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怡愉敷愉孚愉平愉煦愉呴愉神怿气愉 
欢愉喣愉忻愉欨愉心旷神愉諠愉婉愉 
愉愉劬愉和愉佚愉怢愉吴愉  
恬愉欣愉不愉宽愉喧愉夷愉  

词语解释:怡愉  拼音:yí yú
喜悦;和悦。《新唐书·柳宗元传》:“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宋史·孝宗纪赞》:“父子怡愉,同享高寿。”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君本长者,居常怡愉简默,温温不见臧否。”
词语解释:欢愉  拼音:huān yú
欢乐愉快。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朝游夕宴,究欢愉之极。”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故其平生遇欢愉、穷窘、悲愁、死生之变,以为是数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仍然是很健壮。耳微聋,脸上常浮泛着欢愉的笑容。”
懽愉:欢乐愉快。 南朝 梁 何逊 《秋夕叹白发》诗:“宵长壁立静,廓处谢懽愉。”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懽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陈去病 《岁暮感怀》诗:“顾惟懽愉人,漠然不关繫。”
词语解释:愉愉  拼音:yú yú
(1).和顺貌;和悦貌。《礼记·祭义》:“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 孙希旦 集解:“‘愉愉乎其忠’者,言其和顺之发於诚也。”《论语·乡党》:“私覿,愉愉如也。”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愉愉,颜色和。” 唐 韩愈 《复志赋》:“时乘閒以获进兮,颜垂欢而愉愉。” 宋 司马光 《答周同年书》:“今陛下慈爱宽仁,与羣臣言,愉愉和颜色,如接宾友。” 清 戴名世 《抚盗论》:“而一二腐儒懦夫亲见其祸如此其大,而以招抚为名,呴呴愉愉奉之。”
(2).心情舒畅。 汉 张衡 《东京赋》:“我有嘉宾,其乐愉愉。” 唐 柳公权 《小说旧闻记·王铎》:“﹝ 王鐸 ﹞於 永寧 里第,别构书斋,每退朝,独处其中,愉愉如也。”
词语解释:恬愉  拼音:tián yú
快乐。《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於体。” 成玄英 疏:“恬愉,乐也。” 晋 支遁 《咏怀》:“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宋 王安石 《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之二:“伏愿备膺多福,大庇羣生,人永恬愉之安,物无疵癘之苦。”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归,不问世事,恬愉冲夷,沦隐以没。”
词语解释:敷愉  拼音:fū yú
和悦貌。《玉台新咏·古乐府〈陇西行〉》:“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按,《广文选》卷十二作“敷腴”。参见“ 敷腴 ”。
词语解释:敷腴  拼音:fū yú
喜悦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五:“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唐 杜甫 《遣怀》诗:“忆与 高 李 辈,论交入酒壚,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仇兆鳌 注:“敷腴,喜悦之色。” 宋 苏轼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嵐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 吴 。”
词语解释:喣愉  拼音:xǔ yú
和悦。 唐 元稹 《苦雨》诗:“隐忍心愤恨,翻为声喣愉。”
词语解释:劬愉  拼音:qú yú
恳切和悦。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吊伤色惨怛,唁失词劬愉。”
词语解释:欣愉  拼音:xīn yú
喜悦。 唐 李华 《无疆颂·玄宗文颂》:“天下既定,父 尧 子 舜 ,归於国都,无不欣愉,无不涕濡。” 宋 苏轼 《杭州到状》:“即谐瞻奉,预切欣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十章:“ 改霞 借着星光和稻地水面反映蓝天的夜光,观察到 生宝 脸上欣愉的笑容。”
词语解释:孚愉  拼音:fú yú
愉悦,欢乐。 南朝 宋 鲍照 《拟青青陵上柏》诗:“舆童唱《秉椒》,櫂女歌《采莲》,孚愉鸞阁上,窈窕凤楹前。”
词语解释:忻愉  拼音:xīn yú
欢快。 唐 权德舆 《侍从游后湖宴坐》诗:“家人亦恬旷,稚齿皆忻愉。” 宋 曾巩 《贺转运状》:“将承望于餘光,但忻愉于懦思。” 宋 苏轼 《定州到状》:“得请近藩,假涂治境,即谐披奉,预切忻愉。”
词语解释:和愉  拼音:hé yú
