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吻上声 槿[音隱。雷發聲也。][jìn,远近,副形词][详注1]忿[與抆同][详注2]


注1:听 《广韵》牛谨切《集韵》语近切,《说文》笑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亡是公听然而笑。《杨慎曰》听,古哂字。
注2:坟 音愤。土膏肥也。《书·禹贡》白坟,黑坟,赤埴坟。见土字注。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孤愤宿愤舒愤众愤贡愤酷愤愠愤忾愤
忠愤痛愤雪愤公愤义愤憎愤摅愤惭愤
幽愤怨愤气愤愤狷愤躁愤懑愤极愤惊愤
发愤余愤穷愤泄愤交愤抗愤悒愤怒愤
愤愤气愤含愤嗟愤雠愤民愤惋愤忿愤
忧愤怀愤恳愤悱愤陵愤慨愤抒愤恚愤
悲愤愁愤郁愤恨愤震愤沮愤忌愤离愤
积愤抱愤丹愤私愤鲠愤畜愤崩愤叹愤
冤愤激愤遗愤厌愤遐愤滞愤死愤羞愤
感愤哀愤释愤写愤伤愤愧愤气不愤嗔愤

词语解释:孤愤  拼音:gū fèn
韩非 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 司马贞 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於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於时,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愤,无以寄怀。”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孤愤心犹烈,穷愁气未申。” 鲁迅 《准风月谈·“吃白相饭”》:“第一段是欺骗。见贪人就用利诱,见孤愤的就装同情。”
词语解释:忠愤  拼音:zhōng fèn
忠义愤激。《魏书·刁冲传》:“ 冲 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书说》:“ 唐 杜工部 更 天寳 之乱,作诗独出忠愤,措意甚深,而用事不苟。” 明 杨慎 《岁享旌忠庙碑记》:“以身殉城,以死勤事,忠愤之气,凛然千载。” 章炳麟 《杂感》诗之一:“羣公辛苦怀忠愤,尚忆‘ 扬州 十日’不?”
词语解释:幽愤  拼音:yōu fèn
郁结的怨愤。 汉 崔寔 《政论》:“斯 贾生 之所以排於 絳 灌 , 屈子 之所以攄其幽愤者也。”《晋书·刘琨传》:“ 琨 诗託意非常,攄畅幽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我歌尔其聆,幽愤得一吐。”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埋玉深深未敢传,万千幽愤欲回天。”
词语解释:发愤  拼音:fā fèn
(1).勤奋;决心努力。《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 丁玲 《过年》:“ 小菡 要发愤读书,要争气。”参见“ 发愤忘食 ”。
(2).发奋振作。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 汉 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燬,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明史·欧阳一敬传》:“自 严嵩 败,言官争发愤论事, 一敬 尤敢言。”
(3).发泄愤懑。《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设,迺发愤以表志。” 唐 成玄英 《〈庄子〉序》:“﹝ 庄周 ﹞当 战国 之初,降衰 周 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 明 何景明 《述归赋》:“ 左氏 著《国语》, 马迁 抽《史记》, 荀卿 董子 之流,皆有论譔,大抵困屈穷阨,发愤述作。”
(4).激起愤慨;激于义愤。《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后汉书·袁术传》:“ 董卓 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晋书·刘琨传》:“逆胡 刘聪 ,敢率犬羊,冯陵輦轂,人神发愤,遐邇奋怒。”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无位於朝,忧国遑遑。发愤抗言,忠鯁激昂。”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盖 秦 灭六国,四方怨恨,而 楚 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 秦 。”
(5).犹含恨。《汉书·司马迁传》:“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硠硠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唐 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杂驳》:“ 昭子 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明史·刘源清传》:“ 振 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 源清 自明。不能白,发愤自杀。”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陷,发愤投水死。”
词语解释:发愤忘食  拼音:fā fèn wàng shí
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欣欣然发愤忘食,日新其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
词语解释:愤愤  拼音:fèn fèn
(1).心求通而未得貌。《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注:“ 孔子 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啟发为説之。”
