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首字词组
愆期愆时愆锁愆晴愆旸愆误愆位愆佚
愆尤愆则愆阙愆戾愆忘愆罪愆亢愆度
愆阳愆违愆负愆序愆悔愆虞愆乏愆忤
愆素愆衅愆面愆缧愆滞愆紊愆令愆囚
愆咎愆失愆谬愆弊愆悬愆犯愆愆 
愆伏愆候愆邪愆堕愆怠愆目愆耗 
愆过愆和愆错愆忒愆瑕愆痾愆鄙 
愆义愆德隳好愆殃愆淫愆诛愆程愆仪 

词语解释:愆期  拼音:qiān qī
误期,失期。《易·归妹》:“归妹愆期,迟归有待。”《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张居正 《答江西巡抚王又池》:“ 泰和 盗发于公未任之前,今愆期未获,似亦用非其任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且於省试、京试,恐场期太迫,路远愆期,有负观光之志。”
词语解释:愆尤  拼音:qiān yóu
过失,罪咎。 汉 张衡 《东京赋》:“卒无补於风规,祇以昭其愆尤。”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十八:“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宋 司马光 《为庞公让明堂加恩第二表》:“臣禄秩已丰,勤劬至薄,不可復加,固难褒进,以重愆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汝辈宜各洗心,为主効力,从前愆尤,悉不计较。”
词语解释:愆阳  拼音:qiān yáng
亦作“ 愆暘 ”。 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左传·昭公四年》:“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愆,过也。谓冬温。”《逸周书·时训》:“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俯,民多流亡。”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实忧灾沴,重困 杭 人。”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释玄照》:“今愆暘经时,国内荒饉,可致甘泽,以救生灵。” 明 刘基 《次韵石末公闵雨》:“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词语解释:愆素  拼音:qiān sù
谓越过原来计划。语本《左传·宣公十一年》:“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杜预 注:“不过素所虑之期也。” 杨伯峻 注:“素谓原来计划。《广雅·释詁》:‘素,本也。’” 唐 陆贽 《韩滉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制》:“张我威武,实我资储,令必应期,谋无愆素。” 宋 王安石 《赐元丰敕令格式表》:“虑无愆素,举必要终。”
词语解释:愆咎  拼音:qiān jiù
罪过。《后汉书·章帝纪》:“朕新离供养,愆咎众著,上天降异,大变随之。” 唐 皮日休 《旌王宇》:“若 宇 之道真忠烈之士哉。不以其父得天下为利,以反道为虑;不以己将为天子之子为贵,以愆咎为戒。”《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为坛於 泰山 ,柴燎祀天,以岁旱谢愆咎,礼如南郊。”
词语解释:愆伏  拼音:qiān fú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孔丛子·论书》:“是故阴阳清和,五星来备,烈风雷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明 舜 之行合於天也。”《宋书·王弘传》:“荏苒推迁,忽及三载,遂令负乘之衅,彰著幽明,愆伏之灾,患缠氓庶。” 宋 欧阳修 《原弊》:“夫阴阳在天地间,腾降而相推,不能无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气,不能无疾病也。”
词语解释:愆过  拼音:qiān guò
罪恶,罪过。《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萇 到国数月,骄淫不法,愆过累积。”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虬须叟》:“ 吕用之 屠割生民……实愆过已盈,神人共怒。” 清 陈确 《柬同志》:“而愆过日积,又岂止一言、一行而已哉。”
词语解释:愆义  拼音:qiān yì
违反道义。《左传·定公十年》:“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於神为不祥,於德为愆义,於人为失礼。” 晋 陆机 《文赋》:“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词语解释:愆时  拼音:qiān shí
失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文水》:“水出 謁泉山 之上顶,俗云‘暘雨愆时,是謁是祷’,故山得名。” 宋 秦观 《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上凭鸿雁传,下託鲤鱼送。二物或愆时,已辱移文讼。”
词语解释:愆则  拼音:qiān zé
越轨。 南朝 梁 沉约 《大观舞歌》:“举无諐则,动无失正。”
词语解释:愆违  拼音:qiān wéi
(1).过失。《法言·吾子》“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晋 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 唐 陆贽 《论度支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妄作但不施用,岁计必免愆违。”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虽其后壮有室,稍有愆违,即令长跽受杖。”
(2).失时。《明史·雷复传》:“今雨雪愆违,饥民疾病流离,困瘁万状。”
词语解释:愆衅  拼音:qiān xìn
过错。 晋 刘琨 《答卢谌》诗:“愆衅仍彰,荣宠屡加。”《南史·庾悦传》:“今愆衅如山,荣任不损。”
词语解释:愆失  拼音:qiān shī
过失。《汉书·王莽传下》:“保成师友祭酒 唐林 、故諫议祭酒 琅邪 纪逡 ……德行醇备,至於黄髮,靡有愆失。”《南史·范泰传》:“ 少帝 在位,多诸愆失, 泰 上封事极諫。” 前蜀 杜光庭 《川主令公南斗醮词》:“因其愆失,灾及生灵。”《明史·席书传》:“乞宥其愆失,俾获自新。”
词语解释:愆候  拼音:qiān hòu