犹和悦。和颜悦色,心情舒畅。《文子·守静》:“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淮南子·俶真训》:“古之圣人其和愉寧静,性也。”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阮公 咏怀,反復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俶诡不覊,读者莫求归趣。”
词语解释:不愉  拼音:bù yú
不苟且。愉,通“ 偷 ”。《周礼·地官·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 郑玄 注:“愉谓朝不谋夕。”《荀子·王霸》:“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他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 王先谦 集解:“愉读为偷。”
词语解释:平愉  拼音:píng yú
平和愉悦。《荀子·正名》:“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
词语解释:欨愉  拼音:xū yú
喜悦貌。《文选·嵇康〈琴赋〉》:“其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欢释,抃舞踊溢。” 李善 注引《说文》:“欨,笑貌也。”今本《说文·欠部》作“欨,一曰笑意”。 李周翰 注:“欨愉,喜悦貌。”
词语解释:佚愉  拼音:yì yú
安逸欢愉。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奉别以来,艰戚、佚愉、闲居、行役,梦寐无时不相接,忘其为两年之久、千里之远也。”
词语解释:宽愉  拼音:kuān yú
宽舒和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於褊量,而止於弘识。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大喜荡心,微仰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即歇。”
词语解释:煦愉  拼音:xù yú
亦作“ 煦媮 ”。温煦,和悦。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诗之一:“煦媮命僮僕,可以树桑麻。” 唐 元稹 《后湖》诗:“ 郑公 理三载,其理用煦愉。”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又善煦愉接下。” 常任侠 《春曦之歌》:“﹝光芒﹞如一慈母,赐诸物以煦愉的和祥。”
词语解释:心旷神愉  拼音:xīn kuàng shén yú
同“ 心旷神怡 ”。 清 薛福成 《白雷登海口避暑记》:“於斯之际,蠲烦涤嚣,心旷神愉,窃意世间所谓神仙者之乐不是过也。”
词语解释:怢愉  拼音:tū yú
洒脱和悦。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观是词者,当以谓 西垣 才思艳逸,虽 苗 俗荒恶,而称之柔冶怢愉,其词朴秀若天成,得古歌謡之意。”
词语解释:喧愉  拼音:xuān yú
欢快,欢悦。諠,用同“ 欢 ”。 唐 刘恭伯 《寿州护军大夫梁公创制功绩记》:“士卒之富者乐其业,贫者安其居。歌謡諠愉,令美充塞。”
词语解释:呴愉  拼音:hǒu yú
同“ 呴俞 ”。 《方言》第十二“怤愉,悦也” 晋 郭璞 注:“怤愉,犹呴愉也。”
词语解释:諠愉  拼音:xuān yú
1.欢快,欢悦。諠,用同"欢"。
词语解释:吴愉  拼音:wú yú
见“ 吴歈 ”。
词语解释:吴歈  拼音:wú yú
(1). 春秋 吴国 的歌。后泛指 吴 地的歌。《楚辞·招魂》:“ 吴 歈 蔡 謳,奏大吕些。” 王逸 注:“ 吴 蔡 ,国名也。歈、謳,皆歌也。” 唐 宋若华 《嘲陆畅》诗:“ 双成 走报监门卫,莫使 吴 歈入 汉 宫。”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吴 歈 越 艳, 鲁 酒 梁 樽。” 清 姚鼐 《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三十二韵》:“形容羣作颂,传咏慰 吴 歈。”亦作“ 吴愉 ”。《文选·左思〈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 刘逵 注:“愉。 吴 歌也。”
(2).指昆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蛾眉 越 女才承选,《燕子》 吴 歈早擅塲。” 王季思 等注:“ 吴 歈,指昆曲,《燕子笺》是用昆曲演唱的。”
词语解释:夷愉  拼音:yí yú
和乐。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追三代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词语解释:神怿气愉  拼音:shén yì qì yú
形容欢欣愉快。 清 薛福成 《重建苏州南禅寺钟楼记》:“移故 海宁寺 鐘置楼上以属 沧浪亭 ,浮屠时其撞击,鏗鍧朝夕,由是 苏 之士民神懌气愉,而瞻听益严以悚。”
词语解释:婉愉  拼音:wǎn yú
和悦。《韩诗外传》卷三:“居则婉愉,怒则胜敌。” 唐 令孤楚 《贺南郊表》:“尽诚信以奉先,极婉愉而致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