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元戎御戎寇戎缵戎昆戎致戎习戎骊戎
平戎一戎起戎山戎有戎九戎韬戎七戎
阿戎事戎无戎蒙戎徐戎冯戎六戎弃笔从戎
和戎羌戎小戎纂戎阴戎诘戎设戎畎戎
从戎兴戎五戎戎戎干戎众戎驭戎封戎
犬戎远戎北戎护戎大戎豲戎业贝戎掌戎
西戎诸戎边戎统戎八戎蹙戎鬼戎神戎
临戎佐戎女戎秉戎百戎典戎遐戎投笔从戎
总戎即戎蕃戎治戎讲戎陈戎条戎徙戎
兵戎参戎军戎理戎训戎赞戎伏戎旃戎

词语解释:元戎  拼音:yuán róng
(1).大的兵车。《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朱熹 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驍骑十万,元戎轻武,长轂四方,雷輜蔽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元戎十乘,驱 卫 霍 於前军;甲士三千,列 孙 吴 於后殿。”
(2).大军。《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秦松龄 《杂感》诗:“ 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3).主将,统帅。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謨,致行明罚。” 唐 柳宗元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
(4).军器名,弩的一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词语解释:平戎  拼音:píng róng
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 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 。” 杜预 注:“平,和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清 孙枝蔚 《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词语解释:阿戎  拼音:à róng
(1).称堂弟。《南齐书·王思远传》:“﹝ 王晏 ﹞及拜驃骑,集会子弟,谓 思远 兄 思微 曰:‘ 隆昌 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用其语,岂有今日。’ 思远 遽应曰:‘如阿戎所见,今犹未晚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晋 宋 间人,多谓从弟为阿戎,至 唐 犹然。”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清 朱彝尊 《己巳二月自古藤书屋移寓槐树斜街赋诗》之三:“阿戎秋去又春残,远信封题万里难。”
(2).指 晋 王戎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 遂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称美他人之子。 唐 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诗:“借问 阿戎 父,知为童子郎。” 唐 李端 《送单少府赴扶风》诗:“叨陪丈人行,常恐 阿戎 欺。”
词语解释:和戎  拼音:hé róng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 郁达夫 《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
(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明 马銮 《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 郁达夫 《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词语解释:从戎  拼音:cóng róng
投身军旅。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唐 刘商 《赠头陀师》诗:“少壮从戎马上飞, 雪山童子 未緇衣。”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诗:“四十从戎驻 南郑 ,酣宴军中夜连日。” 陈毅 《记淮海前线见闻》诗:“老战士,几年久从戎。”
词语解释:犬戎  拼音:quǎn róng
(1).古族名。 戎 人的一支。即 畎戎 。又称 畎夷 、 犬夷 、 昆夷 、 绲夷 等。《左传·闵公二年》:“ 虢公 败 犬戎 于 渭 汭。” 杜预 注:“ 犬戎 , 西戎 别在中国者。”《国语·周语上》:“ 穆王 将征 犬戎 。”《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幽王 为 犬戎 所杀, 秦 始列为诸侯。”
(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杜甫 《扬旗》诗:“三州陷 犬戎 ,但见西岭青。” 浦起龙 心解:“谓上年十二月 高适 在事时, 吐蕃 陷 松 、 维 、 保 三州。” 唐 薛逢 《开元后乐》诗:“一自犬戎生 蓟北 ,便从征战老 汾阳 。”
(3).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鼠盗忽窃发,犬戎敢相逼。”
(4).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融父山 , 顺水 入焉。有人名曰 犬戎 。”
(5).传说中的国名。详“ 犬封国 ”。