(2).指烦闷不舒貌。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 宋 孔熙先 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 文帝 时,为散骑侍郎,不为时知,愤愤不得志。”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五:“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 屈原 、 贾生 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
(3).气愤不平。《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 王莽 篡 汉 ,常愤愤,怀復社稷之虑。”《宋书·殷景仁传》:“ 湛 既入,以 景仁 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愤愤。” 明 刘基 《牡丹会诗序》:“有向隅而不获与羣,则愤愤然见於色,形於辞。”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甲申沦陷,以至今日,愤愤于腥羶贱种者何地蔑有?” 朱自清 《侮辱》:“可是--也说不出什么,只喃喃了两声,便愤愤然走了。”
词语解释:忧愤  拼音:yōu fèn
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 顒 以它事为 卓 所繫,忧愤而卒。”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时 煜 方以亡国忧愤,无意於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 荀攸 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叶圣陶 《线下·校长》:“ 顾校长 看看学生去了一半,心里不免忧愤。”
词语解释:悲愤  拼音:bēi fèn
悲痛愤慨。《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蔡文姬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夫以 怀王 之死, 楚 人尚且悲愤不已,有‘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之语。”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纬云弟三十作此词因和其韵同半雪赋》词:“知我平生悲愤事,惟有当头明月。” 鲁迅 《伪自由书·止哭文学》:“这实例,就如东三省的沦亡, 上海 的爆击,凡是活着的人们,毫无悲愤的怕是很少很少罢。”
词语解释:积愤  拼音:jī fèn
(1).郁积已久的悲愤或愤恨。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西瞻兴游叹,东睇起悽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沉痾痊。”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闽 浙 遭 倭 祸,皆起於豪右之潜通岛夷,始不过贸易牟利耳,继而强夺其寳货,靳不与直,以故积愤称兵。” 鲁迅 《花边文学·读书忌》:“那么,虽是 中郎 的《广庄》《瓶史》,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
(2).指心中蕴积的思虑。 黄小配 《〈洪秀全演义〉序》:“吾蓄虑积愤,亦既有年。”
词语解释:冤愤  拼音:yuān fèn
冤屈而愤恨。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惟公之殁,遭罹祸乱,冤愤痛酷,天下所知。” 元 郝经 《幽思》诗之三:“精卫苦填海,冤愤一何愚。”
词语解释:感愤  拼音:gǎn fèn
亦作“ 感忿 ”。 愤慨。《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后汉书·臧洪传论》:“ 雍丘 之围, 臧洪 之感愤壮矣!” 宋 曾巩 《上欧蔡书》:“公然欺诬,骇天下之耳目,令人感愤痛切。”《红楼梦》第二二回:“ 黛玉 看了,知是 寳玉 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又可笑又可嘆。” 邹鲁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我又亲自去看,见身首异处,碧血晶莹,同时围观的人很多,我大为感愤。”
词语解释:宿愤  拼音:sù fèn
旧日的愤怨。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将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宋 叶适 《取燕》一:“使 契丹 政令犹强,社稷犹固,我独抗宿愤,劳累战,虽得 燕 蓟 ,而财竭民怨,内溃外叛,遂以失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霏微滴沥,溅面洒肌,浩荡鏗鍧,惊心动魄。可以起壮志,可以醒醉魂,可以洗尘纷,可以平宿愤,亦天下伟观也。”
词语解释:痛愤  拼音:tòng fèn
(1).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唐 杜甫 《草堂》诗:“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踰。”《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论》:“ 武后 斵丧王室,潜移龟鼎, 越王 贞 父子痛愤,义不图全。”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十二:“ 杨衢云 被暗杀的消息,传到 日本 , 孙先生 在 横滨 闻信,深为痛愤。”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 春姑 :(痛愤欲绝)啊,人的良心何在呀!”
