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大愚戆愚颛愚凶愚饰智矜愚钝愚浅愚一得之愚
下愚守愚专愚诈愚丹愚骄愚慢愚大智如愚
疏愚庸愚孱愚冥愚顿愚鲰愚淫愚大智若愚
凡愚迷愚佯愚上愚乡愚驽愚孤愚秦智虞愚
顽愚凭愚暗愚蒙愚韫愚村愚悃愚 
迂愚朴愚幽愚芚愚谫愚僻愚愈愚 
狂愚昏愚惛愚以学愈愚鄙愚黔愚竭愚 
痴愚效愚懦愚赣愚进贤退愚憧愚积愚 
蠢愚朱愚椎愚贱愚幢愚憃愚衷愚 

词语解释:大愚  拼音:dà yú
极端无知。亦指极端无知的人。《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汉书·董仲舒传》:“上召视诸儒, 仲舒 弟子 吕步舒 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 章炳麟 《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
词语解释:下愚  拼音:xià yú
(1).极愚蠢的人。《论语·阳货》:“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狂夫下愚,不达大体。”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先王之法,所以待人者尽矣,自非下愚不移之才,未有不能赴者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枉了你是个读书明理之人!这种不过是下愚所为罢了。”
(2).谦词。用作自称。 三国 吴 华覈 《奉敕草对》:“猥命草对,润被下愚。”《红楼梦》第一二○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絶。”
词语解释:疏愚  拼音:shū yú
亦作“疎愚”。 粗疏笨拙;懒散愚昧。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况 稹 早岁而孤,资性疎愚。” 唐 方干 《偶作》诗:“若於巖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词语解释:凡愚  拼音:fán yú
(1).平庸愚味。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南史·张缵传》:“时 纘 从兄 謐 聿 并不学问,性又凡愚。”《百喻经·妇女患眼痛喻》:“凡愚之人,亦復如是。”
(2).指平庸愚昧的人。 唐 慧能 《坛经·疑问品》:“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浄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词语解释:顽愚  拼音:wán yú
(1).顽劣愚钝。《后汉书·律历志下》:“及王德之衰也,无道之君乱之於上,顽愚之史失之於下。” 唐 卢仝 《月蚀诗》:“密邇玉几前擘坼,奏上臣 仝 顽愚胸。”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出来的越顽愚,忒乖疎,便有 文宣王 哲剑难拘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
(2).指顽劣而愚钝的人。 汉 王充 《论衡·剌孟》:“谓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已有 孔子 ,己又以生矣。”
词语解释:迂愚  拼音:yū yú
(1).犹迂拙。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拙劣仍非速,迂愚且异专。” 宋 王安石 《谢手诏索文字表》:“臣初非秀颖,众谓迂愚,徒以弱龄,粗知强学。” 清 戴名世 《上刘木斋先生书》:“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乡邦之间,骨肉之际,横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
(2).指迂拙之人。 明 归有光 《长兴县编审告示》:“是诚非迂愚之所晓也。”
词语解释:狂愚  拼音:kuáng yú
(1).狂妄愚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尧 舜 为政,民无狂愚。”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僕甚悯之,甚厌之,每自省察或蹈其失,以为狂愚之归。”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此外频与 欧 美 女子言之,皆笑吾之狂愚也。”
(2).书疏中亦用为谦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臣以狂愚,不知忌讳。” 宋 范仲淹 《饶州谢上表》:“狂愚之诚,进多冒死。”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伏惟鉴其狂愚,少留意焉。”
词语解释:痴愚  拼音:chī yú
亦作“痴愚”。 愚昧,呆笨。 汉 王充 《论衡·道虚》:“痴愚之人,尚知怪之。”《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你不念他日后老景凄凉,却去恋个死人,可不是个痴愚不孝之辈!”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鬼门关以外的战争》:“然而如果写‘痴愚’,就不如写‘呆笨’;如果写‘缄默’,就不如写‘不做声’。”
词语解释:蠢愚  拼音:chǔn yú
愚蠢。《韩非子·忠孝》:“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一本作“ 惷愚 ”。 金 王若虚 《哀雁词》:“虽吾之智力可役而君之,而彼之蠢愚至死而不能诉。” 章炳麟 《訄书·商鞅》:“以蠢愚无知之民,起而议政令,则不足以广益,而衹以淆乱是非,非禁之将何道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 唐德 宗外怨 回纥 ,内忌功臣,想与 吐蕃 结盟来实现自己的蠢愚想法。”
词语解释:戆愚  拼音:gàng yú
