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震慑怯慑退慑迫慑畏慑忧慑惮慑 
气慑惊慑临难不慑隘慑悒慑振慑悚慑 
威慑慑慑耸慑捷慑惕慑怪慑恇慑 
恐慑胆慑 恇慑战慑悼慑屏慑窘慑 
惧慑镇慑瘁慑沮慑悸慑怖慑  

词语解释:震慑  拼音:zhèn shè
(1).震惊惶惧。《史记·酷吏列传》:“於是上遣 山 乘鄣。至月餘, 匈奴 斩 山 头而去。自是以后,羣臣震慴。”《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 王涯 辈承顺其风指,惟恐不逮;自中尉、枢密、禁卫诸将,见 训 皆震慴,迎拜叩首。” 清 刘大櫆 《书荆轲传后》:“ 荆軻 欲有所待勇者与俱,而 丹 迟之;至使 舞阳 震慴 秦 庭之中,惟 軻 一人,故击 秦王 不中耳。”
(2).使震惊,恐惧。《旧唐书·韦思谦传》:“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慴州县,诚旷职耳。”《明史·熊文灿传》:“ 文灿 遂上言:‘臣兵威震慴,降者接踵。’” 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吾观 法国 大革命后……不移时而出 拿破仑 ,大行復仇主义以震慴 欧 陆。”
词语解释:气慑  拼音:qì shè
气馁;恐惧。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天台 石梁不过独木桥之类,人自气慑耳,无崩朽之虞也。” 清 薛福成 《笠山宏远炮台铭》:“我 招寳山 砲臺,开砲再击败之,敌始气慑。”
词语解释:威慑  拼音:wēi shè
亦作“ 威讋 ”。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汉 张衡 《西京赋》:“威慑兕虎,莫之敢伉。” 晋 郭璞 《开明》诗:“开明天兽,禀兹食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 崑山 ,威慑百灵。”《梁书·武帝纪上》:“若功业克建,威讋四海,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唐 元稹 《论教本书》:“ 赵高 之威慑天下,而 胡亥 已自幽於深宫矣。”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记》:“站在他面前的一些又高又大的敌人,竟被这满身血迹又瘦又小的孩子底一双冒着火花的眼神威慑住了。”
词语解释:恐慑  拼音:kǒng shè
(1).恐惧。《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此天以君授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诸人徒见 操 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復料其虚实。” 许志行 《师弟》:“这恐慑的念头便常常盘据在他的小心里,使他不得一些快乐。”
(2).威胁慑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彊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词语解释:惧慑
畏惧。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周兴 、 来俊臣 罗织衣冠,朝野惧慴。”
词语解释:怯慑  拼音:qiè shè
胆小害怕。《韩非子·亡徵》:“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 唐 陆龟蒙 《纪梦游甘露寺》诗:“怯慑不敢前,荷襟汗霑霢。”《朱子语类》卷五二:“ 公孙丑 初问不动心,只道加以卿相重任,怕 孟子 心中怯慑了,故有动心之问。”
词语解释:惊慑  拼音:jīng shè
亦作“ 惊慴 ”。 惊慌害怕。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法善 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一座惊慑。遽视其所,乃盈瓶醲醖也。”《太平御览》卷四一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忽一日雷风甚,动其屋庐,殷殷然不断,若在簷宇。里人惊慴,遁去者不可胜计。” 宋 吴坰 《五总志》:“ 淮海 国王 钱俶 等惊慑,不敢仰视。”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舒州刻工》:“时羣臣及市民卖物者百餘人,震雷一击,其八十人随声而仆,餘亦惊慴失魄。” 冰心 《往事(二)》九:“这语声又似是从空中来,入耳使我惊慑。”
词语解释:慑慑  拼音:shè shè
恐惧。《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驃骑将军率戎士……歷五王国,輜重人众慑慴者弗取,冀获单于子。”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恐惧也。”
词语解释:胆慑  拼音:dǎn shè
恐惧丧气。《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外道是日破魔军, 六师 胆慑尽亡魂。”
词语解释:镇慑  拼音:zhèn shè
见“ 镇摄 ”。
词语解释:镇摄  拼音:zhèn shè
(1).犹统摄。《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 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今北边诸将及 懿 ( 司马懿 )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
(2).以威力使畏服。《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 巴西 广袤千里,户餘四万,若於彼立州,镇摄华 獠 ,则大帖民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今统数万之众,而不能镇慑人心,此败亡之道也。”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 木木 几次想开口问爸爸今儿干吗回得这么晚,却被爸爸那种有重心事一般的眼光镇慑着。”
(3).镇定,集中使不分散。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七:“﹝ 黄公俊 ﹞闭了眼,镇摄着精神,突听见有许多人走来的足步声。”
词语解释:退慑  拼音:tuì shè
畏缩。 明 唐顺之 《复勘蓟镇边务首疏》:“士争抵掌,人贾餘勇,一旦遇虏,必不退慑,屹然足为北门倚重。”
词语解释:临难不慑  拼音:lín nàn bù shè
见“ 临难不惧 ”。
词语解释:临难不惧  拼音:lín nàn bù jù
面对危难,毫不恐惧。《邓析子·无厚》:“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 宋 苏轼 《孔北海赞》:“世之议公者才气各有高卑,然皆以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亦作“ 临难不恐 ”、“ 临难不慑 ”。《韩非子·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呀!看这绑缚汉子,伟干长躯,丰神轩举,临难不慑,必是人豪。”