(2).极端愤恨。《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既得志,险贼寖露,贤者媢,能者忌……其狙害隐毒,天下无不痛愤。”
词语解释:怨愤  拼音:yuàn fèn
怨恨;愤恨。《汉书·地理志下》:“父兄被诛,子弟怨愤。”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頽。” 清 姚莹 《黄香石诗序》:“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四:“她还可以把丈夫当作活玩具,一个发泄怨愤的对象。”
词语解释:余愤  拼音:yú fèn
(1).未消尽的愤激。 汉 孔融 《遗张紘书》:“无乃 李广 之气,仓髮益怒,乐一当单于,以尽餘愤乎?”《北齐书·王融传》:“若藉 巫 汉 之归师,骋士卒之餘愤,取 函谷 如反掌,陵关塞若摧枯。”
(2).谓无穷的郁结之气。 晋 陆机 《白云赋》:“盈八紘以餘愤,虽弥天其未泄。”
词语解释:气愤  拼音:qì fèn
(1).生气愤恨。《南史·胡蕃传》:“ 蕃 气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我替你气愤不过,几时走将过去,讥誚他一番纔好。”也指因生气而表现出来的愤慨情绪。 叶圣陶 《夜》:“他们两个都和善,到这儿满脸的气愤,可还是透着和善。”
(2).情绪激愤。 唐 张说 《吊国殇文》:“君王按金鼓而气愤,抚珠铃而泪滋。”
词语解释:怀愤  拼音:huái fèn
心怀愤激。 晋 潘尼 《怀退赋》:“伊畴昔之怀愤,思天飞以远迹。”《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奋发;而言出祸从,旋见孥戮。”
词语解释:愁愤  拼音:chóu fèn
悲愤。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钱君倚》诗:“豁然愁愤开,精神四面至。”
词语解释:抱愤  拼音:bào fèn
亦作“ 抱忿 ”。 心怀忧愤或愤怒。 唐 皮日休 《悼贾文》:“当抱愤于渺藩兮,曾无足以少休。” 华亭过客 《〈廿载繁华梦〉序》:“每拔剑以唾壶,因人抱忿;或废书而陨涕,为古担忧。” 曹亚伯 《武昌起义》:“因未得万全之策,致暂缓挞伐之师,而兵心抱愤,跃跃欲试,势又不能復缓时日。”
词语解释:激愤  拼音:jī fèn
(1).激励发愤。《孔子家语·困誓》:“吾闻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於是乎在。”《后汉书·桓帝纪》:“激愤建策,内外协同。”
(2).谓情绪激动,心情郁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十二年, 平 闻 亮 卒,发病死。 平 常冀 亮 当自补復,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3).激动气愤。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这当儿,战士们都非常着急地在院子里议论。全连队的人心情都是激愤的。”
(4).激怒。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当时激愤了工人,挥起拳来就要上去打。”
词语解释:哀愤  拼音:āi fèn
悲哀愤懑。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晋 难兴,终《止息》於此,其音哀愤而噍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向杲》:“ 杲 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 彭芳 《保路运动》:“万众哀愤,祸机四伏。”
词语解释:舒愤  拼音:shū fèn
抒发愤懑。《汉书·谷永传》:“君侯躬 周 召 之德……宜在上将久矣。以大将军在,故抑鬱於家,不得舒愤。”《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三国 魏 嵇康 《述志》诗之二:“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其微。”
词语解释:雪愤  拼音:xuě fèn
洗雪冤恨。 唐 陈子昂 《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乃降明制,发德音,恤淫刑,蠲虐典。于是幽魂雪愤,遗噍昭苏。”《宋史·外国传七·渤海》:“当灵旗破敌之际,是邻邦雪愤之日。”《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不想 鲁子敬 从 江夏 带 刘备 军师 诸葛亮 至此,彼因自欲雪愤,特下説词以激主公。”
