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惺惺惺忪惺悟惺惺奴惺憽惺惺作态  
惺松惺憁惺愡惺惺惜惺惺惺惺二十一惺惺相惜  

词语解释:惺惺  拼音:xīng xīng
(1).清醒貌。 唐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之二:“应论十年事,愁絶始惺惺。” 宋 陆游 《不寐》诗:“困睫日中常欲闭,夜阑枕上却惺惺。” 明 刘基 《醒斋铭》:“昭昭生於惺惺,而憒憒出於冥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言未终,惺惺欲醒。”
(2).聪明机灵。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八:“上諭: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语言,极惺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世做的背时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蚊子》:“蚊虫儿,生就你惺惺伶俐。”
(3).形容动听的声音。 宋 杨无咎 《滴滴金》词:“忆得歌翻肠断句,更惺惺言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词语解释:惺松  拼音:xīng sōng
(1).形容声音轻快。 宋 辛弃疾 《鹊桥仙·赠人》词:“风流标格,惺鬆言语,真个十分奇絶。”
(2).清醒。 宋 杨万里 《雪后东园午望》诗:“天色轻阴小霽中,昼眠初醒未惺鬆。”
(3).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揉着惺松的睡眼,歪过头来。”
词语解释:惺忪  拼音:xīng sōng
(1).形容声音轻快。 宋 晏几道 《丑奴儿》词:“鸎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
(2).清醒,醒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不隄防你后花园闲梦銃,不分明再不惺忪。”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六》:“其立一欺人以相对者,全不惺忪之俗儒也,其谬固不待破。”
(3).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街上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词语解释:惺憁  拼音:xīng còng
形容警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他是个做经纪的人,常是提心吊胆的,睡也睡得惺憁,口不作声,嘿嘿静听。”
词语解释:惺悟  拼音:xīng wù
醒悟,领会。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至於问 安期 以长生之事, 安期 答之允当, 始皇 惺悟,信世间之必有仙道。”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老翁,老翁, 卢生 如今惺悟了。”
词语解释:惺愡  拼音:xīng còng
亦作“ 惺憽 ”。
(1).形容色泽鲜明。 唐 元稹 《送孙胜》诗:“桐花暗澹柳惺愡,池带轻波柳带风。”
(2).清醒。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则见他不惺憽,假朦朧。”
词语解释:惺惺奴  拼音:xīng xīng nú
猴子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灵寿子》:“ 武宗 为 颖王 时,邸园畜禽兽之可人者,以备十玩,绘十玩图,於今传播……灵寿子(龟)、惺惺奴(猴)、守门使(犬)。”
词语解释:惺惺惜惺惺  拼音:xīng xīng xī xīng xīng
聪明人爱惜聪明人。意谓性格、才能或境遇相同的相互爱惜、同情。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遇着风流知音性,惺惺的偏惜惺惺。”《水浒传》第十九回:“ 林冲 道:‘先生差矣,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清 钱谦益 《答凤督马瑶草书》:“语云‘惺惺惜惺惺’,知仁兄必惻然隐痛,不以狂瞽而吐弃之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二 李 相见,写得大有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概。”
词语解释:惺憽  拼音:xīng sōng
见“ 惺愡 ”。
词语解释:惺愡  拼音:xīng còng
亦作“ 惺憽 ”。
(1).形容色泽鲜明。 唐 元稹 《送孙胜》诗:“桐花暗澹柳惺愡,池带轻波柳带风。”
(2).清醒。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则见他不惺憽,假朦朧。”
词语解释:惺惺二十一  拼音:xīng xīng èr shí yī
骰子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惺惺二十一》:“博徒隐语以骰子为惺惺二十一。”
词语解释:惺惺作态  拼音:xīng xīng zuò tài
犹假惺惺。 萧逸 《千面郎君》第十八章:“在下并非惺惺作态,而是诚心诚意。”
词语解释:惺惺相惜  拼音:xīng xīng xiāng xī
同“ 惺惺惜惺惺 ”。 柳残阳 《断肠花》第三四章:“当然,这是双方的互相倾慕,惺惺相惜,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缘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