词语解释:犬封国  拼音:quǎn fēng guó
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犬封国 曰 犬戎国 ,状如犬。”
词语解释:西戎  拼音:xī róng
(1).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书·禹贡》指 织皮 、 昆仑 、 析支 、 渠搜 。《史记·匈奴列传》指 绵诸 、 绲戎 、 翟獂 、 义渠 、 大荔 、 乌氏 、 胊衍 等。最早分布在 黄河 上游及 甘肃 西北部,以后逐渐东迁, 春秋 时分属 秦 晋 等国。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 园 綺 遯 南岳 , 伯阳 隐 西戎 。”
(2).用以称我国西北方 吐蕃 等少数民族。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八:“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词语解释:临戎  拼音:lín róng
亲临战阵;从军。《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时寧东夏。” 南朝 梁 萧统 《弓矢赞》:“弓用筋角,矢製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奎壮烈》:“其兄 忠烈公 明瑞 尝殉节 滇 南 ,故 纯皇帝 不欲使其临戎。”
词语解释:总戎  拼音:zǒng róng
(1).统管军事;统率军队。《魏书·尉元传》:“臣以 天安 之初,奉律总戎,廓寧 淮 右,海内既平,仍忝 徐 岳。”《周书·武帝纪下》:“帝总戎北伐。”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吐蕃 不庭,詔 英王 为元帅,总戎西讨。” 宋 叶适 《亲征》:“ 太祖 、 太宗 未尝不自总戎; 真宗 之初,固已幸 大名 矣。”
(2).统帅。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如 唐 人称节度使为总戎; 清 时称总兵为总戎。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诗之五:“共説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仇兆鳌 注引 黄希 曰:“唐人以节度为总戎。” 唐 岑参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诗:“詔出 未央宫 ,登坛近总戎。” 明 孙仁孺 《东郭记·由君子观之》:“做相公,做总戎,一箇 齐 人始与终,带咱每小友都得宠。” 清 戴名世 《〈辨苗纪略〉序》:“是时俞 公 方为 陕西 总戎,天子移之全 楚 ,使为提督任征 苗 事。”
词语解释:兵戎  拼音:bīng róng
(1).战争,战乱。《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史记·历书》:“ 秦 灭六国,兵戎极烦。” 三国 魏 曹丕 《禁复私仇诏》:“今兵戎始息,宇内初定。”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汝生不及 贞观 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 中国 与 英 法 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
(2).比喻争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幼学诗》:“惟口起兵戎,多言自召凶。”
(3).士兵,军队。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屡佐大侯,以调兵戎。”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论》:“练兵戎,谨城壁,脩方略,威夷狄,此将帅之职也。”
(4).指武器。如:兵戎相见。
词语解释:御戎  拼音:yù róng
(1).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左传·桓公三年》:“ 韩万 御戎, 梁弘 为右。”《左传·成公十八年》:“ 弁纠 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 杨伯峻 注:“御戎统率诸御。御戎为驾御国君戎车之御,诸御则驾一般兵车之御。”《国语·晋语三》:“以 家僕徒 为右, 步扬 御戎。” 韦昭 注:“御戎,御公戎车也。”
(2).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北齐书·高叡传》:“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 叡 节度。”
词语解释:一戎  拼音:yī róng
见“ 一戎衣 ”。
词语解释:一戎衣  拼音:yī róng yī
(1).谓一穿上戎装。或云,“衣”当作“殷”,谓一用兵而胜 殷 。一,亦作“ 壹 ”。《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孔 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 紂 。”《礼记·中庸》:“ 武王 纘大 王 、 王季 、 文王 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 郑玄 注:“戎,兵也。衣读如殷,声之误也, 齐 言殷声如衣……壹戎 殷 者,壹用兵伐 殷 也。” 孔颖达 疏:“ 郑 必以衣为 殷 者,以十一年观兵于 孟津 ,十三年灭 紂 ,是再著戎服,不得称一戎衣,故以衣为 殷 。”后泛称用兵作战为“一戎衣”。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朕欲候江南平復,取一戎衣大定之义以纪元,是子乃先我乎?” 郭沫若 《归国杂吟》:“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亦省作“ 一戎 ”。《晋书·乐志上》:“ 魏武 挟天子而令诸侯,思一戎而匡九服。” 唐 白居易 《策林·议兵》:“故有一戎而业成王霸,一战而祸及危亡。”
