gǎn hū
恍忽,不可捉摸。《荀子·解蔽》:“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正之。” 杨倞 注:“感忽,犹慌惚也。”《淮南子·缪称训》:“説之所不至者,容貌至焉,容貌之所不至者,感忽至焉。”一本作“ 感或 ”。
词语解释:或或  拼音:huò huò
迷惑貌。或,通“ 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众人或或兮,好恶积意;真人淡漠兮,独与道息。”《文选·贾谊〈鵩鸟赋〉》作“惑惑”。
词语解释:烦或  拼音:fán huò
见“ 烦惑 ”。
词语解释:烦惑  拼音:fán huò
亦作“ 烦或 ”。
(1).烦闷惑乱;烦躁疑惑。 汉 扬雄 《反离骚》:“舒中情之烦或兮,恐 重华 之不纍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卿果神人,早请直言,以祛烦惑。”
(2).指杂乱可疑的事物。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救世之术,岂必 尧 舜 而治哉!期於纽絶拯挠,去其烦惑而已。”《隋书·经籍志一》:“ 张禹 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
词语解释:即或  拼音:jí huò
即使。《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蒙姐姐救了性命,已经是万分之幸,不见得此去再有甚么意外的事;即或有事,这也是命中造定,真个叫姐姐管我们一辈子不成?”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红军路过的时候,当地群众未必有机会见到 毛主席 ,即或见到,也未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