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首字词组
懈怠懈懈懈堕懈墯懈气懈慢懈话 
懈惰懈笔懈倦懈劲懈意懈息懈忽 
懈厥操觚懈涣懈场懈弛懈忒懈骨懈沮 

词语解释:懈怠  拼音:xiè dài
(1).松懈懒散。《吴子·论将》:“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闻之,心气俱丧,达旦不寐,恐舅氏之见弃也。然奉事不敢懈怠。”《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夏侯尚 、 韩尚 二将连日见关上不出,尽皆懈怠。”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九》:“我其实毫不懈怠,一面发牢骚,一面编好《华盖集续编》。”
(2).怠慢不敬。《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门上家人﹞又从中説了些懈怠话,那河臺心里更觉得是 安老爷 瞧他不起,又加上了三分不受用。”
词语解释:懈惰  拼音:xiè duò
亦作“ 懈堕 ”。亦作“ 懈墯 ”。
(1).懈怠;懒惰。《大戴礼记·盛德》:“古者以法为衔,以官为轡,以刑为筴,以人为手,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懈墯。”《吕氏春秋·求人》:“﹝ 禹 ﹞北至 人正 之国, 夏海 之穷, 衡山 之上, 犬戎 之国, 夸父 之野, 禺彊 之所, 积水 、 积石 之山,不有懈堕。”《淮南子·修务训》:“侯王懈惰,后世无名。”《后汉书·赵熹传》:“ 熹 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智高 闻之,由是懈惰不为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凡读书、交友、登临,皆须全副精神应之,若当精神劳瘁之时,少一懈堕,反成窒碍,不可不慎。”
(2).松软疲困。《素问·示从容论》:“四支懈墯,此脾精之不行也。”《灵枢经·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隋。”
词语解释:懈厥操觚
怠慢从事
词语解释:懈懈  拼音:xiè xiè
怠惰;懒散
词语解释:懈笔  拼音:xiè bǐ
书法、绘画、诗文中的败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邱诗》:“《太湖》《天平山》……等作,长篇强韵,层出不穷,无一懈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唐》:“有 唐 一代,墨蹟、告身而外……其书有瘦劲者近 欧褚 ,有丰腴者近 颜 徐 ,笔笔端严,笔笔敷畅,自头至尾,无一懈笔,此 宋 元 人断断不能跂及者。”
词语解释:懈涣  拼音:xiè huàn
懈怠涣散。 清 恽敬 《〈金刚经〉书后》二:“佛以不挠本然之知为体,故返情以合性,视五伦为外附之物而决去之,而万事懈涣矣!”
词语解释:懈堕  拼音:xiè duò
见“ 懈惰 ”。
词语解释:懈惰  拼音:xiè duò
亦作“ 懈堕 ”。亦作“ 懈墯 ”。
(1).懈怠;懒惰。《大戴礼记·盛德》:“古者以法为衔,以官为轡,以刑为筴,以人为手,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懈墯。”《吕氏春秋·求人》:“﹝ 禹 ﹞北至 人正 之国, 夏海 之穷, 衡山 之上, 犬戎 之国, 夸父 之野, 禺彊 之所, 积水 、 积石 之山,不有懈堕。”《淮南子·修务训》:“侯王懈惰,后世无名。”《后汉书·赵熹传》:“ 熹 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智高 闻之,由是懈惰不为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凡读书、交友、登临,皆须全副精神应之,若当精神劳瘁之时,少一懈堕,反成窒碍,不可不慎。”
(2).松软疲困。《素问·示从容论》:“四支懈墯,此脾精之不行也。”《灵枢经·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隋。”
词语解释:懈倦  拼音:xiè juàn
(1).松懈倦怠。《宋书·彭城王义康传》:“ 义康 亦自强不息,无有懈倦。”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 子华 故有淹疾,师侍奉惟谨,前后十年无懈倦之色。” 汤增璧 《崇侠篇》:“数年薪胆,无一息懈惓。”
(2).松软疲困。《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今鬱鬱宫中,四肢懈倦,将有痿痹之疾。”
词语解释:懈场  拼音:xiè chǎng
指戏曲演员演出时松懈疏忽。例如:演员上场要始终入戏,全神贯注,不可懈场。
词语解释:懈墯  拼音:xiè duò