(2).泛指战袍。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六:“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
词语解释:事戎  拼音:shì róng
从事战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列侯骄盈,黷武事戎。”
词语解释:羌戎  拼音:qiāng róng
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汉 扬雄 《长杨赋》:“其后 熏鬻 作虐,东夷横畔,羌戎睚眥, 闽 越 相乱。”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卢溪郡 南夜泊舟,夜闻南岸羌戎謳。”
词语解释:兴戎  拼音:xīng róng
发动战争;引起争端。《书·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孔颖达 疏:“兴戎,谓疾人而动甲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穆姬 ﹞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宋 程颐 《四箴·言箴》:“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词语解释:远戎  拼音:yuǎn róng
指远方的少数民族。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彰天瑞之休显,照远戎之来庭。” 唐 张九龄 《酬赵二侍御史西军赠两省旧寮之作》诗:“顾已尘华省,欣君震远戎。”
词语解释:诸戎  拼音:zhū róng
古代称众少数民族。《国语·晋语七》:“五年,诸 戎 来请服。”《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地东与 松 、 茂 、 巂 接,南极 婆罗门 ,西取四镇,北抵 突厥 ,幅圆餘万里, 汉 魏 诸戎所无也。”
词语解释:佐戎  拼音:zuǒ róng
协理军务。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是年,吾佐戎 徐州 。” 明 刘基 《送顺师住持瑞岩寺序》:“明年,予奉省檄,佐戎 浙东 。”
词语解释:即戎  拼音:jí róng
用兵;作战。《易·夬》:“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夫民既富而教,然后可以即戎,古之所谓善人者,其不及圣人远甚。”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尔毋以祥刑为苛细,毋以即戎为经奇。”
词语解释:参戎  拼音:cān róng
(1).参谋军务。 明 方以智 《通雅·官制》:“今之参将,本参戎之意也。”
(2). 明 清 武官参将,俗称参戎。 明 李贽 《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夫文武不同,而忠孝则一……况堂堂国之参戎歟!”
词语解释:寇戎  拼音:kòu róng
(1).谓敌军来犯。《周礼·春官·小祝》:“有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逸周书·时训》:“鹰不化鳩,寇戎数起。”《韩非子·大体》:“故车马不疲弊於远路,旌旗不乱於大泽,万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骏不创寿於旗幢。” 汉 刘向 《列女传·许穆夫人》:“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
(2).敌军。《礼记·月令》:“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揔至,寇戎来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琨 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是时 鹿女 心知其子,乃谓王曰:‘今寇戎临境,上下离心,贱妾愚衷,能败强敌。’”《明史·邓洪震传》:“万一奸宄潜生,寇戎軼犯,其何以待之。”
(3).匪患与战争。《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书《术令》之道曰:‘唯口出好兴戎。’则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以为谗贼寇戎。”
词语解释:起戎  拼音:qǐ róng
(1).引起战事。《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2).起兵。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汪凤》:“ 励 以 天宝 二年十月发,至十四年冬, 禄山 起戎。”
词语解释:无戎  拼音:wú róng
(1).没有相助的人。《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毛 传:“戎,相也。” 郑玄 笺:“犹无相助己者。”
(2).没有战事。《左传·僖公五年》:“臣闻之,无丧而慼,忧必讎焉;无戎而城,讎必保焉;寇讎之保,又何慎焉。”