亦作“戅愚”。 愚昧;愚直。《墨子·非儒下》:“其亲死,列尸弗歛,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戅愚甚矣。”《梁书·贺琛传》:“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戇愚。”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僕虽戅愚,然其行事足下所悉也。”
词语解释:守愚  拼音:shǒu yú
保持愚拙,不事巧伪。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无温故知新之明,而有守愚不览之闇。” 唐 韩偓 《守愚》诗:“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
词语解释:庸愚  拼音:yōng yú
(1).庸下愚昧。自谦之词。《镜花缘》第七回:“贱性庸愚,今承指教。”
(2).指庸下愚昧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高唱远和,不为庸愚吐。”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遭逢庸愚兮,有志莫伸。” 许地山 《狐仙》:“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词语解释:迷愚  拼音:mí yú
迷惑愚昧。《书·梓材》“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 孔 传:“今王惟用德和悦先后天下迷愚之民。”
词语解释:凭愚  拼音:píng yú
守愚。 唐 韩愈 《记梦》诗:“乃知仙人未贤圣,护短凭愚邀我敬。”
词语解释:朴愚  拼音:pǔ yú
质朴愚钝。常用为谦词。《汉书·南粤传》:“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 宋 司马光 《答周源同年书》:“ 光 生而朴愚,行能无所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臣之朴愚,必不敢奉詔。”
质朴愚拙。常用为谦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臣性禀朴愚,材昧机变,皆为叨据,果窃显荣。”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不知苟曲以取容,但信朴愚而自守。”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之二:“朴愚伤於家,放诞忌於国。”
词语解释:昏愚  拼音:hūn yú
(1).糊涂而愚蠢。《旧五代史·晋书·李从温传》:“后以多畜驼马,纵牧近郊,民有诉其害稼者, 从温 曰:‘若从尔之意,则我产畜何归乎?’其昏愚多类此也。” 宋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非关喜里乍昏愚; 庄周 曾作蝶, 薛伟 亦为鱼。” 蒋光慈 《乡情》诗:“我乡的农民也有点兴起,他们不如从前那般的昏愚。”
(2).指昏愚之事或人。《旧唐书·元行冲传》:“圣皇纂业,耽古崇儒,高曾规矩,宜所修袭,乃制昏愚,甄分旧义。”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以 子美 之才气……而时时步庸人之后尘,分昏愚之一饱,岂不痛哉!”
词语解释:效愚  拼音:xiào yú
犹效忠。语本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汉 祢衡 《鹦鹉赋》:“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词语解释:朱愚  拼音:zhū yú
朱,通“ 侏 ”。智术短浅,愚昧迟钝。《庄子·庚桑楚》:“ 南荣趎 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 王先谦 集解引 郭嵩焘 云:“《左·襄四年》传 杜 注:短小曰朱儒。朱愚盖智术短小之谓。”
词语解释:颛愚  拼音:zhuān yú
(1).愚昧,笨拙。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乃被逆贼诈造官军文牒,诬召 怀昌 。 昌 等顓愚,无备陷没。”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所嗟性顓愚,雅不晓佳画。”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
(2).愚昧笨拙的见解。谦词。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灌输真知,扬表方物,凡有知是,贡其顓愚,力小愿宏,企于改进。”
词语解释:专愚  拼音:zhuān yú
谓用心专一而至不通情事。《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坠)阬岸。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
词语解释:孱愚  拼音:chán yú
(1).鄙陋愚拙。 唐 元稹 《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臣诚虽恳到,性本孱愚,任重忧深,惊惶失据。”《旧唐书·贾耽传》:“臣幼切磋於师友,长趋侍於轩墀,自揣孱愚,叨荣非据,鸿私莫答,夙夜兢惶。” 明 李东阳 《先叔父前金吾左卫百户李公墓志铭》:“ 东阳 孱愚,赖我叔父以有今日。”
(2).指鄙陋愚拙之人。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祗膺宠异,载被孱愚,心戴云天,足临渊谷。”
词语解释:佯愚  拼音:yáng yú
伪装愚笨。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叙》:“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汉 王粲 《王商论》:“闭口而获诽谤,况敢直言乎?虽隐身深藏,犹不得免,是以 宁武子 佯愚, 接舆 为狂,困之至也。”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一:“但爱 臧生 能诈圣,可知 宁子 解佯愚?”
