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首字词组
惶恐惶愦惶急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惶怒惶越惶畏
惶惶惶悔惶怛惶汗惶怯惶惭惶疑惶然
惶惑惶栗惶扰惶愧惶恋惶惧惶窘 
惶恐滩惶顾惶遽惶愕惶悚惶惕惶迫 
惶懹惶促惶懅惶骇惶悸惶乱惶灼 
惶挠惶怖惶栗惶駴惶恐不安惶惋惶沮 

词语解释:惶恐  拼音:huáng kǒng
(1).恐惧,惊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 建 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北史·长孙俭传》:“客人惶恐不敢仰视。” 沙汀 《凶手》:“当那青年走近他时,一种惶恐的颤栗,便又立刻通过他全身了。”
(2).惭愧、难为情。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説也惶恐,因为贫难,无以度日,要寻我妹子讨些盘缠使用。”《三国演义》第六回:“ 术 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 孙坚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 李员外 也自知惶恐,不去叫他。”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四:“我是尽量地领教了各方面的朋友们的意见,使我感觉着有点惶恐的。”
(3).表示谦恭的用语。《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庚子,定太子见三师仪:……其与三师书,前后称名‘惶恐’。” 宋 曾巩 《答孙都官书》:“盛编尚且借观,而先以此谢。惶恐,惶恐。不宣。”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辱示长笺,词旨过重,适少冗迫,来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惶恐,惶恐!”
词语解释:惶惶  拼音:huáng huáng
(1).恐惧不安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曰:‘卿面何以汗?’ 毓 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至 永州 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过。”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人心惶惶,讹言一夕数惊。”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我三天不上办公厅,弄得厅里有点人心惶惶起来。”
(2).匆遽。 宋 欧阳修 《记旧本韩文后》:“ 孔 孟 惶惶於一时,而师法於千万世。” 鲁迅 《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同一著作有几种译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诉。”
词语解释:惶惑  拼音:huáng huò
(1).疑惧;疑惑。 汉 刘向 《九叹·思古》:“閔先嗣之中絶兮,心惶惑而自悲。”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至所措。” 明 张居正 《答贾春宇计俺酋死言边事》:“今日之事,惟当镇静处之,随机应之,勿过为张皇,轻意举动,致令众情惶惑,兴起事端也。” 巴金 《秋》二二:“ 周伯涛 站在房里惶惑地往四面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
(2).犹蛊惑。《元典章新集·刑部·杂禁》:“其庙祝师巫之徒,或呼太保,或呼总管,妄自尊大,称为生神,惶惑民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预备立宪之满州》:“彼自居于政党者,方且执‘立宪宜以要求’之讆言,惶惑群众。”
词语解释:惶恐滩  拼音:huáng kǒng tān
滩名。 赣江 十八滩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万安县 境内。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 喜欢 劳远梦,地名 惶恐 泣孤臣。”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 惶恐滩 头説惶恐, 零丁洋 里叹零丁。”
词语解释:惶懹  拼音:huáng ràng
忧惧。
词语解释:惶挠  拼音:huáng náo
(1).慌乱。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城客》:“忽见猛虎负一物至,众皆惶挠,则共闞喝之,仍大击板屋并物。”
(2).惧怕不能坚持。 唐 萧倣 《与浙江郑商绰大夫雪门生薛扶状》:“某裁断自己,实无愧怀,敦朝廷厚风,去士林时态,此志惶挠,岂惮悔尤!”