词语解释:气愤愤  拼音:qì fèn fèn
非常气愤的样子。 唐 白居易 《缚戎人》诗:“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説喉中气愤愤。”《水浒传》第三回:“ 鲁提辖 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喫,气愤愤地睡了。”《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丈人气愤愤的道:‘你明日就做和尚!’” 茅盾 《子夜》五:“突然跺了一脚, 吴荪甫 气愤愤地将自己掷在沙发榻上,狞起眉毛看看旁边的报纸。”
词语解释:穷愤  拼音:qióng fèn
谓因贫困而发愤。 宋 梅尧臣 《送李南玉》诗:“邇者有 赵壹 ,穷愤自兴诗。”
词语解释:含愤  拼音:hán fèn
怀着悲愤之情。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而下官抱痛圜门,含愤狱户,一物之微,有足悲者。” 唐 陈子昂 《国殇文》:“徒手奋呼谁救哉,含愤抗怒志未迴。”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元 傅若金 《拒马河》诗:“行人悲旧事,含愤説 荆軻 。”
词语解释:恳愤  拼音:kěn fèn
勤恳发愤。 唐 元稹 《训别致用》诗:“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词语解释:郁愤  拼音:yù fèn
愤懑。 汉 班固 《窦将军北征颂》:“唱呼鬱愤,未逞厥愿。” 唐 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精灵何处,鬱愤徒极。”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杀马顺等事》:“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鬱愤,叫号不已。” 严既澄 《不遇》:“你可以不再被囚于你的过去的郁愤和悲哀。”
词语解释:丹愤  拼音:dān fèn
出于忠诚的激愤。 唐 袁高 《茶山诗》:“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词语解释:遗愤  拼音:yí fèn
犹遗恨。《宋书·武帝纪中》:“祖宗遗愤,雪於一旦。” 宋 陈与义 《刘大资挽词》之二:“ 河 洛 倾遗愤,英雄叹后尘。” 明 何景明 《六子诗·李户部梦阳》:“古来有遗愤,非君独哀嘆。”
词语解释:释愤  拼音:shì fèn
消除愤怒;排遣愤懣。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五十韵》:“鬼神潜释愤,夷狄远输诚。” 鲁迅 《华盖集续编·小引》:“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
词语解释:众愤  拼音:zhòng fèn
犹公愤。《后汉书·酷吏传序》:“至使 阳球 磔 王甫 之尸, 张俭 剖 曹节 之墓,若此之类,虽厌快众愤,亦云酷矣。”
词语解释:公愤  拼音:gōng fèn
公众的愤怒。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 巴金 《关于〈龙、虎、狗〉》:“自从一九二九年我发表《灭亡》以来,挨的骂实在不少,仿佛我闯进文坛,引起了公愤。”
词语解释:狷愤  拼音:juàn fèn
偏急愤懑。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三表》:“臣既非狷愤以肆一朝之忿,又非矫激而希高世之名。”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 育 等狷愤,耻功不遂,妄造事端以盖前失,患终不弭。”
词语解释:泄愤  拼音:xiè fèn
发泄愤恨。 明 刘基 《杂诗》之二三:“蜜蜂死洩愤,鳲鳩死求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日夜切齿,将伺 柴 出而后洩愤於女。”
发泄内心的愤恨。 唐 徐彦伯 《登长城赋》:“张虎牙以泄愤,虬蝟鬚以蓄怒。”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她因为找不到工作,无处泄愤,就常常找我出气。”
词语解释:嗟愤  拼音:jiē fèn