词语解释:小戎  拼音:xiǎo róng
周 代兵车的一种。《诗·秦风·小戎》:“小戎俴收。” 郑玄 笺:“此羣臣之兵车,故曰小戎。” 孔颖达 疏:“先启行之车谓之大戎,从后者谓之小戎。”《国语·齐语》:“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 韦昭 注:“小戎、兵车也。此有司之所乘,故曰小戎……古者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今 齐 五十人。”
词语解释:五戎  拼音:wǔ róng
(1).五种兵器。
(2).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五戎、六狄之人民。”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3).五种兵车。《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闕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 汉 郑玄 注:“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戎路,王在军所乘也;广车,横陈之车也;闕车,所用补闕之车也;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4).五种导致战争之道。《逸周书·柔武》:“维 周 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观幸时,政匱不疑;二曰狱讐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孔晁 注:“言五者不禁,戎之道也。”
词语解释:北戎  拼音:běi róng
古族名。即 山戎 。 春秋 时分布在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春秋·隐公十年》:“夏, 齐侯 、 许男 伐 北戎 。” 杜预 注:“ 北戎 , 山戎 。”《史记·郑世家》:“ 北戎 伐 齐 , 齐 使求救, 郑 遣 太子忽 将兵救 齐 。”《后汉书·西羌传序》:“后二年, 晋 人败 北戎 于 汾 隰 。”《后汉书·西羌传序》:“至 周贞王 八年…… 赵 亦灭 代戎 ,即 北戎 也。”
词语解释:边戎  拼音:biān róng
亦作“邉戎”。
(1).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宋书·郑鲜之传》:“若舆驾造 洛 而反,凶丑更生揣量之心,必启边戎之患,此既必然。” 南朝 梁 萧统 《春日宴晋熙王》诗:“藩哲游沮梦,扬化抚边戎。” 宋 宋祁 《请下罪己诏并求直言》:“月行黄道,地震州邑,则边戎窥间,臣下擅恣。”
(2).边地战事;守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古者安平用璧,兴事用圭;成功用璋,边戎用珩;战鬭用璩,城围用环。” 明 刘基 《赠周宗道六十四韵》:“边戎大重寄,得人则金汤。”
词语解释:女戎  拼音:nǚ róng
犹女祸。《国语·晋语一》:“ 史苏 告大夫曰:‘有男戎必有女戎。’” 韦昭 注:“戎,兵也。女兵,言其祸由姬也。”《国语·晋语一》:“乱必自女戎。”《新唐书·长孙无忌等传赞》:“天以女戎间 唐 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无论人情之必不能,而亦不得谓之明矣。”参见“ 女祸 ”。
词语解释:女祸  拼音:nǚ huò
(1).旧称君主宠信女子或女主执政而使国事败坏为女祸。《新唐书·睿宗玄宗纪赞》:“自 高祖 至于 中宗 ,数十年间,再罹女祸, 唐 祚既絶而復续。”
(2).指受君王宠信或亲自执政而给国家带来灾祸的女子。 元 独乐园主 《咏史》:“纷纷女祸握神器,扰扰藩镇横戈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故 汉 唐 宋 女祸、夷狄、乱臣、贼子迭出而不至遽亡。”
词语解释:蕃戎  拼音:fān róng
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 番 ”。 唐 李翱 《厚边兵疏》:“方今中原无事,其虑者蕃戎与北虏也。” 唐 汪遵 《长城》诗:“ 秦 筑 长城 比铁牢,蕃戎不敢过 临洮 。” 明 王融 《〈李文公集〉序》:“厚边兵以息蕃戎侵掠之患。”
词语解释:军戎  拼音:jūn róng
军队;军事。《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餘之务,以为军戎之储。”《晋书·义阳成王望传》:“逮朕嗣位,弼道惟明,宜登上司,兼统军戎。”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鸞御调柔。”
词语解释:缵戎  拼音:zuǎn róng
《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纘戎祖考,无废朕命。” 孔颖达 疏:“王身亲自命之云:汝当绍继光大其祖考之旧职,復为侯伯,以继先祖,无得弃我之教命而不用之。”后以“纘戎”指继承帝业。《梁书·武帝纪上》:“圣明肇运,厉精维始,虽曰纘戎,殆同创革。”《北史·高德正传》:“ 文襄 之崩,勋将等以纘戎事重,劝 文宣 早赴 晋阳 。”
词语解释:山戎  拼音:shān róng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 北戎 , 匈奴 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 河北省 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唐 张说 《广州都督甄公碑》:“復除 夏州 都督,属 山戎 矫虔,俶扰王略。”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攀崖更北走,满地皆 山戎 。”