词语解释:暗愚  拼音:àn yú
愚昧。 宋 梅尧臣 《乐椽自淮南回示新诗》诗:“我虽暗愚眼不盲,要识合如 刘长卿 。”
词语解释:幽愚  拼音:yōu yú
幽暗愚昧。多用为自谦之辞。《南齐书·虞玩之传》:“詔逮幽愚,谨陈妄説。” 唐 方干 《初归故里献侯郎中》诗:“不是幽愚望荣忝,君侯异体亦何安。”
词语解释:惛愚  拼音:hūn yú
昏庸愚昧。《管子·四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鉴焉。’”
词语解释:懦愚  拼音:nuò yú
亦作“愞愚”。 怯弱愚昧。 唐 李翱 《论事疏表》:“伏惟陛下明圣,思博闻天下之事以助政理,故臣敢忘其愞愚而尽忠焉。”
词语解释:椎愚  拼音:zhuī yú
愚笨。 章炳麟 《訄书·别录一》:“ 滇 府之师,非甚椎愚,不求其扰而狎也。”
词语解释:凶愚  拼音:xiōng yú
凶顽愚昧的人。《列子·杨朱》:“仁圣亦死,凶愚亦死。”《尹文子·大道上》:“圣贤仁智,命善者也;顽嚚凶愚,命恶者也。”《旧唐书·张柬之传》:“提挈子弟,啸引凶愚,聚会蒱博,一掷累万。”
词语解释:诈愚  拼音:zhà yú
谓欺诈愚人。《礼记·乐记》:“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 孔颖达 疏:“知者诈愚,谓欺诈愚人也。”
词语解释:冥愚  拼音:míng yú
犹愚昧。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然某虽至冥愚,内荷阁下之顾,夙夕感慨,思有所报。” 明 方孝孺 《深虑论》七:“后世虽有冥愚暴悍之主,天犹容而不遽絶之。”
词语解释:上愚  拼音:shàng yú
至愚。《荀子·儒效》:“狂惑戇陋之人,乃始率其羣徒,辩其谈説,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夫是之谓上愚。” 王先谦 集解引 刘台拱 曰:“上愚犹言极愚。”
词语解释:蒙愚  拼音:méng yú
愚昧。《战国策·韩策一》:“ 韩 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
词语解释:芚愚  拼音:tún yú
愚蠢。 宋 欧阳修 《谢胥学士启》:“伏蒙某官悯芚愚之无似,加品目之惟优。”
词语解释:以学愈愚  拼音:yǐ xué yù yú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 孟子 曰:‘人皆知以食愈飢,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於学问,以修其性。”
词语解释:赣愚  拼音:gàn yú
刚直而愚蠢。《墨子·非儒下》:“其亲死,列尸弗敛,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赣愚甚矣。”
词语解释:贱愚  拼音:jiàn yú
低贱庸愚。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自顾贱愚不肖,无尺寸可以上补聪明。”
词语解释:饰智矜愚  拼音:shì zhì jīn yú
谓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语本《庄子·山木》:“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验世人之饰智矜愚,爱憎由己者多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 刘知几 《史通》称 舜 囚 尧 , 禹 放 舜 , 啟 诛 益 , 太甲 杀 伊尹 , 文王 杀 季歷 , 成汤 伪让, 仲尼 饰智矜愚。斯数言者, 战国 有之。”
词语解释:丹愚  拼音:dān yú
谦词。赤诚的心。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录尚书事到省表》:“虽守丹愚,竞絶蠲恕。”《晋书·庾羲传》:“敢缘弘政,献其丹愚。”《南齐书·王融传》:“敢布丹愚,仰闻宸听。”
词语解释:顿愚  拼音:dùn yú
犹愚钝。顿,通“ 钝 ”。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彊大食细弱,知慧反顿愚。”
词语解释:乡愚  拼音:xiāng yú
旧时对乡村老百姓的蔑称。《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以致欺瞒良善,吞嚼乡愚,串通吏胥侵渔,隐匿,拖欠,无所不至。” 郑观应 《盛世危言·禁烟上》:“鱼肉乡愚,欺压良懦,而於禁烟之事,仍无实效可观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你再迟疑,我办你一个欺压乡愚之罪。”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 大山 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聚众抗捐,联合罢佃啊!”