叹恨;愤恨。《梁书·武帝纪上》:“人神怨结,行路嗟愤。”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京兆嗟愤,而鄙其浅露。”《宋史·兵志五》:“ 洮西 香子城 之战,官军贪功,有斩 巴氊角 部蕃兵以效级者,人极嗟愤。”
词语解释:悱愤  拼音:fěi fèn
(1).忧思郁结。 晋 成公绥 《啸赋》:“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緜。”
(2).指思虑郁结,渴求启发。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於翰墨。盖粗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
词语解释:恨愤  拼音:hèn fèn
怨愤。《后汉书·匈奴传论》:“永言前载,何恨愤之深乎!”《新唐书·段秀实传》:“ 朱泚 反,以 秀实 失兵,必恨愤,且素有人望,使骑往迎。”
词语解释:私愤  拼音:sī fèn
个人间的怨恨。《宋史·张永德传》:“ 高进 曰:‘ 张侍中 诛我宗党殆尽,希中以法,报私愤尔。’”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予谓史书,实録也。詔誥一时之大事,纵使帝之所行不能副其言,岂容悉没之乎?此自 迁 之私愤,而 吕氏 深取之,遂以判 班 马 之才识,予未敢知也。”
词语解释:厌愤  拼音:yàn fèn
厌恶愤恨。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近逢 公素 我同好,厌愤偷俗常鬱陶。”
词语解释:写愤  拼音:xiě fèn
犹发愤。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皇甫规 对策曰:‘陛下圣德钦明,闻灾责躬,咨嗟羣僚,招延敢諫臣,得践天庭承大问,此诚臣写愤毕命之期也。’”
词语解释:贡愤  拼音:gòng fèn
溃乱,惑乱。《文选·班固〈幽通赋〉》:“ 周 贾 盪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 周 , 庄周 ; 贾 , 贾谊 也。贡,溃也,愤,乱也。盪,盪不知所守也。 庄周 贾谊 ,有好智之才,而不以圣人为法,溃乱於善恶,遂为放盪之辞。”《汉书·叙传上》引此文,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庄周 、 贾谊 也。贡,惑也。愤,乱也。放盪惑乱死生祸福之正也。”
词语解释:义愤  拼音:yì fèn
被违反正义的事情所激发的愤怒。《后汉书·逸民传序》:“ 汉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藴藉义愤甚矣。” 清 龙启瑞 《粤西团练辑略序》:“威令之迫於上者鲜效,义愤之激於民者有功。” 毛泽东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虽然对于这些坏人坏事有一些了解,但熟视无睹,不引起义愤。”
词语解释:躁愤  拼音:zào fèn
烦躁愤怒。 宋 欧阳修 《与谢景山书》:“古人久困不得其志,则多躁愤佯狂,失其常节。”《宋史·南唐世家·李景》:“ 景 既失 淮南 之地,颇躁愤,恶其大臣 宋齐丘 、 陈觉 、 李徵古 ,皆杀之。”
词语解释:交愤  拼音:jiāo fèn
郁结愤懑,积满愤恨。 汉 王粲 《登楼赋》:“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於胸臆。”
词语解释:雠愤  拼音:chóu fèn
亦作“讐愤”。 仇恨愤怒。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庆平贼表》:“禀血涵气,咸百讐愤。”
词语解释:陵愤  拼音:líng fèn
骄浮愤激。《晋书·孙楚传论》:“违逊让之道,肆陵愤之气,丁年沉废,谅自取矣。”
词语解释:震愤  拼音:zhèn fèn
盛怒。《后汉书·张奂传》:“海内默默,人怀震愤。”
词语解释:鲠愤  拼音:gěng fèn
谓心中不平,充满义愤。《梁书·敬帝纪》:“大耻未雪,夙宵鯁愤。”
词语解释:遐愤  拼音:xiá fèn
谓遥相愤恨。《宋书·臧质传》:“僕以不肖,过蒙荣私,荷佩升越,光絶伦伍。家本北边,志存慷慨,常甘投生,以殉艰棘,惟恩思难,激气衝襟,故以眺 三湘 而永慨,望 九江 而遐愤。”
词语解释:伤愤  拼音:shāng fèn
悲愤。《三国志·吴志·张紘传》“出 紘 为 会稽 东部都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初 琅邪 赵昱 为 广陵 太守,察 紘 孝廉, 昱 后为 笮融 所杀, 紘 甚伤愤,而力不能讨。 昱 门户絶灭。及 紘 在东部,遣主簿至 琅邪 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