词语解释:蒙戎  拼音:méng róng
蓬松;杂乱。《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毛 传:“蒙戎,以言乱也。” 唐 羊士谔 《斋中有兽皮茵偶成咏》:“山泽生异姿,蒙戎蔚佳色。”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拘温家属》:“媳妇,只今天气将寒,边城久役,狐裘蒙戎,如何是好。”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同官臭味殊薰蕕,一国蒙戎如狐裘。”
词语解释:纂戎  拼音:zuǎn róng
(1).谓继承光大先人业绩。 晋 潘岳 《杨荆州诔》:“纂戎洪绪,克构堂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至 明帝 纂戎,制诗度曲,徵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
(2).谓继承先人武功。《全唐诗》卷十五载《郊庙歌辞·享懿德太子庙乐章·武舞作》:“纂戎将禁暴,崇儒更敷政。”
词语解释:戎戎  拼音:róng róng
茂盛貌;浓密貌。《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 毛 传:“襛,犹戎戎也。”《古文苑·张衡〈冢赋〉》:“乃树灵木,灵木戎戎。” 章樵 注:“戎戎,盛貌。” 唐 杜甫 《放船》诗:“ 江 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清 钱谦益 《天都瀑布歌》:“亭午雨止云戎戎,千条白练回冲融。”
词语解释:护戎  拼音:hù róng
指监察军务的官员。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莫欲謁护戎否?若謁,即须先言,当为其歧路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跃鱼见木石中》:“ 徐州 护戎 陈皋 供奉,行田间遇开墓者,得玛瑙盂。”
词语解释:统戎  拼音:tǒng róng
统帅;主将。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臣职贰统戎,志存殄寇,所宜尽瘁,敢昧请行。”
词语解释:秉戎  拼音:bǐng róng
执掌军政。《宋书·礼志三》:“承乾秉戎,志在拯世。”
词语解释:治戎  拼音:zhì róng
作战;治军。《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 宋 陈亮 《酌古论·李靖》:“唯善治戎者为能制之,唯天下奇才为能用之。”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今於两国治戎,积尸蹀血者,顾不敢议。”
词语解释:理戎  拼音:lǐ róng
治军。 唐 白居易 《牛元翼可检校左散骑常侍制》:“ 元翼 有理戎之才,扞城之略。” 唐 元稹 《李归仙镇州右司马制》:“惟尔职在辕门,位兼符竹……司武故事,兼可理戎。”
词语解释:昆戎  拼音:kūn róng
昆夷 、 犬戎 的并称。多泛指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汉书·杨恽传》:“ 昆 戎 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 昆 夷 之地也。” 唐 杜甫 《塞芦子》诗:“近闻 昆 戎 徒,为退三百里。” 仇兆鳌 注:“ 昆夷 、 犬戎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敦煌 僻处 西域 , 昆戎 之乡也。”
词语解释:有戎  拼音:yǒu róng
即 有仍 。有,词头。《韩非子·十过》:“昔者 桀 为 有戎 之会,而 有緡 叛之, 紂 为 黎丘 之蒐而 戎 狄 叛之,由无礼也。” 陈奇猷 集释:“旧注: 有戎 , 有緡 ,皆国名。 卢文弨 曰:‘ 戎 ,《左》 昭 四年《传》作 仍 。’”参见“ 有仍 ”。
词语解释:有仍  拼音:yǒu réng
古国名。有,词头。在今 山东省 济宁市 。 夏帝相 妃 后缗 为 有仍氏 女, 有穷 君 浇 灭 帝相 , 后缗 有孕在身,逃归 有仍 而生 少康 。参阅《左传·哀公元年》《竹书纪年》卷上。
词语解释:徐戎  拼音:xú róng
(1).古族名。东夷之一。 夏 至 周 分布于今 淮河 中下游。 周 初建立 徐国 ,在东夷中最称强大,曾数次联合 淮 夷等抗 周 。 春秋 时曾为 楚 所败, 周敬王 八年(公元前512年)为 吴国 所并。《书·费誓》:“徂兹 淮 夷, 徐 戎并兴。” 孔 传:“今往征此 淮浦 之夷, 徐州 之戎并起为寇。”
(2).泛指异族。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万乘墨縗,将御 徐 戎之难;六军縞素,咸声 义帝 之寃。”此指 金 人。
词语解释:阴戎  拼音:yīn róng
(1).古代少数民族名。 西戎 之一,即 陆浑之戎 ,因其居住于 河 南山北,故称。一说 陆浑 近 阴 地,故名。《左传·昭公九年》:“ 晋 梁丙 、 张趯 率 阴戎 伐 潁 。” 杜预 注:“ 阴戎 , 陆浑之戎 。”《后汉书·西羌传》:“ 陆浑戎 自 瓜州 迁於 伊川 , 允姓戎 迁於 渭汭 ,东及 轘辕 。在 河 南 山 北者号曰 阴戎 。”
(2).泛指少数民族。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玄塞隔 阴戎 ,朱光分昧谷。”
词语解释:干戎  拼音:gān róng
犹兵戎。通称兵器、军队。泛指征伐或战争。 唐 周朴 《边思》诗:“年高来远戍,白首罢干戎。”
词语解释:大戎  拼音:dà róng