词语解释:韫愚
愚笨的样子
词语解释:谫愚  拼音:jiǎn yú
浅薄愚笨。 清 龚自珍 《〈蒙古声类表〉序》:“下士譾愚,冥搜博采,求其贯通,不亦劳矣!”
词语解释:鄙愚  拼音:bǐ yú
(1).鄙陋愚昧。多用为自谦之词。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下言而当,则以为胜己;不当,贱其鄙愚。”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君云臣鄙愚,造化非所测;阴阳有开闭,此实智者责。”
(2).指鄙陋愚昧之人。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某乃村墅鄙愚,门人相竞,尚不能断,况冥晦间事乎?”
词语解释:进贤退愚  拼音:jìn xián tuì yú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 宋 苏轼 《贺正表》之一:“进贤退愚,蛮夷率服。”
词语解释:幢愚
愚昧
词语解释:钝愚
愚笨;迟钝
词语解释:骄愚  拼音:jiāo yú
骄纵愚笨。《旧唐书·马周传》:“ 尧 舜 之父,犹有 朱 均 之子。儻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
词语解释:鲰愚  拼音:zōu yú
愚陋。 宋 沉括 《谢赐对衣表》:“伏念臣降才鯫愚,趣学卑陋。”
词语解释:驽愚  拼音:nú yú
驽钝愚昧。 明 张居正 《辞免恩命疏》:“岂臣之駑愚,可容忝窃?”
词语解释:村愚  拼音:cūn yú
(1).粗笨。《西游记》第八七回:“他四众顺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逊避。 猪八戒 村愚,把长嘴掬一掬,叫道:‘让路!让路!’” 明 张居正 《暮宿田家》诗:“攘袂再三起,向我夸耕桑。体貌虽村愚,言语多慨慷。”
(2).旧时对乡下人的贬称。 清 郑燮 《喝道》诗:“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一杯白水荒涂进,惭愧村愚百姓心。”《廿载繁华梦》第二回:“ 周庸祐 暗想:这回局面不同,不如回乡择聘,多花几块钱,好夸耀村愚,显得自己的气象。”
词语解释:僻愚  拼音:pì yú
僻陋暗昧。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故我之所以能安於僻愚,不慕势利者,我父既不以养己者责我,而又宽我儿女猥众之忧故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但谓字列为义,无復章句,书名僻愚,义旨隐奥。”
词语解释:黔愚  拼音:qián yú
指平民百姓。 唐 韦瓘 《南陵县大农陂记》:“且黔愚皆苦於始作,而泰於成功。”
词语解释:憧愚  拼音:chōng yú
愚昧。亦指愚昧之人。《大戴礼记·千乘》:“作起不敬,以欺惑憧愚。” 孔广森 补注:“造作不畏法之事,以惑愚民。”
词语解释:憃愚  拼音:chōng yú
愚蠢。《礼记·哀公问》:“寡人憃愚冥烦,子志之心也。”《战国策·魏策一》:“ 魏王 曰:寡人憃愚,前计失之。” 宋 司马光 《祭庞颖公文》:“孤苦憃愚,不能自立,长号四望,谁復顾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葸耎者不为长,憃愚者不为长。”
词语解释:浅愚  拼音:qiǎn yú
浅陋无知。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家人》:“ 懿公 浅愚,不深受谋,无援失国,为 狄 所贼。”
词语解释:慢愚  拼音:màn yú
迟钝无知。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慤之懽心。”
词语解释:淫愚  拼音:yín yú
亦作“ 淫遇 ”。 惑乱愚弄。《墨子·非儒下》:“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孙诒让 间诂:“遇与愚通。”《晏子春秋·外篇下一》:“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
词语解释:孤愚  拼音:gū yú
孤陋愚昧。 宋 曾巩 《乞登对状》:“分以孤愚,老于疎远。”
词语解释:悃愚  拼音:kǔn yú
犹悃诚。 明 徐渭 《代请吴总督启》:“折衝於俎,冀聆謦欬之珍;借筯为筹,亦效悃愚之琐。”
词语解释:愈愚  拼音:yù yú
治愚。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孟子 曰:‘人皆知以食愈飢,莫知以学愈愚。’”
词语解释:竭愚  拼音:jié yú