词语解释:惶愦  拼音:huáng kuì
惊慌昏愦。《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三月丙寅,殿中亲近数百人,叩头请 晧 杀 岑昬 , 晧 惶憒从之。”
词语解释:惶悔  拼音:huáng huǐ
惶恐悔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向覿面不识仙人,实所惶悔,如容自赎,愿收为没齿不二之臣。”
词语解释:惶栗
亦作“ 惶栗 ”。 恐惧。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内官惶慄谢罪。” 柔石 《夜底怪眼》:“ 莱托娜 用同一种深黑色葬衣,没界限地披着城内城外--披在怒号不平的海潮上,也披上人心惶栗而不敢做声的宝城。”
词语解释:惶顾  拼音:huáng gù
张惶地四处顾盼。 宋 欧阳修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方昼寝,见一褐衣人立榻前,逡巡惶顾,似欲有言。”
词语解释:惶促  拼音:huáng cù
惶恐拘谨。《后汉书·郑兴传》:“今陛下高明而羣臣惶促,宜留恩柔剋之政,垂意《洪范》之法,博採广谋,纳羣下之策。”
词语解释:惶怖  拼音:huáng bù
恐惧。《东观汉记·阳球传》:“权门惶怖股慄,莫不雀目鼠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瑶》:“ 瑶 惊骇惶怖,因蒙面匍匐而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惶怖莫知筹计,惟长跪一听女命。” 王统照 《号声·沉船》:“无穷尽的大水使他起一种惊奇而又惶怖的心理。”
词语解释:惶急  拼音:huáng jí
惊慌。《战国策·燕策三》:“﹝ 秦王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 荆軻 逐 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 軻 ,而乃以手共搏之。”《后汉书·樊宏传》:“会 汉 兵日盛, 湖阳 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人惶急而告 高某 。” 叶圣陶 《绿衣》:“这个时候,惶急而希望的神情,突然表现在伊的脸上。”
词语解释:惶怛  拼音:huáng dá
惶恐不安。《晋书·苟晞传》:“奉被手詔,委臣征讨,喻以 桓文 ,纸练兼备。伏读跪叹,五情惶怛。”
词语解释:惶扰  拼音:huáng rǎo
惊慌混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鬭。” 宋 王安石 《赵君墓志铭》:“初君战时, 马贵 惶扰,至不能食饮,君独饱如平时。”《明史·刘泽清传》:“相持三日,互有杀伤。 泽清 即命拔营去,惶扰奔迸,士争舟,多溺死者。”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狐》:“ 萧 入府,颜色沮丧,举动惶懮扰。”
词语解释:惶遽  拼音:huáng jù
亦作“ 惶懅 ”。 恐惧慌张。《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持质者惶遽叩头曰:‘我但欲乞资用去耳!’”《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癸巳, 国忠 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诚不料被迫至此,不胜惶遽。”
词语解释:惶懅  拼音:huáng jù
见“ 惶遽 ”。
词语解释:惶遽  拼音:huáng jù
亦作“ 惶懅 ”。 恐惧慌张。《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持质者惶遽叩头曰:‘我但欲乞资用去耳!’”《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癸巳, 国忠 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诚不料被迫至此,不胜惶遽。”
词语解释:惶栗  拼音:huáng lì
恐惧。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内官惶慄谢罪。” 柔石 《夜底怪眼》:“ 莱托娜 用同一种深黑色葬衣,没界限地披着城内城外--披在怒号不平的海潮上,也披上人心惶栗而不敢做声的宝城。”
词语解释:惶惶不安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ān
心中惊慌害怕,十分不安。《三国演义》第三回:“ 董卓 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张抗抗 《夏》:“我心里忽然闪过一点什么,不由惶惶不安起来。”
词语解释:惶汗  拼音:huáng hàn
恐惧汗下。《太平广记》卷二九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李播》:“﹝ 李播 ﹞谓 仁轨 曰:‘府君薄怪相公不拜……’ 仁轨 惶汗久之。”《明史·陈性善传》:“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 清 周亮工 《又与高康生书》:“每展画册,见 蔚老 以性命应我,使人惶汗。”
词语解释:惶愧  拼音:huáng kuì
惶恐羞愧。《资治通鉴·汉文帝元年》:“又问:‘一岁钱穀入几何?’ 勃 ( 周勃 )又谢不知,惶愧,汗出沾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元来恩相因某之故,累及罢官,某反苟颜窃禄於此,深切惶愧!” 叶圣陶 《风潮》:“他的脸还是红着……显得他正在惶愧呢。”
词语解释:惶愕  拼音:huáng è
惊恐。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六月丙戌,乃割臂和药以进。当是时,安人之母弟 易光蕙 及 陈君 之友三数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为。”
词语解释:惶骇  拼音:huáng hài
亦作“ 惶駴 ”。 惊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至如 脩 者,听采风声,仰德不暇,目周章於省览,何惶骇於高视哉。”《旧唐书·高仙芝传》:“俄而贼骑继至,诸军惶骇,弃甲而走,无復队伍。”《明史·忠义传四·李中正》:“骤闻贼至,吏民惶駴,知县 金会嘉 弃城遁。”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词语解释:惶駴  拼音:huáng hài
见“ 惶骇 ”。
词语解释:惶骇  拼音:huáng hài