(1).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
(2). 唐 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3).古族名。 春秋 时分布在 晋国 境内,当今 山西 太原 附近。一说是 周 的同姓子孙。《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晋献公 ……又娶二女於 戎 , 大戎狐姬 生 重耳 , 小戎子 生 夷吾 。” 杜预 注:“ 大戎 , 唐叔 子孙别在戎狄者。”
词语解释:八戎  拼音:bā róng
八方之戎。《史记·商君列传》:“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文选·张协〈七命〉》:“横制八戎。” 李周翰 注:“制御八方之戎。”
词语解释:百戎  拼音:bǎi róng
古代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南齐书·高帝纪下》:“爰及黎献,至于百戎。”
词语解释:讲戎  拼音:jiǎng róng
演武练兵。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讲戎喧 涿 野,料敌静 居延 。”
词语解释:训戎  拼音:xùn róng
(1).训诫军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其在 三代 ,事兼誥誓,誓以训戎,誥以敷政。”
(2).整饬武备。 唐 李讷 《授卢宏正韦让等徐滑节度使制》:“於戏!训戎抚俗,节用厚生,政苟有经,人自知禁,为邦之道,岂易於斯。”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主务则三农告稔,训戎则七德申威。”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每伤 虞 芮 之争田,永念 姬周 之让路,既不获已,即须训戎。”
词语解释:致戎  拼音:zhì róng
用兵征讨。《国语·周语上》:“ 商王 帝辛 ,大恶於民。庶民不忍,欣戴 武王 ,以致戎于 商 牧 。” 韦昭 注:“戎,兵也。”
词语解释:九戎  拼音:jiǔ róng
(1).九伐之兵。《周礼·秋官·掌交》:“九戎之威。” 郑玄 注:“九戎,九伐之戎。” 贾公彦 疏:“九戎之威者,大司马设九伐有所威刑。” 孙诒让 正义:“《説文·戈部》云:‘戎,兵也。’大司马九伐,皆用兵威武之事,故谓之九戎之威。”参见“ 九伐 ”。
(2).九夷。 汉 扬雄 《反离骚》:“资 娵娃 之珍髢兮,鬻九戎而索赖。” 唐 李峤 《汾阴行》:“ 汉 家五叶才且雄,宾筵万灵朝九戎。”详“ 九夷 ”。
词语解释:九伐  拼音:jiǔ fá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大戴礼记·朝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三驱弛刚,九伐先话。”
(2).泛指征伐。《旧唐书·代宗纪》:“九伐之师,尚勤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 明 沉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
词语解释:九夷  拼音:jiǔ yí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明 袁衮 《远游赋》:“昔 孔 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 孔 传:“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诚》:“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赋》:“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 明 陆深 《传疑录》:“诸侯述职,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词语解释:冯戎  拼音:féng róng
丰盛。《古文苑·扬雄〈蜀都赋〉》:“尔乃五穀冯戎,瓜瓠饶多。” 章樵 注:“冯戎,富盛也。”
词语解释:诘戎  拼音:jié róng
见“ 詰戎治兵 ”。
词语解释:诘戎治兵  拼音:jié róng zhì bīng
谓整治军事。戎,戎服;兵,兵器。语本《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 明 张居正 《与操江宋阳山书》:“天下之事,以为无足虑,则必有大可虑者,故古人詰戎治兵,当太平之世,尤兢兢焉。”亦省作“ 詰戎 ”。 清 王熙 《春日扈从南海子观大蒐》诗:“应知宸算远,不为詰戎来。” 梁启超 《外债平议》:“夫经武詰戎,虽为国家所当有事,然自以民力所克任者为其限界。”
词语解释:众戎  拼音:zhòng róng
中草药。紫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二·紫参》
词语解释:豲戎  拼音:huán róng
古代 戎 族。 章炳麟 《訄书·原人》:“是故古者称 欧洲 曰 大秦 ,明其同於 中国 ,异於 荤鬻 、 豲戎 之残忍,彼其地非无 戎 狄 也。”
词语解释:蹙戎  拼音:cù róng
亦作“ 蹙融 ”。 古代弈戏之一。 汉 时称“格五”。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今有奕局,取一道人行五棊,谓之蹙融,‘融’宜作‘戎’。此戏生於 黄帝 蹙鞠,意在军戎也,殊非圆融之义。 庾元规 著《座右方》,所言蹙戎者,今之蹙融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小戏中於弈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蹙融或谓之蹙戎,《汉书》谓之格五。虽止用数棊,共行一道,亦有能否。”