失时。 唐 李德裕 《论九宫贵神坛状》:“累年以来,水旱愆候。”《新唐书·张廷珪传》:“而顷阴阳愆候,九穀失稔, 关 辅 尤剧。”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臣近三上表……以阴阳不调,雨雪愆候,乞欲免黜。”
词语解释:愆和  拼音:qiān hé
失和。《明史·弋谦传》:“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明史·郑三俊传》:“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録囚,流徒以下皆减等。”
词语解释:愆德隳好
丧失道义,破坏友好
词语解释:愆锁
罪锁
词语解释:愆阙  拼音:qiān quē
(1).过错。《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闕,慙愧怖悸。”
(2).缺失。《宋史·河渠志七》:“连岁雨泽愆闕,江湖退缩,渠形尤亢。”
词语解释:愆负  拼音:qiān fù
过失。《三国志·魏志·满宠传》“初, 彧融 闻考掠 彪 ,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 宠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杨公 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祐。”
词语解释:愆面  拼音:qiān miàn
久不见面,久违。《汉武帝内传》:“天事劳我,致以愆面。”
词语解释:愆谬  拼音:qiān miù
错误,过失。语本《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新唐书·阎立德传》:“﹝ 用之 ﹞初为 彭州 参军,尝摄録事,一日纠愆谬不法数十事,太守以为材。”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接於目而睹,则戒慎其仪容;接於耳而闻,则恐惧有愆谬。”
词语解释:愆邪  拼音:qiān xié
过失和邪恶。《隋书·天文志中》:“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伺愆邪,察不祥。”
词语解释:愆错  拼音:qiān cuò
差错,失调。《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寃痛之声,上达于九天,下流於九泉,鬼神怨怒,阴阳为之愆错。”
词语解释:愆殃  拼音:qiān yāng
过失;灾祸。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谓内思而自策,算乃昔之愆殃。” 明 刘基 《天说下》:“昼昏夜明,瘴疫流行,水旱愆殃,天之病也。”
词语解释:愆晴  拼音:qiān qíng
久雨未晴。 明 文徵明 《雨中杂述》诗之三:“雨从四月晦,数日尚愆晴。”
词语解释:愆戾  拼音:qiān lì
罪戾,罪过。《三国志·蜀志·刘封传》“遂表辞 先主 ,率所领降 魏 ”裴松之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宋书·王僧达传》:“书不入於学伍,行无愆戾。”《清史稿·世祖纪二》:“朕既知有过……未能省改,过端日积,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词语解释:愆序  拼音:qiān xù
谓时序失调。语本《左传·文公元年》:“履端於始,序则不愆。”《南史·宋纪中·文帝》:“五年春正月乙亥,詔以阴阳愆序,求讜言。”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 居易 忝奉詔条,愧无政术,既逢愆序,不敢寧居。”
词语解释:愆缧  拼音:qiān léi
愆戾,罪行。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你是箇昧血心、欺良善、图荣贵……仗岳父门楣,犯不道愆縲。”
词语解释:愆弊  拼音:qiān bì
指朝廷在政治上的过失与流弊。《宋书·王僧达传》:“民有咨瘼之声,君表纳隍之志。下有愆弊之苦,上无侈豫之情。”
词语解释:愆堕  拼音:qiān duò
犹失误。《后汉书·明帝纪》:“百姓勉务桑稼,以备灾害。吏敬厥职,无令愆堕。”
词语解释:愆忒  拼音:qiān tuī
过失,差错。《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汉 扬雄 《太常箴》:“匪愆匪忒,君子攸宜。” 明 归有光 《应制论·明君恭己而成功》:“使天道少有不顺,而愆忒或见於上,吾心所以悚惕者,当无敢少寧者矣。”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 孙蓀娘 ﹞嫁 修园先生 ,去容饰,勤内政……内无愆忒,外无遗忘。”
词语解释:愆淫  拼音:qiān yín
水灾。 汉 焦赣 《易林·蒙之革》:“愆淫旱疾,伤害稼穡。丧制病来,农人无食。”
词语解释:愆旸  拼音:qiān yáng
见“ 愆阳 ”。
词语解释:愆阳  拼音:qiān yáng
亦作“ 愆暘 ”。 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左传·昭公四年》:“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愆,过也。谓冬温。”《逸周书·时训》:“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俯,民多流亡。”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实忧灾沴,重困 杭 人。”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释玄照》:“今愆暘经时,国内荒饉,可致甘泽,以救生灵。” 明 刘基 《次韵石末公闵雨》:“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词语解释:愆忘  拼音:qiān wàng
违反,不遵守。语本《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明史·王应熊传》:“亦非因循於夙习之故,实愆忘於旧章之过也。”
词语解释:愆悔  拼音:qiān huǐ
犹悔过。《宋书·沉演之传》:“可徙 勃 西垂,令一思愆悔。”
词语解释:愆滞  拼音:qiān zhì
耽误。《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费祎别传》:“ 董允 代 禕 为尚书令,欲斅 禕 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
词语解释:愆悬  拼音:qiān xuán
谓失期不至。《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若粮廩愆悬,情见势屈,必不战自败。”
词语解释:愆怠  拼音:qiān dài
犹懈怠。《魏书·高祖纪下》:“灵鉴诚款,曲流云液。虽休勿休,寧敢愆怠!”
