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末字词组
不懈虚懈常备不懈松懈宽懈惰懈离懈嬉懈
匪懈懈懈隳懈沮懈放懈怠懈疏懈夙夜匪懈
轻懈弛懈酥懈疲懈淹懈替懈孜孜不懈堕懈

词语解释:不懈  拼音:bù xiè
(1).不怠惰;不松懈。《国语·周语中》:“以敬承命则不违,以恪守业则不懈。”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朝廷以公年老能自祗力,事职不懈,可嘉,拜少府监。”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若保此不懈,庶有望於将来。” 郭小川 《在社会主义高潮中》诗:“他们是在不懈地追求着,把生产的指标突破,把最高纪录创新。”
(2).不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橘树》:“ 庄 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
词语解释:匪懈  拼音:fěi xiè
见“ 匪解 ”。
词语解释:匪解  拼音:fěi jiě
亦作“ 匪懈 ”。 不懈怠。《诗·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郑玄 笺:“匪,非也。” 孔颖达 疏:“早起夜卧,非有懈倦之时。”《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冈极。” 颜师古 注:“帝言内自视察,不敢怠惰。”《旧唐书·房琯传》:“ 琯 又多称病,不时朝謁,於政事简惰。时议以两京陷贼,车驾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当主忧臣辱之际,此时 琯 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丹心匪懈,应甄録汗马勛劳。”
词语解释:轻懈  拼音:qīng xiè
轻率随便。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击势》:“凡师老粮絶,百姓愁怨……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
词语解释:虚懈  拼音:xū xiè
空虚懈怠。亦指空虚懈怠处。《孙子·形》“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三国 魏 曹操 注:“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孙子·虚实》“进而不可御者,衝其虚也” 三国 魏 曹操 注:“卒往进攻其虚懈。”
词语解释:懈懈  拼音:xiè xiè
怠惰;懒散
词语解释:弛懈  拼音:chí xiè
松懈;放松。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实由世人以忌日不乐,而不能竟日兴感,以对宾客或弛懈,故过自屏晦,不与外接。设假之由,实在于此。”《明史·杨守陈传》:“教化凌夷,刑禁弛懈。”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临睡钻入被窝……便快适地阖拢眼皮,任四肢自由地弛懈地伸展开来。”
词语解释:常备不懈  拼音:cháng bèi bù xiè
经常准备着,毫不松懈。如:我们必须常备不懈,时刻警惕任何敌人的突然袭击。
词语解释:隳懈  拼音:huī xiè
懈怠。隳,通“ 惰 ”。 宋 苏舜钦 《东京宝相禅院新建大悲殿记》:“ 明肃庄献皇后 崩,阁废不作,已而又命入内供奉官 赵用志 、 朱文用 易阁以殿, 景祐 元年又罢之。 德淮 隳懈自劾去。”
词语解释:酥懈  拼音:sū xiè
酸软倦怠。 郁达夫 《西游日录·游西天目》:“一半原系时间已垂暮的关系,一半我想也因一天游旅倦了,筋骨气分,都已有点酥懈了的缘故。”
词语解释:松懈  拼音:sōng xiè
(1).松弛懈怠。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鬆懈如此,无乃误人子弟乎?”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五:“他不来办公,大家可是也并不敢松懈一点。” 袁静 《伏虎记》第二八回:“他不愿意给战士增加侥幸的心理,松懈自己的斗志。”
(2).放松;不紧张。 萧红 《生死场》十四:“她的腿骨软了,松懈了。”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九:“人一到这绿茵的草地上,离开了尘嚣,沐浴着春风,亲吻着朝晖,便一概都松懈了。” 叶君健 《火花》一:“他吸到第三口时便感到有点飘飘然,脑子也逐渐松懈下来。”
(3).不密切。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词语解释:沮懈  拼音:jǔ xiè
见“ 沮解 ”。
词语解释:沮解  拼音:jǔ jiě
(1).破坏瓦解。《汉书·赵充国传》:“数使使 尉黎 、 危须 诸国,设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