词语解释:典戎  拼音:diǎn róng
统率军队。《晋书·王浑传》:“今陛下出 攸 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去离天朝,不预王政……惧非陛下追述先帝、 文明太后 待 攸 之宿意也。”
词语解释:陈戎  拼音:chén róng
部署军队,以兵戎相见。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奋鉞,耀威 南楚 。 荆 人或违,陈戎讲武。”
词语解释:赞戎  拼音:zàn róng
犹拱卫。《宋书·刘秀之传》:“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徽誉,实彰朝野。”
词语解释:习戎  拼音:xí róng
练习武事。《晋书·庾翼传》:“受任四年,唯以习戎为务。”
词语解释:韬戎  拼音:tāo róng
指军事机宜。 明 陈子龙 《会极门接诸司奏章》诗:“御书垂象纬,封事半韜戎。”
词语解释:六戎  拼音:liù róng
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 郑玄 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 邢昺 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兇也,其类有六。’ 李巡 云:‘一曰 侥夷 ,二曰 戎央 (一作 戎夷 ),三曰 老白 ,四曰 耆羌 ,五曰 鼻息 ,六曰 天刚 。’”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南苞八蛮,西羈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曹公德 为国託西关,六戎尽来作百姓。压坛 河 陇 定 羌 浑 ,雄名远近闻。”
词语解释:设戎  拼音:shè róng
设置兵力。《国语·吴语》:“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 韦昭 注:“言不如设兵自守,卑约其辞,以求平於 吴 , 吴 民必喜。”
词语解释:驭戎  拼音:yù róng
执掌军事。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六国》:“虽 阿衡 宰政, 賁 育 驭戎,何益於事。”
词语解释:业贝戎  拼音:yè bèi róng
以偷为业。贝戎为“贼”的拆字。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旅病托栖》:“生涯个个不相同,小子从来业贝戎。左手将来右手去,越奸越巧越贫穷。”
词语解释:鬼戎  拼音:guǐ róng
即 鬼方 。《竹书纪年》卷上:“﹝ 殷 武乙 ﹞三十五年, 周公 季歷 伐西落 鬼戎 。”《后汉书·西羌传》:“ 周 古公 踰 梁山 而避於 岐下 ,及子 季歷 ,遂伐西落 鬼戎 。”参见“ 鬼方 ”。
词语解释:鬼方  拼音:guǐ fāng
(1).上古种族名。为 殷 周 西北境强敌。《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 毛 传:“ 鬼方 ,远方也。” 朱熹 集传:“ 鬼方 ,远夷之国也。”参阅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易》、 王国维 《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2).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文选·扬雄〈赵充国颂〉》:“遂克西戎,还师于京; 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 李善 注:“《世本》注曰:‘ 鬼方 ,於 汉 则 先零戎 是也。’”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诗:“恭凭神武策,远御 鬼方 人。” 清 赵翼 《苗人》诗:“莫笑 鬼方 陋,淳如 怀 葛 民。”
词语解释:遐戎  拼音:xiá róng
犹遐夷。《宋书·索虏传》:“在昔 有晋 ,混一区宇,九译承风,遐戎嚮附。”参见“ 遐夷 ”。
词语解释:遐夷  拼音:xiá yí
(1).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汉 刘向 《九叹·愍命》:“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化益四表,横被无穷,遐夷贡献,万祥必臻。”《宋书·武帝纪中》:“是以絶域献琛,遐夷纳贡,王略所宣,九服率从。”
(2).谓弃世。 元 姚燧 《中书左丞李公家庙碑》:“今復弃养太夫人,而身先朝露,於是遐夷,吾目不瞑泉下矣。”
词语解释:条戎  拼音:tiáo róng
古代戎族的一支。分布在今 山西省 运城县 中条山 北的 鸣条岗 一带。《竹书纪年》卷下:“﹝ 周宣王 ﹞三十八年,王师及 晋穆侯 伐 条戎 、 奔戎 ,王师败逋。”《后汉书·西羌传》:“后五年,王伐 条戎 、 奔戎 ,王师败绩。”
词语解释:伏戎  拼音:fú róng
(1).埋伏军队或刺客。《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 孔颖达 疏:“伏潜兵戎於草莽之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僕谋伺其来,操兵入共击之……女谈笑如常,举手向 刘 曰:‘悉君心事,方将图效绵薄,何竟伏戎?’”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旧唐书·萧道孔纬等传赞》:“如木斯蠹,自溃於中。抵巇侮乱,安责伏戎!”