见“ 懈惰 ”。
词语解释:懈惰  拼音:xiè duò
亦作“ 懈堕 ”。亦作“ 懈墯 ”。
(1).懈怠;懒惰。《大戴礼记·盛德》:“古者以法为衔,以官为轡,以刑为筴,以人为手,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懈墯。”《吕氏春秋·求人》:“﹝ 禹 ﹞北至 人正 之国, 夏海 之穷, 衡山 之上, 犬戎 之国, 夸父 之野, 禺彊 之所, 积水 、 积石 之山,不有懈堕。”《淮南子·修务训》:“侯王懈惰,后世无名。”《后汉书·赵熹传》:“ 熹 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智高 闻之,由是懈惰不为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凡读书、交友、登临,皆须全副精神应之,若当精神劳瘁之时,少一懈堕,反成窒碍,不可不慎。”
(2).松软疲困。《素问·示从容论》:“四支懈墯,此脾精之不行也。”《灵枢经·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隋。”
词语解释:懈劲  拼音:xiè jìn
松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枪起不尽,地主威风垮不了……要是起不出,群众要懈劲。”
词语解释:懈弛  拼音:xiè chí
懈怠;松懈。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设如家人有五子十孙,父母不察精愞,则懃力者懈弛。”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谈者谓南 越 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倾摇懈弛,无忧且勤之心。”《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曹操 必懈弛无备。愿将军奋整奇兵,设於险处击之, 操 可获矣。”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四节:“辛亥以前,同盟会总部惟以全力图南方,本部精神日渐懈弛, 宋教仁 、 谭人凤 等引以为忧。”
词语解释:懈气  拼音:xiè qì
放松懈怠
词语解释:懈意  拼音:xiè yì
懈怠之心。 宋 朱熹 《端明殿学士黄公墓志铭》:“平居门无杂宾,邑里后生有来见者,躬与为礼,如对大宾,未尝以爵齿自高,不有懈意惰容也。”
词语解释:懈忒  拼音:xiè tuī
懈怠失误。《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爰率朋友,寻此旧则。契阔夙夜,庶不懈忒。” 李贤 注:“懈,惰也。忒,差也。”
词语解释:懈慢  拼音:xiè màn
(1).懒惰散漫。《国语·周语上》:“犹有散、迁、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
(2).懈怠轻慢。 汉 徐干 《中论·法象》:“是故先王之制礼也……欲其尊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后汉书·锺离意传》:“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明 袁宏道 《答陶周望书》:“与两兄相结,专以一大事相期,故言之不得不力。若以为此懈慢人无可听者,弟已矣,从此专事承顺,不敢復道之矣。”
词语解释:懈息  拼音:xiè xī
懈怠止歇。《宋书·孝义传·许昭先》:“ 肇之 诸子倦怠, 昭先 无有懈息,如是七载。尚书 沉演之 嘉其操行, 肇之 事由此得释。”
词语解释:懈骨  拼音:xiè gǔ
(1).松缓肢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一日,二人扶一婢,效作 杨妃 。二人以目会意,赚婢懈骨作酣态,两手遽释;婢暴颠墀下,声如倾堵。”
(2).指松散不挺之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跳神》:“一家媪媳姊若妹,森森蹜蹜,雁行立,无岐念,无懈骨。”
词语解释:懈话  拼音:xiè huà
不经心的话;泄气的话。 明 单本 《蕉帕记·采真》:“正经话儿不曾讲得一句,怎么説这样懈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子文 道:‘休得取笑!我是一贫如洗的秀才,怎承受得令爱起?’朝奉搊着眉道:‘如今事体急了,官人如何説此懈话?’”
词语解释:懈忽  拼音:xiè hū
懈怠轻忽。《清史稿·高宗纪四》:“丙寅,以此次巡幸 木兰 ,沿途武职懈忽, 杨廷璋 、 王进泰 等均下部严议。”
词语解释:懈沮  拼音:xiè jǔ
懈怠沮丧。《后汉书·庞参传》:“畜精鋭,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