词语解释:愆瑕  拼音:qiān xiá
过错。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其有往世愆瑕,无穷寃对,咸承懺涤,并使和平。” 前蜀 杜光庭 《先锋王承燧为祖母九曜醮词》:“於成生孕育之间,寧无凶吉;在应护居栖之内,必有愆瑕。”
词语解释:愆诛  拼音:qiān zhū
犹惩罚。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誓不负於明主,非畏四知。用释愆诛,敢求课最。”
词语解释:愆误  拼音:qiān wù
差错。 清 阮元 《文言说》:“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虑有愆误,则练句协音,以便记诵。”
词语解释:愆罪  拼音:qiān zuì
罪过,罪恶。《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殴击吏人,专己凶暴,愆罪莫大,甚可耻也。”
词语解释:愆虞  拼音:qiān yú
过失和忧虑。 汉 扬雄 《太玄·乐》:“嘻嘻自惧,亡彼愆虞。”
词语解释:愆紊  拼音:qiān wěn
错乱。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夫诛讨仇贼,脩立大事,使不愆紊,是人主宰相之任也。”
词语解释:愆犯  拼音:qiān fàn
因过失而触犯刑律。《隋书·高祖纪下》:“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於律外斟酌决杖。”
词语解释:愆目  拼音:qiān mù
犯罪的条款。《隋书·刑法志》:“自有刑均罪等,愆目不异,而甲付钱署,乙配郊坛。钱署三所,於事为剧,郊坛六处,在役则优。”
词语解释:愆痾  拼音:qiān kē
谓疫疠等流行性疾病。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三》:“復使愆痾填籍,忧哀塞抱。”
词语解释:愆程  拼音:qiān chéng
误了预定的旅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途中被雨,日暮愆程,无所投宿,远见古刹,因诣栖止。”
词语解释:愆位  拼音:qiān wèi
失职。《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夫 鄢将师 矫子之命,以灭三族,国之良也,而不愆位。”
词语解释:愆亢  拼音:qiān kàng
久旱。《旧唐书·懿宗纪》:“而油云未兴,秋稼闕望,因兹愆亢,軫于诚怀。”《宋史·五行志一》:“帝以愆亢,责躬减膳,每见辅臣,忧形於色。”
词语解释:愆乏  拼音:qiān fá
谓因失误而导致匮竭。《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捨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乏。”
词语解释:愆令  拼音:qiān lìng
苛繁的法令。《国语·吴语》:“今 越王 勾践 恐惧而改其谋,舍其愆令,轻其征赋。”
词语解释:愆愆  拼音:qiān qiān
直抒己见,从容不迫的样子。諐,通“ 侃 ”。 明 王廷相 《送半洲蔡先生巡抚山东序》:“论事諐諐,不流不阿,咸中时措,已知公为用世之贤矣。”
词语解释:愆耗  拼音:qiān hào
损耗。《梁书·武帝纪下》:“凡厥諐耗逋负,起今七年十一月九日昧爽以前,在民间无问多少,言上尚书督所未入者,皆赦除之。”
词语解释:愆鄙  拼音:qiān bǐ
卑鄙罪恶之事。《南齐书·郁林王纪论》:“既而諐鄙内作,兆自宫闈,虽为害未远,足倾社稷。”
词语解释:愆仪  拼音:qiān yí
越礼,违失礼仪。 清 曾国藩 《西征一首呈李石梧前辈》诗:“壹志事呻吟,諐仪任嘲駡。”
词语解释:愆佚  拼音:qiān yì
谓踰越礼仪之处。 明 文徵明 《敕封承德郎工部都水司主事陈君墓表》:“致孝於 韩 姑,婉容顺志,靡有諐佚。”
词语解释:愆度  拼音:qiān dù
违反法度、准则。《周书·苏绰传》:“百揆諐度,公惟大録。”
词语解释:愆忤  拼音:qiān wǔ
错误,失误。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有 庾敏 者,能相手板。 休祐 以己手板託为他许令占之, 庾 曰:‘此板相乃甚贵,然后使人多諐忤。’”
词语解释:愆囚  拼音:qiān qiú
治罪拘押。 南朝 梁 沉约 《立左降诏》:“一离諐囚,乃永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