词语解释:骊戎  拼音:lí róng
古族名。古戎人的一支。国君 姬 姓。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一带。一说在今 山西省 析城 、 王屋 两山之间。曾与 秦 的先世通婚。 春秋 初, 晋献公 伐之,得 骊姬 。后为 晋国 所并。《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晋 伐 驪戎 , 驪戎男 ,女以 驪姬 。” 杜预 注:“ 驪戎 在 京兆 新丰县 ,其君 姬 姓,其爵男也。” 杨伯峻 注:“ 驪戎 ,旧注俱以为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东之 驪戎城 。 顾頡刚 疑之,谓当在今 山西省 析城 、 王屋 两山之间。详《史林杂识·驪戎不在驪山》。”
词语解释:七戎  拼音:qī róng
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墨子·节葬下》:“ 舜 西教乎七戎。”《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郭璞 注:“七戎在西。”《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七戎、六蛮,充牣边鄙。”
词语解释:弃笔从戎  拼音:qì bǐ cóng róng
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唐 张鷟 《游仙窟》:“ 蜀 生狡猾,屡侵边境。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埸,煢魂莫返。”
词语解释:畎戎  拼音:quǎn róng
即 犬戎 。《汉书·匈奴传》“ 周 西伯昌 伐 畎夷 ” 唐 颜师古 注:“ 畎夷 ,即 畎戎 也,又曰 昆夷 ……亦曰 犬戎 也。”参见“ 畎夷 ”、“ 犬夷 ”。
词语解释:封戎  拼音:fēng róng
散乱貌。《庄子·应帝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陆德明 释文:“‘封哉’, 崔 ( 崔譔 )本作‘戎’,云:封戎,散乱也。”
词语解释:掌戎  拼音:zhǎng róng
统领军队。《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徵为 并州 牧”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灵帝纪》:“ 卓 復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
词语解释:神戎  拼音:shén róng
即 神农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战国策·秦策一》作“ 神农 伐 补遂 。”参见“ 神农 ”。
词语解释:神农  拼音:shén nóng
(1).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 神农氏 。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 炎帝 ,谓以火德王。《易·繫辞下》:“ 包牺氏 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主术训》:“昔者, 神农 之治天下也,神不驰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穀蕃植。” 郭沫若 《星空》诗:“ 伏羲 之后,不知历多少年代才有 神农 。”
(2).谓土神。后世称司农事之官为神农。《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 郑玄 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於稼穡。”《吕氏春秋·季夏纪》:“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高诱 注:“昔 炎帝 神农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号为 神农 。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
(3).《庄子》书中所记述的人名。《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 神农 隐几闔户昼瞑。” 成玄英 疏:“ 神农 者,非三皇之 神农 也,则后之人物耳。”
(4).古代学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为 神农 之言者 许行 ,自 楚 之 滕 。”
词语解释:投笔从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輟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 西域 ,封 定远侯 。因以“投笔从戎”为弃文就武的典故。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闕,始年十八,投笔从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博升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笔从戎,雪此国耻!”
词语解释:徙戎  拼音:xǐ róng
晋 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晋书·江统传》:“ 统 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清 项□□ 《〈中西纪事〉叙》:“窃惟驭外之要,不越剿抚二端。乃由前而论,择将之难, 汉文 拊髀而兴叹;由后而论,徙戎之患, 江统 蒿目而生忧。”
词语解释:旃戎  拼音:zhān róng
指军旅。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旃戎所向,举江山归,指顾之中,帅藩復完,他郡县可谈笑而得。”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