(2).阻格消除。《新唐书·郭子仪传》:“ 上元 初,詔为诸道兵马都统,以 管崇嗣 副之……詔下,为 朝恩 沮解。”
沮丧涣散。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今吏从军败没死公事者,以十万数,上不闻弔唁嗟叹之荣名,下又无禄赏之厚实……此其所以人怀沮解,不肯復死者也。”解,一本作“ 懈 ”。
词语解释:疲懈  拼音:pí xiè
疲倦松懈。《法苑珠林》卷四九:“或有念诵,小有疲懈,山神现形,又著乌衣,身长一丈,手执绳索,僧众惊惧,诵习不懈。”
词语解释:宽懈  拼音:kuān xiè
松懈;松弛。《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增广抵制美约禁限华工策》:“并不以略有转机而即宽懈其心。” 鲁迅 《彷徨·离婚》:“两方面各将红绿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多,原先收紧着的脸相也宽懈下来,全客厅顿然见得一团和气了。”
词语解释:放懈  拼音:fàng xiè
对事情的注意力变得松弛。《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金生 ﹞在路上也过了好两个年头,不能勾见妻子一见,却是此心再不放懈。”
词语解释:淹懈  拼音:yān xiè
迟怠。《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虽復臺使盈凑,会取正属所办,徒相疑僨,反更淹懈。”
词语解释:惰懈  拼音:duò xiè
懒惰懈怠。 汉 贾谊 《新书·礼容语下》:“ 成王 质仁圣哲,能明其先,能承其亲,不敢惰懈,以安天下,以敬民人。”
词语解释:怠懈  拼音:dài xiè
亦作“ 怠解 ”。 懈怠;松懈。《汉书·高帝纪上》:“ 张良 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汉书·王莽传下》:“二年正月,以州牧位三公,刺举怠解。” 颜师古 注:“解,读曰懈。”《南史·王华传》:“奴子怠懈,行不及我。” 明 方孝孺 《省躬殿铭》:“下察民情,上祇天戒,咸省诸躬,无时怠懈。”
词语解释:替懈  拼音:tì xiè
亦作“ 替解 ”。 懈怠。《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谢氏鬼神列传》:“五年后,意渐替解,与亲旧临水戯,酒酣,共説往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夫世之干禄,先资名第,既得之后,鲜不替懈。”
词语解释:离懈  拼音:lí xiè
犹涣散。《宋书·王镇恶传》:“众并知 高祖 自来,人情离懈。”
词语解释:疏懈  拼音:shū xiè
亦作“疎懈”。亦作“踈懈”。
(1).怠慢。《后汉书·班超传》:“ 超 到 鄯善 , 鄯善 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宋 司马光 《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怱怱事多,久不修报,明恕必察,其非疎懈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胆智·班超》:“ 超 到 鄯善 , 鄯善 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踈懈, 超 谓其官属曰:‘寧觉 广 礼意薄乎?此必有北方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2).疏忽松懈。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一部书做得无论怎样好,总不免有些毛病,因为作者的精神,总不免有疏懈的时候。”
词语解释:孜孜不懈  拼音:zī zī bù xiè
同“ 孜孜不怠 ”。 宋 苏舜钦 《上京兆杜公书》:“虽所歷必尽精力,夙夜孜孜不懈,然未有赫赫报国之迹,为天下所共闻而称道者。”
词语解释:嬉懈  拼音:xī xiè
谓逸乐怠惰。 明 方孝孺 《好古斋记》:“今也或嬉懈以困其生,或腾价以取乎人,或窳其器以欺世。”
词语解释:夙夜匪懈  拼音:sù yè fěi xiè
亦作“ 夙夜匪解 ”。亦作“ 夙夜不解 ”。 形容日夜辛劳,勤奋不懈。《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礼记·祭统》:“其勤公家,夙夜不解。” 汉 扬雄 《元后诔》:“穆穆明明,昭事上帝,弘 汉 祖考,夙夜匪懈,威继絶,博立侯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是以在上不骄,夙夜匪懈,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飱而接士。”
词语解释:堕懈  拼音:duò xiè
犹倦怠。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昔先君 桓公 身体堕懈,辞令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