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首字词组
惴惴惴惕惴惧惴惮惴恐惴栗惴缩惴骇
惴栗惴息惴惴不安惴悸惴怯惴畏惴耎 

词语解释:惴惴  拼音:zhuì zhuì
忧惧戒慎貌。《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魏书·阳固传》:“心惴惴而慄慄兮,若临深而履薄。”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与禽兽争一旦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 明 何景明 《李氏墓志铭》:“夫人见人,恒惴惴慤纳弗耀也。” 鲁迅 《彷徨·祝福》:“﹝ 祥林嫂 ﹞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词语解释:惴栗  拼音:zhuì lì
惴慄:亦作“ 惴栗 ”。恐惧而战栗。语出《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慄。”《庄子·齐物论》:“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清 朱仕琇 《溪音序》:“﹝谿水﹞轰豗日夜,或作霹靂声。人立谿上,恒惴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五篇:“他们忧财产之丧失,愁骨肉的分散,愁自己生命的难保,真不知道是怎样地惴栗了。”
词语解释:惴惕  拼音:zhuì tì
恐惧,忧戚。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煢煢孤立,未有子息……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惸惸然欷歔惴惕。”
词语解释:惴息  拼音:zhuì xī
谓害怕得不敢喘息。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物怪遇之,莫不惴息自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尝论柄相烦,天子谴责,同事者惶恐惴息汗下,公意气自如。”
词语解释:惴惧  拼音:zhuì jù
惊恐。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人人似头上各有一 刘尹 ,慄慄惴惧,不敢为非。” 宋 司马光 《四豪论》:“以区区之 魏 ,惴惧之众,当 秦 乘胜十倍之兵,一战却之, 邯郸 全,六国安, 信陵君 之功也。”
词语解释:惴惴不安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形容因害怕或担忧而心神不定的样子。《隋唐演义》第七二回:“ 中宗 在 均州 闻之,心中惴惴不安。” 茅盾 《子夜》十:“旧历端阳节终于在惴惴不安中过去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他每次被召见,心里总不免惴惴不安。”
词语解释:惴惮  拼音:zhuì dàn
恐惧,害怕。 明 宋濂 《太初子碣》:“ 太初子 行方严有度,柔仁者咸慕与亲,刚愎者惴惮不敢过其门。”
词语解释:惴悸  拼音:zhuì jì
惊惧。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 季安 悍诞淫骄,风勃蛊蠹,发则喜杀左右……由是内外惴悸。”
词语解释:惴恐  拼音:zhuì kǒng
恐惧。《史记·项羽本纪》:“ 楚 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 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刚果而和》:“ 程丞相 琳 ,性严毅,无所推下,出镇 大名 ,每晨起据案决事,左右皆惴恐,不敢喘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 宗 闭户惴恐,莫知所措。”
词语解释:惴怯  拼音:zhuì qiè
胆怯,恐惧。 唐 柳宗元 《晋问》:“攫 秦 搏 齐 ,当者失据, 燕 狄 惴怯,若卵就压。”
词语解释:惴栗
亦作“ 惴栗 ”。 恐惧而战栗。语出《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慄。”《庄子·齐物论》:“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清 朱仕琇 《溪音序》:“﹝谿水﹞轰豗日夜,或作霹靂声。人立谿上,恒惴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五篇:“他们忧财产之丧失,愁骨肉的分散,愁自己生命的难保,真不知道是怎样地惴栗了。”
词语解释:惴畏  拼音:zhuì wèi
畏惧。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并状》:“自 晋 既覆灭, 契丹 寖大,中国惴畏不敢当。” 明 方孝孺 《孔璋赞》序:“ 武帝 有 汲黯 ,诸侯惴畏不敢叛。”
词语解释:惴缩  拼音:zhuì suō
畏缩。《新唐书·刘洎传》:“陛下降慈旨,假柔颜,虚心听纳,犹恐羣臣惴缩不敢进。”
词语解释:惴耎  拼音:zhuì ruǎn
虫蠕动貌。 清 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上及飞鸟,下及渊鱼,惴耎肖翘之物,莫不若其性。”
词语解释:惴骇  拼音:zhuì hài
恐惧;震惊。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未几,朝有大狱,人心惴骇,势连中外,众以为寃。”