词语解释:酷愤  拼音:kù fèn
大恨,大仇。《新唐书·纪王李慎传》:“为我谢亲戚,酷愤已雪,下见先王无恨矣。”
词语解释:憎愤  拼音:zēng fèn
犹愤恨。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且儒生后进,换入武帅,或居於上,则多憎愤,必有怨言。”
词语解释:懑愤  拼音:mèn fèn
烦闷抑郁。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经术浅末,不晓天官,见其非常,昭昭再见,诚切恠之,诚懣愤。”
词语解释:抗愤  拼音:kàng fèn
激昂愤慨。 晋 潘岳 《西征赋》:“ 樊 抗愤以巵酒,咀彘肩以激扬。”《文选·范晔〈逸民传论〉》:“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不顾,多失其中行焉。” 吕延济 注:“高抗愤怒而不迴顾。”《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况輦轂咫尺,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愤,义士扼腕。”
词语解释:民愤  拼音:mín fèn
人民的愤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 汉成帝 用减死刑,赦天下罪徒等办法企图缓和民愤,当然都不能有什么效果。”
词语解释:慨愤  拼音:kǎi fèn
犹愤慨。《宋书·武帝纪上》:“公命世英纵,藏器待时,因心资敬,誓雪国耻,慨愤陵夷,诚发宵寐。”《北齐书·独孤永业传》:“初闻 晋州 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 永业 慨愤。”
词语解释:沮愤  拼音:jǔ fèn
沮丧愤懑。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予年四十矣,志於道亦有年,岂一旦受谴而并弃之,舍其所乐,自为沮愤,亦何益于事哉!”
词语解释:畜愤  拼音:chù fèn
(1).积蓄的怨愤。《后汉书·王符传》:“其轻薄姦轨,既陷罪法,怨毒之家冀其辜戮,以解畜愤。”
(2).指积聚怨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託讽。”一本作“蓄愤”。
词语解释:滞愤  拼音:zhì fèn
积愤。 唐 李白 《冬夜裴郎中薛侍御宴集序》:“礼成於意,欢生於同,滞愤积惨,篲扫汤沃。”
词语解释:愧愤  拼音:kuì fèn
羞愧愤慨。《晋书·王敦传》:“臣每慷慨於遐远,愧愤於门宗。”《南史·萧宏传》:“ 宏 自 洛口 之败,常怀愧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湘裙 愧愤,哭欲觅死,举家腾沸。” 刘揆一 《黄花岗之役》:“公闻 萍 、 瀏 、 醴 事败,击桌愧愤,寝食俱废。”
词语解释:愠愤  拼音:yùn fèn
犹积愤。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哀余衷之坎坎兮,独愠愤而增伤。”愠,一本作“ 藴 ”。
词语解释:摅愤  拼音:shū fèn
抒发怨愤。 汉 蔡邕 《瞽师赋》:“抚长笛以攄愤兮,气轰鍠而横飞。” 宋 李纲 《论建中兴之功札子》:“获观陛下恢復中原,攄愤千古,志愿毕矣。”《天讨·观鲁〈山东讨满洲檄〉》:“然亡国之民,动触忌讳,遗老无所攄愤,假託神怪,以寓光復之思,于此可见矣。”
词语解释:极愤  拼音:jí fèn
极大的愤慨。 唐 柳宗元 《闵生赋》:“ 重华 幽而野死兮,世莫得其伪真。 屈子 之悁微兮,抗危辞以赴渊。古固有此极愤兮,矧吾生之藐艰。”
词语解释:悒愤  拼音:yì fèn
忧愤。
词语解释:惋愤  拼音:wǎn fèn
怨恨愤慨。 宋 苏轼 《策断三》:“贵为将相,而不免囚徒之耻,宜其有惋愤鬱结而思变者,特未有路耳。”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焦仲卿》诗,有数病……其后府吏与母永诀,回身入房,此时不知几为徘徊,几为惋愤,而诗之情色,甚是草草。”
词语解释:抒愤  拼音:shū fèn
发泄怨愤。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玉剑讹》:“《中山狼传》为 宋谢良 所著,虽游戯之笔,当时必有所指,而不欲明言,托此以抒愤耳。”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 张 素号牡夜叉,一旦凶威大损,愈恨 马学士 计,惟毒苦其所赠姬以抒愤。”