自谦之词。谓尽其愚见。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竭愚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后汉书·乐恢传》:“臣寿命垂尽,临死竭愚,惟蒙留神。”
词语解释:积愚  拼音:jī yú
犹群愚,群氓。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故民者,积愚也。故夫民者虽愚也,明上选吏焉必使民与焉。”
词语解释:衷愚  拼音:zhōng yú
愚忠。谓尽忠而不明事理。多用作臣子上言于帝王的自谦之词。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易生避难》:“臣子道:‘愿竭衷愚,掛冠去,復何辞。’”
词语解释:一得之愚  拼音:yī de zhī yú
对自己意见的谦词。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语出《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喜拜重来之命,试伸一得之愚。”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潮汐》:“余復推其所以,故今先録燕宣二论於前,仍列史论并予一得之愚於底,以俟博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越铎>出世辞》:“吾儕庶士,坐观其成,儻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於国民之外。”参见“ 一得 ”。
词语解释:一得  拼音:yī de
(1).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金亮南侵》:“臣有愚虑,请殫一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我愿意把‘愚者’的‘一得’贡献给诸位同学。”
(2).尽得,全得。《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於天下,民无不足,无不瞻者。” 郑玄 注:“五事得则民足。” 孙希旦 集解:“一得,犹言尽得也。”
(3).得到一件或一个。《汉书·鲍宣传》:“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叔向 之母, 申 氏之子,非不能一得,然不能常也。”
(4).一旦得以,一旦能够。《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一得把臂入林,桂巾垂枝,携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
词语解释:大智如愚  拼音:dà zhì rú yú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宋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亦作“ 大智若愚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或谓 骆公 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 楚 在 蜀 ,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词语解释:大智若愚  拼音:dà zhì ruò yú
见“ 大智如愚 ”。
词语解释:大智如愚  拼音:dà zhì rú yú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宋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亦作“ 大智若愚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或谓 骆公 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 楚 在 蜀 ,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词语解释:秦智虞愚  拼音:qín zhì yú yú
春秋 时 百里奚 为 虞 大夫,无所作为, 虞 亡入 秦 ,与 蹇叔 、 由余 等共辅 穆公 建立霸业。见《史记·秦本纪》。后以“秦智虞愚”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 清 钱谦益 《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 楚 材 晋 用,国士所以长嗟; 秦 智 虞 愚,贤哲为之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