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愉愉愉乐愉婉愉娱愉易愉目愉饱愉綖
愉怡愉色愉怿愉佚愉慰愉殷愉舞愉惨
愉悦愉艳愉心愉敖愉快愉静愉逸 

词语解释:愉愉  拼音:yú yú
(1).和顺貌;和悦貌。《礼记·祭义》:“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 孙希旦 集解:“‘愉愉乎其忠’者,言其和顺之发於诚也。”《论语·乡党》:“私覿,愉愉如也。”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愉愉,颜色和。” 唐 韩愈 《复志赋》:“时乘閒以获进兮,颜垂欢而愉愉。” 宋 司马光 《答周同年书》:“今陛下慈爱宽仁,与羣臣言,愉愉和颜色,如接宾友。” 清 戴名世 《抚盗论》:“而一二腐儒懦夫亲见其祸如此其大,而以招抚为名,呴呴愉愉奉之。”
(2).心情舒畅。 汉 张衡 《东京赋》:“我有嘉宾,其乐愉愉。” 唐 柳公权 《小说旧闻记·王铎》:“﹝ 王鐸 ﹞於 永寧 里第,别构书斋,每退朝,独处其中,愉愉如也。”
词语解释:愉怡  拼音:yú yí
快乐和悦。 宋 欧阳修 《张子野墓志铭》:“ 子野 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 清 刘大櫆 《方庭粹六十寿序》:“故君虽燕居独处,未尝有愉怡懽欣之色。”
词语解释:愉悦  拼音:yú yuè
欢乐,喜悦。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千载一会,愉悦无斁。”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清史稿·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后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闻恶言,愉悦不改其常。”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电灯光发出特别明亮愉悦的光辉。”
词语解释:愉乐  拼音:yú lè
欢乐。《楚辞·九章·思美人》:“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 江 夏 以娱忧。” 南朝 宋 鲍照 《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载其愉乐,申其歌舞。”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肥肉大酒,淋漓酣嬉;穷极愉乐,必厌乃去。” 王统照 《春雨之夜》:“和美的声音,容易触发人的深感,而幽凄的音响却难给人以愉乐的同情。”
词语解释:愉色  拼音:yú sè
和悦的神色。《礼记·祭义》:“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叶圣陶 《穷愁》:“母闻之,枯颜色呈愉色,口喃喃宣佛号不止。”
词语解释:愉艳  拼音:yú yàn
华艳悦人。 南朝 宋 鲍照 《咏采桑》:“ 卫 风古愉艷, 郑 俗旧浮薄。”
词语解释:愉婉  拼音:yú wǎn
和顺,欢悦。 明 李东阳 《明故赠翰林院编修蒋君墓表》:“君事父愉婉,在官得异味必思其母。”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余卞急兮多冯怒,弟愉婉兮徐相喻。”
词语解释:愉怿  拼音:yú yì
快乐,高兴。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伊母解带系其腰,儿殊大不愉怿。”
词语解释:愉心  拼音:yú xīn
愉悦心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妍谈既愉心,哀弄信睦耳。”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愉心炫目,俱谋越礼之讥。”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呼天请命之暇,岂能愉心和气。”
词语解释:愉娱  拼音:yú yú
娱乐。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凌 恒山 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媮娱:愉快。《楚辞·远游》:“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自乐。” 洪兴祖 补注:“媮,乐也。音俞。”《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凌 恆山 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王逸 注:“聊且愉乐以忘忧也。愉,一作媮。” 洪兴祖 补注:“并音俞。”
词语解释:愉佚  拼音:yú yì
亦作“ 愉逸 ”。 安逸;快乐。《荀子·性恶》:“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往时 张旭 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必于草书焉发之。”
词语解释:愉敖  拼音:yú áo
游乐。 汉 张衡 《思玄赋》:“愁蔚蔚以慕远兮,越 卬州 而愉敖。”
词语解释:愉易  拼音:yú yì
犹平和。《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 陈奇猷 集释:“《尔雅·释詁》:‘易,平也。’则愉易与平静义同……谓为君者听臣下言事,当虚静其心以待之,己不言其事,而使臣下言及之。”
词语解释:愉慰  拼音:yú wèi
犹欣慰。《清史稿·允禩传》:“此实仰体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绪,想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
词语解释:愉快  拼音:yú kuài
快乐,适意。《史记·酷吏列传序》:“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晡时,僧却回,色殊愉快。” 刘半农 《敲冰》诗:“结着七十里路的坚冰,阻碍着我愉快的归路。”
媮快:快乐,适意。《汉书·酷吏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媮快乎?”《史记·酷吏列传序》作“愉快”。
词语解释:愉目  拼音:yú mù
悦目。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濯 伊 临 灞 ,荡心愉目。”
词语解释:愉殷  拼音:yú yīn
谓快乐于兴盛之时。《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於愉殷赤心之所。” 王先谦 集解:“愉殷者,当殷盛之时而愉乐。”
词语解释:愉静  拼音:yú jìng
和乐安静。《淮南子·俶真训》:“古之人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荡於外,万物恬漠以愉静。”
词语解释:愉饱  拼音:yú bǎo
谓偷取一饱。愉,通“ 偷 ”。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 王利器 校注引 俞樾 曰:“愉读为‘偷’,古字通。”
词语解释:愉舞  拼音:yú wǔ
欢乐地舞蹈。《淮南子·泰族训》:“员中规,方中矩,动成兽,止成文,可以愉舞而不可以陈军。”
词语解释:愉逸  拼音:yú yì
见“ 愉佚 ”。
词语解释:愉佚  拼音:yú yì
亦作“ 愉逸 ”。 安逸;快乐。《荀子·性恶》:“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往时 张旭 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必于草书焉发之。”
词语解释:愉綖  拼音:yú yán
懈怠迟缓。愉,通“ 偷 ”。《吕氏春秋·勿躬》:“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 高诱 注:“愉,解;綖,缓。” 陈奇猷 校释:引 王念孙 曰:“綖当为‘綎’……愉,即‘安肆日偷’之偷。”
词语解释:愉惨  拼音:yú cǎn
欢乐和忧戚。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制作楷模》:“画人物者,必先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田家自有醇甿朴野之真,恭驁愉惨又在其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