亦作“ 惶駴 ”。 惊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至如 脩 者,听采风声,仰德不暇,目周章於省览,何惶骇於高视哉。”《旧唐书·高仙芝传》:“俄而贼骑继至,诸军惶骇,弃甲而走,无復队伍。”《明史·忠义传四·李中正》:“骤闻贼至,吏民惶駴,知县 金会嘉 弃城遁。”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词语解释:惶惶不可终日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形容心中惶急,觉得一天也过不下去。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五:“在未得到最后结果以前,就惶惶不可终日,弄得寝食不安,形容枯瘦。” 马识途 《信念》:“我却因为处在他们文艺突破口的风头上,更是搞得惶惶不可终日。”
词语解释:惶怯  拼音:huáng qiè
惶恐畏缩。《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病人面无血色”注:“人有恐怖,则面色脱白,其状惊骇;人有愧心,乍白乍红,其状惶怯。”
词语解释:惶恋  拼音:huáng liàn
惶恐而眷恋。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某承詔,不任号絶,限以官守,拜慰末由,伏增惶恋。”
词语解释:惶悚  拼音:huáng sǒng
惶恐。 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之二:“执啟涕结,伏追惶悚。” 宋 苏轼 《与子安兄书》之五:“往蒙示先伯父事迹,但有感涕,专在卑怀。重承诲諭,惶悚之至。”《明史·忠义传七·许琰》:“ 琰 率诸生责以大义,御史惶悚谢罪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杨嗣昌 跪在地上,感激流泪说:‘微臣每一念及,惶悚万分。’”
词语解释:惶悸  拼音:huáng jì
惊恐。 汉 王逸 《九思·悼乱》:“惶悸兮失气,踊跃兮距跳。”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闻人行声,輒惶悸失色,以致败死。” 清 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惟时在廷,小大惶悸,交章请留,至於再四。”
词语解释:惶恐不安  拼音:huáng kǒng bù ān
形容惊慌害怕,心神不宁
词语解释:惶怒  拼音:huáng nù
害怕和怒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
词语解释:惶惭  拼音:huáng cán
惶恐羞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安石遇人谈文》:“有一客徐谓曰:‘尔知书乎?’公但唯唯。復问‘君何姓?’拱手而答曰:‘ 安石 姓 王 。’众宾惶惭,遽谢而退。”
词语解释:惶惧  拼音:huáng jù
恐惧,惊慌。《汉书·杜周传》:“ 敞 惶惧,移病,以语 延年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词语解释:惶惕  拼音:huáng tì
惶恐戒惧。 唐 柳宗元 《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伏念 宗元 初授御史之日,尚书与 杜司空 先赐临顾,光耀里閭,下情至今尚增惶惕。”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乃惶惕铭戴之无穷,伏惟察而怜之。”
词语解释:惶乱  拼音:huáng luàn
惊慌失措。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后港 饮马桥 一带,尽贴封条佔据,居民一时惶乱。” 艾青 《北方》诗:“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陆文夫 《献身》:“ 唐琳 惶乱了,结婚二十一年,她第一次看见 卢一民 掉眼泪。”
词语解释:惶惋  拼音:huáng wǎn
惶惑惋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主帅大怒,令缘门入。从人窥门内,见大小械百餘,出门还説如此。帅大惶惋。”
词语解释:惶越  拼音:huáng yuè
犹惶恐。 唐 李德裕 《进上尊号玉册文状》:“谨以撰讫,谨连进上。不任荣忭惶越之至。”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言质意直,干浼英听,无任惶越之至。”
词语解释:惶疑  拼音:huáng yí
疑惧。 清 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内外文武大小之臣,鲜不惶疑震恐。”
词语解释:惶窘  拼音:huáng jiǒng
惶恐窘迫。《后汉书·邓骘传》:“终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惶窘征营,昧死陈乞。”《周书·晋荡公护传》:“城中不意兵至,惶窘失图。” 鲁迅 《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女工很惶窘了,但终于很怕地回答:‘没有。’”
词语解释:惶迫  拼音:huáng pò
惶恐着急。《后汉书·朱晖传》:“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鋹》:“二月,师度 马逕 , 鋹 遣其右僕射 萧漼 奉表降。 漼 行, 鋹 惶迫,復令整兵拒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披沥上陈,惶迫待命。”
词语解释:惶灼  拼音:huáng zhuó
惶恐焦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陛下至性殊常,哀毁之甚,臣等不胜惶灼,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 唐 萧倣 《蕲州谢上表》:“臣谬掌贡闈,果兹败失……每自咎而惶灼。”《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羣下惶灼,莫知所言。”
词语解释:惶沮  拼音:huáng jǔ
恐惧沮丧。《新唐书·忠义传上·吕子臧》:“乘贼新败,上下惶沮,一战可禽。”
词语解释:惶畏  拼音:huáng wèi
惶恐敬畏。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熲川刘胜》:“明府在九重之内,臣吏惶畏天威,莫敢尽情。”
词语解释:惶然  拼音:huáng rán
恐惧不安貌。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书》之一:“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彼之情已惶然不能自掩矣。” 王统照 《号声》:“老举人惶然了!他不知是甚么‘出卖’,上下嘴唇一开一合,却说不出半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