词语解释:忌愤  拼音:jì fèn
怨愤;嫉恨。《旧唐书·黄巢传》:“时多朋党,小人谗胜,君子道消,贤豪忌愤,退之草泽。”《中国民间故事选·打碎的碗》:“因为只有沉默,才能从死堆中把陶工们救出来,才能不致于招来国王的忌愤。”
词语解释:崩愤  拼音:bēng fèn
痛心忿怒。《宋书·柳元景传》:“国祸寃深,凶人肆逆,民神崩愤,若无天地。”
词语解释:死愤  拼音:sǐ fèn
激愤敢死。《六韬·练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愤之士。”
词语解释:气不愤  拼音:qì bù fèn
亦作“ 气不忿 ”。 不服气。《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论起 春梅 又不是你房里丫头,你气不愤还教他伏侍大娘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 赵姨奶奶 听了,又气不忿,反説太便宜了我。” 邓友梅 《话说陶然亭》:“﹝ 老管 ﹞想到自己是被人硬逼着走到这坟墓里来的,既气不忿,又委曲,可又想不出离开这一伙他该往哪里去。”
词语解释:忾愤  拼音:kài fèn
愤怒,愤恨。 唐 常衮 《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支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公神道碑铭》:“由是愾愤边戎,徘徊孤剑。遂西至絶域,以奇功累授裨将。”
词语解释:惭愤  拼音:cán fèn
羞愧愤恨。《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惭愤欧血,因而寝疾。”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苏子美 为赛神会, 李 欲与, 苏 以其任子也,却之。 李 惭愤,致兴大狱。” 郭沫若 《今津纪游》四:“禅师自若,而美人惭愤,跳入庭前池水中,化为大蛇,蟠松而逝。”
词语解释:惊愤  拼音:jīng fèn
惊讶愤怒。《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 唐 无名氏《河东记·独孤遐叔》:“﹝ 遐叔 ﹞即下屋袱,稍於暗处,迫而察焉,乃真是妻也…… 遐叔 惊愤,久之,计无所出,乃就阶陛间捫一大砖,向座飞击,砖纔至地,悄然一无所有。”
词语解释:怒愤  拼音:nù fèn
愤怒。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 沙汀 《淘金记》二一:“寡妇怒愤似地瞅了对方一眼,接着又嘘口气,转身冲出去了。”
词语解释:忿愤  拼音:fèn fèn
愤怒不平。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股肱掾史,咸用忿愤,欲诣闕自理。”《世说新语·方正》“ 宣王 果大忿”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朝廷虑 高祖 不胜忿愤……乃使 毗 仗节为 高祖 军司马。”《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今大驾蒙尘,人思效命,而虏敢自送,众心忿愤。”
词语解释:恚愤  拼音:huì fèn
愤怒。《后汉书·隗嚣传》:“九年春, 嚣 病且饿,出城餐糗糒,恚愤而死。”《新唐书·刘幽求传》:“迁 杭 郴 二州,恚愤卒於道。”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朱淑贞璿玑图记》:“ 竇滔 有宠姬 赵阳臺 ,善歌舞。 若兰 苦加捶楚,由是 阳臺 积恨,谗毁交至, 滔 大恚愤。”
词语解释:离愤  拼音:lí fèn
忧愤。 明 陈子龙 《怨歌行》:“裁决适君意,离愤动君心。”
词语解释:叹愤  拼音:tàn fèn
感叹愤激。《后汉书·宦者传·孙程》:“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南史·柳元景传》:“军士咸欲尽力,及闻降,莫不叹愤。”《明史·徐学诗传》:“举朝莫不叹愤,而无有一人敢牴牾者。”
词语解释:羞愤  拼音:xiū fèn
羞愧而愤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二姊羞愤,遣夫赴愬於 高 。”
词语解释:嗔愤  拼音:chēn fèn
气愤;愤怒。 明 徐渭 《大寒岭啖新胡桃频婆诸果》诗:“猛风增食肉,嗔愤易睢盱。”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