词语解释:耸慑  拼音:sǒng shè
犹耸惧。耸,通“ 悚 ”。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然犹叙盗侠之事,神奸魁蠹,令人耸慑。”
词语解释: 恇慑
恐惧
词语解释:瘁慑
忧伤屈服貌
词语解释:迫慑  拼音:pò shè
迫胁,威胁。 清 归庄 《悲昆山》诗:“一二遗黎命如丝,又为伪官迫慑头半秃。”
词语解释:隘慑  拼音:ài shè
困忧悲戚。《荀子·礼论》:“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於隘慑伤生。” 杨倞 注:“隘,穷也;慑,犹戚也。”
词语解释:捷慑  拼音:jié shè
急疾戒惧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捷慑逐物,日富月昌。” 李贤 注:“捷,疾也。慑,惧也。急惧逐物,则致富昌。”
词语解释:战慑  拼音:zhàn shè
恐惧。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吾顷典郡四镇,藩夷战慑。”《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臣乃驻马观瞻,忽觉心神战慑。”
词语解释:沮慑  拼音:jǔ shè
恐惧。《宋史·李宝传》:“ 李宝 顷因召对,询以北事,歷歷如数。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
词语解释:畏慑  拼音:wèi shè
畏惧。 宋 陆游 《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老吏宿奸,畏慑缩栗,不敢輒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且夷性多疑…… 天津 地方若能布置周妥,使之畏慑兵威,则永远可以絶迹,而肘腋之患除矣。”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君主专尚武力以慑其民,故此种之政,以使民畏慑为宗旨。”
词语解释:悒慑  拼音:yì shè
同“悒慴”。
忧惧。
词语解释:惕慑  拼音:tì shè
畏惧。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诗:“至尊所虚佇,守臣方惕慑。”
词语解释:悼慑  拼音:dào shè
害怕。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狗作变怪》:“小人愚而善畏,欲信其説,类復裨增,文人亦不证察,与俱悼慑。”
词语解释:悸慑  拼音:jì shè
犹惶恐。《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冬,十月, 建州 刺史 于延陵 入辞,上曰:‘ 建州 去京师几何?’对曰:‘八千里。’上曰:‘卿到彼为政善恶,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则万里也,卿知之乎?’ 延陵 悸慑失绪,上抚而遣之。”
悸慴:惊慌恐惧。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婺州雷》:“雷电激烈,雨声如翻江,滚火毬六七入於楼。 不设 辈悸慴卧伏楼板上,以手揜面,但闻腥秽不可忍。”
词语解释:忧慑  拼音:yōu shè
忧愁悲戚。《吕氏春秋·下贤》:“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慑,恳乎其诚自有也。”
词语解释:振慑  拼音:zhèn shè
亦作“ 振讋 ”。亦作“ 振慴 ”。
(1).震惊恐惧。《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
(2).威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肃清帝道,振慑四荒。”《隋书·越王侗传》:“果毅争先,熊羆竞逐,金鼓振讋,若火焚毛。”
词语解释:怪慑  拼音:guài shè
惊异害怕。《魏书·任城王顺传》:“及见,直往登牀,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慴,而 顺 辞吐傲然,若无所覩。”
词语解释:屏慑  拼音:píng shè
见“ 屏摄 ”。
词语解释:屏摄  拼音:píng shè
亦作“ 屏慑 ”。 祭祀之位。《左传·昭公十八年》:“﹝ 子产 ﹞使 子宽 、 子上 巡羣屏摄,至于大宫。” 杜预 注:“屏摄,祭祀之位。”《国语·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 韦昭 注:“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别尊卑,为祭祀之位。”《隶释·汉帝尧碑》:“坛场夷替,屏慑无位,非所以表神圣。” 宋 司马光 《告题祭版文》:“ 光 敢昭告于曾祖考府君、曾祖妣夫人:伏以春秋祭祀,思慕无穷,宜有屏摄,以伸瞻奉。”
词语解释:怖慑  拼音:bù shè
恐惧。《后汉书·郭玉传》:“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上大怒……久之乃罢免,犹摘杖 孝思 三十。当是时, 孝思 将八十矣,了不怖慑。”
怖慴:恐惧。《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一朝俘斩,无復孑遗,远邇敬欣,华夷怖慴。”《明史·曹文诏传》:“闻大小 曹将军 名,皆怖慴。”
词语解释:惮慑  拼音:dàn shè
畏惧。《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鲜卑 数犯塞, 膺 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清 曾国藩 《大界墓表》:“声如洪钟,见者惮慑。”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藉曰竟无其人,而令船主有所惮慑,稍止酒以自念其职,则犹或可以图存於万一。”
憚慴:恐惧。 宋 叶适 《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帅负其能,僚吏惮慴。公约以中道,常屈而改为。”
词语解释:悚慑  拼音:sǒng shè
亦作“ 悚讋 ”。 畏服。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復掩 湖 南, 保权 力屈;爰取 荆 南, 继冲 悚慑。”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九仙梦对》:“彼自谓知我华之胜,而吾乃悉彼疆界之详,用是悚讋。”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孟尉 奋剑,万军悚讋。”
词语解释:恇慑  拼音:kuāng shè
恐惧。
词语解释:窘慑  拼音:jiǒng shè
急迫惊惧。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刘十九郎》:“侦者急报北方火作……山水又大至。怪相视窘慴,不暇取行李,单身亟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